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和降钙素原与感染性休克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莉莉 缪华杰 +2 位作者 陆洋 赵宏胜 陈新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分析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感染性休克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南... 目的·分析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感染性休克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等临床资料,以及血清PCT水平和首次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将感染性休克相关ARDS患者分成轻、中、重度组,并根据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评价PVPI和PCT对感染相关ARDS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性休克相关的ARDS组患者PVPI及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性休克相关AR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随着ARDS加重,PVPI、PCT数值依次递增;PVPI在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相关的ARDS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VPI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4和0.431,均P=0.000);PCT分别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3和0.320,均P=0.004)。PVPI联合PCT诊断感染性休克相关AR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PVPI能够评估感染性休克相关的ARD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PCT及PVPI对感染性休克相关的ARD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PVPI联合PCT对感染性休克相关ARDS的早期诊断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降钙素原 呼吸窘迫综合征 感染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化 倪琦 李超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13-1815,181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将36例ARDS患者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ICU时、24...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将36例ARDS患者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ICU时、24、48 h时的EVLWI、PVPI及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入ICU时NT-proBNP与EVLWI的相关性。结果入ICU时及入ICU 48 h时,死亡组EVLWI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1);入ICU 48 h时,死亡组PVPI明显高于存活组(P <0.05);各时间点死亡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1);入ICU时NT-proBNP水平与EVLWI成正相关(r=0.774,P <0.01)。结论 ARDS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肺水肿程度具有正相关性,早期动态联合监测EVLWI、PVPI及血清NT-proBNP有助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指数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监测在小儿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菊先 王旭 +10 位作者 李守军 闫军 李胜利 曾敏 段雷雷 李霞 刘立伟 鲁中原 杨雪芳 郑林 李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监测在小儿法乐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小儿TOF根治手术患者43例,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分别在手术后返回小儿加强监护病房(PICU)即刻、术后6 h、12 h、18 h及24 h监...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监测在小儿法乐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小儿TOF根治手术患者43例,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分别在手术后返回小儿加强监护病房(PICU)即刻、术后6 h、12 h、18 h及24 h监测并记录脉搏轮廓连续心输出量指数(PCC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I)、每搏量变化率(SVV)、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射血分数(GEF)、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 Pmax)、血管外肺水指数(EVWI)及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同时监测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左心房压、液体出入量等常规监测指标,记录机械通气时间、住PICU时间以及二次气管插管、二次体-肺侧支封堵或结扎及其它并发症等临床事件。根据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分成两组:机械通气≤24 h者为快速恢复组(n=29),机械通气>24 h则为延迟恢复组(n=14)。结果:与延迟恢复组比较,快速恢复组机械通气时间[(14.2±8.0)h vs(86.3±44.5)h]、住PICU时间[(2.5±1.7)d vs(5.3±3.6)d]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返PICU即刻、术后6 h、12 h、18 h和24 h的PVPI测量值(4.9±1.3 vs 6.4±1.5、5.1±1.8 vs 6.5±1.3、4.8±2.0 vs 6.5±1.6、4.4±1.1vs 6.9±1.8和4.4±2.5 vs 6.5±2.2)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在术后12 h及18 h的ELWI[(20.9±6.1)ml/kg vs(26.8±5.7)ml/kg、(19.1±5.5)ml/kg vs(26.7±5.5)ml/kg]亦均降低(P均<0.05)。快速恢复组无术后补救性体-肺侧枝封堵或结扎病例,延迟恢复组有3例在术后进行了补救性体-肺侧枝封堵或结扎术。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体-肺侧支循环是影响小儿TOF根治术后早期恢复进程的重要因素,可增加血管外肺水和肺血管通透性从而导致肺内渗出。通过PICCO技术对肺内渗出进行床旁定量监测,结合分析ELWI和PVPI,临床医生更易于识别需要处理的体-肺侧枝,从而可以尽早做出是否进行侧枝封堵或结扎的决策,促进TOF根治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四联症 心脏外科手术 血管指数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肺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江皓波 劳美铃 马明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脓毒症所致肺损伤的关系。方法:共98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收治后6 h内检测并计算UACR、氧合指数(OI);通过Pi CCO系统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比较EVLWI正常组与增高组P...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脓毒症所致肺损伤的关系。方法:共98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收治后6 h内检测并计算UACR、氧合指数(OI);通过Pi CCO系统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比较EVLWI正常组与增高组PVPI、OI、UACR的差异,是否需机械通气患者EVLWI、PVPI、UACR的差异。分析UACR与EVLWI、PVPI、OI的相关性。结果:EVLWI增高组PVPI、UACR高于正常组,OI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CR与EVLWI、PVPI正相关,与OI负相关(P<0.05)。需机械通气患者的EVLWI、PVPI、UACR高于非机械通气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部分脓毒症患者,UACR可预测脓毒症所致肺水肿的形成,可尝试用于评估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脓毒症 血管指数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古旭云 陈炜 +2 位作者 赵磊 牛素平 臧学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922-1926,共5页
目的评估监测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7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 目的评估监测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7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早期液体复苏前、复苏后6 h的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患者7 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对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1)7 d内死亡21例,病死率为44.7%。两组早期液体复苏前除每搏量变异(SVV)外,其余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液体复苏后6 h每搏量指数(SVI)、平均动脉压(MAP)、全心射血分数(GEF)、ELWI、PVPI和心功能指数(C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各指标预测预后的ROC曲线图显示,早期液体复苏后6 h的ELWI预测患者预后结局的AUC最大为0.898,切点值为9.5 ml/kg,在此截点值下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92.3%。早期液体复苏后6 h的PVPI预测患者预后结局的AUC为0.842,切点值为1.75,在此截点值下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6.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液体复苏后6 h的ELWI水平对预后判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VPI、ELWI、MAP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早期液体复苏后6 h的ELWI水平是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 血管指数 毛细血管指数 平均动脉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