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肺血管成像肺栓塞人工智能检测效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会阳 李翔 +1 位作者 杨欣 王翔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66-1171,共6页
目的:评估肺栓塞人工智能(AI)软件对肺动脉血栓的检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医学影像科诊断的38例肺栓塞患者的胸部CT肺血管成像(CTPA)图像。AI软件独立阅片后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一组由初、中级医师阅片,一组由初、中级医... 目的:评估肺栓塞人工智能(AI)软件对肺动脉血栓的检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医学影像科诊断的38例肺栓塞患者的胸部CT肺血管成像(CTPA)图像。AI软件独立阅片后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一组由初、中级医师阅片,一组由初、中级医师联合AI阅片,将3位高级职称影像医师阅片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不同模式下肺栓塞的诊断时效性和符合率。结果:AI软件对肺栓塞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肺动脉分支等级呈负相关,1~3级动脉分支血栓的诊断灵敏度均为100%,4~6级及以上分支血栓的灵敏度分别为92.05%、91.46%、83.33%;1~2级动脉分支血栓的诊断特异度均为100%,3~6级及以上分支血栓的特异度分别为97.5%、96.43%、96.15%、96.15%。初、中级医师在AI辅助下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6.98%、92.85%)和特异度(分别为89.81%、97.50%)均优于人工阅片(灵敏度分别为62.42%、79.61%,特异度分别为79.67%、88.65%)。人工阅片联合AI可减少阅片时间,且中级医师联合AI模式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2.85%、97.50%),并显著减少阅片时间(P<0.001)。结论:肺栓塞AI软件可以提高放射科医师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同时缩短阅片时间,可作为临床有效的AI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人工智能 CT肺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效能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血管成像对肺栓塞病情严重性的评价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新卫 马钦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66-1168,共3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肺血管成像 栓塞 PULMONARY 价值 病情 临床综合征 动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肺血管成像诊断肺栓塞的初步研究结果
3
作者 Fink C Johnson TR +2 位作者 Michaely HJ 杨岷(译) 夏黎明(校)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2期1346-1346,共1页
关键词 CTA检查 肺血管成像 栓塞 双能 成像诊断 诊断价值 彩色编码 灌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白红利 缪競陶 +2 位作者 何之彦 刘畅 朱培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 将螺旋CT血管成像 (SCTA)技术应用于肺动脉成像 ,探讨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 (CPA)的CTA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具有中央肺动脉受侵征象 (CICPA)的中心型肺癌 3 0例进行螺旋CT肺血管成像(SCTPA) ,并以 3 0例正常SCTPA病例作对照。成像... 目的 将螺旋CT血管成像 (SCTA)技术应用于肺动脉成像 ,探讨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 (CPA)的CTA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具有中央肺动脉受侵征象 (CICPA)的中心型肺癌 3 0例进行螺旋CT肺血管成像(SCTPA) ,并以 3 0例正常SCTPA病例作对照。成像参数为 :扫描层厚 3mm ,螺距 1.5 ,重建间距 1.2mm ,造影剂注射速度 3~ 4ml/s。重点观察CPA行径、管径及强化程度的改变。结果  18例 ( 60 % )有CPA行径改变。CPA行径的改变取决于肿瘤的优势位置及侵犯途径。 2 6例 ( 86.7% )CPA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表现为CPA管柱状偏心或向心性狭窄 ,管壁光滑僵硬。重度狭窄CPA的强化程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轻~中度狭窄CPA的强化程度改变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显示肺癌CICPA的CTA直接征象包括CPA管腔狭窄、位移及强化程度的改变。SCTA在肺癌CICPA的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肺血管成像 肿瘤 癌性侵犯 中央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双低技术扫描在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晗 秦瑞玲 +1 位作者 周正 郭君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辐射和低对比剂浓度(双低技术)扫描在肺动脉血管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①体模实验:分别用生理盐水将碘海醇稀释成16.0、11.1、7.7和5.4 g/L的碘溶液5 mL置于4个塑料软管中,管外包裹新鲜猪肉,制备成肺部血管模...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辐射和低对比剂浓度(双低技术)扫描在肺动脉血管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①体模实验:分别用生理盐水将碘海醇稀释成16.0、11.1、7.7和5.4 g/L的碘溶液5 mL置于4个塑料软管中,管外包裹新鲜猪肉,制备成肺部血管模型;模型定位后采用西门子双源256排CT扫描仪进行扫描,管电压分别设置为80、120 kV,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00、150、200、300 mA,采用iDose^(4)技术进行图像重建;计算重建图像的对比信噪比(CNR)、信号噪声比(SNR)。②人体试验:将60例临床高度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碘海醇350 g/L),观察组采用双低技术扫描(管电压80 kV、管电流300 mA、碘海醇270 g/L),均采用iDose^(4)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组重建图像的质量。结果:相同管电流不同管电压、不同碘浓度扫描图像CNR、S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图像质量评分,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和左上叶肺动脉CT值,肺动脉主干CNR和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污染评分高于对照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碘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电压80 kV、管电流300 mA、碘海醇270 g/L结合iDose^(4)重建可获得较满意的肺血管图像,安全性更好,可用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 双低技术扫描 肺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管CT成像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运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其 刘琼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71-1374,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以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而形成的顽固性低氧血症的疾病。肺CT在ARDS的诊断和评估中起重要作用,而肺CT血管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以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而形成的顽固性低氧血症的疾病。肺CT在ARDS的诊断和评估中起重要作用,而肺CT血管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的诊治中起主要作用,对于ARDS中肺部灌注、肺血管改变关注相对较少。本综述通过对肺部CT血管成像在各疾病中的运用状况,肺血管CT成像研究最新进展,结合ARDS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简述肺血管CT成像在ARDS的运用现状及应用影像学改变评估ARDS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肺血管成像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人工智能在CTPA肺栓塞诊断效能及肺栓塞指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7
作者 杨舒同 李竹君 +7 位作者 金超 侯伟 赵文哲 张宝平 田倩 肖瑶 荐志洁 刘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1,共5页
目的 验证基于CT肺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的肺栓塞人工智能识别系统(PE-AI)的诊断效能及危险分层能力,分析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0日疑似PE患者行... 目的 验证基于CT肺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的肺栓塞人工智能识别系统(PE-AI)的诊断效能及危险分层能力,分析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0日疑似PE患者行CTPA检查病例416例。采用双盲法由2名低年资影像医师与PE-AI分别对收集病例进行栓子检出和诊断,并分别记录诊断时间;以3名高年资影像医师结合临床随访结局作为本研究的金标准,评价AI、人工与PE-AI的诊断效能,并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使用Delong-t检验进行比较。肺栓塞确诊病例分别收集AI及人工计算的肺栓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 PAOI),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PE-AI、人工及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85.6%、90.8%和95.1%,三组AUC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I的读片时间[(0.16±0.07)min]明显低于人工[(4.42±1.85)min,P<0.001]及联合诊断[(4.58±1.84)min,P<0.001]。肺动脉栓塞确诊病例亚组分析中,PE-AI与人工测得的PAO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 ICC=0.80)。结论 AI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识别肺动脉栓子,辅助放射科医师提高诊断效率;同时通过对肺动脉PAOI的智能检测,有助于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优化诊疗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CT肺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栓塞指数(PA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肺血管重建在肺血管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智勇 伍建林 +2 位作者 黎庶 李松柏 苗延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14-317,共4页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在肺血管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2例中心型肺癌、11例肺动脉栓塞、3例肺动静脉畸型的患者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 ,采用螺旋薄层CT扫描 ,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肺血管重建 ,使用不...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在肺血管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2例中心型肺癌、11例肺动脉栓塞、3例肺动静脉畸型的患者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 ,采用螺旋薄层CT扫描 ,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肺血管重建 ,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肺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 :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 ,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与肿瘤的空间解剖关系 ,可以对肺动脉栓塞与肺动静脉畸型患者提出明确诊断。结论 :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肺血管成像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