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术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任法云 付克广 +2 位作者 王磊 张俊强 曹真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0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采用16层螺旋CT对这64例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 :探讨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采用16层螺旋CT对这64例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术(MPR)、最大强度投影法(MIP)以及容积重建术(VR)等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处理。结果 :在这64例患者中,有44例患者存在偏心型充盈缺损,有20例患者存在中心型充盈缺损;这64例患者的病情共累及98支血管;其中,有30例患者的CT平扫间接征象为局部肺纹理稀疏,有24例患者的CT平扫间接征象为胸腔内有少量积液。结论 :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术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具有无创,准确率高等优点。该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诊断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双低技术扫描对肺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于丹丹 崔萌萌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46-47,69,共3页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双低技术扫描对肺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随机分为A组、B组,各35例,检查中分别实施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管电压120kV,碘海醇350g/L)、双低技术扫...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双低技术扫描对肺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随机分为A组、B组,各35例,检查中分别实施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管电压120kV,碘海醇350g/L)、双低技术扫描(管电压100kV,碘海醇270g/L),均以iDose~4图像重建,以肺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扫描方式诊断效能及对肺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B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水平与A组相近(P>0.05);B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对比信噪比(CNR)、信号信噪比(SNR)水平均与A组相近(P>0.05);B组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左上叶肺动脉CT值水平均与A组相近(P>0.05);B组肺动脉扫描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计量长度乘积(DLP)、平均用碘剂量水平均较A组低(P<0.05)。结论 应用双层螺旋CT双低技术扫描,与常规扫描方法相比,可获得相近检查效果,但可降低用碘量,安全性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螺旋CT 双低技术扫描 肺动脉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健 许承志 +2 位作者 刘彪 黎军强 吴俊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18例,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8例PE患...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18例,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8例PE患者中,左右肺动脉栓塞9支,叶肺动脉栓塞27支,段肺动脉栓塞98支,亚段肺动脉栓塞64支。P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充盈缺损,其中,中心型缺损46支,可见"悬浮征"或"轨道征",环壁缺损型42支,附壁缺损型74支,完全性阻塞36支。PE的间接征象有肺梗死灶4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12例,马赛克征6例,肺动脉高压8例,两侧胸腔积液3例,心包少量积液2例。结论:MSCTPA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的栓塞部位和血栓栓子的形态,应该作为确诊PE的主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MSCT应用三低技术结合iDose^4在肺动脉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曹治婷 陈刚 +4 位作者 刘铁军 廖玉荣 廖明星 梁丽华 曹治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2030-2034,共5页
目的探讨128MSCT应用三低技术结合iDose^4在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对体质量指数正常疑似肺动脉栓塞60例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检查,随机分两组,各30例,其中常规剂量组(A组)采用120kV、200mAs,370mgI/ml对比剂60ml,重建图像采... 目的探讨128MSCT应用三低技术结合iDose^4在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对体质量指数正常疑似肺动脉栓塞60例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检查,随机分两组,各30例,其中常规剂量组(A组)采用120kV、200mAs,370mgI/ml对比剂60ml,重建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技术;实验组(B组)采用80kVp、80mAs,300mgI/ml对比剂35ml,重建图像分别采用iDose^4(B1组)及FBP技术(B2组);记录各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背景噪声(BN)、肺动脉强化CT平均值(SIvessel)、肺动脉噪声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各组结果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A及B1组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且两组图像噪声、SNR、CNR、图像总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较A组的ED值、对比剂总碘量分别下降了76. 2%及52. 7%。结论 128MSCT应用三低技术结合iDose^4行肺动脉CTPA检查是可行和有效的,同时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量的碘摄入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管电压 辐射剂量 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CT小剂量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肺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玉兰 黄军荣 +5 位作者 郑晓林 邹玉坚 赖清媚 张坤林 邱珊 李建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757-761,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256层螺旋CT小剂量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两种CTPA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进行肺动脉CTP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25.0kg/m^2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A组采用智能跟踪触发法,B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法,两组... 目的对比观察256层螺旋CT小剂量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两种CTPA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进行肺动脉CTP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25.0kg/m^2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A组采用智能跟踪触发法,B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法,两组其余扫描参数一致: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对比剂浓度350mgI/ml,对比剂剂量1.0ml/kg。以统一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肺动脉CT值、信噪比(SNR)。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的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各区域肺动脉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256层CT小剂量团注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两种成像方法的CTPA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智能跟踪触发扫描操作上相对更简便,更适宜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智能跟踪触发 小剂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国勋 郑晓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9期3484-3486,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疑似患者而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确诊的26例患者。增强扫描后由有经验的高年资医生结合多平面重...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疑似患者而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确诊的26例患者。增强扫描后由有经验的高年资医生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分析CT数据,评估患者肺动脉栓塞程度。结果 26例患者CTPA发现共累及189支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左、右肺动脉16支,叶肺动脉56支,段肺动脉84支,亚段动脉及以下分支33支。结论多层螺旋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无创、快速、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可推荐其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增强扫描 肺动脉血管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