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育粉6号”粉蕉宿根连作高效栽培及其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1
作者 赵明 莫天利 +8 位作者 龙芳 武鹏 黄相 邹瑜 何海旺 盛静文 苏祖祥 青钟准 高营营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0,104,共6页
为更大限度地发挥“育粉6号”粉蕉新品种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益,本研究设置“育粉6号”高效栽培和当地常规栽培处理,及“金粉1号”高效栽培和当地常规栽培处理4个处理,即T1—T4,比较不同处理的枯萎病发生率、寒冬害情况、产量、果实品质... 为更大限度地发挥“育粉6号”粉蕉新品种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益,本研究设置“育粉6号”高效栽培和当地常规栽培处理,及“金粉1号”高效栽培和当地常规栽培处理4个处理,即T1—T4,比较不同处理的枯萎病发生率、寒冬害情况、产量、果实品质、生长周期及种植效益等。结果表明,第一造,T1(“育粉6号”高效栽培)的枯萎病发病率2.4%,分别比T2(“育粉6号”常规栽培)、T3(“金粉1号”高效栽培)和T4(“金粉1号”常规栽培)发病率显著低48.9%、71.8%和95.1%;T1生长周期390~425 d,分别比T2、T3、T4短12.5、52.5、85 d;每667 m^(2)产量2572.8 kg,分别比T2、T3和T4显著高7.4%、11.2%和62.6%;T1单位产量投入成本1.20元/kg,分别比T2、T3和T4低7.7%、14.3%和36.8%;T1每667 m^(2)净收入4509.4元,分别比T2、T3和T4高8.4%、5.2%和96.6%。第二造,T1枯萎病发病率1.3%,分别比T2、T3显著低53.6%、93.7%;单位产量投入成本0.90元/kg,分别比T2、T3低10.0%、30.8%;每667 m^(2)净收入5217.3元,分别比T2、T3高8.8%、65.9%。T4第一造枯萎病发病率高达48.9%,T3第二造发病率达20.5%,不宜宿根种植。说明“育粉6号”具有较强的宿根能力,在高效栽培技术支撑下可留芽宿根种植,进一步降低种植风险,提高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粉6号 宿根 高效栽培 种质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枯萎病粉蕉新品种育粉6号的选育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明 龙芳 +4 位作者 武鹏 邹瑜 莫天利 黄相 何海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24-2028,共5页
育粉6号是金粉1号粉蕉品种经组培诱变选育出来的抗香蕉枯萎病粉蕉新品种。新植蕉平均株高为335.3 cm,假茎基围、中围为84.2和57.5 cm,分别比金粉1号小27.1%、23.3%和11.5%。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28.9%、可滴定酸含量为1.4... 育粉6号是金粉1号粉蕉品种经组培诱变选育出来的抗香蕉枯萎病粉蕉新品种。新植蕉平均株高为335.3 cm,假茎基围、中围为84.2和57.5 cm,分别比金粉1号小27.1%、23.3%和11.5%。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28.9%、可滴定酸含量为1.4%、维生素C含量为12.8 mg·100 g^(-1)、还原糖含量为14.4%,可食率为75.5%,风味甘甜无酸,品质优。新植蕉生长周期13~15个月,比金粉1号短2~3个月,宿根蕉生长周期比金粉1号短1~2个月。该品种高抗Foc 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田间枯萎病发病率0.1%~5.0%。果实成熟后期无梅花点,货架期4~6 d。该品种在我国香蕉产区种植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平均单株产量22.5 kg,单位面积产量42000 kg·hm(-2)(186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育粉6号 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