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表面活性蛋白D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被引量:2
1
作者 朱亚非 包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98-1001,共4页
肺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D在机体肺部防御和先天性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SP-D参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的发生、发展,提示SP-D可能成为治疗肺部炎症性疾病的有效... 肺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D在机体肺部防御和先天性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SP-D参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的发生、发展,提示SP-D可能成为治疗肺部炎症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文中就SP-D结构、功能及其与RSV关系、对肺部炎症性疾病治疗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RSV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蛋白d 生理功能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陷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肺表面活性蛋白D及TGF-β1/Smads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旭辉 刘喜平 +3 位作者 孙杰 武妍琳 陈嘉慧 崔国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63-68,共6页
目的观察升陷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TGF-β1/Smads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和升陷汤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观察升陷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TGF-β1/Smads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和升陷汤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气管内注射硫酸博莱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8日起,升陷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10.4、5.2、2.6 g/(kg•d)升陷汤灌胃,吡非尼酮组予0.72 g/(kg·d)吡非尼酮混悬液灌胃,连续28 d。记录大鼠肺脏质量和体质量,计算肺脏系数,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肺组织α-SMA、SP-D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脏质量和肺脏系数明显增加,体质量明显减轻,肺组织损伤评分和肺组织胶原容积分数明显增加(P<0.05),肺组织α-SMA、TGF-β1、Smad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SP-D、Smad7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升陷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肺脏质量和肺脏系数明显降低,体质量增加,肺组织损伤评分及肺组织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α-SMA、TGF-β1、Smad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SP-D、Smad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升陷汤可降低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脏质量,增加大鼠体质量,降低肺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肺组织α-SMA、TGF-β1、Smad2蛋白的表达,上调SP-D、Smad7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陷汤 纤维化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肺表面活性蛋白d TGF-β1/Smads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及降钙素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楚楚 钱朝霞 《安徽医学》 2017年第2期254-256,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肺功能检查是确诊COPD的金标准,通过肺功能的检查可对患...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肺功能检查是确诊COPD的金标准,通过肺功能的检查可对患者进行肺功能分级,指导吸入制剂的应用,但对于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及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需通过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6分钟步行试验、CAT评分对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但以上几种评估方法受患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表面活性蛋白d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白介素8对脓毒症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和预后意义 被引量:24
4
作者 宗晓龙 李真玉 +2 位作者 魏殿军 陈妍妍 孙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从D二聚体(D-dim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血小板(Platelet,PLT)、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 terminal-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 目的从D二聚体(D-dim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血小板(Platelet,PLT)、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 terminal-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中筛选对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对48例脓毒症合并ARDS的患者和同期40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在进入ICU 24 h内抽取静脉血标本,定量检测7种生物标志物的浓度/活性水平;构建脓毒症并发ARDS的风险预测模型和死亡预测模型,用Logistic回归筛选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和临床指标。结果 SP-D、v WF、IL-8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P<0.01)、0.783(P<0.01)、0.747(P<0.01);三者联合时为0.847(P<0.001);IL-8、年龄≥60岁、APACHEⅡ积分≥20对脓毒症合并ARDS具有死亡预测价值,OR值分别为12.138(ln IL-8)(P=0.022)、6.157(P=0.040)、7.415(P=0.014)。结论SP-D、v WF、IL-8对脓毒症合并ARDS具有早期预测价值,三者联合可以提高预测准确度;IL-8对脓毒症合并ARDS具有死亡预测价值,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结合APACHE II评分、年龄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损伤 脓毒症 白介素8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肺表面活性蛋白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D与哮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丽丽 鲍永霞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9期717-720,共4页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关于哮喘的生物学标记物种类较多,但目前尚未发现具有特异性的标记物。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D(SP-D)主要存在于肺内,但在肺以外的器官系统中也有少量表达。SP-D在机体防御及免疫监视中发挥重...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关于哮喘的生物学标记物种类较多,但目前尚未发现具有特异性的标记物。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D(SP-D)主要存在于肺内,但在肺以外的器官系统中也有少量表达。SP-D在机体防御及免疫监视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肺部疾病密切相关。其中SP-D是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可作为哮喘的生物学标记物。现就SP-D的功能及其在哮喘中的生物学标记物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哮喘 生物学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水平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疗效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张艳华 李微 +1 位作者 张嘉雯 刘静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白三烯E4(LTE4)、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26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根据治疗7 d后疗效分为有效组(217例)和无效组(5...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白三烯E4(LTE4)、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26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根据治疗7 d后疗效分为有效组(217例)和无效组(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5 d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水平、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R)、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分析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及疗效相关性,分析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水平联合检测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疗效的预测价值,各指标不同水平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无效的影响。结果治疗3、5 d后,与有效组相比,无效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RR高(P<0.05),VPEF/VE、TPTEF/TE低(P<0.05)。治疗3、5 d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与疗效、VPEF/VE、TPTEF/TE呈负相关(P<0.05);治疗3、5 d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与RR呈正相关(P<0.05);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水平联合预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无效的AUC均大于各单一指标预测(P<0.05)。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高水平患儿治疗无效危险度高于低水平(P<0.05)。结论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水平能反映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肺损伤及病情严重程度,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预测治疗结局的重要辅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息性支气管炎 疗效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肺表面活性蛋白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肺炎患儿血清KL-6、SP-D水平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梁志强 刘冰 +2 位作者 朱亚芹 张诒勋 徐新立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2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儿血清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因CMV感染而住院的肺炎患儿101例,其中重症肺炎48例(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53例(轻症肺炎组);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 目的观察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儿血清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因CMV感染而住院的肺炎患儿101例,其中重症肺炎48例(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53例(轻症肺炎组);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KL-6、SP-D,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重症肺炎组血清KL-6、SP-D分别为(675.38±276.02)U/mL、(150.08±52.59)ng/mL,轻症肺炎组分别为(383.71±173.78)U/mL、(109.67±31.39)ng/mL,对照组分别为(127.92±59.42)U/mL、(41.33±16.42)ng/mL;3组两两比较,P均<0.01。CMV肺炎患儿血清KL-6与SP-D呈正相关(r=0.653 4,P<0.01)。结论CMV肺炎患儿血清KL-6、SP-D水平升高,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更明显,两者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腺癌相关抗原 肺表面活性蛋白d 血清Ⅱ型泡细胞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肾定喘汤加减对AECOPD的疗效及SP-D CC-16和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峥嵘 季永欣 王乔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5期628-630,共3页
目的 观察固肾定喘汤加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AECOPD标准的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 观察固肾定喘汤加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AECOPD标准的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固肾定喘汤,观察两组患者SP-D、CC16、CRP、PCT、肺功能和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并进行评分和统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SP-D、CC16、CRP、PCT、肺功能和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P-D、CC16、CRP及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SP-D、CC16、CRP及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83.7%,前者临床疗效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改善AECOPD症状均有效果,尤其观察组较对照组而言,总体上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肾定喘汤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表面活性蛋白d Clara细胞蛋白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SP-D、PCT、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楚楚 钱朝霞 杨万春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3种炎症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58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3种炎症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58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51例(COPD稳定期组),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血清SP-D、PCT、CRP水平。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SP-D、PCT、CRP水平明显升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稳定期及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CT在COPD稳定期组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P-D、PCT、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明显升高,病情稳定期3种炎症标志物水平下降,SP-D、PCT、CRP可以作为COPD急性加重的炎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表面活性蛋白d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MA、SP-D、CAP1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庆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1期1977-1978,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腺苷酸环化酶单蛋白-1(CAP1)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加... 目的研究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腺苷酸环化酶单蛋白-1(CAP1)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加重期患者35例,稳定期患者37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并比较血清IMA、SP-D、CAP1水平,并分析血清IMA、SP-D、CAP1水平与COPD患者病情程度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MA、SP-D、CAP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MA、SP-D水平随COPD病情加重逐渐升高,血清CAP1水平随COPD病情加重逐渐降低(P<0.05);经Pearson检验,血清IMA(r=0.561)、SP-D(r=0.913)水平与COPD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CAP1水平与COPD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810,P<0.05)。结论血清IMA、SP-D水平在COPD中呈异常高表达,且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升高,血清CAP1在COPD中异常低表达,并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表面活性蛋白d 缺血修饰蛋白 腺苷酸环化酶单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单肺通气患者血浆SP-D、TNF-α和IL-8的影响
11
作者 王白云 梁娜 +2 位作者 侯立力 钟焕晖 罗红菱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9期66-68,共3页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血浆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TNF-α及IL-8水平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需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30例,随机分成依达拉奉组(Y组)和对照组(C组...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血浆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TNF-α及IL-8水平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需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30例,随机分成依达拉奉组(Y组)和对照组(C组)各15例.患者均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后,Y组给予依达拉奉0.5 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30 min内静滴;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滴.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0)、单肺通气60min(T1)、术后2 h(T2)抽取静脉血4 mL,测定SP-D、TNF-α、IL-8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两组T1、T2的SP-D、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To(P均<0.05),Y组T2的SP-D、TNF-α、IL-8水平明显低于C组(P均<0.05);T1、T2时Y组SOD明显高于C组(P均<0.05),MDA明显低于C组(P均<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减轻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依达拉奉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DAC2和SP-D对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江涛 王媛 +2 位作者 王亮 孟静 李艳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0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组蛋白脱乙酰酶2(HDAC2)和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对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AECOP... 目的探讨血清组蛋白脱乙酰酶2(HDAC2)和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对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AECOPD合并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1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经鼻高流量氧疗,依据治疗14 d后的转归情况将其分为稳定组(224例)和加重组(8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血清HDAC2、SP-D水平,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AECOPD合并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治疗前血清HDAC2和SP-D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加重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治疗前血清HDAC2、治疗前血清SP-D均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治疗前血清HDAC2、治疗前血清SP-D水平为AECOPD合并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14 d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前血清HDAC2、SP-D水平对AECOPD合并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14 d的预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5,P<0.05)。结论血清HDAC2和SP-D水平与AECOPD合并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14 d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脱乙酰酶2 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 经鼻高流量氧疗 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泡灌洗液SF、SP-A、SP-D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梁丹丹 纵书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1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泡灌洗液铁蛋白(SF)、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小儿难治性MPP 119例,根据治疗5 d后临...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泡灌洗液铁蛋白(SF)、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小儿难治性MPP 119例,根据治疗5 d后临床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95例)和无效组(24例)两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和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分析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与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相关性,探讨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SP-A、SP-D及三者联合对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预测价值。结果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有效组低于无效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与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均是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影响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三者联合对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小儿难治性MPP经治疗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均较治疗前降低,三者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儿童 泡灌洗液 蛋白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SP-D、IL-7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志强 刘冰 +2 位作者 朱亚芹 张诒勋 徐新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9例,其中重症毛细支气管炎25例(重症组),轻症毛细支气管炎44例(轻症组);同期住院...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9例,其中重症毛细支气管炎25例(重症组),轻症毛细支气管炎44例(轻症组);同期住院的皮肤血管瘤、嵌顿疝、消化道畸形等非感染性疾病患儿2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SP-D、IL-17;分析血清SP-D、IL-17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喘息复发的关系;检测重症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分析血清SP-D、IL-17与Pa O2的关系。结果重症组和轻症组血清SP-D、IL-17均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均<0.01。随访1 a,患儿喘息复发32例,未复发37例;喘息复发患儿血清SP-D、IL-17均高于未复发患儿(P均<0.05)。重症组血清SP-D、IL-17与Pa O2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36、-0.591,P均<0.01),SP-D与IL-17呈正相关(r=0.614,P<0.01)。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SP-D、IL-17均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喘息复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表面活性蛋白d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KL-6、SP-D、TGF-β_1和IL-8水平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双峰 陈海英 +1 位作者 张颖新 李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1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细胞因子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L-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K...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细胞因子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L-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KL-6、SP-D、TGF-β1和IL-8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KL-6、SP-D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重症者为著),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KL-6、SP-D、TGF-β1和IL-8水平存在异常变化,检测KL-6和SP-D水平对预测患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细胞因子 Ⅱ型泡细胞表面抗原 肺表面活性蛋白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CC-16、SP-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秦妮 段亚楠 +1 位作者 张颖 米婷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4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Clara细胞蛋白-16(CC-1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7例ARDS患者为病例组,以氧合指数作为参照,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47)、中度组(n=31)和...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Clara细胞蛋白-16(CC-1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7例ARDS患者为病例组,以氧合指数作为参照,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47)、中度组(n=31)和重度组(n=19);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CC-16、SP-D水平,随访观察病例组患者28 d生存和死亡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C-16、SP-D水平对ARD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CC-16、SP-D水平较对照组高(P均<0.01)。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CC-16、SP-D水平较轻度组高(P均<0.01),重度组较中度组高(P均<0.01)。28 d内共38例ARDS患者死亡,死亡患者血清CC-16、SP-D水平高于生存者(P均<0.01)。CC-16预测ARDS患者28 d生存/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CI:0.773~0.933),SP-D预测的AUC为0.846(95%CI:0.766~0.926),CC-16联合SP-D预测的AUC为0.949(95%CI:0.905~0.994)。结论CC-16、SP-D在ARDS患者血清中水平升高,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ARDS短期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lara细胞蛋白-16 肺表面活性蛋白d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SP-D和CRP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忠海 付春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C-反应蛋白(CRP)变化特点,探讨二者与COPD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35例(COPD组)及健康者13例(对照组)。抽取两组静脉血测定SP-D、CRP,对COPD组SP-D、CRP与BMI...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C-反应蛋白(CRP)变化特点,探讨二者与COPD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35例(COPD组)及健康者13例(对照组)。抽取两组静脉血测定SP-D、CRP,对COPD组SP-D、CRP与BMI、肺功能及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组CRP和S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RP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5),SP-D与FEV1%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r=-0.48,P<0.05)。结论 COPD病程中可能存在脂肪细胞诱导的全身炎症;SP-D可能是监测COPD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稳定期 C-反应蛋白 肺表面活性蛋白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