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END免疫评分联合LIPI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预后中的价值
1
作者 江山 王乐朋 +2 位作者 陈大川 岳春芽 蓝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iSEND免疫评分联合肺癌免疫治疗预后指数(LIPI)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免疫治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100例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整理患者的iSEND免疫评... 目的:探讨iSEND免疫评分联合肺癌免疫治疗预后指数(LIPI)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免疫治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100例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整理患者的iSEND免疫评分和LIPI数据,根据iSEND免疫评分和LIPI分别将患者分为3组(不良组、中等组和良好组),运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所有患者和不同组别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运用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在接受免疫治疗后,NSCLC患者的ORR为42.00%(42/100),DCR为82.00%(82/100)。iSEND免疫评分和LIPI不良组ORR和DCR均最低,良好组均最高,不同组别ORR和DCR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00例NSCLC患者的中位PFS为7.63个月[95%CI(7.23,8.05)],iSEND免疫评分不良组、中等组和良好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69、6.58和8.99个月,iSEND免疫评分良好组的PFS最长,其次为中等组,不良组最短(χ^(2)=125.391,P<0.0001)。LIPI不良组、中等组和良好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54、6.39和8.49个月,以LIPI良好组的PFS最长,其次为中等组(χ^(2)=115.707,P<0.0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ECOG PS>1、远处转移、iSEND免疫评分≥2分和LIPI≥2分是影响患者独立预后的风险因素。结论:iSEND免疫评分和LIPI可作为评估NSCLC免疫治疗预后的良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END免疫评分 肺癌免疫治疗预后指数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病理淋巴结转移程度与原发灶缓解程度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源 梁乃新 刘洪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9-653,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原发灶缓解程度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病理淋巴结分期(N... 目的探讨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原发灶缓解程度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病理淋巴结分期(N1/N2)和原发灶缓解程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主要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MPR)/非客观缓解(non-objective response,non-OR)]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并构建预后风险分层模型。结果病理淋巴结分期和原发灶缓解程度单独考虑时,与PFS无显著相关性,且两者无显著交互作用。对于N1患者,pCR/MPR的PFS优于non-OR(P=0.038);对于N2患者,原发灶缓解程度与PFS无显著相关性。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1+pCR/MPR)和高危组(N1+non-OR/N2),两组PFS差异显著(P=0.003)。结论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程度和原发灶缓解程度是NSCLC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两者的预后风险分层模型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但仍需前瞻性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免疫治疗 病理淋巴结转移 原发灶缓解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茜 李洁瑶 +4 位作者 陈飞帆 杨双宁 刘小玉 王丽萍 张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0-706,共7页
目的:探讨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3年4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124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HRR基因突变将患... 目的:探讨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3年4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124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HRR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突变组(n=57例)和野生组(n=67例),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治疗疗效差异,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PF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FS的影响因素。结果:HRR基因突变组中鳞癌及肿瘤突变负荷(TMB)≥10 mut/Mb的占比显著多于野生组(54.4%vs 32.8%,61.4%vs 29.9%,均P<0.05)。HRR基因突变组与野生组患者的ORR分别为17.5%和10.4%(P=0.252),DCR分别为86.0%和73.1%(P=0.080)。HRR基因突变组与野生组的PF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8个月vs 3.9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HRR基因突变[HR=0.550,95%CI(0.352,0.860),P=0.009]与免疫治疗线数[HR=0.468,95%CI(0.312,0.702),P<0.001]和PFS显著相关。结论:HRR基因突变组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优于野生组患者,HRR基因突变是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同源重组修复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相关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梦樊(综述) 梁新军(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88-691,共4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肺癌的80%以上。尽管近年来NSCLC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所突破,但是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5年生存率仅15%。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肺癌的80%以上。尽管近年来NSCLC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所突破,但是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5年生存率仅15%。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肺癌。虽然其具有高效、持久、低毒等优点,但仅少部分NSCLC患者从免疫治疗中持久获益。随着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在NSCLC中的预后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寻找更有效的预后指标成为了NSCLC研究的重点。本综述系统分析TILs在NSCLC免疫治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机制、临床证据及评估方法,旨在为未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预后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LR、LMR及PNI对晚期肝细胞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刘全义 杨逸鑫 +2 位作者 徐磊 古云 沈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使用IC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85例晚期HC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患者的NLR、PLR、LMR、PNI、临床疗效及预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PLR、LMR、PNI的最佳截断值,以此将患者分成高、低2组。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各指标对患者OS的影响。结果:低NLR组、低PLR组、高LMR组、高PNI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分别高于高NLR组、高PLR组、低LMR组和低PNI组(均P<0.05)。低NLR组、低PLR组患者OS率均分别显著高于高NLR组、高PLR组(均P<0.05);高LMR组、高PNI组患者OS率均分别显著高于低LMR组和低PNI组(均P<0.05)。NLR≥1.94、男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晚期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NLR≥1.94、男性、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是影响患者疗效、预后的危险因素,NLR≥1.94评估晚期HCC患者免疫联合靶向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 预后营养指数(PNI)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靶向治疗 疗效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D-1抗体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晶 李妮 白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探究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病质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西京医院治疗的80例恶病质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序贯放化疗等... 目的:探究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病质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西京医院治疗的80例恶病质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序贯放化疗等对症治疗及营养治疗,观察组给予抗PD-1抗体免疫治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身体状况改善情况,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情况,在患者治疗后对其生存情况进行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累计生存率。结果:治疗后两组NSCLC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及客观缓解率(ORR)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食欲评分及Karnofsky评分(KPS)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及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FEV_(1)/用力肺活量(FEV_(1)/FVC)比值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62.50%(25/4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16/40)](P<0.05)。结论:抗PD-1抗体免疫治疗可减轻NSCLC恶病质患者免疫功能及肺功能损害,并能提高其1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恶病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免疫预后指数联合预后营养指数对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曹雨晴 何苗 +1 位作者 崔娟娟 赵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分析肺免疫预后指数(lung immune prognostic index,LIPI)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2年1... 目的:分析肺免疫预后指数(lung immune prognostic index,LIPI)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106例NSCLC患者,根据免疫治疗后反应情况分为反应组72例、无反应组3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IPI、PNI,分析LIPI、PNI与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反应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LIPI、PNI对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精准-召回(precision-recall,PR)曲线评估联合预测价值。结果:两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反应组LIPI良好患者占比低于反应组,LIPI不良患者占比高于反应组(P<0.05),无反应组PNI低于反应组(P<0.05);LIPI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治疗反应呈正相关,PNI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治疗反应呈负相关(P<0.05);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LIPI、PNI与NSCLC免疫治疗反应情况仍显著相关(P<0.05);LIPI、PNI联合预测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AUC为0.936,明显高于LIPI、PNI单独预测(P<0.05);PR曲线显示AUC为0.852,说明联合预测有较高召回率和精准率。结论:NSCLC患者LIPI、PNI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治疗反应密切相关,且LIPI、PNI联合预测NSCLC免疫治疗反应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预后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对放射性碘125植入联合含铂全身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涛 黄惠鑫 +3 位作者 王丽娟 刘家宇 李虎子 方文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71-874,共4页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含铂全身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T引导下放射性碘...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含铂全身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含铂全身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PNI最佳截点值,据此将患者分为高PNI组和低PN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期。Cox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PNI的最佳临界值为38.65,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24.3%,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高PNI组(PNI>38.65)患者40例,低PNI组(PNI≤38.65)患者36例,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 OS)分别为21.3个月和1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536)、年龄(P=0.745)、肿瘤位置(P=0.649)、吸烟指数(P=0.706)、病理类型(P=0.460)与OS无显著相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力状况评分(P<0.01)、GTV(P=0.026)与OS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力状况评分(0分比2分,HR=0.17,95%CI:0.05~0.62,P=0.007;1分比2分,HR=0.43,95%CI:0.26~0.71,P=0.001)、GTV(HR=0.60,95%CI:0.37~0.99,P=0.047)、PNI(HR=1.78,95%CI:1.08~2.99,P=0.025)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治疗前PNI值可作为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含铂全身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非小细胞肺癌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化疗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其亮 刘颖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4-308,共5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诸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队列中取得较好疗效,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Ⅱ~ⅢB期可切除NSCLC降低手术风险、改善病理缓解和术后生存预后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诸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队列中取得较好疗效,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Ⅱ~ⅢB期可切除NSCLC降低手术风险、改善病理缓解和术后生存预后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及患者生存预后存在个体化差异,鉴于依赖肿瘤组织病理检测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及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在预测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及动态监测疗效存在局限性,基于外周血及影像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来源于外周血的炎性衍生物、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对NSCLC患者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疗效及生存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免疫治疗 血液和免疫系统 影像组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标志物动态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代丽源 石远凯 韩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287-295,共9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但存在治疗反应率低等临床问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肿瘤⁃免疫系统交互对话、动态变化的过程,纵向监测生物标志物变化,有助于消除个体间的差异,提供肿瘤时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但存在治疗反应率低等临床问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肿瘤⁃免疫系统交互对话、动态变化的过程,纵向监测生物标志物变化,有助于消除个体间的差异,提供肿瘤时空异质性信息。本文将从肿瘤细胞源性、免疫微环境源性及多指标联合三方面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标志物动态监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动态监测 预后标志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剑 李敏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04-908,共5页
目的 研究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9年1-12月期间我院接受免疫治疗的88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应用时... 目的 研究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9年1-12月期间我院接受免疫治疗的88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应用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曲线判断SII的最佳截断值。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不同SII水平患者生存预后的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接受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SII的最佳截断值为423。SII与NSCLC患者肿瘤分期有关(均P <0.05)。高SII组疾病控制率为23.26%(10/43),明显低于低SII组53.33%(2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0,P=0.004)。高SII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18.60%(8/43),明显低于低SII组51.11%(23/45)(Log-rankχ2=6.721,P <0.001);高SII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16.25(9.20~19.36)个月,明显低于低SII组22.23(14.57~26.92)个月(U=4.886,P <0.001)。肿瘤分期Ⅳ期(HR=1.637,95%CI:1.054~2.269,P=0.030)、SII高表达(HR=1.854,95%CI:1.120~2.568,P=0.009)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II高表达是NSCL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NSCLC患者免疫治疗前SII是新的预后判断的外周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免疫治疗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时代的麻醉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蔚然(综述) 张彬(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110-1114,共5页
随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胸外科的麻醉管理面临新的机会和挑战。不同麻醉方式和药物的选择会影响免疫功能和肿瘤生长转移,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能够激活抗肿瘤免... 随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胸外科的麻醉管理面临新的机会和挑战。不同麻醉方式和药物的选择会影响免疫功能和肿瘤生长转移,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能够激活抗肿瘤免疫,影响局部和系统性免疫。麻醉和免疫治疗可能会产生不可预知的交互作用。本文将对麻醉方式和药物以及免疫治疗对NSCLC免疫状态和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患者的麻醉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围手术期 麻醉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免疫治疗联合贝伐单抗进行抗血管生成双靶治疗Ⅳ期肺腺癌疗效、短期生存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邬仁华 卿毅 +4 位作者 李林 白娟 李玲 朱海波 伍建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2-887,共6页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免疫治疗联合贝伐单抗进行抗血管生成双靶治疗Ⅳ期肺腺癌的疗效,并分析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短期预后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收...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免疫治疗联合贝伐单抗进行抗血管生成双靶治疗Ⅳ期肺腺癌的疗效,并分析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短期预后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Ⅳ期肺腺癌患者67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3)和联合组(n=34),对照组予以化疗+PD-1抑制剂治疗,联合组予以化疗+PD-1抑制剂+贝伐单抗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9.41%和7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9%和54.55%(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KPS评分增加稳定率为73.5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45%(P<0.05);联合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血液毒性、肝肾功能损害及周围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73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0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免疫治疗联合贝伐单抗进行抗血管生成双靶治疗Ⅳ期肺腺癌,可明显提高近期治疗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其无进展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抗血管生成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生存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87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春娟 刘亮 +6 位作者 曹水 熊艳娟 杜伟娇 齐静 张澎 安阳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19-523,共5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接受单纯化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Ⅰ~ⅢA期为早期,Ⅳ期为晚期。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理类型、KPS评分、临床分期、是否手术、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小板、血红蛋白、治疗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对于未取得中位OS或PFS组用平均OS或PFS表示。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47%、36%(P<0.05),2年OS率分别为71%、43%(P<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4、12个月(P<0.05),中位OS分别为48、18个月(P=0.001)。早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中位PFS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4%vs.58%,P=0.138;57个月vs.45个月,P=0.093),联合治疗组2年OS率及中位OS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92%vs.72%,P<0.05;73个月vs.53个月,P<0.05)。晚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13%、5%(P<0.001),2年OS率分别为42%、3%(P<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3、6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4、10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CIK治疗周期数是联合治疗组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IK细胞联合化疗能够延长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延长晚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CIK细胞治疗多于7个周期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其预后意义
15
作者 赵会茹(综述) 贾军梅(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2025年第16期860-864,共5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其晚期患者预后不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被批准应用于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已有研究显示,ICIs不仅改...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其晚期患者预后不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被批准应用于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已有研究显示,ICIs不仅改善部分患者的肿瘤负荷,还可能影响肺通气与弥散功能,并与预后存在关联。本文综述晚期NSCLC患者的基线肺功能特点,梳理ICIs治疗后肺功能的变化趋势,阐述免疫治疗对NSCLC患者肺功能影响的潜在机制,以期为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时的肺功能监测与个体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PD-1抗体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魏熙胤 张翠翠 +1 位作者 臧凤琳 陈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索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等炎性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抗体治疗中的疗效预测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索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等炎性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抗体治疗中的疗效预测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PD-1抗体治疗的64例Ⅲb~Ⅳ期NSCLC患者的血液学及临床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取得最佳疗效时以及疾病进展时不同时间各炎性指标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炎性指标的最佳临界值;通过χ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指标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结果:NSCLC患者的炎性指标在取得最佳疗效时均较基线明显下降,而在疾病进展时再次升高。SII、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22.39、4.20、269.85和0.58;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乳酸脱氢酶(LDH)、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5.00 U/L、255.00 U/L、3.94 g/L和1513.19 ng/mL。高SII、PLR、LDH、Fbg和D-dimer预示NSCLC患者较差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DH是PFS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6)。结论:在晚期NSCLC中,患者基线炎性指标高提示PD-1抗体疗效相对较差,动态监测炎性指标可以预测PD-1抗体治疗效果,并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指标 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抗PD-1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梅杰 范宏宏 +2 位作者 施雨欣 杨雪晶 许隽颖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5-740,共6页
目的血尿酸水平在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文中分析接受抗PD-1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治疗基线时,血尿酸水平与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肿瘤科接... 目的血尿酸水平在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文中分析接受抗PD-1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治疗基线时,血尿酸水平与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免疫治疗的83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指数、KPS得分、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总生存期等,同时记录患者病理资料、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以及治疗前及治疗2个周期后血尿酸水平。分析基线尿酸水平与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及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尿酸的变化。结果尿酸基线水平与性别、年龄、BMI指数、KPS得分等常见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P>0.05);尿酸基线水平与可测量病灶最大径总和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261,P=0.017)。高尿酸基线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低基线患者(P=0.047);此外,部分缓解患者在治疗2个周期后尿酸水平进一步升高(P=0.004)。结论治疗前尿酸基线水平可作为NSCLC免疫治疗的新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