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期COPD患者肺膜弥散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改变 被引量:2
1
作者 高蓓兰 刘锦铭 +2 位作者 杨文兰 朱东 王英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6-87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COPD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参数从Ⅰ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DLCO(DLCO/VA)、Dm以及Vc等参数则从Ⅱ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Ⅰ级患者Dm较对照组下降,但Vc有增高(均P<0.05)。结论在COPD早期,尽管DLCO值在正常范围,但膜弥散已有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Dm和Vc同时减低,DLCO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Dm及Vc是弥散功能重要和敏感的指标,可反映肺组织的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氧化碳弥散 弥散 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对肺膜弥散量和肺毛细血管血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王巍 周怡 +5 位作者 袁新荣 林明贵 陈红兵 王金河 王安生 王玉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65-767,共3页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肺弥散能力 (DL)、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 (Dm)及肺泡毛细血管血容量 (Vc)的变化 ,探讨肺弥散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SARS组 (2 6例 )及正常对照组 1 2名 ,测定静息状态下不同氧分压下的...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肺弥散能力 (DL)、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 (Dm)及肺泡毛细血管血容量 (Vc)的变化 ,探讨肺弥散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SARS组 (2 6例 )及正常对照组 1 2名 ,测定静息状态下不同氧分压下的DL ,按照Roughton和Forster方法计算Dm和Vc。结果 SARS组DLco显著低于对照组 ,A组Dm和Vc显著低于对照组 ;肺部病变程度越重 ,肺弥散功能损害越重 ,残气容积 (RV)低于或高于正常值者也增多。结论 SARS患者不仅有Dm而且也有Vc的改变 ,Dm和Vc的测定对发现SARS肺病变有益 ,可以明确DL下降的原因及判断病变的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一氧化碳弥散 弥散 肺泡毛细血管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海菊 王浩彦 +2 位作者 徐秋芬 樊静 张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27人(均为男性)。受试者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静息肺通气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根...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27人(均为男性)。受试者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静息肺通气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根据FEV1占预计值%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Ⅰ级组(轻度,n=6)、Ⅱ级组(中度,n=13)、Ⅲ级组(重度,n=8)。单次呼吸法测定静息时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采用Roughton和Forster的方法计算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血容量(Vc)。心肺运动试验检测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max)、最大功率(Wmax)、氧脉搏(O2pulse)等。结果:三组患者DLCO及Vc无显著差异。Ⅲ级组Dm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Ⅲ级组COPD患者的VO2max、VCO2max、Wmax、O2pulse显著低于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COPD患者的DLCO与VCO2max(r=0.450,P<0.05)、VO2max(r=0.526,P<0.01)、Wmax(r=0.565,P<0.01)、O2pulse(r=0.517,P<0.01)呈正相关,Dm与VO2max(r=0.469,P<0.05)、VCO2max(r=0.514,P<0.01)、Wmax(r=0.532,P<0.01)呈正相关。结论:(1)即使是DLCO无明显变化的COPD患者,其Dm也可出现降低;(2)随着病情的加重,COPD患者运动能力下降,且其运动能力与其弥散功能尤其是Dm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弥散 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 最大摄氧量 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 最大功率 氧脉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气量对肺弥散功能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新合 王金平 赵志强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测定结果 肺泡 弥散 气量 交换能力 毛细血管 测定技术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期间双侧肺损伤不同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周婉君 王全 刘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5,共3页
术后肺部并发症如肺炎、ARDS等,已经超过心血管意外及其他外科手术并发症,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及增加术后死亡率的主要因素。Serpa Neto等对1 343例胸科手术患者进行的Meta分析表明,术后肺损伤(postoperative lung injury,PLI)的发... 术后肺部并发症如肺炎、ARDS等,已经超过心血管意外及其他外科手术并发症,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及增加术后死亡率的主要因素。Serpa Neto等对1 343例胸科手术患者进行的Meta分析表明,术后肺损伤(postoperative lung injury,PLI)的发生率达4.3%,ICU平均住院天数为5.9d,较无PLI患者延长4.4d(P〈0.01),院内死亡率明显升高(27.6%vs.1.0%,P〈0.01)。关于胸外科PLI的发生机制,Kozian等提出了"多重打击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单肺通气 胸科手术 肺部并发症 平均住院天数 潮气量 外科手术 血管意外 胸外科 肺泡毛细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肺疾病的HRCT影像诊断(一) 被引量:6
6
作者 周燕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78-1181,共4页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影像诊断 HRCT 异质性疾病群 血管内皮细胞 肺泡上皮 毛细血管 LU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肺疾病的HRCT影像诊断
7
作者 周燕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G00期21-28,共8页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esease,ILD)是指肺泡一毛细血管膜的任何一部分受损害而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群。此处ILD所指之间质并非指单纯间质本身,还要包括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等。据文献记载,本组疾病包括与脏器相关...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esease,ILD)是指肺泡一毛细血管膜的任何一部分受损害而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群。此处ILD所指之间质并非指单纯间质本身,还要包括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等。据文献记载,本组疾病包括与脏器相关疾病的间质肺损害已逾20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CT影像诊断 HR 异质性疾病群 血管内皮细胞 肺泡上皮 毛细血管 LU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