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法洛四联症修复术后肺动脉瓣反流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后心室功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季萌萌 林艺霞 +3 位作者 高朗 贺晴 谢明星 李玉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5-1088,共4页
法洛四联症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并与修复术后肺动脉瓣反流发生率高密切相关,通常需要进行肺动脉瓣置换术。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肺动脉瓣反流可代替传统的外科手术,并弥补其创伤大的缺点。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室功能方... 法洛四联症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并与修复术后肺动脉瓣反流发生率高密切相关,通常需要进行肺动脉瓣置换术。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肺动脉瓣反流可代替传统的外科手术,并弥补其创伤大的缺点。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室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具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拟综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法洛四联症修复术后肺动脉瓣反流患者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后心室功能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成像 法洛四联症 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 肺动脉瓣闭锁不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并肺动脉瓣闭锁1例
2
作者 罗萍 黄毅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8-228,共1页
病例孕妇,28岁,孕2产1。孕37+周到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增大的子宫内见一个胎儿回声,胎位:左枕前,双顶径8.7 cm,头围31.1 cm,腹围31.8 cm,股骨长6.9cm,胎儿心率为145次/分,胎儿相当于孕37+周。胎儿心脏增大,心胸比例〉1/2... 病例孕妇,28岁,孕2产1。孕37+周到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增大的子宫内见一个胎儿回声,胎位:左枕前,双顶径8.7 cm,头围31.1 cm,腹围31.8 cm,股骨长6.9cm,胎儿心率为145次/分,胎儿相当于孕37+周。胎儿心脏增大,心胸比例〉1/2,以右房右室增大尤为显著,三尖瓣隔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闭锁不 肺动脉瓣闭锁不全 胎儿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瓣四瓣化畸型并关闭不全1例
3
作者 许红 李翠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74-974,共1页
患儿男,5岁,因"幼儿园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来我院进一步检查。体检:发育迟缓,体温正常,口唇无紫绀,心前区饱满,胸骨左缘第2~3肋间听诊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舒张期闻及递减性杂音并向左下方传导,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胸片:双肺纹理增... 患儿男,5岁,因"幼儿园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来我院进一步检查。体检:发育迟缓,体温正常,口唇无紫绀,心前区饱满,胸骨左缘第2~3肋间听诊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舒张期闻及递减性杂音并向左下方传导,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胸片:双肺纹理增多,肺动脉段明显膨隆,心影增大,心尖向左侧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动脉瓣闭锁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变化8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万俊义 陆敏杰 +6 位作者 张戈军 蒋世良 徐仲英 赵世华 金敬琳 宋会军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3-686,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后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14-05-27至2015-03-25在阜外医院成功行PPVI的8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临床症状、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心电图表现、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的:评价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后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14-05-27至2015-03-25在阜外医院成功行PPVI的8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临床症状、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心电图表现、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及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术后6个月复查,以评估PPVI前后心室功能变化。结果:8例患者年龄14-42(25.4±8.1)岁,其中7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1例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后24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肺动脉瓣中-大量反流3例,肺动脉瓣大量反流5例。与术前相比,8例患者PPVI后6个月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4.0±4.8)mm vs(33.6±7.1)mm]、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150.1±25.7)ml/m2 vs(111.4±39.1)ml/m2]、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107.8±21.5)ml/m2 vs(80.7±22.2)ml/m2]及右心室心排量([6.8±1.3)L/min vs(4.9±0.8)L/min]均显著减小(P均0.05]。与术前相比,8例患者PPVI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明显增大[(42.9±4.4)mm vs(46.1±3.0)mm,P0.05)。结论:PPVI可减轻患者右心室的容量负荷并促进右心室逆重塑,同时将右心室收缩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其对左心室功能和几何构型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闭锁不全 心脏导管插入术 磁共振成像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万俊义 王恩宁 +7 位作者 蒋世良 徐仲英 潘湘斌 宋会军 吕滨 逄坤静 刘倩倩 张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评估肺动脉根部结构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应用。方法:对2014-05至2016-07在我院拟行PPVI的19例肺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行CT、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采集肺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 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评估肺动脉根部结构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应用。方法:对2014-05至2016-07在我院拟行PPVI的19例肺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行CT、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采集肺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肺动脉瓣环测量差异。通过术后1~26个月随访,评估术前测量准确性。结果:l9例患者术前CT测量肺动脉瓣环平均内径(24.3±3.5)mm,肺动脉瓣窦管结合部内径(25.4±4.0)mm,主肺动脉远端平均内径(27.5±4.8)mm,右心室流出道平均内径(36.8±7.3)mm、主肺动脉长度(45.5±7.0)mm,左肺动脉开口内径(17.9±1.5)mm,右肺动脉开口内径(18.5±3.6)mm;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22.4±4.4)mm。CT测量肺动脉瓣环平均内径均值大于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6个月,19例患者均未出现支架断裂或移位、瓣周漏、肺动脉瓣少量以上反流或冠状动脉狭窄,1例右肺动脉开口受支架的裙部阻挡流速增快,2例肺动脉瓣残余轻度狭窄。结论:CT及TTE对于肺动脉瓣环测量结果存在差异,CT可准确有效评估肺动脉根部形态及毗邻,在PPVI术前评估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闭锁不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心室功能 被引量:6
6
作者 谢佳 唐红 +3 位作者 张晓玲 周雅馨 徐婷 边叶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估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rTOF)中远期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方法:将74例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rTOF患者作为病例组,将7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 目的: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估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rTOF)中远期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方法:将74例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rTOF患者作为病例组,将7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获取心脏结构及功能参数;应用2D-STI获取左心室收缩功能应变参数,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1)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正常,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77);病例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及室间隔侧二尖瓣前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右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RVEDDI)、肺动脉前向血流峰值速度(P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E/e’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2)病例组左心室整体、3个切面、6个室壁收缩期峰值纵向应(LS)及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CS)均较对照组减低(P<0.005),其中以前间隔LS减低最为明显,且CS由基底段向心尖段递增规律消失。结论:(1)rTOF中远期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仍受异常血流动力学影响,左、右心室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重构。(2)rTOF中远期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已出现亚临床损伤,2D-STI可敏感地识别亚临床心肌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瓣闭锁不全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瓣手术策略在法洛四联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岑宇航 鲁亚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5,共5页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7%。目前手术是TOF的主要治疗方式,大多数患儿经手术治疗后长期预后良好。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右心室流出道狭窄,闭合室间隔缺损,尽可能保...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7%。目前手术是TOF的主要治疗方式,大多数患儿经手术治疗后长期预后良好。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右心室流出道狭窄,闭合室间隔缺损,尽可能保留肺动脉瓣和维护右心功能。肺动脉瓣反流(pulmonary regurgitation,PR)是TOF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导致许多不良结局的重要因素。除应用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术后PR以外,保瓣手术策略逐渐成为TOF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术后PR的发生或加重,改善患儿预后。本文主要阐述保瓣手术在法洛四联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包括保瓣手术的应用指征、手术策略、预后以及实施保瓣手术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心脏外科手术 方法 手术后并发症 肺动脉瓣闭锁不全 肺动脉瓣 保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