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中肺静脉病变 被引量:5
1
作者 邹鹏 洪庆山 +7 位作者 孙善权 张翠翠 杨伟健 黄景思 孔娟娟 刘琴 饶姣 李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中肺静脉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TAPVC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CTA及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应用超声心动图根据肺静脉引流部位对55例TAPVC患儿进行分类,分为心上型24例、心内型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中肺静脉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TAPVC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CTA及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应用超声心动图根据肺静脉引流部位对55例TAPVC患儿进行分类,分为心上型24例、心内型20例、心下型7例及混合型4例。15例垂直肺静脉梗阻中,心上型的梗阻多出现在垂直静脉与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之间,心下型的梗阻均出现在垂直静脉与肝静脉或门静脉之间。肺静脉狭窄4例,其中3例局限性狭窄均为心内型,出现在分支肺静脉与共同肺静脉腔或右心房之间,1例弥漫性狭窄为心下型。分支肺静脉异常9例,其中超声心动图仅检出1例,而CTA检出8例。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对TAPVC中的肺静脉的引流、梗阻和分支肺静脉近端的狭窄做出更为全面的评价。CTA评估分支肺静脉的汇入和数目异常及远端肺静脉的成像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静脉闭塞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心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7
2
作者 徐志伟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回顾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治疗。方法 1979年3月~2003年1月间共纠治TAPVC 141例。全组心上型78例,心内型46例,混合型15例,心下型2例。早期9例心上型TAPVC采用心脏上翻方法;后53例采用右房横切口,经房隔左房后壁... 目的 回顾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治疗。方法 1979年3月~2003年1月间共纠治TAPVC 141例。全组心上型78例,心内型46例,混合型15例,心下型2例。早期9例心上型TAPVC采用心脏上翻方法;后53例采用右房横切口,经房隔左房后壁与汇总静脉吻合方法;近年来16例采用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间,汇总静脉和左房顶部直接吻合方法。结果 手术纠治TAPVC 141例,手术死亡11例,死亡率7.8%。其中心上型7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1例。远期死亡2例。结论 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TAPVC纠治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对心内型,必须将剪去组织的心内膜对齐缝合,防止术后与关闭房缺的心包粘连。心上型手术,改为从左房顶部与汇总静脉直接吻合方法,手术效果满意。TAPVC一经诊断必须立即手术,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心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治疗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任书堂 王勇 +4 位作者 周建华 龙进 王翠华 李冬蓓 黄云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3-888,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婴幼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5~195d,平均年龄79.8 d。超声从胸骨旁、剑突...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婴幼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5~195d,平均年龄79.8 d。超声从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多个切面,观察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及位置,右心房、右心室的扩大程度,心房水平分流方向等。结果: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中,6例行CT检查,5例行手术治疗。超声心动图检出7例,漏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87.5%。本病的间接超声征象为小的畸形左心房和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肝、门静脉扩张迂曲,肝内血流丰富;直接征象为左、右肺静脉未回流左心房,汇成共同肺静脉干,汇入垂直静脉后经右下行穿越膈肌至门静脉或肝静脉。剑突下切面可显示3条平行走行的血管,即垂直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二者与后者血流方向相反。8例患儿垂直静脉膈下回流部位均为门静脉,3例患儿存在降垂直静脉与门静脉或肝静脉连接处梗阻。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小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具有重要价值,能为外科术前评估提供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信息。采用多声窗、多切面及连续追踪法观察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异位引流的肺静脉行程,可对其作出准确诊断,但须与混合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及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或肝动脉-静脉瘘等疾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畸形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志伟 董念国 +5 位作者 孙宗全 张凯伦 肖诗亮 杜心灵 蒋雄刚 刘成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总结23例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急诊手术6例。患儿平均年龄(5.7±3.6)个月,平均体重(5.8±1.5)kg。... 目的总结23例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急诊手术6例。患儿平均年龄(5.7±3.6)个月,平均体重(5.8±1.5)kg。心上型11例采用双房径路矫治并结扎垂直静脉,用可吸收缝线吻合肺静脉共干与左心房后壁切口;心内型12例,仔细辨认合并三房心畸形,避免损伤传导系统。均采用心包补片修补扩大的房间隔缺损。结果手术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8.7%)。18例随访2个月~3年,患儿心功能明显改善,生长发育正常。结论TAPVC可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应尽早手术矫治。对于新生儿或婴儿期反复出现肺炎、低氧血症、心衰等患儿,在临床症状相对改善的情况下应急诊手术;同时加强体外循环和监护室的密切协作,完善术后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曹亮 胡建国 +5 位作者 杨一峰 杨进福 尹邦良 周新民 吴忠仕 刘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2-545,共4页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49例TAPVC患者治疗情况,其中心上型37例,采用左心房后壁与肺总静脉吻合35例,左心房顶后缘与肺总静脉吻合2例;心内型12例,...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49例TAPVC患者治疗情况,其中心上型37例,采用左心房后壁与肺总静脉吻合35例,左心房顶后缘与肺总静脉吻合2例;心内型12例,予切开冠状静脉窦上缘,将肺总静脉汇合部与原左心房合并形成新的左心房,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痊愈46例,死亡3例。38例随访3个月~8年,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余患者肺静脉回流通畅,心功能达Ⅰ级。结论:TAPVC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通畅的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吻合口和完善的术后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先天性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军 汪曾炜 +3 位作者 朱洪玉 高文根 尹宗涛 祝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分型、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评估影响手术治疗的因素。方法:1980年2月至2004年2月对8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2个月至35岁,平均(6.2±4.5)岁。临床分型:心上...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分型、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评估影响手术治疗的因素。方法:1980年2月至2004年2月对8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2个月至35岁,平均(6.2±4.5)岁。临床分型:心上型58例,心内型24例,混合型6例,心下型1例。71例术前经心导管检查和18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全组均行根治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82例,随访率92.1%,1例手术后2年因心内管道堵塞而导致肺水肿死亡,余均恢复正常。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早期手术及保证足够大的吻合口可以防止肺静脉回流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治疗 外科手术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术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慧 刘彤 +1 位作者 董艳华 孙久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施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矫治术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施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矫治术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室上性心律失常11例(42.3%),其中窦性心动过缓5例(19.23%)、交界区性心律5例(19.23%)、房性早搏1例(3.84%);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3.84%)。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早期手术疗效满意,但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护士首先应了解患者术中情况,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心电监测及起搏监护,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止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心律失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的经验与体会(附11例报告)
8
作者 杨辰垣 刘成硅 +3 位作者 肖诗亮 杜心灵 罗军 吴爱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9-310,313,共3页
目的 报道 1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方法 心上型 7例 ,其中 6例经右房行左房后壁与肺静脉共同干吻合 ,1例于心外行左房后壁与共同干平行吻合。心内型 4例 ,采用扩大房间隔缺损将异位的肺静脉开口矫正入左心房 ,其中肺静... 目的 报道 1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方法 心上型 7例 ,其中 6例经右房行左房后壁与肺静脉共同干吻合 ,1例于心外行左房后壁与共同干平行吻合。心内型 4例 ,采用扩大房间隔缺损将异位的肺静脉开口矫正入左心房 ,其中肺静脉开口于冠状静脉窦者 ,采用补片沿隔瓣根部环绕至冠状静脉窦后下方将冠状静脉窦开口于左心房。异位静脉开口于上腔静脉入口处者 ,切开上腔静脉外后侧壁 ,并用自体心包扩大上腔静脉的入口。结果 11例患者全部存活 ,顺利康复。结论 最大限度地扩大左房与共同干的吻合口 ,远离共同干结扎垂直静脉 ,扩大左心房容积 ,加宽上腔静脉的入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心脏外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型混合性完全肺静脉异位连接1例
9
作者 李光源 马春燕 +1 位作者 李阳 杨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1-161,共1页
患儿女,4个月,因"喂养困难,偶有哭闹,加重3天"入院。查体:口唇发绀,右肺呼吸音增粗。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壁未见确切肺静脉入口,左心房后方可见一支共同肺静脉,该共同肺静脉经冠状静脉窦汇入右心房,肺静脉引流入冠状静脉窦口处狭窄,... 患儿女,4个月,因"喂养困难,偶有哭闹,加重3天"入院。查体:口唇发绀,右肺呼吸音增粗。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壁未见确切肺静脉入口,左心房后方可见一支共同肺静脉,该共同肺静脉经冠状静脉窦汇入右心房,肺静脉引流入冠状静脉窦口处狭窄,内径约5mm,血流速度增快,达2.0m/s,冠状静脉窦增宽,约11.2mm(图1A);胸骨上窝切面可见另一支共同肺静脉经垂直静脉引流入左无名静脉注入上腔静脉(图1B)。房间隔中上部回声失落,该处探及房水平低速右向左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肺静脉异位连接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孙善权 李虹 +4 位作者 邹鹏 杨伟建 尚宝朋 孔娟娟 黄景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评估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11至2014-01,我院确诊为TAPVC的新生儿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平均手术年龄(10.2±4.8)d,体重(3.2±... 目的:评估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11至2014-01,我院确诊为TAPVC的新生儿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平均手术年龄(10.2±4.8)d,体重(3.2±0.4)kg。所有患儿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患儿行心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定为临床随访时间,复查以超声心动图为主,必要时复查心电图及X线胸片,怀疑肺静脉梗阻者加做心脏CT检查。结果:全组无手术早期死亡,晚期死亡1例。平均体外转流时间(83.7±25.5)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41.0±19.4)min。术后中位机械通气时间4 d(范围2-128 d),中位正性肌力药物支持时间3 d(范围2-128 d),中位住院时间21 d(范围13-128 d)。19例存活者中平均随访(19.5±11.8)个月,其中2例术前有双侧肺静脉发育不良仍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脏功能Ⅲ级,其余17例恢复良好,心脏功能Ⅰ-Ⅱ级。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TAPVC近中期疗效满意,伴双侧肺静脉发育不良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外科治疗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起声诊断
11
作者 刘斯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完全性 肺静脉异位连接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超声诊断价值要点及漏误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毛羽 朱善良 +3 位作者 陈俊 陈晔 莫绪明 杨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infracardiac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ITAPVC)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ITAPVC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多排螺...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infracardiac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ITAPVC)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ITAPVC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多排螺旋CT或心导管造影证实为ITAPVC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多排螺旋CT或心导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对超声漏、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总结该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结果:53例病例中,29例在外院初筛,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10例,疑似2例,漏诊15例,误诊2例,2例均误诊为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连接,漏误诊率58.6%;本院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44例,疑似3例,所有正确诊断的病例中均显示左房壁回声完整,4根肺静脉均未与左房连接,可见共同肺静脉干连接垂直静脉,并穿过膈肌同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并行走行进入肝脏,与肝静脉、门静脉或下腔静脉连接。本组检查漏诊5例,误诊1例,漏误诊率11.3%,3例漏诊为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例因同时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右房异构而漏诊,1例误诊为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连接。结论:ITAPVC易于漏诊,当出现右房室明显增大、左房室偏小、房水平右向左分流时,应常规探查肺静脉的走行情况。若剑突下扫查发现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扩张则需高度怀疑ITAPVC,且同时进行心导管或CT血管造影检查,以便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尽早手术,改善患儿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下型肺静脉异位连接 漏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南 任卫东 崔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5-847,共3页
肺静脉异位连接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分为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和部分型肺静脉异位连接,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和预后也不同。经胸超声心动图具有直观简便的优点,是诊断肺静脉异位连接的首选方法。本文针对在我院诊断或手术的66例肺静... 肺静脉异位连接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分为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和部分型肺静脉异位连接,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和预后也不同。经胸超声心动图具有直观简便的优点,是诊断肺静脉异位连接的首选方法。本文针对在我院诊断或手术的66例肺静脉异位连接患者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异位连接 超声心动图 心内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解剖分型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宋心雨 李红昕 +1 位作者 邹承伟 杜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anomalouspulmonaryvenousconnection,TAPVC.)的解剖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6例TAPVC患者按照Darling分型方法分型,并将心上型和心内型各分为2个亚形。将全组病例分成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对照术前...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anomalouspulmonaryvenousconnection,TAPVC.)的解剖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6例TAPVC患者按照Darling分型方法分型,并将心上型和心内型各分为2个亚形。将全组病例分成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对照术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及术后疗效。结果:46例TAPVC中心上型25例,肺静脉总干经垂直静脉连接于上腔静脉23例,肺静脉总干直接开口于右侧上腔静脉2例;心内型17例,肺静脉总干开口于冠状静脉窦11例,开口于右心房6例;心下型4例,肺静脉总干通过垂直静脉连接于肝门静脉。肺静脉回流梗阻7例,均依据解剖分型选择手术治疗,死亡4例,余康复出院。结论:TAPVC的解剖分型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解剖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28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盛春 孙善权 +6 位作者 崔虎军 夏圆生 郑亦男 彭亮明 黄国栋 崔彦芹 陈欣欣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 总结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28例,其中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行左侧开胸结扎术;1例右室发育不... 目的 总结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28例,其中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行左侧开胸结扎术;1例右室发育不良合并PDA、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儿行中央分流术;8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3例主动脉缩窄、1例主动脉弓离断(IAA)患儿行体外循环下主动脉成型术;9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中,8例做了Switch手术,其中合并VSD的2例同时做了VSD修补术;1例TGA/IVS PDA行肺动脉banding+中央分流术,7 d后作了SWITCH手术;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纠治;重度肺动脉狭窄3例,肺动脉闭锁1例行右室流出道疏通,佰仁思带单瓣牛心包片重建右室流出道;重症法洛四联症、肺动脉发育不良先行中央分流术,3 d后低氧无法缓解,行右室流出道跨肺动脉瓣环补片扩大术.结果 早期(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晚期死亡2例:1例为心上型TAPVC,术后因膈肌麻痹、乳糜胸、营养不良衰竭死亡,1例为IAA、VSD、PDA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患儿,术后因持续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死亡.26例术后痊愈出院.出院时1例VSD患儿术后膈肌折叠有气促,二氧化碳轻度潴留;2例SWITCH患儿术后肺动脉血流速度稍快;1例右室发育不良、PDA、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央分流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重度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闭锁、重度法洛氏四联症右室流出道疏通术后残余肺动脉轻-中度狭窄3例;VSD合并主动脉畸形术后主动脉仍有轻度狭窄.结论 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适当把握好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低心排、肺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是降低手术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重症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三尖瓣关闭不全 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肺动脉狭窄 右室流出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