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曲方园 程润芬 +2 位作者 刘颖 黄金超 叶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091-1096,共6页
目的:探讨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extrapulmonary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EPIMT)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30例EPIMT患者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extrapulmonary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EPIMT)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30例EPIMT患者影像学资料,总结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信号、强化方式等影像表现特征。结果:30例EPIMT中,28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双发病灶。30例患者的32个肿瘤中,20个形态不规则、11个呈圆形或椭圆形、1个呈多结节融合状;病灶多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或与之黏连;8个其内可见囊变坏死,钙化及出血少见;多数病例CT增强检查后呈明显或中度强化,以渐进性持续强化为主,少数呈"慢进慢出"的强化方式;9例MRI增强检查后均表现为中度或明显延迟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Ki-67增殖指数平均值<5%的例数约占50.0%,Vimentin、SMA及ALK阳性率分别为93.3%、86.7%及31.8%,S-100阴性率81.8%。结论:EPIMT的影像学表现为单发、边界不清伴絮状渗出、平扫呈均匀密度/信号,强化方式"渐进性持续强化"或"慢进慢出",瘤周出现淋巴结。对照分析病理总结病变的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并对分型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9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齐淑轶 邓莅霏 蔡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013-4015,共3页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vIllyofit)roblastic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问叶组织源性肿瘤,多发生于肺部,亦可见于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组织形态学多样,易于误诊和漏诊。本文总结了近5年我院收...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vIllyofit)roblastic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问叶组织源性肿瘤,多发生于肺部,亦可见于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组织形态学多样,易于误诊和漏诊。本文总结了近5年我院收治的9例肺外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临床表现 病理学观察 组织形态学 临床病理资料 病理学特点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疗分析
3
作者 郑楠楠 彭雪华 +3 位作者 甘桐嘉 匡后芳 孙烜 闫学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0-576,共7页
目的探究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并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在腹部IM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0年8月... 目的探究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并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在腹部IM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儿童腹部IMT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2个月至6岁, 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 检查设备为SOMATOM公司的CT机, 管电压设定为80~100 kV, 并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以确保扫描质量。CT机的旋转速率设置为0.8 s/360°, 螺距为0.984, 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采用碘海醇注射液(浓度为350 mg/mL)作为对比剂, 原始图像以0.6 mm层厚进行重建, 并利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结果 13例患儿中, 12例根治性手术切除成功, 1例进行了组织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肿瘤发病部位:胃肠道8例, 系膜/大网膜6例(其中1例与胃肠道重叠), 膀胱1例, 肝脏2例(其中1例与其他部位重叠)。单发10例, 多发3例。术前实验室检查显示, 白细胞升高5例,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升高9例。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降低8例, 13例血小板(platelet, PLT)呈升高趋势。MSCT平扫结果显示肿瘤形态多样, 包括分叶状5例、类圆形7例、斑片状1例。边界清楚10例, 边界不清3例。病灶内可见钙化3例。密度均匀5例, 密度不均8例。9例增强扫描显示渐进性强化特征。延迟期均匀强化4例, 不均匀强化9例。按强化程度划分, 明显强化11例, 轻度强化2例。术前正确诊断6例, 误诊或诊断不明确7例。结论儿童腹部IMT具有多部位发病的特点, MSCT表现呈现多样化, 采取临床特征结合影像学特点的诊断模式, 有助于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组织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腹部 成像 三维 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
4
作者 谭敏华 陈威 +5 位作者 郭锦辉 周泳健 雷伟华 刘慕诗 申动 申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urs,IMT)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中老年肠道IMT的临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结果。结果4例IMT发生在右半结肠,1例在回肠。3/5患者有肠... 目的探讨中老年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urs,IMT)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中老年肠道IMT的临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结果。结果4例IMT发生在右半结肠,1例在回肠。3/5患者有肠道损伤史,首发消化道症状且白细胞增高。瘤组织由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构成,席纹状排列,浸润性生长,伴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见胶原化及黏液水肿。其中一例异型性明显,核大且畸形。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5例)、SMA(5例)、desmin(3例)、ALK(3例)、CK(2例)阳性,Caldesmon、CD34、β-catenin、MC、CD117、DOG1、S-100、BCL-2、CD99、CD68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28%~10.01%。5例均完整切除肿瘤,随访53~137.5个月,其中1例83岁患者,于术后27个月影像学考虑肿瘤复发;另一例术后无瘤生存122个月,因其他原因去世;其余均无瘤生存,基本状况良好。结论(1)本组中老年肠道IMT多见于右半结肠,多有肠道损伤史,多首发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多升高;(2)Vimentin和SMA同时阳性,多伴ALK阳性;(3)4/5的患者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好,1/5的患者术后2~3年可复发;高龄且ALK阳性、Ki67达10%、异型性明显很有可能是中老年肠道IMT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ALK阳性者复发的风险或许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肿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临床 病理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潘友民 徐沁孜 +2 位作者 汤应雄 张良华 潘铁成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31-433,共3页
背景与目的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h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好发于肺脏的真性肿瘤。本文旨在探讨肺IMT的外科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同济医院胸心外科共收治14例肺... 背景与目的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h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好发于肺脏的真性肿瘤。本文旨在探讨肺IMT的外科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同济医院胸心外科共收治14例肺IMT患者。切除标本均经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立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1~5年的随访。结果 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1~46岁。9例患者无临床症状。5例表现为咳嗽、咳血及气短等症状。IMT的诊断均通过外科切除后病理检查确立。切除肿瘤大小从1~8cm不等。病理组织学上IMT主要由梭形细胞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梭形细胞在超微结构上表现为肌纤维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切除后无临床复发,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病理组织学上。IMT是以肌纤维母细胞混以各类炎性细胞为特征,其中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IMT的首选方法并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临床病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切口胸腔镜手术切除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军 韩立波 邱雪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477,480,共4页
2014年8月,对肺右下叶2 cm结节施行单切口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随访1年余,无复发、转移。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单切口胸腔镜手术 不断肌肉、不断肋骨、胸部微创小切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165答案:胰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7
作者 常瑞亭 孙瑞雪 姜立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982,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上腹胀痛、纳差1个月就诊。既往糖尿病、血小板减少病史2年。查体:神志清,中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糖升高,相关肿瘤标记物、淀粉酶正常。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胰腺体尾部可见一大小约8。2cm×8。0cm&... 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上腹胀痛、纳差1个月就诊。既往糖尿病、血小板减少病史2年。查体:神志清,中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糖升高,相关肿瘤标记物、淀粉酶正常。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胰腺体尾部可见一大小约8。2cm×8。0cm×7。0cm肿物影,平扫呈等密度,CT值约46HU,与邻近脾脏分界不清,内见点状钙化斑(图1),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图2),病变呈轻G中度渐进性强化(图2~5),三期CT值分别为55HU、63HU、73HU,内可见血管穿行,血管壁光滑,胰管未见异常,腹腔未见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钙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谭平政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86-1186,共1页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病例资料 上肢疼痛 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来替尼治疗罕见EML4-ALK融合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1例
9
作者 肖法嫚 李余发 汪斌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701-702,共2页
患者男性,31岁。因咳嗽、胸闷、胸痛10余天,2020年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既往患者吸烟史15年,10支/天。PET-CT示:右肺下叶肿块灶,区域多组淋巴结增大,肝内多个结节,左侧肾上腺肿物,胃小弯淋巴结肿大,全身多发骨质... 患者男性,31岁。因咳嗽、胸闷、胸痛10余天,2020年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既往患者吸烟史15年,10支/天。PET-CT示:右肺下叶肿块灶,区域多组淋巴结增大,肝内多个结节,左侧肾上腺肿物,胃小弯淋巴结肿大,全身多发骨质破坏,糖代谢增高,考虑右肺下叶来源恶性肿瘤并全身多发转移(图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124.30 ng/mL。肺穿刺活检镜下可见:肿瘤浸润,瘤细胞胞质丰富、嗜碱性、核分裂易见,排列成片巢状,部分区域可见血窦样血管,伴大片坏死(图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ALK突变 ALK-TK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冉月 武春燕 +4 位作者 侯立坤 谢惠康 董正伟 张伟 张莉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3-1216,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5例成人肺部IMT手术切除标本,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5成人肺部IMT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成人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5例成人肺部IMT手术切除标本,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5成人肺部IM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5例肺部IMT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19~62岁,平均41岁。肿瘤最大径0.8~6.0 cm,平均2.8 cm。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实性结节,周围型占84%(21/25),中央型占16%(4/25)。镜下表现为呈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细胞较丰富,异型性不明显或轻度异型,1例部分细胞明显异型,可见核深染、泡状核及核仁,4例见核分裂(4/25),数量1~4个/10 HPF,间质散在分布浆细胞及淋巴细胞,可见杜顿样多核巨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25/25)、ALK-D5F3(22/25)、SMA(18/25)、desmin(5/25)、S-100(4/25)、CD34(2/25)和BCL-2(4/25)阳性,CK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0~1%。患者术后随访1~124个月,均无复发或死亡。结论肺部IM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预后良好,镜下肿瘤细胞病理特征及ALK-D5F3、SMA等免疫组化标记在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晓伟 蒋向阳 +2 位作者 汪超 刘克 肖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27,共1页
患者,女,52岁,闲“胸闷气喘伴于咳1周”于2009年8月14日入我院。否认家族性肿瘤病史。胸片:右下肺巨大占位。胸部B超:右下肺内大小约8cm×8cm的稍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可见散在强回声光点、光斑、后伴淡... 患者,女,52岁,闲“胸闷气喘伴于咳1周”于2009年8月14日入我院。否认家族性肿瘤病史。胸片:右下肺巨大占位。胸部B超:右下肺内大小约8cm×8cm的稍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可见散在强回声光点、光斑、后伴淡声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IMT)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合并肺错构瘤1例报告
12
作者 安海鸣 苏晓路 +4 位作者 王成 魏小平 颜维剑 肖翠 刘炎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罕见的潜在恶性肿瘤,术前常被误诊。2021年3月我院对1例肺IMT合并肺错构瘤(pulmonary hamartoma,PH)行胸腔镜下右肺楔形切除术,术后随访10个月病情稳定,报道如下。1...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罕见的潜在恶性肿瘤,术前常被误诊。2021年3月我院对1例肺IMT合并肺错构瘤(pulmonary hamartoma,PH)行胸腔镜下右肺楔形切除术,术后随访10个月病情稳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女,32岁,因“体检发现右肺占位1个月”于2021年3月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错构 楔形切除术 胸腔镜下 pulmonary 恶性肿 IMT INFLAMMAT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WHO分类影响临床治疗策略——对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38
13
作者 张诗杰 李挺 +2 位作者 董颖 刘桐林 李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制定后,对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组织学诊断特点和外科治疗观念的更新。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例手术病理确诊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2例就诊于新的WHO软... 目的探讨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制定后,对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组织学诊断特点和外科治疗观念的更新。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例手术病理确诊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2例就诊于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制定前的患者,其治疗按良性肿瘤对待;2例就诊于新分类制定后的患者,其治疗按低度恶性肿瘤对待。结论新的WHO分类认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真性肿瘤,少数可转移,属低度恶性,其治疗由以往的单纯肿物切除变为适当扩大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肉芽肿 细胞 世界卫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12
14
作者 何春燕 朴颖实 +2 位作者 田澄 董格红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和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进行综合分析,探讨IMT与IPT是否为同一肿瘤实体。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I...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和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进行综合分析,探讨IMT与IPT是否为同一肿瘤实体。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IMT/I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据组织学分组标准筛选出36例IMT,72例IPT。IMT组织病理学特点:梭形细胞肿瘤性增生,炎细胞以浆细胞浸润为主,SMA大部分染色阳性,可见双轨征;IPT组织病理学特点: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细胞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SMA染色阴性或小灶阳性。36例IMT中男性13例(36.1%),女性23例(63.4%),平均年龄39.4岁,好发于鼻腔鼻窦,20例复发(55.6%),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死亡。72例IPT中男性42例(58.3%),女性30例(41.7%),平均年龄50.1岁。IPT好发于眼眶,12例复发(16.7%),2例死亡。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复发率、病死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头颈部IMT是不同于IPT的肿瘤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炎性 组织病理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喻研 程斌 黄焕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报道和总结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包括男性8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为4~63岁。发生部位包括肝脏(5例)、膀胱(3例... 目的报道和总结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包括男性8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为4~63岁。发生部位包括肝脏(5例)、膀胱(3例)、肠系膜(2例)、胃(1例)、脾(1例)、直肠(1例)、肾上腺(1例)、腹膜腔(1例)。多部位受累者2例。临床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纳差、肿块局部疼痛等。常伴有贫血,纤维蛋白原增高。病理学检查可见胶原性基质中呈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伴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15/15)、平滑肌肌动蛋白SMA(15/15)和肌特异性蛋白MSA(15/15),部分表达ALK(6/15)、Calponin(6/15)、Desmin(5/15)、CK(4/15)。13例行肿瘤完整切除,1例行肿瘤部分切除,1例仅行活检。随访11~65个月,13例术后无瘤生存。结论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累及部位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完整切除是大多数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临床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卉 王德玲 +2 位作者 刘学文 耿志君 谢传淼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94-2097,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11例病理确诊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CT、MRI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8例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头... 目的: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11例病理确诊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CT、MRI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8例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头颈部肿块,2例表现为面部肿胀,1例表现为进行性眼球突出,72.7%(8/11)在术前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11例患者均在术前行CT或MRI检查,其中6例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与恶性肿瘤相近。11例患者共发现15个病灶,其中86.7%病灶(13/15)边界不清楚,侵犯临近肌肉,46.7%(7/15)病灶有骨质侵犯。3例患者出现神经孔道侵犯,其中2例为发生于咀嚼肌间隙病灶沿圆孔和卵圆孔向颅内侵犯,1例为发生于眼眶视神经管侵犯。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平扫时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在MRI上表现为:T1W上呈稍低于肌肉信号,在T2WI上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信号肌肉,信号明显不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上与恶性肿瘤相近。但是MR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组织构成,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核磁共振成像 头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皮样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帆 焦南林 +2 位作者 张伟 曹明 赵国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皮样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E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肠系膜EIMT的临床病理学形态、免疫表...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皮样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E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肠系膜EIMT的临床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以及治疗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排列疏密不等,部分呈片状或弥散,间质明显黏液样变性,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少数为梭形,胞质丰富,嗜双色性,呈上皮样,染色质空泡状,见明显大核仁,核分裂象罕见;未见肿瘤性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ALK、desmin、vimentin、CD30和D2-40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30%,CK(AE1/AE3)、EMA、CD117、DOG1、CD34、SMA、S-100蛋白、HMB-45、CAM5.2、CD31、BCL-2、CD99、Calretinin、FⅧRAg和HBME-1均阴性。FISH检测显示ALK基因重排。结论 EIMT是一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罕见组织学类型,其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组织学改变、免疫表型,特别是ALK在核膜和胞质阳性,分子遗传学改变将为靶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肿 上皮样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组织学 免疫表型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炎性假瘤到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浅谈病理形态学发展的过程 被引量:116
18
作者 纪小龙 马亚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炎性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病理形态学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晓赤 罗克枢 +1 位作者 赵剑萍 吴蓉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和预后。方法分析10例IM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所有病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腹腔脏器IMT的组织学分为三型:(1)黏液样-血管型,... 目的探讨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和预后。方法分析10例IM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所有病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腹腔脏器IMT的组织学分为三型:(1)黏液样-血管型,(2)梭型细胞密集型,(3)少细胞纤维瘢痕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MSA、CKpan和ALK,其阳性率分别为100%、90%、90%、60%和20%。10例IMT中有5例做了根治性切除术,另有5例单纯肿瘤切除,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脏器IMT易被临床医师误诊为晚期癌。免疫组化表型是该肿瘤与其他软组织肿瘤鉴别的重要依据。腹腔脏器IMT一般具有良性病变的生物学行为,根治性手术可能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圣明 陈军 +4 位作者 李春君 骆成飘 陈肖瑜 陈璞琳 韦常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760-763,共4页
目的:研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与诊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1例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 目的:研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与诊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1例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13~66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等检测相关免疫标记物,分析和总结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1例IMT患者肿瘤发生于肺脏、纵隔、肝脏、腹腔、膀胱等部位。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肿瘤细胞增生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慢性炎细胞,个别病例见脓肿形成。间质有不同程度的黏液背景或胶原化。预后不良病例肿瘤细胞有异型性,见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形态及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ALK、SMA、S-100、CD117、CD34的阳性率依次为:91%(10/11)、55%(6/11)、100%(11/11)、27%(3/11)、18%(2/11)、9%(1/11),Ki-67阳性率为3%~40%,CK、H-caldesmon、DOG1均为阴性。随访11例患者4~22个月,7例无瘤生存,4例带瘤生存,其中3例表现出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结论:IM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潜在或低度恶性肿瘤,预后不良患者肿瘤细胞有异形性,可见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及核仁,增殖指数增高,免疫组织化学ALK,SMA,H-caldesmon可以帮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ALK 临床病理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