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 MR相位对比法评价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反流与右心室容量及收缩功能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辉 王秋实 +4 位作者 梁长虹 黄美萍 谢兆丰 郑君惠 谭绍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82-1986,共5页
目的通过3.0T相位对比磁共振(PC-MRI)定量测量法洛四联症(TOF)术后远期患者的肺动脉反流程度,并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肺动脉反流与右心室容量及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2例TOF根治术后患者于1个月内先后接受超声心动图及心脏M... 目的通过3.0T相位对比磁共振(PC-MRI)定量测量法洛四联症(TOF)术后远期患者的肺动脉反流程度,并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肺动脉反流与右心室容量及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2例TOF根治术后患者于1个月内先后接受超声心动图及心脏MR检查。以PC-MRI测量肺动脉反流分数(PRF),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对PC-MRI所见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PRF程度进行相关分析。比较不同PRF程度间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RV-ES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的差异。结果 PC-MRI与超声心动图显示的肺动脉反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606,P<0.001)。轻度、中度及重度PRF组RV-EDVI中位数分别为89.45、108.05及133.50ml/m2(χ2=12.530,P=0.002),RV-ESVI中位数分别为50.40、64.85及81.30ml/m2(χ2=13.173,P<0.01),但三组间R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P>0.05)。结论 3.0TPC-MRI测量肺动脉反流严重程度与超声心动图有良好相关性。RV-EDVI及RV-ESVI与肺动脉反流程度密切相关;随反流严重程度加重,RV-EDVI及RV-ESVI增大,而RVEF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反流 收缩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儿童法洛四联症术后肺动脉瓣反流1例
2
作者 邱芸香 张庆 +5 位作者 解春红 高立超 蒋炜 李昳 舒强 徐玮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法洛四联症是常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其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手术后以肺动脉瓣反流为代表的远期并发症不容忽视。本文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采取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pulmonary... 法洛四联症是常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其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手术后以肺动脉瓣反流为代表的远期并发症不容忽视。本文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采取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TPVR)治疗获成功的1例法洛四联症术后肺动脉瓣反流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儿童行TPVR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手术后并发症 肺动脉 肺动脉 置换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洛四联症术后远期肺动脉瓣反流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思源 桂梓豪 +1 位作者 范祥明 施旭聪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9-795,共7页
法洛四联症是小儿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常导致患儿发绀与缺氧发作,出现蹲踞、心脏杂音、婴幼儿喂养困难、杵状指等表现,婴幼儿期进行外科根治手术可以解除法洛四联症的解剖畸形,然而术后远期可能出现肺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残... 法洛四联症是小儿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常导致患儿发绀与缺氧发作,出现蹲踞、心脏杂音、婴幼儿喂养困难、杵状指等表现,婴幼儿期进行外科根治手术可以解除法洛四联症的解剖畸形,然而术后远期可能出现肺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残余右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根部扩张、心律失常和右心衰竭等并发症。由于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特点(肺动脉瓣发育不良/狭窄、术中跨瓣环补片的应用),患儿术后常合并肺动脉瓣反流且可长期无症状存活。本综述主要总结了目前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出现肺动脉瓣反流的病理机制及诊疗进展,探讨肺动脉反流严重程度分级的临床检查手段、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分析外科肺动脉瓣置换术与经皮肺动脉瓣介入治疗之间的利弊,归纳总结更佳的临床诊疗策略,以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手术后并发症 肺动脉 诊断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法乐四联症术后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求名 杨克明 +9 位作者 张浩 花中东 林野 高华炜 马凯 张森 祁磊 王官玺 何凤璞 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1-676,共6页
目的:探索肺动脉瓣置换术(PVR)治疗法乐四联症矫治术后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至2017-02在我院行外科PVR治疗法乐四联症术后合并肺动脉瓣大量反流的24例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24例患者PVR手术时年龄(24.4&#... 目的:探索肺动脉瓣置换术(PVR)治疗法乐四联症矫治术后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至2017-02在我院行外科PVR治疗法乐四联症术后合并肺动脉瓣大量反流的24例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24例患者PVR手术时年龄(24.4±12.6)岁,患者行PVR与行法乐四联症矫治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4.6±7.3)年。(1)围手术期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82.5±75.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9.8±44.6)min(n=18,75%);同期三尖瓣成形10例(41.7%),瓣膜置换包括12例同种瓣,12例生物瓣。(2)手术结果:无院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为(15.2±5.5)天。(3)随访:平均随访(1.1±0.8)年,出院后无死亡及再手术等重大并发症,1例肺动脉瓣功能衰竭。PVR后右心室容积显著减小[手术前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190.5±29.8)ml/m2 vs(109.2±19.0)ml/m2,P<0.001;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135.3±28.5)ml/m2 vs(80.0±11.3)ml/m2,P<0.001],而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峰值耗氧量、QRS间期等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超声检查发现,三尖瓣中量反流4例,肺动脉瓣大量反流1例、中量反流4例。结论:PVR可有效缩小法乐四联症矫治术后患者扩张的右心室,提高最大运动负荷,远期仍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四联症 肺动脉 肺动脉瓣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军 钟敬泉 +1 位作者 李景莎 张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87-1989,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生理性瓣膜反流的发生率、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超声多普勒特征。方法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0年1—6月1750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且无心脏病病史的受检者为调查对象,记录各个瓣膜生理性反流的发生率,观察肺动脉瓣反流...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生理性瓣膜反流的发生率、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超声多普勒特征。方法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0年1—6月1750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且无心脏病病史的受检者为调查对象,记录各个瓣膜生理性反流的发生率,观察肺动脉瓣反流的彩色多普勒特征,用连续多普勒测量其最大反流压差。结果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检出率最高,为30.86%(540/1750),其次为三尖瓣、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生理性反流,分别为14.63%(256/1750)、7.37%(129/1750)和2.06%(36/1750)。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在1~19岁组及≥60岁组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P<0.05);其在男女人群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生理性三尖瓣反流的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9.06%(100/256),高于其在总体人群中的发生率(540/1750,30.86%,P<0.05)。连续多普勒测得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最大反流压差为(7.60±3.90)mmHg。结论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超声多普勒特征和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分布有一定特点;最大反流压差对诊断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生理性肺动脉 中国 分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四叶式肺动脉瓣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王子豪 谢晖 +3 位作者 周景昕 唐义虎 赵萌 吴延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89,共4页
四叶式肺动脉瓣(quadricuspid pulmonic valve,QPV)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其发生率为1/1000~1/2000,男性高于女性[1-2]。QPV早期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很难进行无创评估,国内对该疾病诊疗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南京医科大学... 四叶式肺动脉瓣(quadricuspid pulmonic valve,QPV)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其发生率为1/1000~1/2000,男性高于女性[1-2]。QPV早期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很难进行无创评估,国内对该疾病诊疗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于2020年收治的1例QPV畸形患者的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以加强对QPV的认识。1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因“心悸伴胸闷半年,加重10 d”入院。患者常于劳累后出现心悸、胸闷,休息10 min后可自行缓解。平素可耐受日常活动。近1周,患者夜间平躺时突发呼吸困难,坐起后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叶式肺动脉 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反流 肺动脉 肺动脉瓣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右心室流出道单瓣重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7
作者 陈朝辉 韩宏光 +3 位作者 李晓密 徐莉莹 孟庆涛 赵晶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61-62,共2页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往往合并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发育不良或闭锁,已往外科修复采用跨瓣环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rightventricularoutflowtract,RVoT),但解除RVOT狭窄的同时往往会导致肺动脉瓣反流,而长期肺动脉瓣反流可致右心室容量...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往往合并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发育不良或闭锁,已往外科修复采用跨瓣环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rightventricularoutflowtract,RVoT),但解除RVOT狭窄的同时往往会导致肺动脉瓣反流,而长期肺动脉瓣反流可致右心室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心律失常、运动耐力下降或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肺动脉瓣狭窄 右心室出道 术后并发症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 护理 重建 单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自膨胀肺动脉瓣植入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5
8
作者 潘文志 张蕾 +4 位作者 张晓春 管丽华 潘翠珍 周达新 葛均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7期65-68,共4页
目的初步评估使用国产Venus P瓣膜行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PPV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行PPVI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手术成功率、并... 目的初步评估使用国产Venus P瓣膜行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PPV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行PPVI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评价瓣膜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入选的14例患者均为使用跨瓣补片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后并发慢性肺动脉瓣反流(pulmonary regurgitation,PR)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瓣膜完全释放后均位置满意,未出现移位。1例患者术后1天出现发热,经抗感染及激素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心房扑动,电复律后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P<0.01);6分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1)。人工肺动脉瓣膜无轻度以上瓣膜反流,无瓣周漏,平均跨瓣压差为(16.9±6.3)mm Hg。所有患者瓣膜支架结构完整,均未出现移位,QRS波宽度显著变窄(P<0.03)。结论使用Venus-P瓣膜对我国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慢性PR的患者行PPVI安全、有效,但尚需更长时间、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 肺动脉 自膨胀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自膨胀式肺动脉瓣植入术的长期随访 被引量:4
9
作者 龙愉良 潘文志 +4 位作者 管丽华 张晓春 张蕾 李明飞 周达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6-340,368,共6页
目的评估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PPVI)的长期疗效及国产自膨胀式瓣膜(Venus-P)的耐久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PPVI并完成1年以上随访的14名患者,其中男3例... 目的评估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PPVI)的长期疗效及国产自膨胀式瓣膜(Venus-P)的耐久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PPVI并完成1年以上随访的14名患者,其中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8±7.8)岁,均为法洛四联症外科根治术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对14名患者的生存率、术后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PPVI的远期疗效及Venus-P的远期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4名患者平均随访(2.3±0.8)年(1.0~3.5年),术后死亡患者1例(6.7%)。无心衰恶化、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无患者再次手术。所有瓣膜位置固定,无瓣膜脱落、移位、支架断裂,无轻度及以上瓣周漏和瓣膜反流。术后6个月心脏磁共振测得右心室舒张末容积相比术前明显下降[(40.711±19.58)m L/m2vs.(83.03±20.0)m L/m2,P<0.05];术后1年随访超声心动图测得跨瓣压差为(20.85±4.45)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1年时NYHA心功能较术前提升1~2个等级(Ⅰ~Ⅲ级4人,Ⅰ~Ⅱ级10人),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显著提高[(475.00±55.06)m vs.(594.23±194.51)m,P<0.05];术后QRS波宽度有缩短趋势,术后1个月及3个月有显著差异[(169.93±21.34)ms vs.(159.87±24.4)ms及(160.00±27.07)ms,P均<0.05]。结论使用国产自膨胀式瓣膜(Venus-P)介入治疗慢性肺动脉瓣反流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该瓣膜耐久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人工瓣膜 介入治疗 长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国专家建议 被引量:5
10
作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0期20-24,共5页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PPVI)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经皮瓣膜置换技术[1],主要用于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重建术后并发右心室流出道功能不全(right ventricular...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PPVI)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经皮瓣膜置换技术[1],主要用于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重建术后并发右心室流出道功能不全(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dysfunction,RVOTD)的患者。截至2016年6月,全球已完成约10 000例PPVI,美国多家学会近期联合发布了PPVI的操作者和机构要求的专家建议[2]。国内自2013年完成首例PPVI以来[3],已有多个中心开展了PP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 专家建议 肺动脉 右心室出道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工缝制的膨体聚四氟乙烯带瓣管道在右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
11
作者 钱涛 黄灿 +4 位作者 卢婷 张鸿 袁浩泳 谢立 吴忠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由于缺乏大口径肺动脉带瓣管道产品,手工缝制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带瓣管道逐渐被国际上众多心脏中心用于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重建。本研究旨在总结e PTFE带瓣... 目的:由于缺乏大口径肺动脉带瓣管道产品,手工缝制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带瓣管道逐渐被国际上众多心脏中心用于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重建。本研究旨在总结e PTFE带瓣管道植入后的早期临床结果,并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总结管道的缝制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使用ePTFE带瓣管道进行RVOT重建的21例患者,手术时年龄4.3~43.8(中位数15.1)岁,体重(38.9±4.1)kg。14例为再次行RVOT重建,其中12例为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术后6.3~31.0(中位数13.8)年肺动脉瓣反流患者,2例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ovine jugular vein conduit,BJVC)衰败;7例为Ross手术,其中3例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2例以主动脉瓣反流为主,2例同时存在中度及以上的狭窄和反流。ePTFE带瓣管道均在术中按统一标准缝制,3叶瓣膜等大,瓣窦底缘呈圆弧形;瓣叶游离缘呈直线形,长度比管道直径约长1 mm;瓣窦高度为管道直径的4/5;瓣叶交界高度为瓣窦高度的3/4;裁剪后连续不穿透缝合至Gore-Tex血管内面以制成带瓣管道。直径18、20、22 mm的带瓣管道各使用2例、9例、10例。总结手术结果、术后康复速度和并发症,分析术后心功能状态和管道血流动力学状态变化趋势。结果:在ePTFE带瓣管道重建RVOT术中,2例Ross手术患者同期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2例TOF术后肺动脉反流患者同期行左右肺动脉加宽成形,1例BJVC衰败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再次RVOT重建手术转流时间为(130.9±16.9)min,仅1例阻断主动脉行室间隔残余漏修补;Ross手术转流时间为(242.7±20.6)min,阻断时间为(145.6±10.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监护室停留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5 h~7.7 d(中位数17.1 h)、11.2 h~29.5 d(中位数1.9 d)和6.0~56.0(中位数13.0)d。患者均存活出院,出院后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15.0(13.0~39.0)个月。随访期无死亡;1例患者在行Ross术后2个月因右冠状动脉狭窄行支架植入,1例患者再次RVOT重建术后1年因右肺动脉开口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为NYHA I级;出院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管道跨瓣峰值压差为(9.4±2.6)mmHg(1 mmHg=0.133 kPa),末次随访的跨瓣峰值压差为(18.3±6.1)mmHg,随访期间管道压差无明显增加(P=0.134),管道瓣膜均无轻度及以上的反流。结论:手工缝制的ePTFE带瓣管道用于RVOT重建切实可行,可有效填补临床中大口径肺动脉带瓣管道的空缺,是一种非常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RVOT重建材料。笔者设计的ePTFE带瓣管道的制作简单、早期临床效果良好。在应用ePTFE带瓣管道时应注意植入指征及术后抗凝管理,特别是带瓣管道的制备细节,以使管道植入后获得更好的功能及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右室出道重建 带瓣管道 法洛四联症术后肺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