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保护性通气对肝移植手术患者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董兰 安丽娜 +3 位作者 岳阳 蔡俊刚 陈晓阳 韩曙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对肝移植手术患者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1~62岁,体重43~80kg,ASA...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对肝移植手术患者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1~62岁,体重43~80kg,ASAⅡ~Ⅳ级。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P组)和非肺保护性通气组(U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T_1)、机械通气3h(T_2)、新肝期2h(T_3)及新肝期4h(T_4)检测肺动脉血中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水平,包括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C16)、表面活性蛋白(SP-D)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TNF-α、IL-6及IL-8;于T_1~T_4、术后2h(T_5)、拔管前(T_6)及术后2d(T_7)行桡动脉血血气分析。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ALI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2~T_4时两组血清CC16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3时两组SPD、sRAGE、TNF-α、IL-6及IL-8浓度明显升高(P<0.01);T_4时sRAGE、TNF-α、IL-6和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2、T_5、T_6时两组氧合指数(OI)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4时P组明显降低(P<0.01),T_3、T_4时U组明显降低(P<0.01)。T_2、T_3时P组CC16浓度明显低于U组(P<0.05或P<0.01);T_3时P组OI明显高于U组(P<0.05);P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U组[(8.9±3.2)h vs(9.3±2.8)h,P<0.05]。P组术后ALI 5例(16.6%),U组术后ALI 7例(2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可改善肝移植手术患者的氧合指数,缩短拔管时间,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通气 急性损伤 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 炎性因子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N3可作为肺鳞癌预后及免疫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
作者 李伟 祖玲玲 徐嵩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30,共17页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USC)是其重要的病理组织学亚型,免疫逃逸机制复杂,使得免疫治疗的效果有限。Ficolin-3(FCN3)是...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USC)是其重要的病理组织学亚型,免疫逃逸机制复杂,使得免疫治疗的效果有限。Ficolin-3(FCN3)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它可以通过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来调节肿瘤的免疫逃逸,但FCN3在LUSC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的LUSC样本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探讨FCN3在LUSC中潜在的生物学功能以及预后意义。方法 泛癌分析表征FCN3的泛癌表达特征及预后价值,同时基于TCGA数据库中的LUSC样本数据,分析FCN3在LUSC中的表达特征及预后关系。通过构建Nomogram模型、体细胞突变分析、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 EGG)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进一步探索FCN3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免疫浸润分析、免疫逃逸评分、免疫相关分子相关性分析揭示FCN3在LUSC中高表达对免疫的调节作用,同时评估FCN3特征表达与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体外实验验证FCN3在LUSC中的表达特征。结果 FCN3在LUS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高表达FCN3的LUSC患者预后较差。FCN3的不同表达情况与免疫细胞浸润丰度、免疫细胞功能障碍有关联,并且与免疫检查点、免疫刺激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类分子表达及化疗药物敏感性也存在关联。结论LUSC中FCN3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并且FCN3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免疫通路及免疫相关分子有关,FCN3可能是LUSC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免疫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N3 肿瘤 免疫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损伤生物标志物与术后谵妄相关性的Meta分析
3
作者 杨飞 修萌 +3 位作者 王清秀 王晨威 张美洁 张伟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1-408,共8页
目的系统分析神经损伤生物标志物与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纳入关于POD术前神经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 目的系统分析神经损伤生物标志物与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纳入关于POD术前神经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月,采用Stata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患者6858例,其中POD组1703例,非POD组51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神经损伤标志物中Aβ40(SMD=0.68,95%CI 0.06~1.31,P=0.001)、T-tau(SMD=0.72,95%CI 0.43~1.01,P<0.001)、p-tau(SMD=1.17,95%CI 0.59~1.75,P<0.001)、NfL(SMD=0.50,95%CI 0.28~0.71,P<0.001)与POD呈正相关,Aβ42(SMD=-0.71,95%CI-0.97~-0.44,P<0.001)、Aβ40/p-tau(SMD=-0.83,95%CI-1.40~-0.25,P=0.005)、Aβ40/T-tau(SMD=-0.96,95%CI-1.45~-0.45,P<0.001)、Aβ42/p-tau(SMD=-0.97,95%CI-1.31~-0.64,P<0.001)、Aβ42/T-tau(SMD=-0.96,95%CI-1.30~-0.62,P<0.001)、Aβ42/Aβ40(SMD=-1.13,95%CI-1.52~-0.74,P<0.001)与POD呈负相关。结论Aβ40、Aβ42、T-tau、p-tau、NfL、Aβ40/p-tau、Aβ40/T-tau、Aβ42/p-tau、Aβ42/T-tau、Aβ42/Aβ40是POD术前神经损伤生物标志物,可用于构建POD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生物标志 神经损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量化指标与栓塞程度、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启鸿 高晓杰 +2 位作者 林剑雄 张庆贤 黄金旗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横断面测量的肺动脉直径(PAD)、PAD/主动脉直径(AOD)、右心室直径(RVD)、RVD/左心室直径(LVD)与栓塞程度、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莆田市第...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横断面测量的肺动脉直径(PAD)、PAD/主动脉直径(AOD)、右心室直径(RVD)、RVD/左心室直径(LVD)与栓塞程度、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莆田市第一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中高危APE患者53例。在CTPA横断面测量PAD、PAD/AOD、RVD、RVD/LVD,分析上述指标与CT栓塞指数(CTE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相关性。结果PAD、RVD、RVD/LVD与CTEI存在弱-中等度正相关(r分别为0.506、0.310、0.452,P值分别为<0.001、0.024、0.001),PAD/AOD与CTEI不存在相关性(r=0.247,P=0.075)。与NT-proBNP阴性组比较,阳性组PAD、PAD/AOD、RVD/LVD较高(均P<0.05),2组间R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PAD、PAD/AOD、RVD、RVD/LVD存在弱-中等度正相关(r分别为0.454、0.326、0.302、0.405,P值分别为0.001、0.017、0.028、0.003)。cTnI阴性组和阳性组间PAD、PAD/AOD、RVD、RVD/L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nI与PAD、PAD/AOD、RVD、RVD/LVD均不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188、0.042、-0.021、0.139,P值分别为0.195、0.772、0.884、0.342)。结论CTPA横断面量化指标有助于评估APE栓塞程度和右心功能,但不能用于评估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栓塞 动脉CT血管造影 量化指标 心脏生物标志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鉴定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标志物及实验验证
5
作者 杨燕 陶春容 +2 位作者 朱佑君 张聪 李德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48-958,共11页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并验证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鉴定了COPD合并PAH...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并验证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鉴定了COPD合并PAH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并通过功能富集分析探讨了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SVM-RFE)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出5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单细胞分析揭示了关键基因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模式。提取肺组织巨噬细胞进行细胞水平验证,观察肺PAH关键生物标志物表达差异。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数据验证关键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利用缺氧方法建立COPD合并PAH小鼠模型,将16只8周龄普通级COPD小鼠(雌雄不限,体质量20~22 g)按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n=8):缺氧组(氧浓度为10%±0.5%,COPD合并PAH组)和常氧组(COPD组)。使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关键生物标志物,计算表达情况。结果 COPD合并PAH筛选出28个DEGs(|Log_(2)FC|≥2, P<0.05)。功能富集分析显示,COPD合并PAH的DEGs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和细胞分裂相关,参与溶酶体、氧化磷酸化及细胞周期通路(P<0.05)。机器学习得到5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GRN、KLF4、SHTN1、LRP1和GPNMB),进一步的单细胞分析揭示了这些标志物在疾病发展中存在逆向表达模式。从PBMCs中构建的诺模图模型,用于诊断COPD合并PAH[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subject curve,AUC)为0.907]。COPD合并PAH组GRN、KLF4、SHTN1、LRP1和GPNMB蛋白和基因显著高表达(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GRN、KLF4、SHTN1、LRP1和GPNMB可作为COPD合并PAH预测和诊断的关键生物标志物,为COPD合并PAH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病合并动脉高压 诊断标志 机器学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慢性肾损伤患者血清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验证 被引量:3
6
作者 丁璐 刘胜 胡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342,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及其他生物标志物在急、慢性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在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急性... 目的:探讨血清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及其他生物标志物在急、慢性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在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171例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209例。收集各组成员的钾(K)、钠(Na)、氯(Cl)、二氧化碳(CO_(2))、尿素(Urea)和葡萄糖(GLU)数据。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9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并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成员血清中的NGAL水平。分析血清NGAL和其他生物标志物在鉴定急性和慢性肾损伤中的诊断有效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AKI和CKD患者发生的因素。此外,还构建了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评估这些生物标志物在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NGAL可能是肾损伤的检测标志物。一般资料显示,在AKI组及CKD组中,K、Na、CO_(2)、Urea、GLU和NGAL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Na、Urea、GLU和NGAL水平均为AKI或者CKD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AKI组中,Na、Urea、GLU和NGAL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11、0.960、0.793和0.841(P<0.01);在CKD组中,Na、Urea、GLU和NGAL的AUC分别为0.681、0.990、0.703和0.930(P<0.01)。NGAL和Urea联合诊断AKI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81.9%和61.1%,诊断CKD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62.7%和80.0%。结论:血清NGAL可作为急、慢性肾损伤的指标,联合其他生物标志物在急、慢性肾损伤中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生物标志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s标志物对晚期肺鳞癌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王安娜 丛靖靖 +6 位作者 王英嘉 李昕格 皮俊健 刘凯静 张洪杰 闫晓燕 李红梅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5-333,共9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80%的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在NSCLC中占据重要比例。尽管肿瘤的综合治疗极大提升了患者的总生存期,...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80%的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在NSCLC中占据重要比例。尽管肿瘤的综合治疗极大提升了患者的总生存期,但晚期LUSC患者的预后较差。急需一种生物标志物来预测晚期LUSC患者的预后,以便通过早期诊断,改善预后。研究发现miRNAs在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并作为潜在的致癌或抑癌基因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早期和晚期LUSC差异表达的miRNAs,构建用于预测晚期LUSC患者预后的一组miRNAs标志物。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LUSC患者临床信息及miRNAs的相关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利用多种在线分析工具预测靶基因,分析靶基因的潜在生物学机制。结果两组间共鉴定出58个差异表达的miRNAs。根据LASSO回归筛选出7个miRNAs拟构建miRNAs标志物,又根据每个miRNAs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最终选取其中的4个mRNAs(miR-377-3p、miR-4779、miR-6803-5p、miR-3960)作为预测晚期LUSC患者的生物标志物。4个miRNAs联合的AUC值为0.865。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基因富集在癌症通路、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STK)及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等多种通路。结论miR-377-3p、miR-4779、miR-6803-5p、miR-3960联合预测晚期LUSC患者预后能力良好,AUC可达0.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晚期鳞癌 MIRNAS 生物标志 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对缺血性卒中代谢变化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分析研究
8
作者 王云宇 李亚奇 +3 位作者 赵田 韩丽媛 李永安 钱庆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探索缺血性卒中(IS)患者血清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的变化,筛选可靠的IS血清代谢标志物。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IS患者作为IS组,并招募同期的健康体检者...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探索缺血性卒中(IS)患者血清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的变化,筛选可靠的IS血清代谢标志物。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IS患者作为IS组,并招募同期的健康体检者,经年龄、性别1∶1匹配后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参与者入组时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及血压等基线资料。采集所有参与者禁食8 h后的清晨空腹血样本,完成相关血液指标检测,包括血糖、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取两组参与者的血清代谢物,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分离和检测代谢物。将代谢组学分析产生的数据导入Simca-p软件进行分析,通过无监督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判断代谢组学数据的分离程度及实验稳定性。通过Simca-p软件计算出所有代谢物的变量投影影响(VIP)值,以代谢物的VIP值、IS组与对照组代谢物非参数检验的P值和倍数变化(FC)筛选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筛选标准为VIP值≥1.0、FC≥2.0或≤0.5、P<0.05。将筛选出的代谢物名称或化学式通过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https://hmdb.ca/)和PubChem数据库(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进行比对,确定代谢物名称及来源,并排除外源性代谢物(药物来源代谢物)。通过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和解释的综合网络应用程序MetaboAnalyst 6.0(http://www.metaboanalyst.ca)对差异代谢物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比对后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使用Python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能够有效区分IS患者与对照者的差异代谢物。将上述两种算法共同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纳入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构建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五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典型机器学习方法,将人群样本按照30%的验证比例对诊断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评价差异代谢物的诊断稳定性。结果IS组共纳入患者51例,经年龄、性别1∶1匹配后纳入健康对照者51名。(1)两组血清样本共检测出1255种代谢物,其中正离子模式下964种,负离子模式下291种。正、负离子模式下的PCA图显示,IS组与对照组间代谢物存在差异。与对照组相比,IS组在正离子模式下存在260种代谢物表达水平上调和337种代谢物表达水平下调,负离子模式下存在99种代谢物表达水平上调,34种代谢物表达水平下调。(2)在1255种代谢物中筛选出VIP值≥1.0、FC≥2.0或≤0.5且P<0.05的代谢物259种。通过HMDB和PubChem数据库查询并删除药物来源代谢物后,两组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存在差异代谢物220种,其中IS组存在表达水平上调的代谢物119种,表达水平下调的代谢物101种;220种差异代谢物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3)将IS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在MetaboAnalyst 6.0中完成KEGG数据比对后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正、负离子模式下,共有5条IS相关代谢通路失调,其中表达水平上调的通路为三酰甘油从头生物合成、甘油磷酸穿梭和心磷脂生物合成;表达水平下调的通路为胆汁酸生物合成和甲基组氨酸代谢。(4)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组中存在24种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标志物;经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最能够区分IS组与对照组的30种代谢物。通过上述这两种算法的交集,最终获得4种IS代谢标志物,分别为2-((3R)-3-((3R,5S,7S,9S,10S,13R,14S,17R)-3,7-二羟基-10,13-二甲基十六氢-1H-环戊[a]菲-17-基)丁酰胺基)乙烷-1-磺酸(质荷比971.57129)、精氨酸结合胆酸(质荷比587.37921)、紫胶酸A(质荷比576.01093)和NCGC00380235-01_C32H48O9_beta-D-木吡喃苷,3,17-二羟基螺甾-5,25(27)-二烯-1-基(质荷比559.32648)。2-((3R)-3-((3R,5S,7S,9S,10S,13R,14S,17R)-3,7-二羟基-10,13-二甲基十六氢-1H-环戊[a]菲-17-基)丁酰胺基)乙烷-1-磺酸(质荷比971.57129)、精氨酸结合胆酸(质荷比587.37921)、紫胶酸A(质荷比576.01093)表达水平上调,NCGC00380235-01_C32H48O9_beta-D-木吡喃苷,3,17-二羟基螺甾-5,25(27)-二烯-1-基(质荷比559.32648)表达水平下调。经XGBoost算法基于4种代谢标志物联合建立IS诊断模型,其在训练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1.000(95%CI:1.000~1.000),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988(95%CI:0.963~1.000)。结论IS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2-((3R)-3-((3R,5S,7S,9S,10S,13R,14S,17R)-3,7-二羟基-10,13-二甲基十六氢-1H-环戊[a]菲-17-基)丁酰胺基)乙烷-1-磺酸(质荷比971.57129)、精氨酸结合胆酸(质荷比587.37921)、紫胶酸A(质荷比576.01093)和NCGC00380235-01_C32H48O9_beta-D-木吡喃苷,3,17-二羟基螺甾-5,25(27)-二烯-1-基(质荷比559.32648)或为有效识别IS患者的差异代谢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代谢组学 血清 生物标志 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用于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景贤 谢昕 +5 位作者 张莉莉 韩舒羽 王馨 席双梅 韩军军 郭会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122,共4页
综述生物标志物的概念、种类,以及血生化指标、炎症标志物、表皮下水分3类生物标志物在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提出生物标志物用于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的优势、不足及启示。旨在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压力性损伤风险、开展精准干... 综述生物标志物的概念、种类,以及血生化指标、炎症标志物、表皮下水分3类生物标志物在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提出生物标志物用于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的优势、不足及启示。旨在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压力性损伤风险、开展精准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生物标志 血生化指标 炎症标志 表皮下水分 风险预测 基础护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内微生物群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朱杨彤 陈佳威 +1 位作者 朱燕倩 吴林玉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308,共5页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癌症中居于首位。近年来,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肿瘤内微生物群逐渐成为肺癌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研究发现存在于肿瘤内的微生物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此外,肿瘤内微生物群可以作为...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癌症中居于首位。近年来,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肿瘤内微生物群逐渐成为肺癌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研究发现存在于肿瘤内的微生物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此外,肿瘤内微生物群可以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调节肺癌瘤内微生物群有望成为新型的肺癌治疗方式。本文将系统综述肿瘤内微生物群与肺癌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肺癌瘤内微生物群的来源和特征,探讨其影响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并展望其在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瘤内微生物 作用机制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组学在慢性肺部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昂 杜燕 +1 位作者 谢洋 刘新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141,共11页
慢性肺部疾病(CLD)通常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研究表明,CLD与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因此脂质作为CLD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控可能有着重要价值。本文从脂质组学技术方法、脂质组... 慢性肺部疾病(CLD)通常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研究表明,CLD与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因此脂质作为CLD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控可能有着重要价值。本文从脂质组学技术方法、脂质组学临床样本选择、CLD生物标志物发现和CLD不同中医证侯区分4个方面讨论脂质组学在CLD生物标记物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组学 慢性阻塞性疾病 哮喘 特发性纤维化 生物标志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皮素-1作为早期放射性肺损伤标志物的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戚好文 叶江枫 +3 位作者 宋立强 陈卫强 梁军 穆德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6-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作为一种早期放射性肺损伤诊断及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将1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即:放射组(R组)、氟代他汀(Flu)干预组(Flu组)、维甲酸干预组(Ra组)及地塞米松(Dex)...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作为一种早期放射性肺损伤诊断及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将1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即:放射组(R组)、氟代他汀(Flu)干预组(Flu组)、维甲酸干预组(Ra组)及地塞米松(Dex)干预组(Dex组)。实验组大鼠麻醉固定后,用直线加速器全胸照射15Gy1次,剂量率为2Gy/min,距离为1m。从照射后次日开始,Flu组经胃灌服Flu(20mg·kg-1·d-1),Ra组灌服Ra(20mg·kg-1·d-1),Dex组灌服Dex(3.33mg·kg-1·d-1),C及R组均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照射后5、15、30、60d,将大鼠分批断头或经心内穿刺取血,分离血清;同时切取肺组织,用放射测定法(RIA)分别测定ET1,层黏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的水平;同时观察肺部的病理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较,R组大鼠血清ET-1的水平于照射后第5天开始升高(P<0.05),尔后随着放射性肺损伤的加重逐渐升高,于照射后60d检测达高峰。R组大鼠血清LN的水平于照射后30d开始升高,HA于照射后60d开始升高。R组大鼠血清ET-1水平的升高明显早于其他各组,且同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变化的程度相关。结论:血清ET-1可作为放射性肺损伤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病情变化的一种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损伤 内皮素-1 标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源性肝损伤潜在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晓娜 刘密凤 +1 位作者 贾栗 彭双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11-515,共5页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成为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机体受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过敏反应而引发肝损伤。传统的肝损伤诊断指标主要依靠血清肝功能检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成为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机体受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过敏反应而引发肝损伤。传统的肝损伤诊断指标主要依靠血清肝功能检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等),但这些传统指标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对肝损伤相关的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如微小RNA-122、α-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氧磷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苹果酸脱氢酶、T-激肽原等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近期国内外较新的药源性肝损伤的血清生物标志物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 损伤 药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天生 陈彰 +1 位作者 韦坤辰 唐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9-465,共7页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大多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NSCLC的治疗策略,并改善了患者预后,然而现实中只有少部分...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大多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NSCLC的治疗策略,并改善了患者预后,然而现实中只有少部分患者能够获得长期受益。因此,确定可靠的预测生物标志物对选择治疗方式至关重要。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肿瘤及其宿主免疫微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围绕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为精准免疫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肿瘤突变负荷 生物标志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IPF肺热络瘀证病证结合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概况及应用探析
15
作者 王誉儒 王亚勤 +3 位作者 李英杰 王琳琳 臧凝子 庞立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30-2035,共6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进展性、炎症性的间质性肺疾病,临床上被分为IPF稳定期及IPF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E-IPF),其在预防和治疗上都面临着巨大难题,加...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进展性、炎症性的间质性肺疾病,临床上被分为IPF稳定期及IPF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E-IPF),其在预防和治疗上都面临着巨大难题,加重了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负担。目前关于AE-IPF的诊断手法都较为局限,而生物标志物安全简易且特异性强,对AE-IPF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E-IPF肺热络瘀证的理论内涵,通过对病证结合生物标志物理论及其研究思路的阐释,参考已发现的可与AE-IPF肺热络瘀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探讨AE-IPF肺热络瘀证病证结合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从分子水平阐释AEIPF肺热络瘀证的病机内涵,并分析病证结合生物标志物对AE-IPF肺热络瘀证的中医药临床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纤维化急性发作期 热络瘀证 病证结合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豆根致大鼠肝损伤血清酶生物标志物的早期变化及联合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乔靖怡 金若敏 +2 位作者 姚广涛 陈华英 徐婷婷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等血清酶生物标志物对北豆根致大鼠肝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北豆根低、高剂量组(22.5、45 g·kg-1),每组18只。给药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2...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等血清酶生物标志物对北豆根致大鼠肝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北豆根低、高剂量组(22.5、45 g·kg-1),每组18只。给药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21 d,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分别于给药7 d、14 d、21 d处理动物,每组6只,收集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以及TBA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α-GST、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和精氨酸酶Ⅰ(ArgⅠ)的水平;计算大鼠的肝脏指数及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北豆根致大鼠肝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结果: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给药14 d ALP升高(P<0.05),14 d、21 d ALT和肝脏指数升高(P<0.05),组内有2∕6肝组织出现肝细胞点状坏死、小灶性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北豆根低剂量组肝脏指数于给药21 d升高(P<0.01)。北豆根高剂量组给药7 d、14 d、21 d血清α-GST、PNP和ArgⅠ升高(P<0.05或P<0.01),OCT 14 d、21 d升高(P<0.01),TBA 14 d升高(P<0.05)。动物血清中ALT、AST、α-GST、PNP和ArgⅠ各项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483、0.957、0.948和0.934。其中ALT和AST联合检测的AUC为0.809,α-GST、ArgⅠ及与PNP联合检测的AUC为1.000,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的AUC。结论:血清α-GST、PNP和ArgⅠ可作为北豆根致肝损伤早期的生物标志物,且联合检测在北豆根致肝损伤早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豆根 损伤 血清生物标志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汤纳平 陈洁 +3 位作者 王雁 葛帅 马璟 梅其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4-721,共8页
目的比较研究血清微RNA-122(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miR-122用于早期药物肝毒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PAP,1250 mg·kg^(-1),ig)、α-萘异硫氰酸酯(ANIT,150 mg·kg^(-1),ig)、蛋... 目的比较研究血清微RNA-122(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miR-122用于早期药物肝毒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PAP,1250 mg·kg^(-1),ig)、α-萘异硫氰酸酯(ANIT,150 mg·kg^(-1),ig)、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D,自由摄食)以及四氯化碳(CCI_4,50%,ip)分别制备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胆汁淤积模型、脂肪肝模型以及肝纤维化模型,用于评价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H,2.5 mg·kg^(-1),iv)和庆大霉素(GM,80 mg·kg^(-1),im)分别制备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和肾损伤模型,用于评价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清和肝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浓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22,并采用HE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肝细胞损伤模型、胆汁淤积模型、脂肪肝模型和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miR-122明显升高(>2倍)的时间分别为给药后1.5 h,3 h,2周和4周,均早于传统生物标志物GPT,GOT和TBIL[给药后6 h,12 h,3周和6周均未见明显升高(<2倍)],同时其升高幅度(最大升高倍数分别为235.8,202.7,73.8和600.3倍)也高于传统生物标志物GPT,GOT和TBIL(GPT最大升高倍数分别为9.5,3.9,2.5和6.6倍,GOT为6.0,2.4,1.4和3.5倍,TBIL为2.6,2.3,1.2和1.8倍)在心肌损伤模型中,GOT活性明显升高(2.1倍),而血清miR-122无明显改变;在肾损伤模型中,血清miR-122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清mi R-122可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且与传统肝损伤生物标志物如GPT,GOT和TBIL相比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生物标志 MIR-122 敏感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血管炎性蛋白的表达与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婷婷 程希希 +3 位作者 刘海燕 王诚洁 唐瑶 顾蔚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3-551,共9页
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血清中相关血管炎性蛋白的表达特征以发掘子痫前期潜在预测标志物。方法首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募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子痫前期孕妇和同期血压正常的对照组孕妇,基于多因子流式检... 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血清中相关血管炎性蛋白的表达特征以发掘子痫前期潜在预测标志物。方法首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募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子痫前期孕妇和同期血压正常的对照组孕妇,基于多因子流式检测技术测定孕妇血清中12种相关血管炎性蛋白的浓度。通过非参数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寻找子痫前期相关血管炎性蛋白。然后,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组织库中获取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早期孕妇血清标本,并测定子痫前期相关血管炎性因子的血清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子痫前期相关血管炎症因子的预测价值。结果39例子痫前期和43例对照孕妇血清测定了10个血管炎症蛋白的浓度。结果显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肌红蛋白在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显著升高,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显著降低。在96例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早期孕妇血清中测定上述分子的浓度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CAM-1预测孕晚期子痫发生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到了0.802,而肌红蛋白和MMP-9不能显著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结论子痫前期患者中部分血管炎性蛋白表达异常,VCAM-1可能是孕早期子痫前期风险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血清 生物标志 血管炎性蛋白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包昀禹 辛佳艳 +2 位作者 张安强 王延江 卜先乐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0,共18页
爆炸冲击波性脑损伤(blast-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bTBI)是由爆炸时的冲击波对颅脑造成的损伤效应,伤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躯体和行为障碍以及远期认知功能损害,是战时最常见的脑损伤类型。bTBI的发生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 爆炸冲击波性脑损伤(blast-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bTBI)是由爆炸时的冲击波对颅脑造成的损伤效应,伤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躯体和行为障碍以及远期认知功能损害,是战时最常见的脑损伤类型。bTBI的发生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作用于头部表面并在颅内传播,造成颅脑弥漫性损伤,从病理学层面可将bTBI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冲击波的机械致伤效应会造成脑内结构的原发性受损,通常不可逆,只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伤害。原发性损伤可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继发性级联反应,包括突触功能障碍、兴奋性毒性损伤、血脑屏障破坏、脑膜淋巴系统功能障碍、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淀粉样蛋白-β病理改变等,可持续至伤后数天甚至慢性阶段,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干预的时间窗。轻度bTBI临床表现异质性高,影像学表现常呈阴性,早期诊断困难。但近年来bTBI的血液生物标志物取得长足进展,包括泛素C末端水解酶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轻链、磷酸化tau蛋白、髓鞘碱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B和其他新兴生物标志物等,有望成为影像学阴性的bTB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综上,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关于bTBI的发生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研究的前沿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探索bTBI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策略和干预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波性脑损伤 冲击波 发生机制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标志物预测肩袖损伤患者伴骨质疏松预后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立乾 孙泽航(综述) 张博(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肩袖损伤伴骨质疏松患者较普通患者术后出现再撕裂的风险明显提高,临床上通常选用磁共振成像作为监测患者预后的首选方法,而关于血清标志物监测预后的研究较少。骨质疏松是肩袖损伤术后再撕裂的危险因素,并且与肩袖损伤存在共同的发病... 肩袖损伤伴骨质疏松患者较普通患者术后出现再撕裂的风险明显提高,临床上通常选用磁共振成像作为监测患者预后的首选方法,而关于血清标志物监测预后的研究较少。骨质疏松是肩袖损伤术后再撕裂的危险因素,并且与肩袖损伤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在此过程中,相关的血清标志物进入血液,影响两者的发生与发展。提示血清标志物可作为监测肩袖损伤预后的指标。文章主要就骨代谢标志物、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标志物和维生素D在预测肩袖损伤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肩袖损伤 血清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