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与氟比洛芬酯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周银 袁鹏 +2 位作者 张强 金文杰 侍崇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与氟比洛芬酯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97例,男33例,女64例,年龄18~70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乙酰氨基酚... 目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与氟比洛芬酯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97例,男33例,女64例,年龄18~70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组(T组,n=48)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n=49)。手术切皮前,T组静脉滴注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注射液50 ml(500 mg),术后2 d每隔12 h静脉滴注相同剂量;F组于术前及术后相同时点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输液量、尿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羟考酮用量、术后补救镇痛情况、总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T组术后6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尿量明显升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输液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羟考酮用量、术后补救镇痛率、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可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与氟比洛芬酯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注射液 氟比洛芬酯 术后镇痛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杨静 夏氢 何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研究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常规全身麻醉的神经阻滞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的常规对... 目的:研究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常规全身麻醉的神经阻滞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的常规对照组。手术前及手术后3、6天时,测定血清中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的含量;手术后3、6天时,测定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及免疫转录因子的含量。结果:手术后3、6天时,两组血清中SP、BK、IL-1β、IL-6、Cor、INS、NE、E的含量均高于手术前且神经阻滞组患者血清中SP、BK、IL-1β、IL-6、Cor、INS、NE、E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RORγt、Foxp3、PD-1、PD-L1的表达强度均低于常规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的含量及T-bet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对免疫应答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 疼痛 应激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胸腔引流方式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芳兰 管顺芳 +1 位作者 王英 马翠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引流方式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某院胸心外科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猪尾巴导管于切口...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引流方式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某院胸心外科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猪尾巴导管于切口下2肋间置管后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24 FR胸腔引流管于单孔切口处置管并予缝线结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引流效果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肺不张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采用改良胸腔引流方式,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疼痛,而且引流效果充分,降低了切口愈合不良、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尾巴导管 胸腔引流 单孔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根治术后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人杰 肖颖彬 +1 位作者 简华刚 张国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 了解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sICAM 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状况及手术前后sICAM 1水平的变化趋势 ,探讨检测血清sICAM 1在肺癌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以肺癌... 目的 了解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sICAM 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状况及手术前后sICAM 1水平的变化趋势 ,探讨检测血清sICAM 1在肺癌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以肺癌手术切除标本、正常肺组织、肺癌及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 肺癌患者组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 (P <0 0 1) ;且Ⅲ Ⅳ期组高于Ⅰ Ⅱ期组(P <0 0 5 ) ;ICAM 1阳性表达组血清sICAM 1含量较ICAM 1阴性组高 ;转移组含量较无转移组高 (P <0 .0 5 ) ;与肺癌术前比 ,根治组术后 3d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术后 7d出现下降趋势 ,术后 14d根治组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 (P <0 0 1) ,而探查组与术前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中sICAM 1水平增高提示肺癌晚期、有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肺癌根治术后 14d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 ,检测血清sICAM 1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及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M-1 ICAM-1 肺癌 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肺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繁 黎仕焕 谢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3-1019,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肺癌根治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验证预测POD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580例,男349例,女231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肺癌根治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验证预测POD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580例,男349例,女231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两组:POD组与非POD组。通过Lasso回归筛选与POD发生相关的临床变量,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预测POD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分别通过C-index、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准确性,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确定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有46例(7.93%)患者发生PO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5分、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45、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2分、鳞癌、术中低血压和手术时间≥3 h为POD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经内部验证,该模型的C-index为0.864(95%CI 0.811~0.917);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POD发生风险与实际POD发生风险平均绝对误差为0.038;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POD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66(95%CI 0.835~0.892),敏感性86.96%,特异性73.78%;DCA分析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年龄≥75岁、术前MMSE评分≤25分、PNI<45、CCI评分≥2分、鳞癌、术中低血压和手术时间≥3 h是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POD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癌根治术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的效果观察及SAS、SDS评分影响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颜芬 余开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究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的效果观察及SAS、SDS评分影响。方法入选40例老年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各20例,观察组给予七氟烷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和苏醒情况、不同时间段血清S100... 目的探究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的效果观察及SAS、SDS评分影响。方法入选40例老年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各20例,观察组给予七氟烷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和苏醒情况、不同时间段血清S100β蛋白水平、SAS、SDS评分、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时间(208.20±2.52)min、自主呼吸时间(9.02±1.20)min、开始睁眼时间(12.22±1.52)min、拔管时间(16.25±1.04)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0 min、术后1 d、术后3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 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在老年肺癌根治术后中取得满意效果,且能够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安全性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丙泊酚 麻醉 老年肺癌根治术后 效果 SAS、SD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案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马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2期110-11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案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2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静...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案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2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静脉镇痛)、B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及C组(全凭静脉麻醉镇痛)。比较三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呼唤睁眼及拔管的时间;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评估三组患者术后躁动;采用术后恢复质量评估(postoperative quality recovery scale,PQRS)量表评估三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麻醉前和术后1天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三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C组上述指标显著长于B组(P<0.05);三组患者自呼唤可睁眼开始直至拔管后30分钟,Riker镇静-躁动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C组患者该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术后1天,三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C组POCD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者血清GFAP和S100β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且C组患者GFAP和S100β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有利于减轻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肺癌根治术 躁动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素锦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8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早期(术后6h开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早期(术后6h开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癌根治术 并发症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赵若林 梁丽丽 +3 位作者 尚学栋 吕慧敏 王莹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7-682,共6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11例,男50例,女61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11例,男50例,女61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S组,n=55)和对照组(C组,n=56)。术前30 min两组均行T_(4)椎旁神经阻滞。S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艾司氯胺酮0.1 mg/kg,术中泵注艾司氯胺酮0.12 mg·kg^(-1)·h^(-1)至缝皮,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镇痛泵配方:羟考酮50 mg、艾司氯胺酮2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C组麻醉诱导后和术中给予与S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镇痛泵配方:羟考酮5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记录术前1 d、术后1、2、3 d 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术后6、12、24、48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术后24、48 h羟考酮用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48 h内头晕、恶心呕吐(PONV)、谵妄、幻觉、噩梦、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后1、2、3 d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24、48 h静息时NRS评分、术后6、12、24、48 h活动时NRS评分和羟考酮用量明显下降(P<0.05),术后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48 h内头晕、PONV、谵妄、幻觉、噩梦、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麻醉后应用艾司氯胺酮0.1 mg/kg,术中以0.12 mg·kg^(-1)·h^(-1)泵注艾司氯胺酮并在镇痛泵中加入艾司氯胺酮0.25 mg/ml,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可减轻术后急性疼痛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胸椎旁神经阻滞 肺癌根治术 恢复质量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吴昕仪 张明 王中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不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2015年3月~2019年3月151例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单孔胸腔镜肺癌...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不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2015年3月~2019年3月151例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前心理状态、切口肋间隙宽度、术毕镇痛方法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性别、文化程度、肺癌部位、肺癌分型、婚姻状况、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 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Wald值大小排序依次为术前心理状态(Waldχ^2=8. 720,P=0. 003)>术毕镇痛方法(Waldχ^2=8. 211,P=0. 004)>年龄(Waldχ^2=5. 594,P=0. 018)>手术时间(Waldχ^2=4. 010,P=0. 045)>切口肋间隙宽度(Waldχ^2=3. 986,P=0. 046)。结论术前心理状态、术毕镇痛方法、年龄、手术时间、切口肋间隙宽度是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不达标的影响因素,注意术前心理状态的调控、术毕镇痛方法的应用,能有效减轻单孔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切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单孔 肺癌根治术 术后疼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口服普瑞巴林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文玲玲 廖琴 +1 位作者 胡捷 王懿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77-682,共6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口服普瑞巴林能否缓解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手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20~65岁全麻下行限期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最后纳入74人:PG1(n=23),手术当天术前两小时口服普瑞巴林300 mg,手术... 目的:探讨围术期口服普瑞巴林能否缓解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手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20~65岁全麻下行限期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最后纳入74人:PG1(n=23),手术当天术前两小时口服普瑞巴林300 mg,手术第二天开始口服普瑞巴林150 mg bid×5天。PG2组(n=21),术前两小时口服普瑞巴林300 mg,手术第二天开始口服普瑞巴林75 mg bid×5天;对照组(C组,n=30),术前两小时口服安慰剂(空胶囊)一粒,手术第二天开始口服安慰剂bid×5天;三个组术后均给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术后第2月、4、6月电话随访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程度和疼痛性质。结果:(1)术后第2个月三组间比较:PG1组及PG2组比C组的静止性疼痛以及运动性疼痛评分低(P〈0.05)。(2)术后第4个月和6个月三组间术后静止性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运动性疼痛PG1组比C组的评分低(P〈0.05)。(3)疼痛性质比较:术后2个月:PG1组及PG2组比C组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率降低(P〈0.05),主要体现在烧灼痛以及电击样疼痛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围术期口服普瑞巴林超前镇痛可以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两个月的静息痛和运动痛;并能缓解这类患者术后半年的运动痛;能降低这类患者术后两个月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肺癌根治术 胸科手术后疼痛综合征(PTPS)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例NSCLC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武亦娴 金琳羚 +4 位作者 孙理想 魏永越 曾晓宁 孔辉 解卫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03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了解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随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3例NSCLC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χ2检验、Log-r...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03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了解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随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3例NSCLC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χ2检验、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03例NSCLC患者的平均年龄(61.5±9.4)岁,男性多见(75.7%);腺癌为主(60.2%);Ⅰ、Ⅱ期最多(70.9%);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1%、77.0%和67.3%;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肺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47.1%和40.3%,不合并COPD的肺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86.0%和72.6%;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COPD与不合并COPD组患者生存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以男性居多,腺癌为主,绝大多数有吸烟史。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76.0%,术前合并COPD是影响NSCLC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吸烟 CO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容容 刘长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1期53-57,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POCD发生情况将患者...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POCD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POCD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100例患者中,共有37例(37.00%)发生POC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CD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 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非POCD组(均P<0.05),术后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长于非POCD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自主通气量和呼气流量峰值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1 d(均P<0.05),非POCD组患者术后7 d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POCD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生理状态、社会/家庭状态、功能状态、情感状态、肺癌相关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1 d(均P<0.05),非POCD组患者术后30 d上述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POCD组(均P<0.05)。POC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POCD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CD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康复效果存在负面影响,可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延长、肺功能恢复质量受限、生活质量恢复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祥 孙滕 张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观察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98例拟行肺癌根治... 目的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观察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98例拟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肺量计组(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和对照组(术前系统呼吸训练),每组49例。比较2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及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2组患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较术前均升高(P<0.05),肺量计组患者手术前后Borg呼吸困难评分差值(1.66±0.41)、6 min步行距离差值(343.94±29.27)较对照组(1.38±0.35、218.23±25.32)更高(P<0.05)。肺量计组手术前后动脉氧分压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较术前均降低(P<0.05)。肺量计组手术前后动脉氧分压差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FEV1和FEV1/FVC较术前均升高(P<0.05),肺量计组患者手术前后FEV1差值和FEV1/FVC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肺量计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2.24%)较对照组(30.61%)更低(P<0.05)。结论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能够改善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性肺量计训练 肺癌根治术 肺功能 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化痰法防治肺癌根治术后肺不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武百强 鲍军 +2 位作者 潘琦 薛洁皓 陈福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3期597-599,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清热化痰法防治肺癌根治术后肺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用中药清热化痰汤剂口服;对照组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症状、体征)... 目的:观察中医清热化痰法防治肺癌根治术后肺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用中药清热化痰汤剂口服;对照组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症状、体征)、血液检查及影像检查。结果:在降低肺不张发生率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而在降低白细胞计数,减轻炎症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清热化痰法防治肺叶切除术后肺不张有着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根治术 清热化痰 肺不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中的价值探讨
16
作者 乙姗姗 刘盼 梁宵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VATS)过程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价值,以及对患者术后康复、舒适度和满意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次入选对象84例,均源自医院手术室电子信息系统,设置时间跨度为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通过信封法分成两组,每...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VATS)过程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价值,以及对患者术后康复、舒适度和满意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次入选对象84例,均源自医院手术室电子信息系统,设置时间跨度为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通过信封法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基础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手术室护理,研究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期间收集两组的康复指标,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术后疼痛评分低、出血量少(P<0.05);研究组干预后各项情绪分(HAMA和HAMD)降低(P<0.05);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的服务满意度,研究组总分数大于90分,内部各项评价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极大提升,量表各项参数更高(P<0.01)。结论:在进行VATS肺癌根治术的过程中,精细化护理的实施能够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的细节,为患者提供更为舒适的手术体验,简化手术及治疗流程,缩短术后的康复时间,从而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手术室护理 舒适度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综合护理模式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王婉莉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9-271,共3页
目的:分析手术室综合护理模式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12月7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每组35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 目的:分析手术室综合护理模式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12月7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每组35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低于参照组的22.86%(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高于参照组的77.14%(P<0.05)。结论: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手术室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围术期相关指标,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综合护理模式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围术期指标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路径联合质量反馈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王杰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20-222,共3页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路径联合质量反馈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作用。方法:选取通用医疗三二〇一医院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收治的40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路径联合质量反馈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作用。方法:选取通用医疗三二〇一医院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收治的40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加用手术室护理路径联合质量反馈,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较为良好;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路径联合质量反馈,可以优化患者围术期指标,降低疼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手术室护理路径 质量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有肺保护作用:160例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杨 刘刚 +1 位作者 欧毅 鹿文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0)、艾司氯胺酮组(SK组,n=40)、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组,n=40)、艾...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0)、艾司氯胺酮组(SK组,n=40)、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组,n=40)、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组(SKR组,n=40)。在麻醉诱导前,SK组以艾司氯胺酮0.5 mg/kg(稀释成10 mL)静脉注射;R组于左下肢腘窝上1~2 cm绑止血带,阻断一侧下肢血流5 min,然后恢复血流5 min,重复3次;SKR组联合上述两组处理方法;C组静脉给10 mL生理盐水,并仅于左下肢腘窝上1~2 cm绑止血带(无压力)30 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0.5 h(T0.5)、单肺通气1 h(OLV T1)、双肺通气后1 h(T3),抽取患者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采集静脉血样,ELISA测定法检测诱导前(T0)、OLV 1 h(T1)、OLV 2 h(T2)、双肺后1 h(T3)、术后24 h(T4)时间点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SP-D),克拉拉细胞蛋白16(CC-1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最终C组有35例患者,R组33例患者,SK组34例患者,SKR组32例患者纳入分析。与C组相比,SK组、R组及SKR组的CC-16、SP-D、TNF-α浓度更低(P<0.05);与SK组及R组相比,SKR组的CC-16、SP-D、TNF-α浓度更低(P<0.05);与C组相比,SK组、R组及SKR组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低,且SKR组住院时间较SK组及R组更短,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增强抗炎反应,减轻急性肺损伤,缩短肺癌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 肺癌 肺损伤 肺保护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及肺功能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7
20
作者 郭远波 徐金东 +3 位作者 纪雪霞 张建杏 梁杰贤 周国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73-1677,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及肺功能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的124例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单一药物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右...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及肺功能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的124例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单一药物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手术开始前(T_0)、单肺通气(OLV)30 min(T_1)、OLV 60 min(T_2)及手术结束(T_3)2组患者的血清中IL-1β、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两组术中肺脏组织标本匀浆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观察2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气道平台压(APP)和气道阻力(AR)。结果 2组患者在T_1和T_2时间点IL-1β、IL-10、TNF-α、MDA、MPO、XOD均明显升高,而且试验组的IL-1β、IL-10、TNF-α、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PO、XO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_1和T_2点的PaO_2、OI明显降低,气道平台压和气道阻力明显升高,但是试验组气道平台压和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aO_2和O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麻醉患者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可以有效的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并对患者的肺功起到重要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根治术 右美托咪定 炎症 肺功能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