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控制遗传模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轲 周菊红 +1 位作者 何蓓如 胡银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0-776,共7页
为了揭示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控制的遗传基础,以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731、A732-1与其恢复系中国春杂交构建了2个组合,对这2个组合的P1、F1、P2和F2及其再生分蘖的育性进行调查,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4世... 为了揭示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控制的遗传基础,以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731、A732-1与其恢复系中国春杂交构建了2个组合,对这2个组合的P1、F1、P2和F2及其再生分蘖的育性进行调查,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4世代联合分析和单个世代分析方法,分析了该类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雄性育性的遗传控制特点。结果表明,不育条件下,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的雄性育性均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较高,达56.73%~71.20%,多基因遗传率达27.65%~41.20%;可育条件下,A731小麦的温敏育性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A732-1小麦温敏育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均在58.41%以上。这些结果说明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主要由两对主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喷施乙烯利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林芝 魏家萍 +4 位作者 贾彦凤 刘小林 张海清 王明 麻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6,共9页
【目的】为解决我国南方温敏核不育水稻制种过程中遇低温易发生育性转换问题,对处于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低温诱导并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探讨其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和准S为材料,... 【目的】为解决我国南方温敏核不育水稻制种过程中遇低温易发生育性转换问题,对处于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低温诱导并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探讨其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和准S为材料,在育性敏感时期对其进行连续7 d冷灌池低温(22.5℃)诱导并分别喷施乙烯合成促进物质乙烯利和抑制物质二氧化氯溶液,统计花粉可染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对乙烯合成关键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分离并分析了乙烯合成途径关键酶OsA CO5和Os ACS5的启动子。【结果】在22.5℃低温诱导条件下,株1S和准S连续7 d喷水处理后的可染花粉率分别是4.3%和8.9%,套袋结实率分别是1.6%和2.5%;与喷水对照相比,喷施1600 mg/L乙烯利,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下降3.3和7.2个百分点,且都无结实;喷施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的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上升3.5和3.3个百分点,套袋结实率分别上升0.78和0.52个百分点。在低温诱导条件下(以喷水为对照),连续7 d喷施1600 mg/L乙烯利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A CO5和OsA CS5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是对照(喷水)的1.19、1.24(株1S)和1.24、1.1(准S)倍;连续7 d喷施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 ACO5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而株1S和准S中OsA CS5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是对照(喷水)的93%和89%。与正常大田温度相比,在22.5℃低温诱导7 d时,喷水、喷施1600 mg/L乙烯利及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处理分别会导致株1S和准S幼穗中OsA CO5和Os ACS5基因下调表达。此外,发现OsA CO5和OsA CS5的启动子除含TATA盒和CAAT盒等基本结构以外,还含有多个组织特异表达及乙烯调控顺式作用元件。【结论】低温诱导条件下,在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喷施1600 mg/L乙烯利可抑制育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水稻 低温诱导 乙烯利 育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常用水稻保持系及恢复系开花灌浆期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26
3
作者 符冠富 宋健 +5 位作者 廖西元 章秀福 熊杰 王熹 乐明凯 陶龙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500,共6页
以我国常用的15个水稻保持系和26个丰产性较好的恢复系为材料,于主茎见穗当天起连续15d进行高温胁迫处理(9:00-15:00,39~43℃),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保持系和恢复系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高温胁迫指数,可把水稻品种分为热钝... 以我国常用的15个水稻保持系和26个丰产性较好的恢复系为材料,于主茎见穗当天起连续15d进行高温胁迫处理(9:00-15:00,39~43℃),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保持系和恢复系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高温胁迫指数,可把水稻品种分为热钝感型、耐热型、不耐热型和热敏感型等4个类型。其中,水稻保持系K22B、博白B和V20B为热钝感型材料,Ⅱ-32B、中浙B和中9B为热敏感型材料;水稻恢复系明恢63耐热性最强,其次为R207和P929,P62-2-2、R8006和P51等耐热性最弱。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温胁迫指数与水稻在自然条件下结实率、空壳率和秕谷率之间相关不显著,但与胁迫环境下结实率和空壳率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花期高温胁迫致使水稻保持系和恢复系结实率下降,空壳率大幅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保持系 恢复系 高温胁迫 育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亲本材料及其杂交组合开花灌浆期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吕直文 严明建 +4 位作者 黄成志 雷树凡 黄文章 胡景涛 卿明敬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72,共4页
以自选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及其丰产性较好的杂交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搭棚盖膜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处理(7月1日—8月10日,09:30—14:30,35-43℃),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材料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高温胁迫指数,万恢88、万恢... 以自选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及其丰产性较好的杂交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搭棚盖膜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处理(7月1日—8月10日,09:30—14:30,35-43℃),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材料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高温胁迫指数,万恢88、万恢815、R 2664、R 1004和万3B、万9B表现耐热性强,其中恢复材料R 2664和R 1004的耐热性优于对照明恢63,保持材料万3B和万9B的耐热性优于对照宜香1B。供试杂交水稻中耐热品种(组合)有万香优1号、万优9号、万优2号、万9A×万恢815、万9A×R 2664和宜香1A×R 1004,其中万9A×R 2664和宜香1A×R 1004的耐热性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温胁迫指数与水稻在自然条件下结实率、空壳率和秕谷率之间相关不显著,但与胁迫环境下结实率和空壳率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花期高温胁迫致使水稻亲本材料及杂交品种(组合)的结实率下降,空壳率大幅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本材料 杂交水稻 高温胁迫 育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