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蹄肾合并输尿管交叉畸形1例
1
作者 李海宽 雷治平 +1 位作者 高海东 刘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肾/畸形 输尿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异位肾伴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和治疗(附7例报告)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夭望 郑为 +3 位作者 彭潜龙 刘小青 祖建成 邓震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异位肾伴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异位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7例中6例有漏尿病史,1例腹部可扪及包块,1例可见输尿管异位开口,6例美蓝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中... 目的探讨先天性异位肾伴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异位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7例中6例有漏尿病史,1例腹部可扪及包块,1例可见输尿管异位开口,6例美蓝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中B超发现4例发育不良的异位肾,IVU检查有3例异位肾显影,可见输尿管行程,CT、CT增强检查可定位7例异位肾和输尿管的位置。外科治疗中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5例,肾切除手术1例,保守治疗1例。术后随访0.5~7年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漏尿症状消失,无肾积水。结论典型的病史、仔细的体查结合美蓝试验、IVU检查是诊断的基础,B超可作为筛选手段,CT、CT增强可作为常规的确诊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异位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畸形 输尿管/畸形 疾病/诊断 疾病/外科学 输尿管疾病/诊断 输尿管疾病/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小儿重复肾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鲁强 马洪 +4 位作者 董淑荃 刘红 尚献会 罗震 刘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24-428,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重复肾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进一步规范其诊疗流程。方法对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近10年收治的小儿重复肾畸形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6例中重复肾重复输尿管无... 目的探讨小儿重复肾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进一步规范其诊疗流程。方法对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近10年收治的小儿重复肾畸形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6例中重复肾重复输尿管无积水且IVU显影正常者11例,保守随访观察。重复肾发育不良、重复肾积水伴重复输尿管积水并输尿管异位开口、IVU不显影和SPECT检测GFR(肾小球滤过率)无功能35例,予以重复肾重复输尿管探查切除。重复肾功能尚存、重复输尿管扩张(直径大于4.0cm)、积水3例,予以重复肾与下位肾肾盂吻合成形术治疗;重复肾功能尚存、重复输尿管扩张(直径小于4.0cm)、积水伴输尿管末端囊肿5例(不伴膀胱输尿管反流),予以输尿管末端囊肿戳穿术治疗;不伴输尿管末端囊肿2例,予以重复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除1例因合并骶脊膜膨出术致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尿失禁外,其余术前存在泌尿系感染的病例感染症状均消失。术前不存在泌尿系感染的病例术后亦未出现泌尿系新发感染,行输尿管囊肿戳破术及膀胱输尿管再植的病例术后未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小儿重复肾畸形临床表现多样,B超、IVU、SPECT、VCUG及泌尿系MRU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膀胱镜输尿管插管逆行造影有一定的补充性诊断价值。治疗则应依据重复肾功能、重复肾重复输尿管有无积水以及是否合并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畸形 肾/外科学 诊断 泌尿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实施小儿重复肾半肾切除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晓光 周辉霞 +3 位作者 马立飞 谢华伟 申州 陶天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实施小儿重复肾半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作者收治的25例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25例重复肾均位于肾上极,其中左侧9例,右侧14例,双侧2例。男性7例,女性1...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实施小儿重复肾半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作者收治的25例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25例重复肾均位于肾上极,其中左侧9例,右侧14例,双侧2例。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2~60个月,平均年龄31个月。术前经彩超、磁共振、静脉肾盂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手术均取脐部作为操作通道,用切开法进入腹腔,将单孔多通道套管(Triport)经脐置入腹腔,行重复肾输尿管切除。结果2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病例。单侧手术时间(64±20)min,双侧手术时间(100±30)min,出血量(10±38)mL,术后住院时间(6.1±1.1)d,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1 ~ 3个月,所有患儿术后均经彩超和肾核素扫描随访,未发现下肾功能丢失或萎缩。原发病症状均获改善。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实施小儿重复肾半肾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标本易于取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畸形 切除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27例报道 被引量:3
5
作者 汤凤萍 李爽 +3 位作者 王军 杨世友 周辉霞 戴世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7例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儿均为女性。左侧18例,右侧9例。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阴道... 目的总结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7例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儿均为女性。左侧18例,右侧9例。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阴道逆行造影、CT、MRI等检查证实,17例输尿管异位开口于阴道壁,3例开口于尿道与阴道口之间。16例发现发育不良的肾脏。27例患儿均接受了发育不良肾及输尿管切除术。结论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开口异位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影象学检查,可于术前得到确诊,手术切除发育不良的肾脏及输尿管,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畸形 输尿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诊治体会(附23例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敬悌 王学文 +2 位作者 葛文安 杨毅军 白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55-456,共2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临床资料。其中女20例,男3例。年龄2~14岁。合并肾位置异常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15例,双侧输尿管囊肿1例,输尿管积水3例,膀胱输尿管返流(VUR)1例。对... 目的总结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临床资料。其中女20例,男3例。年龄2~14岁。合并肾位置异常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15例,双侧输尿管囊肿1例,输尿管积水3例,膀胱输尿管返流(VUR)1例。对侧重复肾并输尿管异位开口2例,膀胱输尿管返流1例。B超检查21例,IVP检查22例,输尿管逆行造影4例,膀胱镜检查10例,CT检查13例,VCU检查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19例;输尿管囊肿电切开窗1例;对侧重复肾切除2例;膀胱输尿管再吻合1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3年,漏尿、发热及尿路感染等症状消失。结论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单侧肾发育不良常合并输尿管末端及对侧肾脏病变。治疗上主要是切除发育不良的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融合异位肾1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曹永胜 蔡盈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99-400,共2页
关键词 肾/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超声图像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程东红 程昱 +1 位作者 胡卫平 湛秀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验证阴道斜隔综合征是否均伴有闭锁阴道侧的肾脏缺如。方法对妇产科17年间所有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阴道斜隔综合征的病例进行分析。2001年前以回顾性方式收集病例,2001年后以前瞻性方式收集病例。结果共诊断该综合征41例,其中38例为双... 目的验证阴道斜隔综合征是否均伴有闭锁阴道侧的肾脏缺如。方法对妇产科17年间所有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阴道斜隔综合征的病例进行分析。2001年前以回顾性方式收集病例,2001年后以前瞻性方式收集病例。结果共诊断该综合征41例,其中38例为双子宫、双宫颈、双阴道,一侧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2例为残角子宫;1例为双角子宫、一侧阴道不完全闭锁。41例均伴有一侧肾脏缺如,对侧肾脏不同程度地代偿性增大。结论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畸形并不少见,均伴有闭锁阴道侧的肾脏缺如和对侧肾脏的代偿性增大,超声检查应列为该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畸形 子宫/畸形 宫颈/畸形 肾/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