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康复治疗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海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探讨肺康复治疗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82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肺康复治疗。对... 目的 探讨肺康复治疗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82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PEF、FEV1、FVC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PEF(4.21±0.71)L/s、FEV1(1.97±0.45)L、FVC(2.78±0.53)L均高于对照组的(3.59±0.63)L/s、(1.53±0.36)L、(2.35±0.45)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ADL评分(80.75±4.23)分高于对照组的(70.69±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康复治疗+无创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的大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无创机械通气 肺康复治疗 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CLC患者的肺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鑫 王金江 杜云有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肺康复(PR)治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7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PR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运动耐... 目的观察肺康复(PR)治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7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PR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运动耐受性指标[6分钟行走试验距离(6MWTD)、呼吸困难指数(MMRC)、BODE指数]。结果观察组PR治疗后肺功能(PFTs)基本正常,其中1秒钟用力呼气容量(FEV1)、FEV、用力肺活量(FVC)、FVC%、PaO2及6MWTD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RV%、PaCO2及MMRC、BODE指数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观察组有/无COPD和有/无手术史的患者PR治疗后肺功能及运动耐受性均显著改善。结论 NSCLC患者在术后或化放疗后进行PR治疗能够改善肺功能和运动耐受性,且效果与患者是否合并COPD及是否行手术治疗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肺康复治疗 疾病 慢性 阻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功能档案在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晓群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7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功能档案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2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专科门诊电话随访(每个月1次),要求患者每年复查肺功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前建立肺功能档案,提出每年确... 目的探讨肺功能档案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2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专科门诊电话随访(每个月1次),要求患者每年复查肺功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前建立肺功能档案,提出每年确保FEV1下降≤50mL的目标,要求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分别复查肺功能,根据肺功能档案内容进行动态干预。结果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及相关健康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建立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档案能使患者动态了解肺功能情况,增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行为,提高肺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康复治疗 功能档案 呼吸功能 健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珊娜 王秀华 +2 位作者 甘雨珠 周晖 王璞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0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3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肺康复组(n=50)与对比组(n=80)。在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对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3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肺康复组(n=50)与对比组(n=80)。在两组患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期间,对其均进行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肺康复组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肺康复组患者住院的费用少于对比组患者,其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可显著减少其治疗的费用,缩短其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康复治疗 无创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程玉武 袭祥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74-75,共2页
将同期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COPD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锻炼、呼吸体操、有氧训练、氧疗、营养支持、心理与行为干预和教育等综合性肺康复治疗,观察两组... 将同期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COPD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锻炼、呼吸体操、有氧训练、氧疗、营养支持、心理与行为干预和教育等综合性肺康复治疗,观察两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综合性肺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治疗 慢性阻塞性疾病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林贻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8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观察选择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后对肺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10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选择门诊取药治疗的方法 ;观察组选择综合性肺康复治疗的方法。对比两... 目的探讨针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观察选择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后对肺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10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选择门诊取药治疗的方法 ;观察组选择综合性肺康复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COPD患者在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稳定期COPD患者完成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选择综合性肺康复治疗的方法,能够将患者的肺功能以及患者的血气分析进行有效改善,进而将稳定期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肺康复治疗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疾病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纳气法联合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立胜 费春羡 +1 位作者 许爱婷 梁慧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4期154-157,189,共5页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补肾纳气法联合肺康复治疗对其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30...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补肾纳气法联合肺康复治疗对其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采取补肾纳气法联合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综合症状评分(CA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临床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补肾纳气法联合肺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补肾纳气法 肺康复治疗 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的效果研讨 被引量:4
8
作者 许维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两组患者均进... 目的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可延长其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其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康复治疗 6分钟步行距离 症状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60例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性肺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爽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7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对60例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进行综合性肺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综... 目的:探讨对60例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进行综合性肺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综合性肺康复治疗,然后比较接受治疗前后其FEV1、FEV1/FVC的比值、PaO_2及PaCO_2。结果:治疗后,这60例患者的FEV1、FEV1/FVC的比值和PaO_2均高于治疗前,其PaCO_2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对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进行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和血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期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疾病 综合性肺康复治疗 功能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全面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俊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0期65-66,共2页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全面肺康复治疗应用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 评估全面肺康复治疗对肺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中、重度COPD患者200例,分为两 组,各10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全面肺康复治疗应用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 评估全面肺康复治疗对肺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中、重度COPD患者200例,分为两 组,各10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全面肺康复治疗,对两组疗效展开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或肺活量的比值(FEV1/ FVC)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VC、FEV1及FEV1/FVC指标比对照组高,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应用全面康复治疗后6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呼吸困难量表(mMRC)与对照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COPD患者接受全面肺康复治疗,可促进其肺功能的改善,提 升其步行能力,进而延缓其病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中重度 功能 全面肺康复治疗 常规治疗 稳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翔 尹新洁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6期151-153,共3页
目的: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后,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1日-2020年5月20日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COPD缓解期患者,对患者使用多种肺康复方法进行干预,研究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 目的: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后,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1日-2020年5月20日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COPD缓解期患者,对患者使用多种肺康复方法进行干预,研究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COPD经过肺康复治疗后,患者肺功能得到恢复,与干预前相比,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肺活量、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三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肺康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可帮助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康复治疗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12
作者 刘会玲 刘芸 涂志全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第9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治疗,观察组采用家庭肺康复治疗。评估两... 目的:探讨家庭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治疗,观察组采用家庭肺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CAT)和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FVC,PEF,MVV,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AT和mM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AT和mMR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肺部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生命体征,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肺康复治疗 慢性阻塞性疾病 生活质量 功能 血气分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综合性肺康复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人千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采用综合性肺康复法为COPD(慢性阻塞肺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稳定期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过的符合COPD相关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8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分有患者44... 目的采用综合性肺康复法为COPD(慢性阻塞肺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稳定期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过的符合COPD相关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8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分有患者44例,于患者的稳定期开始,进行治疗。结论进行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在COPD患者的稳定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治疗 慢性阻塞性 稳定期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药物联合肺康复在老年间质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凌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6期83-83,85,共2页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肺康复在老年间质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间质性肺炎老年患者90例,采用奇偶法分为两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药物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体重指数、肺功能以及...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肺康复在老年间质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间质性肺炎老年患者90例,采用奇偶法分为两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药物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体重指数、肺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体重指数、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肺康复治疗老年间质性肺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 肺康复治疗 老年间质性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悦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8期3324-3326,共3页
目的分析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 目的分析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肺呼吸康复治疗,对患者肺功能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通气量、最大肺活量高于对照组,残气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呼吸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康复治疗 缓解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海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8期88-88,90,共2页
目的:分析肺呼吸康复治疗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慢阻肺缓解期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肺呼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 目的:分析肺呼吸康复治疗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慢阻肺缓解期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肺呼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最大通气量、6 min步行距离、用力肺活量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实施肺呼吸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全面改善肺功能指标水平,促进病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缓解期 临床效果 呼吸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睿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9期157-158,共2页
目的:分析肺呼吸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1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肺呼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 目的:分析肺呼吸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1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肺呼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处于缓解期的患者,临床上可给予肺呼吸康复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康复治疗 慢性阻塞性疾病 功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物联网系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家庭康复效果评价
18
作者 刘丽君 张玮 王丽娜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8期188-190,共3页
目的:针对应用标准化物联网呼吸康复系统对家庭呼吸康复治疗的依存性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的65例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两组,32例分配到对照组,剩余33例患者分配到观察组,开展不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 目的:针对应用标准化物联网呼吸康复系统对家庭呼吸康复治疗的依存性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的65例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两组,32例分配到对照组,剩余33例患者分配到观察组,开展不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疾病急性发作次数及入院治疗次数以及康复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依从性及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急性发展次数及入院治疗次数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运用标准化物联网呼吸康复系统对患者家庭呼吸康复进行统一化及数据化的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家庭呼吸康复的依存性,改善肺功能,取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缓解期 肺康复治疗 物联网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结合肺康复对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羽娟 戴付敏 +1 位作者 马彩霞 李倩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6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时,开展中医结合肺康复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5月—2022年12月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肺康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结合肺康复治疗。比...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时,开展中医结合肺康复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5月—2022年12月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肺康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结合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炎性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生活质量等。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最大呼气流量、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方面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白介素-6和白介素-8水平等炎性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各炎性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咳痰、喘息、哮喘和咳嗽评分等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时及时开展中医结合肺康复治疗,能够提升患者肺功能,同时迅速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水平,缓解对应症状,提高患者在康复期间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结合肺康复治疗 支气管喘息 功能 生活质量 炎性因子 中医证候积分 活量 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