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悬空俯卧位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本金 江智霞 +3 位作者 陈俊希 陈红艳 何利燕 李晓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悬空俯卧位机械通气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顺应性、氧合功能及俯卧位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俯卧位通气,试验组以凝胶体位... 目的探讨腹部悬空俯卧位机械通气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顺应性、氧合功能及俯卧位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俯卧位通气,试验组以凝胶体位垫辅助进行腹部悬空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俯卧位通气前,通气4、8、12 h及通气后4 h的肺顺应性、氧合指标及俯卧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不同时间点试验组潮气量、平台压、肺顺应性、PaO_(2)、PaCO_(2)、SpO_(2)、氧合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处理效应均P<0.05);试验组眼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悬空俯卧位机械通气有利于改善中重度急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监护 俯卧位 机械通气 腹部悬空 肺顺应性 氧合功能 压力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肺通气功能和肺顺应性的影响
2
作者 胡浩翔 叶茜琳 +2 位作者 涂泽华 许锦雄 卢增停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5期16-22,共7页
目的 探讨七氟烷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肺通气功能和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时单纯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干预)和研究组(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联合肺保护... 目的 探讨七氟烷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肺通气功能和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时单纯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干预)和研究组(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干预),于气管插管前(T_0)、气管插管后5 min(T_1)、气管插管后40 min (T_2)和气管拔管后5 min (T_3)抽取患者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和肺顺应性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T_2时点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和T_3时点,研究组动态肺顺应性(C_(ldyn))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和T_3时点,研究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苏醒期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苏醒后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减轻腹腔镜减重手术肥胖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肺顺应性,且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保护性通气策略 腹腔镜减重手术 肥胖 通气功能 肺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NC气道管理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床旁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及肺顺应性的影响
3
作者 冯婉贞 王岚 李闪闪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气道管理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AHRF)床旁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及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气道管理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AHRF)床旁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及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的120例拟行床旁无痛纤支镜检查的AHRF患者分为NPPV组和HFNC组,每组60例。NPPV组予以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气道管理,HFNC组予以HFNC气道管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水平及肺顺应性。结果:T2时HFNC组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NPPV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NPPV组(P<0.05);T1、T2时HFNC组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小于NPPV组(P<0.05);术后3 d HFNC组总顺应性、肺顺应性及胸廓顺应性水平高于NPPV组(P<0.05)。结论:HFNC气道管理应用于AHRF床旁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及肺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无痛纤支镜 氧合 血流动力学 肺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时胸肺顺应性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凌斌 孙洁 +3 位作者 顾云帆 李斌 李冰沁 刘萍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12期533-534,共2页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时胸肺静态顺应性 (thoraciccompliance ,静态Ct)、动态顺应性 (动态Ct)、气道峰压(Peak)、气道阻力 (Res)、平台压 (Plat)变化规律 ,为亚低温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19例因脑部疾患行亚低温治疗机械...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时胸肺静态顺应性 (thoraciccompliance ,静态Ct)、动态顺应性 (动态Ct)、气道峰压(Peak)、气道阻力 (Res)、平台压 (Plat)变化规律 ,为亚低温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19例因脑部疾患行亚低温治疗机械通气的患者 ,于治疗前、亚低温时及复温后行上述各项检查。结果 :亚低温时胸肺静态Ct、Plat无明显变化 (P>0 .0 5 ) ,而胸肺动态Ct明显降低 (P <0 .0 1) ,Peak及Res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亚低温治疗不影响胸肺静态Ct及Plat ,而动态Ct降低 ,Peak及Res升高 ,与呼吸道感染及痰液滞留有关 ,只要加强抗感染治疗及呼吸道管理 ,可使亚低温时对呼吸力学的负效应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亚低温疗法 机械通气 肺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潮气量通气对老年腹部手术肺顺应性及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朱蔚琳 黄中华 +5 位作者 张学刚 何并文 黄爱兰 李锋 胡彦艳 秦丹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0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低潮气量通气对老年人术中肺顺应性(CL)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40例60岁以上、ASAⅠ或Ⅱ级老年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开腹手术。观察组潮气量(VT)为7 ml/kg预测体质量(PBW);对照组VT为12 ml/kg PBW。分别于插管后5 min... 目的研究低潮气量通气对老年人术中肺顺应性(CL)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40例60岁以上、ASAⅠ或Ⅱ级老年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开腹手术。观察组潮气量(VT)为7 ml/kg预测体质量(PBW);对照组VT为12 ml/kg PBW。分别于插管后5 min(T0)、30 min(T1)、1 h(T2)、3 h(T3)4个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CL;并于各时点桡动脉处抽血测血气指标。结果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期间,Ppeak、Pplat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2,P=0.013);两组CL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12);对照组T3时点PaO2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低潮气量通气改善了老年人术中的氧合及CL,能减轻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低潮气量 肺顺应性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肺顺应性联合肺泡无效腔量导向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最佳PEEP水平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传光 周建伟 +3 位作者 黄燕 尧银光 吴振华 叶勇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4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动态肺顺应性(Cdyn)联合肺泡无效腔量(VD/VT)导向设置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对改善患者术中氧合情况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动态肺顺应性(Cdyn)联合肺泡无效腔量(VD/VT)导向设置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对改善患者术中氧合情况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设置VT为7 ml/kg,待气腹体位建立后行容量递增肺复张(RM)和PEEP滴定,从14 cmH_(2)O开始,每步降低2 cmH_(2)O且维持10 min,待降到4 cmH_(2)O时认定为滴定最佳PEEP的终点。监测气腹建立10 min(T_(1))及相应PEEP水平控制呼吸的20 min(T_(2))、30 min(T_(3))、40 min(T_(4))、50 min(T_(5))、60 min(T_(6))、70 min(T_(7))Cdyn、VD/VT、氧合指数(OI)、血乳酸(Lac)及每搏量变异(SVV)等指标。结果所有开展PEEP滴定的患者均未见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SVV<13%)。与T_(1)比较,T_(5)时Cdyn显著升高(P<0.01),处于滴定过程的峰值;OI显著升高(P<0.05);T_(3)、T_(5)时VD/VT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RM后的PEEP滴定结合Cdyn、VD/VT目标导向的最佳PEEP设定,能有效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患者的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肺顺应性 呼气末正压 复张 保护性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气量与肺顺应性、呼气第一秒容量及压力—容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鲁惠顺 卫木根 胡方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11期812-813,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潮气量 (VT)对动态肺顺应性 (C)、呼气第一秒容量 (V1.0)以及压力—容量 (P-V)关系的影响。方法应用旁气流通气监测仪 (SSS) ,全麻机械通气下对34例手术病人监测。结果VT 量8ml·kg-1 时C值达到最大 ,当VT 进一步增加... 目的 观察不同潮气量 (VT)对动态肺顺应性 (C)、呼气第一秒容量 (V1.0)以及压力—容量 (P-V)关系的影响。方法应用旁气流通气监测仪 (SSS) ,全麻机械通气下对34例手术病人监测。结果VT 量8ml·kg-1 时C值达到最大 ,当VT 进一步增加后 ,C值逐渐下降。V1.0 随着VT 的增加呈下降趋势。VT 为6mg·kg-1 至10mg·kg-1 时 ,压力—容量之间基本呈直线关系 ,达到12mg·kg-1 后 ,压力的增加大于容量的增加。结论 对术前无呼吸系统疾病 ,肺功能正常病人 ,全麻时8mg·kg-1 通气量能维持较好的肺功能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肺顺应性 呼气第一秒容量 压力-空量 潮气量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呼吸物理模型测量肺顺应性的教学实验 被引量:4
8
作者 冀敏 苏卫锋 +4 位作者 李爱萍 潘鹏宇 黄青 饶双梅 乐永康 《物理实验》 2014年第1期22-26,共5页
基于流动相似性原理,研制了肺呼吸物理教学实验仪,测量了模型肺以及模拟胸腔内高压时的肺V-p曲线及肺顺应性.结果表明:模型肺的V-p曲线及肺顺应性与实际肺相似;模拟胸腔内高压时的肺顺应性减小,其规律与真实肺相符合.利用肺呼吸物理教... 基于流动相似性原理,研制了肺呼吸物理教学实验仪,测量了模型肺以及模拟胸腔内高压时的肺V-p曲线及肺顺应性.结果表明:模型肺的V-p曲线及肺顺应性与实际肺相似;模拟胸腔内高压时的肺顺应性减小,其规律与真实肺相符合.利用肺呼吸物理教学实验仪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肺的黏弹性特征、可以进行肺V-p曲线及肺顺应性的模拟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模型 V-p曲线 肺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肺顺应性监测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爱军 刘立新 +5 位作者 张庆祥 张剑峰 唐显赫 王玉茹 张硕 梁俊永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婴幼儿患者动态肺顺应性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2016年期间,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5岁患儿190例,以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分为轻重两组。采用PB840呼吸机监测术毕返ICU即刻...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婴幼儿患者动态肺顺应性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2016年期间,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5岁患儿190例,以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分为轻重两组。采用PB840呼吸机监测术毕返ICU即刻、2、4和6h时的肺顺应性、气道峰压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顺应性与年龄(r=0.768,P=0.000)、身高(r=0.766,P=0.000)、体重(r=0.764,P=0.000)和体表面积(r=0.53,P=0.000)等高度相关,在轻重患者间有显著差异结论以呼吸机动态监测肺顺应性,结合血气换气功能指标,有利于判断病情,并可以为临床脱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肺顺应性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呼气末正压对不同肺部病变患者中心静脉压、肺顺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冬梅 朱章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对不同肺部病变患者中心静脉压(CVP)、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行机械通气患者,按照肺部病变分为COPD组、ARDS组及无胸肺部疾患组各6例,测定在不同外源性PEEP下CVP、肺顺应性(CL)、总顺应性(CT)及... 目的探讨外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对不同肺部病变患者中心静脉压(CVP)、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行机械通气患者,按照肺部病变分为COPD组、ARDS组及无胸肺部疾患组各6例,测定在不同外源性PEEP下CVP、肺顺应性(CL)、总顺应性(CT)及胸廓顺应性(CTh)的变化,并分析PEEP与CVP、CL、CT、CTh的关系。结果外源性PEEP对不同肺部病变CVP变化值的影响:ARDS组<无胸肺部疾患组<COPD组(P均<0.05);各组患者肺顺应性:ARDS组<无胸肺部疾患组<COPD组(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CVP与PEEP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r=0.93,P<0.01),ΔCVP/CVP与CL、CT、CTh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r=0.89、-0.64、0.74,P均<0.05)。结论不同肺部病变状态下外源性PEEP对CVP的影响不同,其中COPD患者影响较大,而ARDS患者影响较小;影响的大小与肺顺应性大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 中心静脉压 肺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术中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影响
11
作者 郑瑛 郭建荣 潘志浩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3期306-307,共2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病人是否具有改善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心内直视手术病人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FI组,SFI组于CPB前予SFI1ml/kg静注,记录气管插管后10、30、60min,CPB手术开始时,CPB...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病人是否具有改善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心内直视手术病人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FI组,SFI组于CPB前予SFI1ml/kg静注,记录气管插管后10、30、60min,CPB手术开始时,CPB停止后10、60、120min时的潮气量(VT)、气道峰值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并计算肺顺应性(Crs)和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在CPB后各指标开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后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体外循环 肺顺应性 呼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麻醉深度对单肺通气时肺顺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维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5期11-12,共2页
目的观测不同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醚对单肺通气(OLV)时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左开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0.5MAC组(Ⅰ组)1.0MAC(Ⅱ组)和1.5MAC(Ⅲ组)三组,每组15例。三组均用芬太尼2μg/kg,依托米脂0.2... 目的观测不同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醚对单肺通气(OLV)时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左开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0.5MAC组(Ⅰ组)1.0MAC(Ⅱ组)和1.5MAC(Ⅲ组)三组,每组15例。三组均用芬太尼2μg/kg,依托米脂0.2mg/kg和琥珀胆碱(司可林)1.5mg/kg进行麻醉诱导,然后经口插入右双腔支气管导管控制呼吸,术中七氟醚分别以0.5MAC、1.0MAC和1.5MAC,瑞芬太尼以0.5μg/(kg·h),维库溴铵以0.05mg/(kg·h)维持麻醉。在MAC值稳定后分别记录侧身双肺通气0、3min单肺通气2、3、4、5、15min的气道压、气道压峰值(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顺应性。结果 OLV后3组患者的顺应性明显降低(P<0.05),其他参数均无差异;OLV后Ⅲ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MAC七氟醚在右侧单肺通气时对顺应性有明显增强效应,0.5MAC和1.0MAC七氟醚影响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通气 肺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时延长吸气时间对肺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雪姣 黄飞 《罕少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吸呼比1:1(I:E=1:1)对侧卧位单肺通气患者肺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年龄20-65周岁,ASAI-II级,全麻机械通气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3),对照组(C组,I:E=1:2)和实验组(E组,I:E=1:1... 目的探讨吸呼比1:1(I:E=1:1)对侧卧位单肺通气患者肺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年龄20-65周岁,ASAI-II级,全麻机械通气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3),对照组(C组,I:E=1:2)和实验组(E组,I:E=1:1)。机械通气期间在单肺通气后开始调整吸呼比。取平卧双肺通气后15min(t0)、侧卧单肺通气后30min(t1)、60min(t_2)三个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气并记录呼吸参数,计算肺顺应性及肺内分流率。结果两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及肺内分流率与t0相比,均在t1、t2时明显增加(P<0.001);而动脉氧合、肺顺应性均有所下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E组的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明显降低(P<0.001),肺顺应性提高(P<0.001),肺内分流减少(P=0.021),动脉血氧分压(P=0.034)和血氧饱和度(P=0.03)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侧卧位单肺通气期间,采用I:E=1:1较I:E=1:2,有利于降低气道峰压及气道平台压,提高肺动态顺应性;减少肺内分流,相对改善动脉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吸呼比 肺顺应性 内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对截石位腹腔镜全宫切除术患者肺顺应性和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彬 姚爱军 +2 位作者 冯祝余 张裕丰 孙惠平 《现代医院》 2015年第5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小潮气量+低PEEP)对截石位腹腔镜全宫切除术患者肺顺应性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或Ⅱ级拟行腹腔镜全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0),A组采用常规通气(VT10 ml/kg),B组气腹后采用肺保护性通气(VT6 ml/kg+...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小潮气量+低PEEP)对截石位腹腔镜全宫切除术患者肺顺应性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或Ⅱ级拟行腹腔镜全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0),A组采用常规通气(VT10 ml/kg),B组气腹后采用肺保护性通气(VT6 ml/kg+PEEP 5 cm H2O)。分别于气腹前(t0)、气腹后10 min(t1)、放气前10 min(t2)、放气后10 min(t3)、拔管后(t4)5个时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 O2)、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静态胸肺顺应性(Cs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并于各时点抽血查血气。结果与t0比较,两组t1、t2时点Pplat、Ppeak明显增高,B组低于A组(p<0.05),两组Cst、Cdyn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B组优于A组(p<0.05);与t0比较,两组t1、t2、t3时点Pa CO2、PETCO2升高,B组高于A组(p<0.05),但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安全范围,两组各时点Pa O2、Sp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可有效地降低截石位腹腔镜全宫切除术患者气道压力,改善肺顺应性,对肺功能正常者的氧合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通气 截石位 腹腔镜全宫切除术 肺顺应性 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合导向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佳呼气末正压选择与最大肺静态顺应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玉 代庆春 +3 位作者 沈洪丽 苗晓云 回志 张晓卫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2期1943-1945,共3页
目的研究氧合导向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选择与最大肺静态顺应性(Cst)的相关性。方法 14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充分肺复张后,采用最佳氧合法指导患者PEEP选择,每日进行1次,共3天,观察患者呼吸力学、血流动... 目的研究氧合导向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选择与最大肺静态顺应性(Cst)的相关性。方法 14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充分肺复张后,采用最佳氧合法指导患者PEEP选择,每日进行1次,共3天,观察患者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指标的变化。结果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计算出的Cst低于最大C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对比:(30.14±3.70)ml/cmH2O vs(33.57±4.43)ml/cmH2O(P<0.05);第2天对比:(32.93±5.05)ml/cmH2O vs(37.71±6.13)ml/cmH2O(P<0.05);第3天对比:(34.50±4.55)ml/cmH2O vs(39.07±6.44)ml/cmH2O(P<0.05)。最大Cst对应的PEEP低于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对比:(11.71±2.33)cmH2O vs(14.85±2.45)cmH2O(均P<0.01);第2天对比:(11.57±3.06)cmH2O vs(14.14±2.88)cmH2O(P<0.05);第3天对比:(10.86±2.45)cmH2O vs(13.29±2.43)cmH2O(P<0.05)。结论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未使Cst最大化,可能与造成部分肺泡过度膨胀有关,虽然能明显改善氧合,但也可能加重局部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呼吸 人工 正压呼吸 肺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磨汤对过敏性哮喘豚鼠肺动态顺应性和气道阻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木禹 林朝仙 +1 位作者 饶理强 戴森茂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4期5-7,共3页
目的研究四磨汤对过敏性哮喘豚鼠肺动态顺应性(Pdc)和气道阻力(Raw)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致敏激发哮喘的方法制作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磨汤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氨茶碱组6组,以气流速度描记法测定Pdc和Raw,观察四磨汤对Pdc... 目的研究四磨汤对过敏性哮喘豚鼠肺动态顺应性(Pdc)和气道阻力(Raw)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致敏激发哮喘的方法制作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磨汤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氨茶碱组6组,以气流速度描记法测定Pdc和Raw,观察四磨汤对Pdc和Raw的影响。结果四磨汤高剂量组抗原激发后Pdc变化不大,整个过程均处于稳定状态,高剂量组各时间点的Pdc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整个激发过程高剂量组Pdc值平均比模型组提高了(74.31±11.36)%,高剂量组与氨茶碱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两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Raw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值分别比模型组降低了(32.76±19.28)%和(38.35±14.57)%,与氨茶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能抑制过敏性哮喘豚鼠抗原激发后Pdc值的降低,也能抑制抗原激发后导致的Raw值升高,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 过敏性哮喘 豚鼠 动态顺应性 气道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期间肺保护通气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清原 王梦瑞(综述) 周阳(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胸科手术大多需要进行单肺通气,单肺通气期间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害可能远远超过手术对非通气侧肺造成的损害[1]。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为常用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通过改善通气分布均一... 胸科手术大多需要进行单肺通气,单肺通气期间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害可能远远超过手术对非通气侧肺造成的损害[1]。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为常用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通过改善通气分布均一性,降低气道压,预防肺不张,改善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和死腔占比,在改善氧合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肺损伤。本文对胸科手术(肺和食管手术)侧卧位单肺通气期间的肺保护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涉及通气模式、吸入氧浓度、小潮气量、肺复张和P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吸入氧浓度 呼气末正压 小潮气量 肺顺应性 通气 食管手术 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卧位机械通气病毒性肺炎预后状况及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构建
18
作者 柳娟娟 姚娜 张婷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7期25-31,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卧位机械通气病毒性肺炎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改善病毒性肺炎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363例行机械通气病毒性肺炎患者,统计不同卧位机械通气病毒性肺炎患者预后状况,据28 d... 目的探究不同卧位机械通气病毒性肺炎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改善病毒性肺炎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363例行机械通气病毒性肺炎患者,统计不同卧位机械通气病毒性肺炎患者预后状况,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组,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预后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临床影响曲线(CIC)行外部验证。结果行俯卧位机械通气病毒性肺炎患者28 d预后不良率为17.19%(33/192),预后良好率为82.81%(159/192);行仰卧位机械通气病毒性肺炎患者28 d预后不良率为28.65%(49/171),预后良好率为71.35%(122/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原学情况、机械通气体位、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动态肺顺应性、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淋巴细胞计数、淀粉样蛋白A均是机械通气病毒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机械通气病毒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03(95%CI:0.868,0.938),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获益,CIC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可在阈值概率范围内有效区分机械通气病毒性肺炎预后不良高危患者。结论病毒性肺炎患者行俯卧位机械通气预后要好于仰卧位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病毒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受病原学情况、机械通气体位、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动态肺顺应性、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淋巴细胞计数、淀粉样蛋白A影响,基于上述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具有较高预测效能,临床效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 机械通气 仰卧位 俯卧位 Nomogram预测模型 氧合指数 动态肺顺应性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养阴汤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
19
作者 李晓娜 侯帅辉 王才利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究清肺养阴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及其对肺顺应性、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偃师人民医院接诊的13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5例)和对照组(n=65例),对照组给予无... 目的探究清肺养阴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及其对肺顺应性、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偃师人民医院接诊的13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5例)和对照组(n=65例),对照组给予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通气联合清肺养阴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流量(MEF)、FEV_(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和肺活量(FVC),氧合功能指标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肺顺应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FVC、MEF、FEV_(1)%pred、FEV_(1)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CO_(2)、肺顺应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养阴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能促进肺功能、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改善,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养阴汤 无创通气 氧合功能 肺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秦培娟 殷积慧 +1 位作者 王桂娥 褚海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10-214,219,共6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机械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人工气腹期间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4月,45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机械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人工气腹期间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4月,45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维持用药相同,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气腹前3组通气参数均设定为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吸呼比(I∶E)=1∶2。气腹后通气参数设定分别为:Ⅰ组VT=6 ml/kg,RR=18次/min,PEEP=5 cm H2O;Ⅱ组VT=10 ml/kg,RR=10次/min,PEEP=0;Ⅲ组(对照组)同气腹前。分别在气管插管后(T0),手术开始(T1),气腹5 min(T2),气腹30 min(T3),气腹60 min(T4),拔气管导管前15 min(T5),拔气管导管后20 min(T6)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分别在T0,T3,T4,T6时点抽取动脉血监测血气,并根据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等计算氧合指数、呼吸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结果 3组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PaO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0时相比,Ppeak气腹后升高(P〈0.05),Ⅱ、Ⅲ组更明显;Pmean气腹后也升高(P〈0.05),Ⅰ组最明显;Cdyn气腹后明显降低(P〈0.05),Ⅱ组最明显;PETCO2明显升高(P〈0.05),Ⅰ组更明显;气腹后pH值明显降低(P〈0.05),Ⅰ组最明显;Ⅰ、Ⅲ组PaCO2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Ⅱ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机械通气时(T0、T3、T4)相比,3组A-aDO2拔管后(T6)明显降低(P〈0.05),Ⅰ组更明显;氧合指数拔管后(T6)明显降低(P〈0.05),3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呼吸指数拔管后明显降低,Ⅰ组最明显(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可以有效降低术中气道压,改善肺顺应性,增加肺通气效率,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呼吸管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小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 动态肺顺应性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