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治疗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邹石海 周锐 +4 位作者 陈平 罗红 向旭东 吕友堤 诸兰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评价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1年11月至2004年10月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 ICU)收治的COPD严重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 评价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1年11月至2004年10月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 ICU)收治的COPD严重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窗)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性治疗组(序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序贯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鼻罩/口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 iPAP)无创机械通气支持直至脱机;对照组则继续常规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PSV方式脱机。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通气、氧合及生命征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患者的转归。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窗时间和出窗时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5±1.9)d和(23.5±9.5)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5±4.0)d和(23.5±9.5)d(P<0.05);序贯组的R 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9.5±2.8)d和(15.5±3.5)d,均分别短于对照组的(23.5±9.5)d和(29.5±12.0)d(均P<0.05);序贯组的VAP发生率、再插管率、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8.4%(7/38),13.2%(5/38)和7.9%(3/38),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9.5%(15/38),34.2%(13/38)和28.9%(11/38)(均P<0.05)。结论:对COPD重症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时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住院死亡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有效机械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控制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黄华兴 陈飞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6-649,共4页
目的:分析已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是否能说明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为切换点的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能提高疗效。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2000-2012年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行文献检索,将对象为COPD所致... 目的:分析已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是否能说明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为切换点的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能提高疗效。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2000-2012年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行文献检索,将对象为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通气以PIC为切换点、以序贯通气为实验组和以常规通气为对照组比较疗效的RCT文献作Meta分析。结果:10项研究共489例患者被纳入。实验组病死率6.97%,对照组19.57%,OR值0.31(95%CI:0.18~0.56),P<0.05。实验组VAP患病率6.56%,对照组42.55%,OR值0.11(95%CI:0.07~0.19),P<0.05。有创通气时间的WMD值11.44(95%CI:14.45~8.38),P<0.05。结论:PIC应用在序贯通气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能降低病死率、VAP患病率和有创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控制窗 序贯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美玲 于兰贞 张华 《护理研究》 2004年第3期427-428,共2页
关键词 肺部感染控制窗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 序贯机械通气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琦 钱桂生 +3 位作者 王长征 徐智 刘双林 帅维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优越性。方法本研究设两组:有创机械通气组(n=146)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n=128)。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以&...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优越性。方法本研究设两组:有创机械通气组(n=146)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n=128)。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作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之间的切换点。主要观测指标为: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1周以内再插管率、住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时间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的有创通气时间(5.8±4.2d)较有创机械通气组(12.4±8.6d)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4±9d和12±8d)。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的VAP发生率(4.7%)、再插管率(6.2%)均较有创机械通气组(分别为21.8%、16.4%)显著降低(P<0.05),住RICU时间(10±7d)较有创机械通气组(15±11d)显著缩短(P<0.05)。结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较传统的有创通气方式更优越,能够有效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控制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