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动脉与主动脉直径比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马春梅 吴志康 +3 位作者 陈可 王紫艳 王钰 王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0-967,共8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Pa)与主动脉(Ao)直径比(Pa/Ao)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DHF患者,收集性别、年龄、既往史、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肺动脉(Pa)与主动脉(Ao)直径比(Pa/Ao)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DHF患者,收集性别、年龄、既往史、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胸部CT及服用药物等资料。在胸部CT的主肺动脉分叉处测量Pa及Ao直径,计算Pa/Ao。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使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间的生存率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a/Ao与MACEs的关联,对不同的年龄、性别、BMI、B型利钠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600例ADHF患者,年龄(69.6±14.1)岁,男347例(57.8%)。中位随访306(127,624)d,327例(54.5%)患者发生MACEs。根据最大选择秩统计量分析,MACEs发生的Pa/Ao最佳截断值为0.93,将ADHF人群分为Pa/Ao<0.93组和Pa/Ao≥0.93组。Kaplan-Meier曲线显示,Pa/Ao≥0.93组MACEs发生率显著高于Pa/Ao<0.93组(P_(log-rank)<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a/Ao是ADHF患者MACEs的独立预测因子(HR=11.62,95%CI:4.91~27.50,P<0.001)。亚组分析表明,Pa/Ao对不同的ADHF人群均存在预测价值(P<0.05)。结论Pa/Ao升高是ADHF患者远期MACEs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肺动脉与主动脉直径比 CT检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CT血管成像表现与预后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璐 王姝文 +2 位作者 刘豆豆 孙明华 葛英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PAIH)CT血管成像(CTA)表现,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患者(PAIH组)及55例无PAIH的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对照组)资料,对比2... 目的观察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PAIH)CT血管成像(CTA)表现,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患者(PAIH组)及55例无PAIH的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对照组)资料,对比2组主动脉及冠状动脉CTA表现,观察PAIH组术后15天血肿吸收情况,根据2组出院后1年内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AIH组升主动脉最宽径大于对照组[(5.22±0.57)cm vs.(4.54±0.45)cm,t=6.963,P<0.001],主动脉瓣、窦管结合部、右冠窦、无冠窦及右冠状动脉更易受累,且更易出现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P均<0.05)。PAIH组42例接受手术治疗,13例因病情危重未能接受手术治疗而死亡;术后15天其中36例血肿范围较前缩小。对103例完成随访,其中63例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年龄及合并PAIH是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7、4.71)。结论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的CTA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预测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肺动脉 血肿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肺动脉直径与主动脉直径比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宋薇 张强 +3 位作者 郑锐 娜合木古丽·阿依达尔汗 栗伟 谭明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1-624,63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肺动脉直径与主动脉直径比值(PA/A)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住院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与重症监护病房223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肺动脉直径与主动脉直径比值(PA/A)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住院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与重症监护病房223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胸部CT测量计算PA/A,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PA/A≤1组和PA/A>1组患者临床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患者住院次数分为入院前1年内1次组和入院前1年内≥2次组,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临床指标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PA/A≤1组比较,PA/A>1组吸烟史、住院时间增长,体质量指数、PaCO_(2)、HCO^(3)_(-)增高,入院前1年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增多,而肺功能更差,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入院前1年内1次组比较,入院前1年内≥2次组患者FEV1%、FVC%、FEV1/FVC、HCO^(3)_(-)、肺动脉直径、住院时间、PA/A>1比例均增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A>1是入院前1年内≥2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6.150;95%CI:1.056~35.65;P=0.039)。结论PA/A与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PA/A>1可能是AECOPD患者多次住院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直径与主动脉直径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住院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肺动脉吊带并多发心血管畸形1例
4
作者 吕洋 王瑜 +3 位作者 张平峰 张泽瑜 杨文成 付衡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17,共2页
孕妇,29岁,孕22+5周,孕2产1。超声见:胎儿左肺动脉从右肺动脉中下段发出,绕行至气管后方,呈“c”形,于降主动脉前方,向左侧走行进入左肺门,左肺动脉纤细,内径约0.15 cm,右肺动脉内径约0.21 cm,动脉导管内径约0.24 cm。心底三血管-气管... 孕妇,29岁,孕22+5周,孕2产1。超声见:胎儿左肺动脉从右肺动脉中下段发出,绕行至气管后方,呈“c”形,于降主动脉前方,向左侧走行进入左肺门,左肺动脉纤细,内径约0.15 cm,右肺动脉内径约0.21 cm,动脉导管内径约0.24 cm。心底三血管-气管切面从左向右分别可见:左上腔静脉、肺动脉、主动脉、右上腔静脉。左上腔静脉内径约0.10 cm,右上腔静脉内径约0.10 cm,下腔静脉内径约0.24 cm。可见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左侧上腔静脉汇入冠状静脉窦,冠状静脉窦内径约0.12 cm。右侧脐动脉未显示。超声诊断:肺动脉吊带(迷走左肺动脉)、双上腔静脉、迷走右侧锁骨下动脉、单脐动脉(图1)。产妇及家属要求引产。经襄阳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产妇知情同意后,对引产胎儿进行心血管铸型。铸型证实:迷走左肺动脉、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双上腔静脉、双侧右心耳形态、左右颈总动脉共干、右椎动脉异常起源于右颈总动脉(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上腔静脉 心血管畸形 主动脉 锁骨下动脉 右颈总动脉 伦理委员会 肺动脉 右心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大鼠豚鼠主动脉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强 詹丽芬 +2 位作者 李智 丛华 刘承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 (Pur)对大鼠、豚鼠离体主动脉、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方法 :动物急性处死后取出主动脉和肺动脉 ,挂于含 10mlKH液并通入混合气体的浴管中 ,然后观察Pur的作用。结果 :Pur本身对血管无明显作用 ;在去甲肾上腺素 (NA... 目的 :观察葛根素 (Pur)对大鼠、豚鼠离体主动脉、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方法 :动物急性处死后取出主动脉和肺动脉 ,挂于含 10mlKH液并通入混合气体的浴管中 ,然后观察Pur的作用。结果 :Pur本身对血管无明显作用 ;在去甲肾上腺素 (NA)作用下Pur对大鼠主动脉有促进和抑制收缩的双向作用 ,对肺动脉仅有抑制收缩作用 ,对豚鼠血管具有促进收缩作用 ;Pur可抑制不同浓度KCl引起血管的收缩反应 ,同时不同浓度Pur对KCl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Pur与心得安、哌唑嗪有类似作用。结论 :Pur对血管无直接作用 ,但可以明显影响NA、KCl的量效曲线 ,推测Pur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大鼠 豚鼠 主动脉 肺动脉 血管平滑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及伴发畸形的一期纠治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海波 徐志伟 +1 位作者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70-1372,共3页
目的探讨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及伴发畸形的纠治经验。方法18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及伴发畸形的患儿,其中15例为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3例为左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2例为单纯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另16例分别伴有主动脉弓中断... 目的探讨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及伴发畸形的纠治经验。方法18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及伴发畸形的患儿,其中15例为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3例为左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2例为单纯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另16例分别伴有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窗、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气管狭窄等心内外畸形。其中无手术指征和外伤感染各2例;1例放弃治疗;13例手术纠治。结果13例手术患者无死亡病例,其中4例伴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缩窄患儿延迟关胸。术后3月~4年随访,除1例死于肺炎心衰外,余均存活,肺动脉压力下降,全组无主动脉瓣上狭窄及明显肺动脉分支狭窄。结论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患儿易早期发生肺动脉高压,一经确诊需立即手术。手术方式首选与伴发畸形一期纠治。患儿尽管可有各种心内外伴发畸形,但早期手术纠治可获得较佳中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 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 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 伴发畸形 一期纠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管交界和窦部直径对主动脉瓣关闭功能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乔爱科 潘友联 董念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6-780,共5页
为了探讨窦管交界和窦部直径对主动脉瓣关闭功能的影响,首先按照Labrosse提供的临床手术指导尺寸,建立基本的主动脉根部几何模型;改变窦管交界直径(分别为基本模型的1.2倍和0.8倍)、窦部直径(分别为基本模型的1.2倍和0.8倍)以及窦管交... 为了探讨窦管交界和窦部直径对主动脉瓣关闭功能的影响,首先按照Labrosse提供的临床手术指导尺寸,建立基本的主动脉根部几何模型;改变窦管交界直径(分别为基本模型的1.2倍和0.8倍)、窦部直径(分别为基本模型的1.2倍和0.8倍)以及窦管交界直径和窦部直径(均为基本模型的1.2倍),共建立6组几何模型.窦部和瓣叶均施加0~10.665 kPa线性变化的压力负载,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研究主动脉根部从接近关闭到完全关闭过程中,模型受到的最大应力数值和位置、瓣环直径变化以及对合区域面积比.计算结果表明:6组模型的主动脉根部最大应力值均出现在瓣叶和窦部接合位置,且最大应力值的范围是567~601 kPa,与Marom、Labrosse和Katayama的计算结果接近;窦管交界直径增大为基本模型的1.2倍时,瓣环直径扩大8.3%;6组模型的对合区域面积比计算结果相对变化不超过5%.结果表明:窦管交界变化比窦部直径变化对瓣环直径的影响大,而同样的主动脉根部结构,增大瓣环直径会减少瓣叶的有效对合,从而影响主动脉瓣关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窦管交界直径 窦部直径 瓣环直径 对合区域面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对比法磁共振成像测量主动脉和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郭立 郭皓 +5 位作者 袁勇 曾维咏 袁曙光 杨楠 艾李萍 周晓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840-1844,共5页
目的采用相位对比法(PC)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健康志愿者的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并进行比较,以验证PC MRI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 目的采用相位对比法(PC)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健康志愿者的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并进行比较,以验证PC MRI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1例,采用PC MRI测量心动周期内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观察PC MRI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准确性;前后两次测量9例健康志愿者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观察PC MRI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可重复性。结果主、肺动脉起始部时间-净血流量图呈逐渐上升曲线,相对应心脏的收缩期,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曲线表现为倾斜度较大、光滑且连续的曲线;相对应心脏的舒张期,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曲线表现为逐渐向上、波形较平缓、光滑且连续的曲线。主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72.8±12.2)ml,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73.8±13.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4,P=0.64)。主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与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呈正相关(r=0.94,P<0.05),方程为:Y=-3.825+1.066X。第1次与第2次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与第2次测量主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呈正相关(r=0.91,P<0.05),方程为:Y=-6.669+1.078X。第1次与第2次测量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呈正相关(r=0.92,P=0.001),方程为:Y=5.391+0.923X。结论 PC MRI是一种无创、安全、准确、信息量大的检查方法,且不受肺气、骨骼的影响,是研究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主动脉 肺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文秀 耿斌 +2 位作者 陈旭娜 吴江 杨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OPA)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提高对本病产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1日至2018年10月30日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我院)产前诊断的6例AOPA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总结该病... 目的探讨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OPA)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提高对本病产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1日至2018年10月30日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我院)产前诊断的6例AOPA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总结该病胎儿期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5例胎儿为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ORPA),其中3例为孤立型AORPA,2例合并Berry综合征; 1例为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OLPA),同时合并先天性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6例胎儿均为近端型AOPA,其中2例胎儿引产(1例AOLPA,1例合并Berry综合征)。出生的4例患儿中,1例Berry综合征患儿于出生后63 d因反复肺炎、心衰死亡; 2例行AORPA根治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 1例刚出生,仍在随访中。近端型AOPA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①多切面显示正常的肺动脉主干分叉处"八"字型结构消失,正常的肺动脉分支内径增宽;②在三血管气管切面(3VT)及左室长轴切面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可显示升主动脉发出一粗大血管向肺内走行,该血管发出位置靠近主动脉瓣左后或右后侧壁的升主动脉;③CDFI显示异常肺动脉分支血流孤立,与主肺动脉缺乏确切连接;④频谱多普勒显示向肺内走行的血管为肺动脉血流频谱;⑤不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时,心内结构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胎儿期的近端型AOPA做出准确的诊断,3VT及左室长轴切面对诊断近端型AOPA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 产前 超声心动图 Berry综合征 单侧肺动脉缺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离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曹涌 景华 +1 位作者 李德闽 董国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34-336,共3页
关键词 主动脉弓离断 肺动脉高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肺动脉窗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离断患儿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红云 谢业伟 +5 位作者 龚瑾 李小兵 耿琳 吴容 沈立 张儒舫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主肺动脉窗(APW)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AORPA)及主动脉弓离断(IAA)患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PW合并AORPA及IA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4个月,外院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保守治疗无效,无法撤离呼吸机,入院后超... 目的探讨主肺动脉窗(APW)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AORPA)及主动脉弓离断(IAA)患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PW合并AORPA及IA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4个月,外院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保守治疗无效,无法撤离呼吸机,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提示为APW、AORPA、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后患儿出现少尿,上、下肢动脉压差大,经CT检查提示合并IAA,再次外科手术矫治;术后患儿顺利恢复并出院,随访28个月,生长发育与同龄儿无明显差别。结论 APW合并AORPA及IAA患儿一经诊断需尽早手术治疗,一期外科纠治效果满意,术前应完善心血管造影等检查防止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 主动脉弓离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应用肺动脉灌注减轻肺损伤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晓春 章淬 +6 位作者 黄福华 陈永铭 牛永胜 施乾坤 赵谊 肖继来 穆心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目的 :观察肺动脉灌注在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中未行肺动脉灌注;灌注组: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即行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于不同时点分别抽取两组血样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 :观察肺动脉灌注在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中未行肺动脉灌注;灌注组: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即行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于不同时点分别抽取两组血样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Pa O2/Fi O2);并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结果: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死于右心功能不全,病死率8.3%;灌注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注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肺动脉灌注应用于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减轻了患者肺损伤,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灌注 主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自体带瓣肺动脉进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一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肇伉 严勤 +2 位作者 丁文祥 陈玲 刘锦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4-54,共1页
用自体带瓣肺动脉进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一例苏肇伉严勤丁文祥陈玲刘锦纷⒇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7.5岁,体重25.5kg。3岁时曾因重度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行经皮球囊扩张术,左心室与升主动脉收缩压阶差由14.0kPa(10... 用自体带瓣肺动脉进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一例苏肇伉严勤丁文祥陈玲刘锦纷⒇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7.5岁,体重25.5kg。3岁时曾因重度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行经皮球囊扩张术,左心室与升主动脉收缩压阶差由14.0kPa(105mmHg)降至6.7kPa(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 置换术 自体 带瓣肺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婴儿主肺动脉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及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一期纠治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海龙 易定华 +3 位作者 孙国成 刘洋 张金洲 杨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婴儿主肺动脉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及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一期外科纠治的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实施主肺动脉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及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一期外科纠治手术4例,年... 目的:探讨小婴儿主肺动脉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及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一期外科纠治的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实施主肺动脉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及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一期外科纠治手术4例,年龄64~128d,体重2.5~5.9kg,其中A型主动脉弓离断3例,B型1例,Ⅰ型主肺动脉窗3例,Ⅱ型1例,4例均为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术中采用深低温低流量局部脑保护方法,全部利用自体组织修补。结果:全组住院死亡1例。术后上、下肢动脉压差<10mmHg。分别随访4、27和39个月,晚期无死亡和再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主肺动脉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及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一经发现需尽早手术治疗,在小婴儿实施一期外科纠治是安全的,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肺动脉 主动脉弓离断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离断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心血管造影诊断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庆桥 蒋世良 +3 位作者 凌坚 徐仲英 张岩 谢若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 :评价主动脉弓离断 (IAA)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APSD)的心血管造影表现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患者的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资料。  结果 :心导管检查 4例均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弓畸形、动脉导... 目的 :评价主动脉弓离断 (IAA)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APSD)的心血管造影表现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患者的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资料。  结果 :心导管检查 4例均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弓畸形、动脉导管未闭 (PDA)及主—肺动脉根部有交通。心血管造影 4例均诊断为IAA合并APSD ,其中 1例合并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手术治疗 1例 ,为IAA (Ⅰ型 )合并APSD (Ⅱ型 )及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  结论 :心血管造影是诊断IAA合并APSD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离断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心血管造影 诊断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AOPA)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园园 周达新 +1 位作者 宿燕岗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8-500,共3页
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pulmonary artery from ascending aorta,AOPA)即一条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另外一条正常起源于右心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关键词 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 动脉导管未闭 pulmonary 成人 ARTERY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异常 右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评分评价正常中晚孕期胎儿主动脉和肺动脉内径增长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维 赵博文 +4 位作者 王蓓 彭晓慧 潘美 胡晚育 泮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84-1687,共4页
目的探讨Z评分对评价正常中晚孕期胎儿主动脉(AO)、肺动脉(PA)内径增长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前后2次产前超声心动图测量332胎正常胎儿的AO内径及PA内径。以AO内径、PA内径为应变量,胎儿双顶径(BPD)、胎儿股骨长径(FL)、孕周(GA)为自变量... 目的探讨Z评分对评价正常中晚孕期胎儿主动脉(AO)、肺动脉(PA)内径增长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前后2次产前超声心动图测量332胎正常胎儿的AO内径及PA内径。以AO内径、PA内径为应变量,胎儿双顶径(BPD)、胎儿股骨长径(FL)、孕周(GA)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基于此计算AO、PA的Z评分。比较前后2次超声心动图检查Z评分的差异。结果首次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时GA为(25.82±2.27)周(18~35周),第2次检查时GA为(30.61±2.28)周(23~39周)。前后2次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测胎儿AO内径、PA内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AO内径及PA内径均随GA、BPD及FL的增长而增长。同一孕妇胎儿AO及PA的Z评分随GA、BPD及FL的增长而相对稳定。前后2次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AO、PA的Z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正常胎儿AO和PA内径的增长与生物学参数的增长呈正相关,但Z-评分在中晚孕期相对保持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肺动脉 胎儿 超声心动描记术 发育生物学 Z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0层容积CT评估肺动脉弹性及其与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飞 崔书君 +6 位作者 王大伟 刘怀军 朱晓龙 王晓灿 胡振顺 朱月香 杨晓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4,19,共5页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在肺动脉弹性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其与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我院行640层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2例受检者。测量主肺动脉(MPA)、升主动脉(AA)...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在肺动脉弹性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其与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我院行640层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2例受检者。测量主肺动脉(MPA)、升主动脉(AA)、降主动脉(DA)感兴趣区管腔在收缩期与舒张期的最大及最小横截面积,计算弹性参数动脉扩张度(AD)。比较各血管间的AD值,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随心脏搏动,主肺动脉管径发生周期性变化。MPA、AA、DA的弹性不同,AD值依次为(7.94±3.04)×10^(-3)/mmHg、(4.02±2.16)×10^(-3)/mmHg和(3.23±1.46)×10^(-3)/mmHg。AA与DA、AA与MPA、DA与MPA呈正相关(r=0.689、0.520、0.393,P<0.001、P<0.05)。结论 640层容积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在无需额外增加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前提下,完成肺动脉弹性的评估,且肺动脉与主动脉弹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肺动脉 主动脉 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和肺动脉的收缩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倩 刘杰 +3 位作者 张知非 林媛 王军 王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观察凝血酶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与肺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放大系统记录离体大鼠肺动脉与胸主动脉的张力信号,利用RT-PCR技术检测血管壁凝血酶受体的表达。结果凝血酶对离体... 目的观察凝血酶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与肺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放大系统记录离体大鼠肺动脉与胸主动脉的张力信号,利用RT-PCR技术检测血管壁凝血酶受体的表达。结果凝血酶对离体大鼠肺动脉及胸主动脉具有明显的收缩作用,且该收缩作用与凝血酶受体-1激动剂的作用相似,不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的存在。大鼠肺动脉及胸主动脉血管壁中均有凝血酶受体-1的表达。结论凝血酶对大鼠离体血管具有收缩作用并且可能是通过凝血酶受体-1而起作用,该作用不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凝血酶受体-1 主动脉 肺动脉 血管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肾动脉下方的腹主动脉上犬同种带瓣主、肺动脉移植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建华 李守先 +1 位作者 侯怀水 孙军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目的:建立在肾动脉下方的腹主动脉上犬同种带瓣主、肺动脉移植实验模型,以研究其移植后免疫学、组织活性和超微结构改变以及宿主细胞替换供体组织过程。方法:将犬分为4组,采用犬同种带瓣主、肺动脉沿血流方向移植于异性受体犬肾动... 目的:建立在肾动脉下方的腹主动脉上犬同种带瓣主、肺动脉移植实验模型,以研究其移植后免疫学、组织活性和超微结构改变以及宿主细胞替换供体组织过程。方法:将犬分为4组,采用犬同种带瓣主、肺动脉沿血流方向移植于异性受体犬肾动脉下方的腹主动脉上的方法。结果:全组28例均存活,满足实验设计要求。结论:本实验模型具有手术操作容易、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移植 主动脉移植 动物模型 肺动脉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