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缝合器在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高惠川 段红兵 +2 位作者 吴国熙 傅成国 蔡英杰 《浙江临床医学》 1999年第2期119-119,共1页
本组7例,全部为男性,年龄52~68岁。原发性肺癌5例,肺大泡破裂自发性气胸1例,转移性肺癌1例。全部病例均有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术后均能顺利恢复。列举典型病例于下:例1男性,52岁,右肺大泡破裂自发性气胸,经内科治疗40多天... 本组7例,全部为男性,年龄52~68岁。原发性肺癌5例,肺大泡破裂自发性气胸1例,转移性肺癌1例。全部病例均有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术后均能顺利恢复。列举典型病例于下:例1男性,52岁,右肺大泡破裂自发性气胸,经内科治疗40多天无效转入我科。术中见右肺完全萎陷,右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葡萄串样大泡,其中肺尖一大泡破裂,裂口直径3mm。分别以胃肠缝合器钳闭上叶及下叶肺大泡,切除大泡。肺膨胀良好,术后顺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术中 缝合器 大泡破裂 肺外科手术 自发性气胸 术后 应用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法和单操作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并肺大泡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9
2
作者 赵亮 董天剑 +4 位作者 翟建宾 童雷 刘新凤 鲍玫 于华明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11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单孔法和单操作孔法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并肺大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并肺大泡40例,随机将其分为单孔组... 目的观察比较单孔法和单操作孔法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并肺大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并肺大泡40例,随机将其分为单孔组(18例)和单操作孔组(22例)两组,单孔组采用单孔法行VATS,单操作孔组采用单操作孔法进行VATS,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术后3个月内均无复发。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术后漏气率以及胸腔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孔组术后第3天疼痛程度轻于单操作孔组,而术中使用切割缝合器钉数及人均住院费用显著多于或高于单操作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法VATS和单操作孔法VATS均是治疗自发性气胸并肺大泡的可靠方法,虽单孔法VATS术后疼痛程度较轻,但人均住院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大泡 胸腔镜检查 肺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5
3
作者 钱可宝 向旭东 +2 位作者 段林灿 巫正伟 李高峰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4期28-29,共2页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8年1月经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的11例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反复咳嗽、咳痰9例,其中5例伴发热,4例反复咯血或痰中带血,2例胸痛;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2...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8年1月经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的11例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反复咳嗽、咳痰9例,其中5例伴发热,4例反复咯血或痰中带血,2例胸痛;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2例。病变位于左肺下叶8例,右肺下叶3例,其中后基底段7例,内基底段3例,外基底段1例。术前诊断或拟诊为肺隔离症4例(36.4%),余7例术前误诊(误诊为肺囊肿4例,肺癌2例,支气管扩张1例),均经手术和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结论:肺隔离症的误诊率较高,诊断方法主要为CT、MRI,手术是本病最佳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隔离症 肺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和传统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琪 马娅 +2 位作者 王兵 明海霞 苟云久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11期976-981,共6页
目的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和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治疗肺部疾病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18例行达芬奇机器人和传统胸腔镜手术诊治肺部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和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治疗肺部疾病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18例行达芬奇机器人和传统胸腔镜手术诊治肺部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RATS组98例,VATS组120例。结果RATS组手术时间较VATS组长(P<0.01),手术费用(P<0.05)和住院总花费(P<0.01)较VATS组多。RATS组术中失血量更少(P<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在中转开胸手术、总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中RATS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1),住院总花费更高(P<0.01)。非肺癌患者RATS组手术时间更长(P<0.01),住院总花费更高(P<0.01);RATS组术中失血量更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其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其他指标在机器人手术中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肺外科手术 胸腔镜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勇 徐红萌 +4 位作者 檀俊涛 邱东洁 刘燕 邢玉英 贾丽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5期7-9,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肺癌患者29例,ASA分级Ⅰ~Ⅱ级,其中择期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13例(对照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6例(观察组)。两组入手术室后均使用FloTrac/Vigileo... 目的比较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肺癌患者29例,ASA分级Ⅰ~Ⅱ级,其中择期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13例(对照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6例(观察组)。两组入手术室后均使用FloTrac/Vigileo系统,记录麻醉诱导后平卧位(T1)、开胸前侧卧位(T2)、单肺通气即刻(T3)、单肺通气后10 min(T4)、单肺通气后30 min(T5)、单肺通气后60 min(T6)、单肺通气结束(T7)、手术结束(T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记录患者术中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次数。结果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随时间而变化,但术中同一时点的HR、MAP、CO、CI、SV、SVV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术中出现低血压、窦速、窦缓的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出现高血压的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与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相比,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差异,但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 肺外科手术 心排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切除术的护理
6
作者 张晓梅 李兰香 周秋侠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癌/治疗 切除/外科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肺切除治疗肺癌76例
7
作者 金勇军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技巧。方法全肺切除治疗的中央型肺癌。结果76例全肺切除,36例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全组无死亡病历,术后并发症10例(13.16%)1、3 5年生存率分别为77.63%、39.47%、23.68%。其中姑息性全肺切除9例,...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技巧。方法全肺切除治疗的中央型肺癌。结果76例全肺切除,36例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全组无死亡病历,术后并发症10例(13.16%)1、3 5年生存率分别为77.63%、39.47%、23.68%。其中姑息性全肺切除9例,未分化小细胞癌2例,无1例存活超过3年。结论全肺切除及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可明显提高中晚期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延长寿命和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切除术/外科手术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肺切除65例
8
作者 解广玉 丁航宇 +1 位作者 耿兴云 王平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疾病/治疗 切除/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被引量:9
9
作者 Hong-sheng Liu Shan-qing Li Ying-zhi Qin Zhi-yong Zhang Hua Re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treatment,and outcome of in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ILS). Methods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ILS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1988 and January 2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treatment,and outcome of in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ILS). Methods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ILS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1988 and January 2009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We recorded the clinical symptoms,imaging findings,operative technique,complications,and outcome of these patients. Results Forty-seven patients (25 men and 22 women)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2.3 years were enrolled. Forty-two patients had symptoms including cough and hemoptysis. Chest X-ray,computed tomography (C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and angiography were performed. Thoracotomy was performed in 45 patients,while thoracoscopy was performed in 2 patients. Lobectomy was the most common treatment procedure. Massive bleeding developed in 2 patients due to injury of aberrant supplying artery intraoperatively,1 patient had atrial fibrillation,1 patient had thrombosis of upper extremity postoperatively. All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pathologically,4 accompanied with bronchogenic cyst,15 with bronchiectasis,8 with infection,2 with aspergilloma,and 1 with carcinoid. No lat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s ILS is rare,surgery is recommended because some patients may have potential severe complications. Contrast enhanced CT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s the best diagnostic method. Both thoracotomy and thoracoscopy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selected candid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o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reconstruction THORACOTOMY THORACOSC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