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寻成峰 沈建才 +3 位作者 何之龙 张英 许彦明 王瑞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4-952,共9页
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因素诱发植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短时间产生更多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测定、筛选和评估获得理想突变体,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油茶(Oil-tea Camelli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了快速获得油茶优异种质材料,诱... 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因素诱发植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短时间产生更多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测定、筛选和评估获得理想突变体,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油茶(Oil-tea Camelli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了快速获得油茶优异种质材料,诱变育种技术已至少被应用于15个油茶品系的育种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综述了木本植物诱变育种技术概况和油茶诱变育种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诱变育种机理和诱变影响因素,并从诱变材料的高通量筛选技术、结合油茶树种特性的育种技术改进和诱变性状的机理探究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总结并说明了诱变育种是油茶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诱变育种 木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卉化学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2
作者 田燕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花卉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花卉育种是推动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化学诱变作为一种高效的遗传改良工具,是培育花卉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为提高花卉化学诱变育种水平,从诱变剂种类、材料、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综述,并...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花卉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花卉育种是推动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化学诱变作为一种高效的遗传改良工具,是培育花卉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为提高花卉化学诱变育种水平,从诱变剂种类、材料、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化学诱变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花卉化学诱变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 化学诱变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学智 韩云哲 +3 位作者 朴雪梅 徐伟豪 白学峰 柳洪良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3期41-50,共10页
诱变育种是一种高效的育种技术,可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帮助。对水稻诱变育种进行系统性论述,概述了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太空诱变、多倍体诱变、诱变剂组合诱导随机突变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汇总了诱变株的筛选鉴定方法,分析了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一种高效的育种技术,可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帮助。对水稻诱变育种进行系统性论述,概述了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太空诱变、多倍体诱变、诱变剂组合诱导随机突变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汇总了诱变株的筛选鉴定方法,分析了诱变育种的优缺点,对今后的水稻诱变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诱变育种 育种方法 筛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LiCl联合ARTP诱变选育高产花生四烯酸的高山被孢霉突变株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鑫 凤元邦 +2 位作者 冯雪 张春枝 陈明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7,110,共7页
为得到遗传性状稳定、高产花生四烯酸(ARA)的高山被孢霉菌株,以实验室保藏的高山被孢霉FD-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LiCl联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进行诱变处理,并进行TTC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结果表明,经紫外-LiCl联合ARTP诱变... 为得到遗传性状稳定、高产花生四烯酸(ARA)的高山被孢霉菌株,以实验室保藏的高山被孢霉FD-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LiCl联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进行诱变处理,并进行TTC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结果表明,经紫外-LiCl联合ARTP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高产ARA的高山被孢霉突变株Z6-A23。菌株Z6-A23所产油脂中ARA含量高达44.57%,ARA产量达3.62 g/L,分别较出发菌株FD-1提高了75.40%和223.21%。经10次传代培养,突变株Z6-A23代谢合成ARA性能稳定,说明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综上,突变株Z6-A23有望成为高产ARA的潜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高山被孢霉 诱变育种 紫外-LiCl AR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变技术选育高产麦角硫因的榆黄菇菌株 被引量:1
5
作者 冉思婷 张嘉琪 王杰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麦角硫因是食用菌中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和螯合金属等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发酵法生产麦角硫因的产量,本研究利用紫外诱变(UV)、甲基磺酸乙酯诱变(EMS)、航天诱变(SFM)技术对榆黄菇菌株进行诱变处理,以菌丝生长速度和液态发酵... 麦角硫因是食用菌中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和螯合金属等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发酵法生产麦角硫因的产量,本研究利用紫外诱变(UV)、甲基磺酸乙酯诱变(EMS)、航天诱变(SFM)技术对榆黄菇菌株进行诱变处理,以菌丝生长速度和液态发酵麦角硫因产量为评价指标,选育高产麦角硫因榆黄菇菌株。结果表明,UV诱变、EMS诱变和SFM诱变处理后分别得到了46、40、48株突变菌株,其中UV诱变产麦角硫因菌株的正突变率最高,为43.48%。UV诱变、EMS诱变和SFM诱变分别得到8、3、1株液态发酵麦角硫因产量极显著高于出发菌株的榆黄菇菌株(P<0.01)。在12株高产麦角硫因诱变菌株中,UV-30株产量最高,是出发菌株的2.16倍,UV-13的生长速度最快,是出发菌株的1.02倍。遗传距离分析表明SFM诱变菌株变异程度高于UV诱变菌株,且两者变异程度均高于EMS诱变菌株。本研究结果为麦角硫因生物合成途径基础研究提供了材料,同时为榆黄菇高产麦角硫因菌株诱变选育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硫因 榆黄菇 诱变育种 液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育种研究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谷莉 高琪 +5 位作者 严冬 宋爽 王守现 刘宇 宗宪春 范阳阳 《蔬菜》 2025年第6期27-42,共16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消费国,食用菌产业在乡村振兴和食物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食用菌育种的研究现状,包括品种认定、新品种保护、专利申请情况、主要育种技术及栽培品种选育方法。研究发现,我...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消费国,食用菌产业在乡村振兴和食物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食用菌育种的研究现状,包括品种认定、新品种保护、专利申请情况、主要育种技术及栽培品种选育方法。研究发现,我国食用菌育种技术从传统的人工选择育种逐步发展为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诱变育种及分子育种等多技术融合的现代育种体系;其中,杂交育种在香菇等主栽品种选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虽起步较晚,但展现出巨大潜力。此外,文章分析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品种保护、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并建议加强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分子育种研究,以促进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育种 品种保护 品种登记 分子育种 杂交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诱变创制水稻突变体及其分子鉴定
7
作者 李欣芃 张武汉 +6 位作者 张莉 舒服 何强 郭杨 邓华凤 王悦 孙平勇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共9页
【目的】γ射线诱变具有效率高、方法简单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工作。OsGRF4是一个重要且稀有的水稻多效基因,能显著提高氮利用效率、产量和耐冷性,同时降低籽粒落粒性,旨在获得不同类型的突变体资源和挖掘OsGRF4的调控基因。【... 【目的】γ射线诱变具有效率高、方法简单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工作。OsGRF4是一个重要且稀有的水稻多效基因,能显著提高氮利用效率、产量和耐冷性,同时降低籽粒落粒性,旨在获得不同类型的突变体资源和挖掘OsGRF4的调控基因。【方法】利用γ射线对NIL-GRF4材料进行辐射诱变,通过功能标记和SSR标记对突变体的真实性和遗传背景进行鉴定。【结果】经过性状调查,获得15份粒型突变体、6份斑马叶突变体、4份分蘖突变体和3份不育突变体。其中一份重要的粒型突变体,其粒长达14.10 mm,粒长和千粒重比野生型分别增加1.50 mm和8.85 g,增幅分别为11.90%和23.95%。利用OsGRF4的功能标记和48对SSR标记鉴定了突变体的真实性和遗传背景,结果表明突变体材料均来源于野生型NIL-GRF4,并且突变体的遗传背景与野生型极为相似。【结论】已将粒型、斑马叶和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构建了基因定位的F_(2)群体,为水稻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 OsGRF4 诱变育种 BSA-Seq 图位克隆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1TDS靶向筛选技术的重离子束诱变定向改良杂交水稻卓两优1126性状的研究
8
作者 韶也 胡远艺 +16 位作者 彭彦 毛毕刚 刘慧敏 唐婵娟 雷斌 唐丽 余丽霞 李文建 罗武中 罗治斌 袁远涛 李曜魁 张丹 周利斌 柏连阳 唐文帮 赵炳然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4-634,共11页
【目的】以两系杂交水稻卓两优1126为“底盘品种”,快速创制具有镉低积累、香味、耐储藏、耐淹、低升糖指数等性状的改良品种。【方法】12C6+碳离子束诱变卓两优1126亲本卓234S和湘农恢1126,利用M1TDS技术从诱变M1群体中鉴定OsNRAMP5、O... 【目的】以两系杂交水稻卓两优1126为“底盘品种”,快速创制具有镉低积累、香味、耐储藏、耐淹、低升糖指数等性状的改良品种。【方法】12C6+碳离子束诱变卓两优1126亲本卓234S和湘农恢1126,利用M1TDS技术从诱变M1群体中鉴定OsNRAMP5、OsBADH2、OsLOX3、OsPAO5、OsSSIIIa和OsBEIIb基因嵌合突变株,通过KASP分型从诱变M2群体中鉴定分离目标基因纯合(杂合)突变株,利用OsNRAMP5突变亲本配制OsNRAMP5突变组合。【结果】从重离子束诱变M1群体中鉴定到13株为5个目标基因突变的嵌合突变株,其中7个M2株系中鉴定到目标基因的纯合或杂合突变;OsNRAMP5纯合突变株镉含量较原始亲本显著降低,OsBADH2纯合突变株香味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2-AP)含量较原始亲本显著上升;OsNRAMP5基因突变亲本配制的组合,在镉污染土(土壤有效镉含量0.677 mg/kg,pH 5.6)盆栽种植,其籽粒镉含量为0.05 mg/kg,而原始组合为0.91 mg/kg。【结论】利用“重离子束诱变+M1TDS技术”实现了卓两优1126镉低积累等性状的快速改良,为生物传统诱变育种进化到定向诱变育种提拱了成功案例和共性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离子束诱变育种 镉低积累 香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诱变丝球小奥德蘑获得优良菌株
9
作者 于凤春 高琪 +5 位作者 魏赛 严冬 宋爽 刘宇 宗宪春 王守现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7-64,共8页
丝球小奥德蘑是一类含有丰富营养价值的珍稀食用菌,但现有菌株存在子实体菌柄均一性差的问题,需开展菌种选育工作。本研究采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对丝球小奥德蘑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以未搭载菌株为对照(CK),通过连续继代试验、出菇试验并... 丝球小奥德蘑是一类含有丰富营养价值的珍稀食用菌,但现有菌株存在子实体菌柄均一性差的问题,需开展菌种选育工作。本研究采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对丝球小奥德蘑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以未搭载菌株为对照(CK),通过连续继代试验、出菇试验并结合菌丝评价及农艺性状评价,分析了继代过程中诱变菌株的变异方向、变异稳定性和出菇情况。结果表明,共有6株航天诱变菌株(HK)与CK存在稳定的拮抗变异,且随着继代次数增加,生长差异逐渐减小。对筛选到的6株稳定变异HK菌株进行农艺性状的评价,结果表明,航天诱变菌株HK26的拮抗变异稳定,生物学效率较CK提高了46.50%,出菇时间减少了5 d,且子实体菌柄的均一性更好,适宜工厂化生产。综上,通过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结合农艺性状评价成功选育出产量高、菌柄均一性好的丝球小奥德蘑优良菌株HK26,这种方法可作为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加快了丝球小奥德蘑工厂化应用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球小奥德蘑 航天诱变育种 菌柄均一性 继代稳定性 农艺性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生物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斌 苏同兵 +2 位作者 李佩荣 辛晓云 于拴仓 《蔬菜》 2025年第1期67-78,共12页
大白菜起源于中国,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大白菜生物育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本文从基因组研究、重要基因和QTL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诱变育种等方面对大白菜生物育种研究进行综述,... 大白菜起源于中国,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大白菜生物育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本文从基因组研究、重要基因和QTL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诱变育种等方面对大白菜生物育种研究进行综述,对近些年大白菜生物育种中存在的优异基因资源挖掘不足、利用率低,原始创新薄弱、关键技术缺乏,前景和背景标记开发不足等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大白菜生物育种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以期加快我国大白菜生物育种进程,提升我国大白菜种业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国大白菜种业自主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生物育种 遗传定位 分子标记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辐射诱变创制甘蓝型油菜新种质
11
作者 方正 梁龙兵 +5 位作者 陈俊锟 张燕 韩宏仕 陈汁雯 李岩 向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4-665,共12页
为创制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应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甘蓝型油菜优良杂交品种的亲本以及优异品系的种子,分析辐射对成苗率、营养体生长及全生育期变异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辐射剂量,并筛选突变体新种质。结果显示,随着^(60)Co-γ辐... 为创制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应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甘蓝型油菜优良杂交品种的亲本以及优异品系的种子,分析辐射对成苗率、营养体生长及全生育期变异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辐射剂量,并筛选突变体新种质。结果显示,随着^(60)Co-γ辐射剂量的增大,成苗率、苗期鲜重和叶面积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且变异率明显增大。甘蓝型油菜不同材料进行^(60)Co-γ辐射诱变的最适剂量约为1000 Gy;处理的4个材料对辐射的敏感性依次为GRD328>YY300A>YY300R>GRI1626,其中GRD328得到子叶、茎秆、花期和花朵突变体材料最多,变异频率分别达0.07%、1.18%、1.87%和0.37%;YY300R得到真叶突变体材料最多,变异频率为0.96%;YY300A得到含油率变异材料最多,变异频率为0.69%。通过优化针对田间直播油菜的辐射诱变方法,获得了早熟、多子叶、高含油率、多主茎等性状的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60)Co-γ射线 诱变育种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
12
作者 苏文英 纪伟 +3 位作者 刘晓梅 赵书光 秦裕营 任立凯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54-3562,共9页
【目的】分析大球盖菇遗传多样性并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获得新菌株,为因地制宜选育适宜当地栽培品种及大球盖菇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0个大球盖菇菌株(编号为D1~D10)进行活化培养,测量其菌落直径,观察并记录菌... 【目的】分析大球盖菇遗传多样性并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获得新菌株,为因地制宜选育适宜当地栽培品种及大球盖菇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0个大球盖菇菌株(编号为D1~D10)进行活化培养,测量其菌落直径,观察并记录菌丝均匀度、密度等长势情况,计算菌丝生长速率。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0个菌株进行PCR检测,以RAPD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图分析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筛选菌丝生长速率最快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CK),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后,挑选与CK产生较明显拮抗现象的诱变菌株,测定诱变菌株不同继代菌丝生长速率,并对诱变菌株及CK进行RAPD-PCR检测。【结果】筛选获得菌丝生长速率最快(0.477 cm/d)的菌株D6,该菌株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浓密,为CK。从6条谱带清晰、多态性较好引物中扩增出多态性比率为88.5%;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3时,10株供试大球盖菇可分为三大类群;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大球盖菇菌株CK的原生质体,经筛选获得6株菌丝生长速率较快且与CK产生较明显拮抗现象的优势菌株。同一诱变菌株在不同继代过程中菌丝生长速率差异不明显,CK的菌丝生长速率最低,菌株D32的菌丝生长速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同一继代下的其他菌株(P<0.05)。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6株优势菌株与CK间存在遗传差异,核苷酸序列较CK发生改变。【结论】10株大球盖菇菌株遗传基础较集中,筛选获得6株诱变效应明显且稳定的菌株,分别为D32、D36、D42、D73、D118和D133,可用于大球盖菇新品种选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遗传多样性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椒Ti^+离子注入相关诱变育种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晓爱 李金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291-3292,共2页
进行了Ti+离子注入甜椒诱变相关育种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低能Ti+离子注入后能引起甜椒形态特征的变化,其中在小剂量时表现为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促进生长与分枝;在大剂量时表现为突变株增加诱发新变异。另外离子的注入引起叶片中N... 进行了Ti+离子注入甜椒诱变相关育种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低能Ti+离子注入后能引起甜椒形态特征的变化,其中在小剂量时表现为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促进生长与分枝;在大剂量时表现为突变株增加诱发新变异。另外离子的注入引起叶片中Na、Mg、K、Ca、Si等元素含量下降,Al、Fe的含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Ti^+ 离子 离子注入 育种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对金莲花种子的诱变效应
14
作者 方玉静 韩荣 +2 位作者 黄泽维 董梦涵 张芹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为深入了解^(60)Co-γ射线对金莲花的诱变效应,采用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对金莲花干种子分别进行处理,并利用形态学、细胞学、染色体压片技术和生理生化测定等技术对金莲花诱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金莲花的发芽率、... 为深入了解^(60)Co-γ射线对金莲花的诱变效应,采用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对金莲花干种子分别进行处理,并利用形态学、细胞学、染色体压片技术和生理生化测定等技术对金莲花诱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金莲花的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株高、叶面积、根长以及花朵直径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而降低。随着辐射剂量增加,变异率逐渐升高,且^(60)Co-γ射线剂量为40 Gy时金莲花变异率最高。此外,研究还发现^(60)Co-γ射线诱导金莲花半致死剂量为42.50 Gy。(2)显微镜观察发现,各处理的保卫细胞和气孔均小于对照。各处理的下表皮细胞、上下表皮厚、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厚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逐渐减小。(3)通过根尖染色体压片试验观察到金莲花混倍体21株。(4)生理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各处理的色素含量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不断下降,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综上所述,在辐射剂量率为2 Gy/min时,^(60)Co-γ射线对金莲花的形态特征、叶片结构、染色体、生理指标等产生显著影响。金莲花较适宜的诱变剂量为40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 ^(60)Co-γ射线 染色体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诱变对石榴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高小峰 张秋月 +5 位作者 周晓静 左卫芳 黄冉涛 郭双双 源朝政 郑明燕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3-139,共7页
探究甲磺酸乙酯(EMS)对石榴种子的诱变效应,确定EMS诱变石榴种子适宜的剂量,为石榴新品种选育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用5种不同质量分数(0、0.2%、0.4%、0.6%、0.8%)的EMS溶液处理石榴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 探究甲磺酸乙酯(EMS)对石榴种子的诱变效应,确定EMS诱变石榴种子适宜的剂量,为石榴新品种选育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用5种不同质量分数(0、0.2%、0.4%、0.6%、0.8%)的EMS溶液处理石榴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表型变异数、表型变异率等指标,测量幼苗株高、地径、根长、根数等形态指标,检测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EMS处理后种子的发芽时间推迟,且质量分数越大推迟越多。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除EMS0.2%处理后略有上升外,其他3个处理均大幅度下降,且质量分数越大下降越多。成苗率随EMS质量分数的增大逐渐降低,在EMS0.8%时最低,为11.67%,变异率随EMS质量分数的增大逐渐升高,在EMS0.8%时最高,为5.34%。幼苗的平均株高、平均根长除EMS0.2%处理略有增加外,其他3个处理均有所减少,且质量分数越大减少越多。幼苗的平均地径4个处理均有所减少,且质量分数越大减少越多。幼苗平均根数除EMS0.2%处理没有变化外,其他3个处理均有减少,且质量分数越大减少越多。幼苗叶片SOD、POD、CAT、APX活性均有所升高,且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升高幅度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EMS0.2%~0.6%,随质量分数增加逐渐增大,EMS0.8%处理时升高幅度出现了明显减小。EMS对石榴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整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适宜质量分数的EMS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综合考虑成苗率、变异率、生理生化指标,石榴种子的最适EMS诱变剂量为半致死剂量(LD50)至临界剂量(LD40)的范围,即0.54%~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种子萌发 甲磺酸乙酯 诱变育种 幼苗生长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处理对‘紫盈夫人兰’根状茎增殖、分化和诱变效应
16
作者 田思思 罗维宇 +3 位作者 袁赟 宿庆连 曾瑞珍 张志胜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1期25-27,共3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化学诱变选育兰花新品种,以‘紫盈夫人兰’根状茎为材料,研究了4℃低温下EMS处理对其增殖、分化和诱变效应。结果表明,0.2%EMS处理显著提高根状茎死亡率,但低温处理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并诱导再生植株产生变异。短时间处理... 为了更好地利用化学诱变选育兰花新品种,以‘紫盈夫人兰’根状茎为材料,研究了4℃低温下EMS处理对其增殖、分化和诱变效应。结果表明,0.2%EMS处理显著提高根状茎死亡率,但低温处理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并诱导再生植株产生变异。短时间处理促进根状茎增殖,而长时间处理则抑制其增殖。0.2%EMS处理12 d,表型变异率为5.28%,主要表现为分蘖数增加、叶序改变和叶艺等。研究结果为利用EMS诱变技术培育‘紫盈夫人兰’系列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兰 诱变育种 突变体 根状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结合开展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178
17
作者 温贤芳 张龙 +1 位作者 戴维序 李春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1-246,共6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自 1 987年以来 ,我国空间科学家和农业生物学专家 9次利用返回式卫星、2次利用神舟号飞船和 4次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了 70多种植物近 5 0kg的种子 ,涉及粮、棉、油、蔬菜、瓜果、牧草和花卉等植物。经国内 2 2个省、市、自... 本文着重介绍了自 1 987年以来 ,我国空间科学家和农业生物学专家 9次利用返回式卫星、2次利用神舟号飞船和 4次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了 70多种植物近 5 0kg的种子 ,涉及粮、棉、油、蔬菜、瓜果、牧草和花卉等植物。经国内 2 2个省、市、自治区 70多个研究单位多年的地面选育 ,已培育出一批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经审定的新品种 1 9个 ,其中水稻新品种 5个、小麦 2个、棉花 2个、青椒 1个、番茄 1个、芝麻 1个、西瓜 3个、莲子 3个、灵芝 1个 ;另外还选育出新品系 5 0多个 ,还有一大批种质资源。在航天育种机理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 ,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航天新品种的遗传物质变异 ,地面模拟试验进行了许多研究 ,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全国许多省市建立了航天育种示范基地 ,累计示范推广航天新品种 (系 )面积 2 70 0 0 0hm2 ,取得了很好的科技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本文还介绍了我国前 3代返回式卫星在空间科学方向所做的成果及贡献。列出前 3代返回式卫星与空间诱变育种研究相关的基本参数。报道了返回式卫星回收舱的空间环境的数据。我们还对今后空间诱变育种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空间诱变 诱变育种 航天育种 农作物 育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2 位作者 奚永安 蒋兴村 李金国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14,共6页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徐建龙林贻滋奚永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310021)蒋兴村李金国(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利用高空气球和返回式卫生搭载ZR9水稻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研究空间环境对水稻的诱变...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徐建龙林贻滋奚永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310021)蒋兴村李金国(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利用高空气球和返回式卫生搭载ZR9水稻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研究空间环境对水稻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高空气球搭载种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 诱变效应 水稻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范家霖 张建伟 +3 位作者 杨保安 张福彦 胡秀菊 程仲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5-199,共5页
作物诱变育种是仅次于常规杂交育种的一个重要育种途径。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通过诱变先后培育出16个小麦新品种,利用突变体杂交育成17个新品种,为小麦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详细地论述了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的... 作物诱变育种是仅次于常规杂交育种的一个重要育种途径。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通过诱变先后培育出16个小麦新品种,利用突变体杂交育成17个新品种,为小麦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详细地论述了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诱变育种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高空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世成 吴政卿 +2 位作者 杨会民 王汉芳 孙贵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10,共4页
高空处理的小麦种子SP1代基本无变异,SP2代在幼苗习性、抽穗期、株高、穗型、粒质、成穗数等性状均产生较明显的变异,这些变异一般在SP3代中,SP4代稳定,缩短了育种年限。通过对变异性状的选择已育出两个苗头品系。高空... 高空处理的小麦种子SP1代基本无变异,SP2代在幼苗习性、抽穗期、株高、穗型、粒质、成穗数等性状均产生较明显的变异,这些变异一般在SP3代中,SP4代稳定,缩短了育种年限。通过对变异性状的选择已育出两个苗头品系。高空诱变为小麦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育种途径,也为航天部门为农业服务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 小麦 诱变育种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