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曾凌空 李文斌 +4 位作者 潘睿 单瑞艳 周玉荣 张佳 常立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诊断病例为病例组,并按1∶2比例收集胎龄和出生体重相匹配的无明显感染...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诊断病例为病例组,并按1∶2比例收集胎龄和出生体重相匹配的无明显感染症状早产儿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分析技术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SPB-18A/C及SPB1580C/T多态性,观察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并复习文献比较本研究汉族与其他种族人群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2008至2010年NRDS组91例,对照组182名进入分析。①SPB-18A/C基因在NRDS组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0%、40.7%和48.4%,对照组分别为6.6%、31.3%和62.1%;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DS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1.3%vs22.3%)。②SPB1580C/T基因在NRDS组TT、T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5%、63.7%和45.1%,对照组分别为30.8%、6.6%和48.4%;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DS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1%vs70.9%)。③本研究汉族人、美国人、巴西人和丹麦人SPB1580等位基因C频率分别为79%、35%、41%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日本人群等位基因C频率(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汉族人、巴西人、美国人和丹麦人SPB-18等位基因A频率分别为31%、58%、57%和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汉族人群SPB-18A/C及SPB1580C/T基因多态性是NRDS的危险因素。不同种族人群SPB1580C/T和SPB-18A/C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 基因多态性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蛋白A、B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蔡栩栩 单莹 +3 位作者 韩晓华 杜悦 高红 韩玉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SP-B)表达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用内毒素脂多糖(LPS)制备Wistar大鼠ALI模型,分别采用ELISA、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动态观察LPS致伤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T... 目的:探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SP-B)表达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用内毒素脂多糖(LPS)制备Wistar大鼠ALI模型,分别采用ELISA、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动态观察LPS致伤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TNF-α,SP-A和SP-B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肺组织TNF-α蛋白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分别于LPS致大鼠ALI后0.5 h和1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 h时达高峰;肺内SP-B阳性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量减少,染色变浅,SP-B蛋白表达逐渐减弱,其灰度值于LPS致伤后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SP-A和SP-B mRNA的表达不同程度减弱,2 h时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分别于8 h和4 h时达最低水平。结论:LPS致大鼠ALI时肺组织SP-A和SP-B mRNA的表达减弱,SP-B蛋白含量减少,这可能与多形核粒细胞在肺内的聚集和TNF-α水平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肺损伤 内毒素 表面活性蛋白A 表面活性蛋白b 肿瘤坏死因子-Α 多形核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蛋白B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敏才 时燕 +2 位作者 李娜萍 吴人亮 王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2,280,共5页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蛋白B(SP-B)、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表达与分布,并分析SP-B基因结构变化,探讨SP-B在肺透明膜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尸检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P-B、TTF-1...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蛋白B(SP-B)、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表达与分布,并分析SP-B基因结构变化,探讨SP-B在肺透明膜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尸检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P-B、TTF-1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通过PCR-SSCP方法检测SP-B基因第4外显子是否有突变。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P-B、TTF-1表达显著减少,PCR-SSCP结果未见SP-B第4外显子突变。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SP-B表达减少有关,SP-B下调可能与TTF-1低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表面活性蛋白b 甲状腺转录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在人胎肺发育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孔祥永 杜江 封志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54-1156,共3页
目的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SP-B)在人胎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胎肺上皮细胞发育、分化及其肺功能建立中的作用。方法由孕妇自愿捐献的胎龄为10周 ̄34周胎肺组织37例及生后28d的内正常肺组织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目的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SP-B)在人胎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胎肺上皮细胞发育、分化及其肺功能建立中的作用。方法由孕妇自愿捐献的胎龄为10周 ̄34周胎肺组织37例及生后28d的内正常肺组织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P-B的表达。结果SP-B在胎肺发育第16周已开始表达,定位于上皮细胞胞浆,发育早期主要表达于高柱状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随着支气管的发育分化,由呼吸道的近端逐渐向远端迁移;到原始肺泡期稳定表达于AECⅡ及其前体细胞,其反应强度增加不明显,出生后SP-B阳性反应较出生前明显增强;纤毛细胞和AECI无表达。结论在胎肺发育的过程中,SP-B的分泌反映着肺泡上皮细胞发育成熟,与适应出生后执行功能的需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肺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对危重新生儿术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B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庞登戈 冯继峰 +3 位作者 罗碧君 王晓夏 罗诚 饶洁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目的观察吸入七氟醚对危重新生儿术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部手术危重新生儿40例,男29例,女11例,出生12~26 d,体重3.0~4.1 kg,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 目的观察吸入七氟醚对危重新生儿术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部手术危重新生儿40例,男29例,女11例,出生12~26 d,体重3.0~4.1 kg,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于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成功后,吸入2.5%七氟醚30 min;C组不予吸入麻醉药物。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持续泵入咪达唑仑2μg·kg^-1·min^-1、顺式阿曲库铵2~3μg·kg^-1·min^-1、芬太尼2~4μg·kg^-1·h^-1维持麻醉。记录机械通气开始时(T0)、机械通气开始后30 min(T1)、手术结束即刻(T2)时PaCO2和PaO2,计算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采用ELISA法检测动脉血血清SPA、SPB和IL-8浓度,记录肺炎、肺气漏、ARDS、颅内出血、DIC、电解质紊乱、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两组OI和血清SPA、SPB浓度明显降低(P<0.05),RI和血清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T0时两组RI、OI、血清SPA、SPB和IL-8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时S组RI和血清IL-8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OI和血清SPA、SPB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S组术后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能减轻危重新生儿术中炎性介质的释放,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醯 危重新生儿 表面活性蛋白A 表面活性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蛋白B、甲状腺转录因子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敏才 李娜萍 王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B(SP-B)与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肺透明膜病组(HMD)22例、对照组18例检测SP-B、TTF-1在肺泡和呼吸性支气管的表达与分布。结果HMD组中SP-...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B(SP-B)与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肺透明膜病组(HMD)22例、对照组18例检测SP-B、TTF-1在肺泡和呼吸性支气管的表达与分布。结果HMD组中SP-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其中有1例未见SP-B表达;TTF-1表达减少(P<0.05)。结论SP-B、TTF-1的表达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密切相关,检测SP-B表达水平对了解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b 甲状腺转录因子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诱导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8及表面活性蛋白B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冯继峰 庞登戈 王晓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研究新生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模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IL)-8及表面活性蛋白B(SPB)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新生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新生SD大鼠30只,体重12-18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正... 目的研究新生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模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IL)-8及表面活性蛋白B(SPB)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新生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新生SD大鼠30只,体重12-18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组(B组)和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C组)。A组气管插管后保持自主呼吸;B组和C组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B组潮气量7ml/kg,C组潮气量25ml/kg行机械通气4h。机械通气结束,采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采用ELISA检测三组肺泡灌洗液IL-8、IL-10及SPB的浓度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匀浆IL-8、IL-10和SPB的蛋白表达。结果光镜下见A、B组肺组织病理改变不明显,C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累计面积达50%,肺泡结构紊乱,肺间隔增宽,肺间质水肿,肺泡腔融合并有大量炎性细胞聚集。C组W/D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IL-8表达明显高于,SPB浓度明显低于A、B组(P〈0.01),三组肺泡灌洗液中IL-10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IL-8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PB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A、B组(P〈0.01)。结论 IL-8介导的肺部过度炎症反应及SPB下调是新生大鼠肺损伤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新生儿 白细胞介素-8 表面活性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出血新生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B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蔡栩栩 刘春峰 +3 位作者 杜悦 吴玉斌 高红 韩玉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1-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肺出血新生大鼠肺组织肺表面活性蛋白A、B(SP-A和SP-B)表达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mg/kg致新生大鼠肺出血,生理盐水(NS)对照组注射等量NS,观察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ELISA、Wester... 目的:探讨肺出血新生大鼠肺组织肺表面活性蛋白A、B(SP-A和SP-B)表达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mg/kg致新生大鼠肺出血,生理盐水(NS)对照组注射等量NS,观察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ELISA、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肺组织SP-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蛋白及SP-A、SP-B和TNF-αmRNA的表达。结果:LPS致新生大鼠肺出血时肺内可见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浸润,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受损;注射LPS后,SP-B蛋白和SP-B、SP-A mRNA表达分别于用药后1h、2h和4h显著低于NS对照组;LPS作用后,IκBα蛋白表达于0.5h显著低于NS对照组,而TNF-αmRNA和蛋白表达于用药后0.5h和1h显著高于NS对照组。结论:肺出血致新生大鼠肺组织内SP-B蛋白和SP-A、SP-B mRNA表达显著降低,肺内IκBα的降解和TNF-α增加及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浸润、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破坏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表面活性蛋白A和b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抑制蛋白 肺出血 新生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成熟的肺表面活性蛋白B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潇骏 王万能 +7 位作者 周继红 刘钦 顾仕苓 周代君 邱俊 代维 袁丹凤 刘大维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3,共6页
为表达和纯化SP-B蛋白,先对SP-B基因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PCR反应获得SP-B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SP-B,转化到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用GSTPrep FF 16/10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经双酶切鉴定证... 为表达和纯化SP-B蛋白,先对SP-B基因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PCR反应获得SP-B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SP-B,转化到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用GSTPrep FF 16/10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经双酶切鉴定证实质粒中插入基因长250bp,测序结果与大鼠SP-B cDNA序列相符;质粒转化后用IPTG进行诱导,在分子质量约34ku处出现1个新条带,与pGEX4T-1/SP-B蛋白预期大小一致,且该融合蛋白能可溶性表达并被纯化。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GEX4T-1/SP-B重组质粒,表达、纯化得到GST/SP-B蛋白,为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b 原核表达 免疫印迹 蛋白纯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蛋白B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钦 顾仕苓 +2 位作者 唐晓莲 王万能 周继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91-98,共8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分布于肺泡内衬的一类磷脂蛋白复合物。而由于磷脂具有两亲性,能与肺表面活性物质中的特异性蛋白相互作用而在肺泡中排列形成磷脂单分子层,从而发挥其降低气液界面表面张力的作用。肺表面活性蛋白B(surfactant protein ...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分布于肺泡内衬的一类磷脂蛋白复合物。而由于磷脂具有两亲性,能与肺表面活性物质中的特异性蛋白相互作用而在肺泡中排列形成磷脂单分子层,从而发挥其降低气液界面表面张力的作用。肺表面活性蛋白B(surfactant protein B,SP-B)是肺表面活性蛋白最为重要的特异性蛋白,它的异常常常引起肺部各种疾病,因此SP-B在肺功能维持和修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SP-B具有类似于阿米巴穿孔肽超蛋白家族成员的结构,属于鞘脂激活蛋白样蛋白超家族蛋白(SAPLIPs)。通过分析脂质-蛋白相互作用和SP-B的构效关系特点,为基于类似物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b 结构 构效关系 脂质-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缺血缺氧对新生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B基因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蔡栩栩 杜悦 +1 位作者 高红 韩玉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研究围产期缺血缺氧对新生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B(SP A ,SP B)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围产期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肺损伤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孕鼠一侧子宫角血管 (其另一侧宫内胎鼠作为对照 ) ,建立围产期缺血缺氧动物模型。采用RT PC... 目的 :研究围产期缺血缺氧对新生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B(SP A ,SP B)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围产期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肺损伤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孕鼠一侧子宫角血管 (其另一侧宫内胎鼠作为对照 ) ,建立围产期缺血缺氧动物模型。采用RT PCR半定量分析法观察不同程度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肺组织SP A、SP B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 2 1d胎鼠肺组织SP A、SP BmRNA已有明显的表达 ,宫内缺血缺氧 2 0min时 ,新生大鼠肺组织SP A、SP BmRNA表达减弱 ,并随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结论 :围产期缺血缺氧致新生大鼠SP 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缺氧 肺损伤 表面活性蛋白A、b 基因 围产期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介素-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何茹 王丽 王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alpha2b,rhINF-α2b)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D,SP-D...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alpha2b,rhINF-α2b)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D,SP-D)、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7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rhINF-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GF-β、SP-D、IL-4水平和治疗后喘息改善时间、退热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1),血清SP-D、IL-4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患儿血清TGF-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SP-D、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儿喘息改善时间和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4,P=0.660)。结论雾化吸入rhINF-α2b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较好,其能有效降低患儿血清SP-D、IL-4水平,并升高TGF-β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呼吸道合胞病毒 表面活性蛋白D 转化生长因子-Β 毛细支气管炎 白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翠萍 杨和平 +1 位作者 张珍祥 徐永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肺泡巨噬细胞。设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SB203580(p38蛋白激酶抑制剂)+LPS组、PDTC(NF-κB抑制剂)+LPS组和SB203580+PDTC+LPS组。分别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肺泡巨噬细胞。设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SB203580(p38蛋白激酶抑制剂)+LPS组、PDTC(NF-κB抑制剂)+LPS组和SB203580+PDTC+LPS组。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p38蛋白激酶和NF-κB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胞核NF-κB和p38蛋白激酶染色显著增强,而I-κB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SB203580、PDTC均可显著降低LPS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NF-κB,p38蛋白激酶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并显著增强I-κB的表达(均P<0.05)。同时应用PDTC和SB203580预孵育肺泡巨噬细胞,与LPS刺激组相比,p38蛋白激酶和NF-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I-κB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但分别与SB203580+LPS和PDTC+LPS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p38蛋白激酶和NF-κB活化;p38蛋白激酶可能通过调节I-κB降解而调控NF-κB的活化,NF-κB可能是p38信号途径下游的最重要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脂多糖 肺泡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MGB1诱导肺泡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谱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宁 肖慧 +1 位作者 许立新 佘守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7-789,共3页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诱导肺泡巨噬细胞(AM)的细胞因子表达谱。方法 RT-PCR扩增HMGB1 cDNA,插入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大肠杆菌,IPTG诱导HMGB1表达,Ni2+-NTA和多粘菌素B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应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检...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诱导肺泡巨噬细胞(AM)的细胞因子表达谱。方法 RT-PCR扩增HMGB1 cDNA,插入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大肠杆菌,IPTG诱导HMGB1表达,Ni2+-NTA和多粘菌素B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应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检测HMGB1(20ng/ml)诱导AM细胞因子表达谱的变化。结果成功表达纯化的重组HMGB1可诱导A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MI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HMGB1可诱导AM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肺泡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锁修饰的NF-κB诱捕寡核甘酸对肺泡巨噬细胞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亚清 张珍祥 徐永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8-302,共5页
目的:研究核酸锁(LNA)修饰的NF-κB诱捕寡核甘酸(ODNs)对TNF-α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源性MMP-9、MMP-2表达以及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从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与培养AM,脂质体转染NF-κB诱捕(de... 目的:研究核酸锁(LNA)修饰的NF-κB诱捕寡核甘酸(ODNs)对TNF-α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源性MMP-9、MMP-2表达以及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从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与培养AM,脂质体转染NF-κB诱捕(decoy)ODNs和NF-κB错配ODNs,接着以TNF-α刺激AM。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MP-9、MMP-2 mRNA的表达;以Westernblotting检测MMP-9蛋白的表达;以凝胶阻滞分析实验(EMSA)检测NF-κB活性。结果:NF-κB decoy ODNs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AM源性MMP-9、MMP-2 mRNA及MMP-9蛋白的表达(P<0.05);错配ODNs则对TNF-α诱导的AM源性MMP-9、MMP-2 mRNA以及MMP-9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NF-κB decoyODNs显著降低TNF-α刺激所致的NF-κB活性水平(P<0.05),而错配ODNs则对TNF-α刺激所致的NF-κB活性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LNA修饰的NF-κB decoy ODNs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AM源性MMP-9和MMP-2的表达;LNA修饰和decoy ODNs为CO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核酸锁 寡核甘酸类 基质金属蛋白 巨噬细胞 肺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氨溴索对海水浸泡致急性肺损伤犬体内SP-A、SP-B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毅 邹曰坤 +2 位作者 蒋富强 张齐 刘于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对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致急性肺损伤(ALI)犬体内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SP-B)含量的影响。方法:胸腔注入海水制备犬AL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G)及氨溴索治疗组(AG),AG犬在海水浸泡10min后静脉注射12mg/kg的氨...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对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致急性肺损伤(ALI)犬体内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SP-B)含量的影响。方法:胸腔注入海水制备犬AL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G)及氨溴索治疗组(AG),AG犬在海水浸泡10min后静脉注射12mg/kg的氨溴索,CG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观察伤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及肺组织中SP-A、SP-B含量的变化。结果:致伤后6h后氨溴索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中SP-A、SP-B含量均较实验前明显增高(P<0.01),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氨溴索治疗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P-A、SP-B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氨溴索能诱导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致ALI犬肺内SP-A、SP-B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海水浸泡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sp—b) 氨溴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文 杨剑虹 +2 位作者 虎晓岷 袁静 李月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9-720,共2页
目的 观察内毒素(LPS)体外刺激诱发肺泡巨噬细胞(PAM)中NF κB信号通路的变化 ,探讨急性肺损伤 (ALI)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用原位杂交、EMSA及ELISA方法 ,检测LPS刺激后 0、1/ 4、1/ 2、1、2、4h各时相点PAM中Iκ B激酶 (IKK β)mRN... 目的 观察内毒素(LPS)体外刺激诱发肺泡巨噬细胞(PAM)中NF κB信号通路的变化 ,探讨急性肺损伤 (ALI)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用原位杂交、EMSA及ELISA方法 ,检测LPS刺激后 0、1/ 4、1/ 2、1、2、4h各时相点PAM中Iκ B激酶 (IKK β)mRNA表达、NF κB核移位以及IκB α降解和TNF α分泌的变化。结果 IKK βmRNA表达在LPS刺激后 1/ 4h开始升高 ,1/ 2h达高峰 ,1h后逐渐下降 ;IκB α水平恰好与IKK βmRNA对应点变化幅度相反 ;NF κB的活性于 1/ 4h开始升高 ,1h达峰值 ,2h后逐渐下降 ;TNF α的含量 1/ 2h开始升高 ,1h达峰值 ,2~ 4h逐渐恢复至刺激前水平。结论 IKK β激活 /IκB α降解 /NF κB活化 /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肺泡 核因子Κb 抑制蛋白b I-κb激酶-β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抑制机械牵张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HMGB1启动子转录激活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宁 肖慧 +2 位作者 高巨 许立新 佘守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机械牵张诱导肺泡上皮细胞(A549)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启动子转录激活的影响。方法以基因重组技术将HMGB1启动子克隆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Basic,得到重组质粒pGL3-HMG...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机械牵张诱导肺泡上皮细胞(A549)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启动子转录激活的影响。方法以基因重组技术将HMGB1启动子克隆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Basic,得到重组质粒pGL3-HMGB1P。采用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技术将pGL3-HMGB1P和空载体pGL3-Basic分别转染A549细胞,以机械牵张和机械牵张+丙泊酚分别处理转染后的A549细胞,检测并比较荧光素酶活性,分别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细胞HMGB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载体pGL3-HMGB1P构建正确,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重组载体pGL3-HMGB1P在A549细胞中有效表达。与未牵张组比较,牵张组HMGB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和HMGB1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与牵张组比较,牵张+丙泊酚组HMGB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和HMGB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在转录水平通过抑制机械牵张诱导HMGB1启动子的转录激活而影响HMGB1的表达,可能是丙泊酚防治机械牵张引起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机械牵张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肺泡上皮细胞 转录活性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蛋白质的罗丹明B自聚平衡体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立明 宋功武 +2 位作者 吴鸣虎 方光荣 李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64,共3页
以罗丹明B单体和二聚体平衡转化为基础 ,提出了罗丹明B自聚平衡体系测定蛋白质方法;实验表明 ,罗丹明B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自聚成二聚体 ,体系荧光降低 ,但是蛋白质加入后体系荧光增强 ;该法灵敏度高 ,简便 ,快速 ,选择性好 。
关键词 测定 蛋白 自聚平衡体系 罗丹明b 阴离子表面活性 分析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SP-B+1580基因表达及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曲雯雯 范含笑 +3 位作者 谢露 王钰 魏巍 尹晓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070-207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基因型频率。方法在北京地区选择无血缘关系的汉族新生儿RDS 40例作为RDS组,汉族40例其他病例作为对照组,以胎龄与RDS组相匹配。免疫组化检测SP-B蛋白在肺部细胞的表达...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基因型频率。方法在北京地区选择无血缘关系的汉族新生儿RDS 40例作为RDS组,汉族40例其他病例作为对照组,以胎龄与RDS组相匹配。免疫组化检测SP-B蛋白在肺部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P-B蛋白在肺部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表达,PCR及基因测序技术分析SP-B+1 580位点的基因突变。结果 RDS组SP-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10.191,P<0.01)。RDS组中,8例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成熟SP-B蛋白表达同时减少,7例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成熟SP-B蛋白表达减少。2组SP-B基因+1 580位点均存在纯合和杂合基因突变,RDS组占20例,12例为纯合突变(C/C),8例为杂合突变(C/T);对照组占8例,1例为纯合突变(C/C),7例为杂合突变C/T。RDS组C/C基因型频率为30.0%,C/T基因型频率为20.0%;对照组C/C基因型频率为2.5%,C/T基因型频率为1.75%。RDS组C/C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χ2=11.114,P<0.01)。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SP-B+1 580位点存在纯合和杂合基因突变两种类型,其纯合突变(C/C)可能参与了RDS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