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0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对症治疗、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的住院转归 被引量:27
1
作者 邹治鹏 何建国 +6 位作者 程显声 赵彦芬 陈白屏 高莹 熊长明 倪新海 荆志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介绍对症治疗、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3种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或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急性再发患者的住院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2002年的28年来我院住院收治的230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或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急... 目的:介绍对症治疗、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3种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或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急性再发患者的住院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2002年的28年来我院住院收治的230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或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急性再发患者经对症治疗、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3种治疗方法的住院有效率、显效率和病死率。结果:对症治疗、单纯抗凝和溶栓+抗凝治疗的住院总有效率分别为60.0%、91.5%和96.6%;其中住院显效率分别为0、0.9%和42.7%;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7.1%、4.7%和3.4%。结论:通过回顾性临床分析表明,对症治疗、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或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急性再发患者均有效。由于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受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对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不能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对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方纬 马展鸿 +5 位作者 戴汝平 刘秀杰 程显声 柳志红 史蓉芳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肺动脉血管阻塞与血流灌注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4h内先后接受核素肺灌注显像...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肺动脉血管阻塞与血流灌注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4h内先后接受核素肺灌注显像和EBCT肺血管增强造影。逐个肺段对比EBCT所显示的肺动脉阻塞与肺灌注显像所显示的肺血流灌注的情况。结果多数(81.7%)肺动脉完全闭塞型病变对应相应肺段的灌注完全缺失,血流灌注分布与非完全闭塞型病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非完全闭塞型病变中,多级肺动脉病变对应灌注完全缺失的比例较高(60.0%),多级肺动脉病变与单级肺动脉病变相比,血流灌注亦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不同类型的非完全闭塞型病变所对应的血流灌注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形式的血管阻塞所造成的血流灌注变化的不同,是EBCT与肺灌注显像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肺栓塞的血管阻塞和灌注受损是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的两个方面,肺灌注显像和EBCT结合应用能够使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肺灌注显像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残存堵塞肺段数对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家德 王海苹 +6 位作者 邓隆 宋武 蒋鑫 刘盛 宋云虎 杜娟 陈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0-795,共6页
目的:探讨术后残存堵塞肺段数对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87例本中心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并接受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先根据术后CT提示残存堵塞肺段数将患者分为0~2段组、... 目的:探讨术后残存堵塞肺段数对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87例本中心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并接受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先根据术后CT提示残存堵塞肺段数将患者分为0~2段组、3~4段组、5~6段组和7~8段组;再根据出现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的残存堵塞肺段数临界值,将患者分为肺血栓残存过多组及肺血栓残存理想组。分析肺血栓残存程度对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总结影响肺血栓残存程度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残存堵塞肺段数在0~2个为理想的残存堵塞肺段数,其能为患者带来最佳的血流动力学改善结果。86例术后存活患者中共66例(76.7%)患者为肺血栓残存理想组,20例(23.3%)患者为肺血栓残存过多组,肺血栓残存理想组在改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及三尖瓣反流方面均明显优于后者(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手术年份(OR=0.905,95%CI:0.825~0.994,P=0.037)及术前合并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OR=0.261,95%CI:0.089~0.768,P=0.015)是影响肺血栓残存程度的主要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合并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为影响剥脱肺血栓残存分组的主要保护性影响因素(OR=0.289,95%CI:0.096~0.868,P=0.027)。结论:对于术前合并深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往往能在术后获得理想数量的残存血栓。而对于手术开展时间不长的中心,在收治无明显深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需谨慎安排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术后结果 影响因素 血栓残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局部溶栓与静脉溶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季娜 黄伟 张中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 :研究经皮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和外周静脉给药溶栓两种溶栓方式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肺栓塞 3 6例患者分别予经皮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 (局部溶栓组 )和经外周静脉给药溶栓 (静脉溶栓组 ) ,溶栓前和溶栓后 48小时测... 目的 :研究经皮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和外周静脉给药溶栓两种溶栓方式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肺栓塞 3 6例患者分别予经皮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 (局部溶栓组 )和经外周静脉给药溶栓 (静脉溶栓组 ) ,溶栓前和溶栓后 48小时测动脉血气和肺血管造影。结果 :两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 (PaO2 )均增加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AaDO2 )均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局部溶栓组PaO2 上升幅度高于静脉溶栓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局部溶栓组肺动脉造影血管阻塞改善率较静脉溶栓组高 ( 82 4%和 66 7% )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溶栓治疗有效 ,局部溶栓与静脉溶栓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肺动脉局部溶栓 外周静脉给药溶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茂强 高育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68-471,共4页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 介入治疗 病理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右肺动脉血栓形成1例
6
作者 贺声 朱智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形成 超声诊断 临床表现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显像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及疗效评价
7
作者 史蓉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4期219-220,共2页
肺动脉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若发生肺出血或坏死则称为肺梗死.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病,在美国每年约有70余万患者,其中20%发生死亡,占死因的第三位,仅次... 肺动脉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若发生肺出血或坏死则称为肺梗死.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病,在美国每年约有70余万患者,其中20%发生死亡,占死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在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根据北京阜外医院900余例心血管病尸检资料证实,有肺段以上较大肺栓塞者100例,占11%,占风湿性心脏病尸检的29%,心肌病的26%,肺源性心脏病的19%,说明肺栓塞并发于心血管疾病者已相当多见.但是,肺栓塞血栓的主要来源是盆腔和下肢深静脉的炎症和血栓,约占70%以上,因此,探测下肢深静脉病变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显像 诊断 肺动脉血栓栓塞 肺栓塞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伴肺动脉血栓形成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岩 熊长明 +4 位作者 倪新海 顾晴 赵智慧 柳志红 何建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伴肺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5岁,均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所有患者均无静脉...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伴肺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5岁,均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所有患者均无静脉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如:外伤、卧床等,且多普勒血管超声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像学特点表现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显著扩张,近段肺动脉和(或)较大分支内层状附壁血栓形成。结论:先天性左向右分流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可同时合并肺动脉血栓形成,临床上容易漏诊,肺动脉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肺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手术配合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欣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10期758-759,共2页
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受阻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当前临床采取的一种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特别是对慢性肺动脉栓塞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内科药物治... 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受阻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当前临床采取的一种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特别是对慢性肺动脉栓塞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2].我院1997年3月至2001年12月完成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15例.术后随访,病人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术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慧 谢茂华 +1 位作者 徐玲文 周广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 子宫切除术后 月经量增多 猝死 阴式 子宫肌瘤 腹部检查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关圆 张东亚 +2 位作者 邵燕斌 李之明 何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2-513,共2页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目前肺动脉栓塞治疗的首选,但麻醉管理难度大,风险高,手术死亡率高达30%左右。2004年3月至2008年7月,我院共对8例巨大肺动脉栓塞伴右心衰及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心肺转流(CPB)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现...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目前肺动脉栓塞治疗的首选,但麻醉管理难度大,风险高,手术死亡率高达30%左右。2004年3月至2008年7月,我院共对8例巨大肺动脉栓塞伴右心衰及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心肺转流(CPB)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现将麻醉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麻醉管理 临床观察 动脉栓塞治疗 手术死亡率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栓塞 心肺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门静脉、脾静脉及肺动脉血栓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12
作者 姜忠滨 刁国红 赵丕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071-1071,共1页
关键词 门静脉 脾静脉 肺动脉血栓 首发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对肾功能的作用
13
作者 冯宇旋 王金志 +7 位作者 李新成 张帅 高倩 王同生 毛毅敏 谢万木 翟振国 黄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评估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患者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及BPA对肾功能的影... 目的评估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患者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及BPA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2年5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行BPA治疗的143例CTEPH患者的临床信息、血流动力学指标、BPA术前1周内及术后48~72 h内的血肌酐浓度,对比每次BPA前后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变化,评估CIN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首次及末次BPA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血肌酐及eGFR变化。结果纳入115例CTEPH患者,共行BPA 192例次,其中男性88例次,女性103例次。每次BPA使用对比剂剂量为(145.58±47.26)mL。BPA术后共有12例患者发生13例次CIN,发生率为6.8%。CIN患者的基线特征及肾功能与非CIN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中,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vO_(2))在CIN患者中更低(58.58%±10.38%比66.15%±8.02%,P=0.002),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EPH患者在不同频次的BPA治疗前后血肌酐及eGF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数次BPA治疗后,末次肾功能指标血肌酐[(78.09±18.760)μmol/L比(82.26±21.37)μmol/L,P<0.001]和eGFR[(86.08±21.22)mL/(min·1.73 m^(2))比(82.07±22.05)mL/(min·1.73 m^(2)),P=0.007]较基线值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BPA治疗CTEPH患者后可发生对比剂肾病,多次BPA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肾功能也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对比剂肾病 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在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中的进展
14
作者 卢志辉 张臣 马晓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28,共5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肺血管疾病,属于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中定义的第四大类肺动脉高压。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是一种在肺动脉造影引导下对狭窄部位进行连续及阶段性扩张的介入技术,为无法完...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肺血管疾病,属于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中定义的第四大类肺动脉高压。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是一种在肺动脉造影引导下对狭窄部位进行连续及阶段性扩张的介入技术,为无法完成外科治疗或外科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诊疗方法。该文将从BPA发展过程、适应证演进、操作技术发展等方面来介绍BPA这一介入技术及其在治疗CTEPH中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15
作者 李欣 杨涛 +6 位作者 张毅 罗勤 赵青 曾绮娴 章思铖 赵智慧 柳志红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类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机化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伴随非阻塞部位的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CTEPH患者的根治性手术,但约40%的患者不能接受PEA或术后残留肺动脉...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类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机化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伴随非阻塞部位的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CTEPH患者的根治性手术,但约40%的患者不能接受PEA或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对于这些患者,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运动耐力和预后。随着BPA证据的积累,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呼吸学会发布的肺动脉高压指南推荐将其作为不适合PEA或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替代治疗。但不同类型CTEPH病变的特征存在差异,相应的BPA治疗策略和器械有所不同,BPA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较大。本文旨在总结当前不同类型CTEPH病变的BPA治疗策略及相关并发症处理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版)》解读
16
作者 杨芙蓉 谢万木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3-679,共7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作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严重远期并发症,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特点。我国《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版)》的发布,首次系统评价...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作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严重远期并发症,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特点。我国《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版)》的发布,首次系统评价了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CTEPH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符合中国临床实践的推荐意见,有助于规范CTEPH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本文重点对CTEPH的早期识别、不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方案选择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振文 王宙明 +2 位作者 李晟 邹珺 贺晓磊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球囊肺血管成形术和药物是无法手术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药物治疗是否比球囊肺血管成形术具有更好的获益-风险比,以及二者联用是否可增加临床疗效或改善安全性尚存争议。本文将系统阐述C... 球囊肺血管成形术和药物是无法手术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药物治疗是否比球囊肺血管成形术具有更好的获益-风险比,以及二者联用是否可增加临床疗效或改善安全性尚存争议。本文将系统阐述CTEPH的治疗进展,以指导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血管成形术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利奥西呱 曲前列尼尔 马昔腾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肺动脉扩张成形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玥含 王学超 +1 位作者 许超(综述) 杜荣品(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类由于肺动脉血栓反复栓塞或治疗不及时导致肺血管狭窄或闭塞,肺血管阻力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疾病。目前该疾病首选治疗方式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但不能手术的患者亦不在少数。随着球囊肺动脉扩张...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类由于肺动脉血栓反复栓塞或治疗不及时导致肺血管狭窄或闭塞,肺血管阻力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疾病。目前该疾病首选治疗方式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但不能手术的患者亦不在少数。随着球囊肺动脉扩张成形术更深入的发展,其疗效及安全性得到提高和证实,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的新选择。文章就球囊肺动脉扩张成形术的发展、适应证、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高渗盐水造影肺灌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应用2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蔡秋燕 刘旺林 +5 位作者 程卫 刘晶晶 张超纪 刘剑州 隆云 何怀武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3-518,共6页
肺灌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作为一种床旁无创、连续、动态、无辐射的肺通气监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除肺通气监测外,近年来高渗盐水造影肺灌注EIT床旁监测也备受关注。本文介绍... 肺灌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作为一种床旁无创、连续、动态、无辐射的肺通气监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除肺通气监测外,近年来高渗盐水造影肺灌注EIT床旁监测也备受关注。本文介绍高渗盐水造影肺灌注EIT技术床旁评估2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的肺灌注情况,为该技术在此类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高渗盐水造影电阻抗断层成像 肺灌注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巨块型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茂强 关俊 +2 位作者 刘凤永 王仲朴 谢春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 评价介入微创伤治疗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 巨块型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11例患者均用介入治疗。 6例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 ,其中 4例为急性巨块型。确诊方法主要有胸部增强CT、下肢 盆腔Doppler超声波检查和血管... 目的 评价介入微创伤治疗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 巨块型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11例患者均用介入治疗。 6例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 ,其中 4例为急性巨块型。确诊方法主要有胸部增强CT、下肢 盆腔Doppler超声波检查和血管造影。所应用的介入治疗技术有经导管血栓抽吸、捣碎 (n =11) ,保留导管溶栓 (n =7) ,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 (n =11)和金属支架开通髂静脉阻塞 (n =4)。术后给予肝素和低剂量溶栓治疗 1周 ,以后改为长期口服抗凝剂。术后随访内容有超声波、胸部X线片、部分患者做增强CT ,随访时间 6~ 2 2个月。结果 ① 7例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右侧 ,进行介入治疗 9例 ,血栓抽吸、溶栓和髂静脉支架置入的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临床有效率为 10 0 % ,无重要并发症 ;②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成功率为 10 0 % ,随访期间未出现肺栓塞症状 ;③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 6例 ,4例为中央巨块型栓塞、均有右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受累及 ,3例合并有左下肺动脉栓塞 ,累计梗塞范围约 5 5 %~ 75 % ,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正常 ( 75~85mmHg) ,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复查血管造影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介入技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 ;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可预防致命性肺动脉血栓栓塞 ;经导管血栓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 溶栓治疗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