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弥散功能测试用混合气体盛装容器的选择
1
作者 张金波 鲍光强 +2 位作者 沈远杰 杜卫东 任超 《低温与特气》 CAS 2024年第6期31-35,共5页
肺弥散功能是指气体交换的速率,主要反映了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是评估肺部微血管病变的重要指标。在肺弥散功能检查中,测试气体的选择是基于多种因素考虑的。由于直接计算氧气(O_(2))和二氧化碳(CO_(2))的弥散量方法复杂,且存在多... 肺弥散功能是指气体交换的速率,主要反映了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是评估肺部微血管病变的重要指标。在肺弥散功能检查中,测试气体的选择是基于多种因素考虑的。由于直接计算氧气(O_(2))和二氧化碳(CO_(2))的弥散量方法复杂,且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因此临床上更倾向于将一氧化碳(CO)作为测定肺弥散功能的理想测试气体,指示气体通常为氧气、氦气、甲烷、乙炔等。如何选择合适的气瓶确保混合气体能够稳定储存在气瓶中是肺弥散功能测定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气瓶材质的选择、气瓶的处理方法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类型气瓶价格进行比对,最终筛选出了满足肺弥散功能测试用混合气体气瓶,满足各类使用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弥散功能 混合气体 一氧化碳 气瓶 稳定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肺通气和肺弥散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彩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9期66-67,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的变化,探讨高红症肺功能受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测定30例高红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肺功能,并就肺通气和弥散功能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高红组患者肺功能各项... 目的通过比较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的变化,探讨高红症肺功能受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测定30例高红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肺功能,并就肺通气和弥散功能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高红组患者肺功能各项通气指标(VCMAX、FVC、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MMEF75/25)及弥散指标(TLCO/VA)均降低。结论高红症患者有明显的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肺泡通气量明显降低和(或)弥散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通气 肺弥散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3
3
作者 方伟 陈焱焱 +6 位作者 王远 张安琪 王沐 孙怡宁 马祖长 杨先军 徐玉兵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2年第4期408-412,共5页
设计一种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首先,基于一口气法测量原理设计测试气路结构及其控制模块,实现空气、测试气源和标定气源的可控采集;然后,基于非分光红外传感器测量气体浓度、压差传感器测量气体流量、温湿度和大气压传感器获取测试环境... 设计一种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首先,基于一口气法测量原理设计测试气路结构及其控制模块,实现空气、测试气源和标定气源的可控采集;然后,基于非分光红外传感器测量气体浓度、压差传感器测量气体流量、温湿度和大气压传感器获取测试环境参数,根据这些参数计算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实现肺弥散功能定量检测和评估。另外,还开展了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的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肺泡容量误差均不超过5%。因此,该系统的准确性较高,对于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弥散功能检测 一氧化碳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及哮喘患者肺弥散功能测定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边翠霞 阎琳 +3 位作者 王秀梅 张波 吴金香 董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1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肺弥散功能检查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BA)及COPD并BA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48例初诊常规肺功能FEV1.0/FVC<70%,且有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憋气等COPD或BA临床症状病史2 a以上的患者,均吸入激素+长效β2... 目的探讨肺弥散功能检查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BA)及COPD并BA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48例初诊常规肺功能FEV1.0/FVC<70%,且有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憋气等COPD或BA临床症状病史2 a以上的患者,均吸入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2周后行肺弥散功能检查,计算CO弥散量(TLco)及弥散率(TLco/VA)。结果 RA患者TLco及TLco/VA均显著高于COPD及COPD并RA患者(P<0.05、0.01),而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初诊常规肺功能FEV1.0/FVC<70%且同时有COPD及BA临床表现者,可于吸入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后行肺弥散功能检测以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弥散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稳定期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永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5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方法选择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肺通气功能检查,CO弥散测定,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肺泡毛细血管血容量等。...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方法选择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肺通气功能检查,CO弥散测定,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肺泡毛细血管血容量等。结果中度组到极重度组DLCO、Dm、Vc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下降也逐渐显著。DLCO与Dm的相关系数为0.899,与Vc的相关系数为0.874,P均<0.01,Dm与Vc的相关系数为0.821,P<0.01。DLCO、Dm、Vc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线性相关性(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弥散功能障碍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发展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 肺弥散功能 稳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校正前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肺弥散功能比较
6
作者 李虎明 赖莉芬 +2 位作者 舒六一 刘方 韩志海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校正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肺弥散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MDS患者60例(MDS组)、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贫血组)、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使用肺功能仪测定CO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DLCO与肺泡容...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校正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肺弥散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MDS患者60例(MDS组)、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贫血组)、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使用肺功能仪测定CO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DLCO与肺泡容量比值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根据患者的Hb水平对DLCO进行校正,计算Hb校正后的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adj%)、Hb校正后的DLCO/VA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adj%)。将MDS患者根据Hb水平分为正常、轻度贫血、中重度贫血,比较三者Hb校正前后肺弥散功能指标及弥散功能损害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 MDS组DLCO%、DLCOadj%、DLCO/VA%均低于贫血组和对照组(P均<0. 05),三组DLCOadj/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Hb校正前,轻度、中重度贫血患者的DLCO%、DLCO/VA%均低于Hb正常者(P均<0. 05),轻度贫血与中重度贫血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 Hb校正后,Hb正常、轻度贫血及中重度贫血患者的DLCOadj%、DLCO/VAadj%均升高(P均<0. 01)。与Hb校正前比较,Hb校正后轻度及中重度贫血患者肺弥散功能减低的例数减少(P均<0. 01),Hb正常患者无明显变化(P> 0. 05)。结论 MDS患者肺弥散功能下降,MDS患者弥散功能指标Hb校正前后有差异,特别是患者Hb降低时,弥散功能损害程度分级校正前后有差异;因此MDS患者行弥散功能检查时需行Hb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肺弥散功能 一氧化碳弥散 血红蛋白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改善中晚期肺癌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包婺安 周霞 +2 位作者 顾飞英 林娟 李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8-593,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对肺癌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到2022年7月就诊于浙江省肿瘤医院,且新诊断肺癌(分期Ⅱa~Ⅲb)、接受新辅助ICI联合化疗治疗两个疗程、ICI治疗前后均完成...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对肺癌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到2022年7月就诊于浙江省肿瘤医院,且新诊断肺癌(分期Ⅱa~Ⅲb)、接受新辅助ICI联合化疗治疗两个疗程、ICI治疗前后均完成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检查的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信息、病灶大小与位置、治疗药物、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结果以及肿瘤退缩情况。通过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寻找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中存在治疗前后差异的参数,并通过多元线性Lasso回归和岭回归筛选可能影响治疗后肺功能变化的因素。结果:共纳入52例受试者,其中男性50例(96.15%),中位年龄67岁,鳞癌43例(82.69%)。36例(69.23%)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病灶出现了缓解(长短径和减少30%以上)。ICI治疗后,肺通气功能中吸气肺活量和流量容积环呼气曲线下面积较基线改善(均P<0.05);弥散功能中肺总量较基线改善(P<0.05),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吸量有升高趋势。多元线性Lasso回归和岭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吸气肺活量会对吸气肺活量改善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Beta值=-0.435,t=-2.968,P<0.01),基线肺总量会对肺总量改善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Beta值=-0.266,t=-2.474,P<0.05),梗阻性肺炎改善也有利于肺总量改善(Beta值=0.308,t=2.443,P<0.05)。结论:新辅助ICI联合化疗对肺癌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有积极影响,基线通气和弥散功能越差,ICI新辅助治疗后改善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通气功能 肺弥散功能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病人最大呼吸流速容量曲线及弥散功能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怡 张金花 赵卫国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肺功能最大呼吸流速容量曲线(MEFV)变化的意义及其变化与气道阻力(Raw)、用力肺活量(FVC)测定相关性。观察放/化疗后弥散功能和肺CT的改变。方法测定36例肺癌患者的MEFV、Raw及弥散功能,并对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肺功能最大呼吸流速容量曲线(MEFV)变化的意义及其变化与气道阻力(Raw)、用力肺活量(FVC)测定相关性。观察放/化疗后弥散功能和肺CT的改变。方法测定36例肺癌患者的MEFV、Raw及弥散功能,并对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肺癌病人存在FVC、FEV1、PEF、V!50、V"25下降,且这种下降在放/化疗后更明显,PEF、V#50下降与吸/呼气的气道阻力呈负相关,与FVC呈正相关。肺癌患者在放/化疗后1、2年Dlco、Co减少,CT所见存在28.57%肺间质病变。结论肺癌病人肺功能表现可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当气道阻塞严重时,PEF、V$50、V%25可同时下降,说明PEF的下降可与小气道的阻塞有关,V50下降也可与用力大小有关。DLco可与CT一样作为敏感指标观察放/化疗后肺间质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呼吸流速容量曲线 肺弥散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2
9
作者 耿旭红 尹希 +3 位作者 梁续飞 杨华 巩晓红 郭丽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中晚期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前后的肺功能,探讨IMRT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肺癌中晚期不能手术者70例,采用CT模拟定位勾画肿瘤靶区,同期加量整合技术进行IMRT,处方剂量PTV50~66 Gy,1.8~2.0 Gy/d,5 d/周,共25~33次。于I... 目的比较中晚期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前后的肺功能,探讨IMRT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肺癌中晚期不能手术者70例,采用CT模拟定位勾画肿瘤靶区,同期加量整合技术进行IMRT,处方剂量PTV50~66 Gy,1.8~2.0 Gy/d,5 d/周,共25~33次。于IMRT前及IMRT结束后1周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功能。通气功能包括肺活量、1秒钟用力肺活量、1秒钟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1秒钟用力肺活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呼气中期流量、最大通气量;弥散功能包括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c SB)、肺泡弥散量(DLCOc SB/VA);气道阻力包括呼吸总阻抗(Zrs)、中心阻力(Rc)、20 Hz时的呼吸阻力(R20)、外周阻力(Rp)、5 Hz时的呼吸阻力(R5)、5 Hz时的呼吸电抗(X5)、弹性阻力等于惯性阻力时的响应频率(Fres)。结果治疗后,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LCOc SB、DLCOc SB/VA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均<0.05);Rc、R20较放疗前均降低(P<0.05、0.01),Zrs、Rp、R5、X5、Fres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IMRT可降低肺癌患者的肺弥散功能,但可改善肺癌患者的中心气道阻力,对肺通气功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通气功能 肺弥散功能 气道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改变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海 朱大龙 +3 位作者 杨宇路 胡云 沈山梅 周士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944-946,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2例对照组肺功能。对糖尿病组肺功能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中19例患者予胰岛素强化治疗12周后,复测其肺功能,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2例对照组肺功能。对糖尿病组肺功能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中19例患者予胰岛素强化治疗12周后,复测其肺功能,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肺总量(TL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表明,VC、FEV1、最大通气量(MVV)、TLC、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和体质量指数(BM I)无显著相关性;DLco与病程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病程是DLco显著性独立预测因子。19例糖尿病患者予胰岛素强化治疗12周后,HbA1 c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DLco、DLco/VA仍显著降低(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损害,肺弥散功能损害主要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仅短期控制血糖对肺弥散功能无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通气功能 肺弥散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肺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锐娟 梁萌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457-458,共2页
肺脏是尿毒症最常受累的脏器之一,尿毒症患者肺功能的损害是多方面的[1],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国内外有关尿毒症对肺通气和肺弥散功能影响的研究均一致认为尿毒症患者存在肺弥散功能的降低,但对肺通气功能方面的... 肺脏是尿毒症最常受累的脏器之一,尿毒症患者肺功能的损害是多方面的[1],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国内外有关尿毒症对肺通气和肺弥散功能影响的研究均一致认为尿毒症患者存在肺弥散功能的降低,但对肺通气功能方面的影响则观点不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患者 功能损害 通气功能 肺弥散功能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红汤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及血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晓梅 孙雪松 +2 位作者 姜良铎 孙海燕 周平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芪红汤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及血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与激素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芪红汤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激素组给予强的松0.5~1mg/kg体重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有效... 目的:观察芪红汤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及血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与激素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芪红汤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激素组给予强的松0.5~1mg/kg体重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功能改善、肺总量与肺弥散功能改善、动脉血氧分压改善等情况,中药组均优于激素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红汤能显著提高肺弥散功能和血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间质纤维化 芪红汤 肺弥散功能 血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长程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治疗价值
13
《中国社区医师》 2005年第16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病患者 长程家庭氧疗 治疗价值 通气/血流比例 临床缓解期 通气功能障碍 肺弥散功能 动脉压升高 慢性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