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3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鹏 田晓滨 胡如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探讨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 of shoulder)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自2008年2月至2012年1月肱骨近... 目的:探讨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 of shoulder)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自2008年2月至2012年1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63例,8例(均>70岁)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55例(含13例>70岁)行LPHP内固定。结果:8例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患者术后Neer评分83±5,无内固定松动、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13例LPHP内固定患者(>70岁)术后Neer评分70±5,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钢板松动,4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42例LPHP内固定患者(<70岁)术后Neer评分85±5,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钢板松动,1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都是有效治疗手段,但对于年龄>70岁者建议选择一期肩关节置换临床疗效较好,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建议选择LPHP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肱骨骨折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涛 李健 +4 位作者 颜登鲁 谢清华 朱豪东 高粱斌 付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并获得有效随访的病例21例,其中按Neer分型二型11例、三型7例、四型3例,其中1例...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并获得有效随访的病例21例,其中按Neer分型二型11例、三型7例、四型3例,其中1例伴肩关节脱位;男13例,女8例;年龄25~82岁,平均56.3岁。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16.3个月,患肢功能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二型90%,三型71%,四型33%。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可靠,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的一种较好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肱骨锁定钢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韩新祚 亓攀 +2 位作者 晋陶然 刘克敏 刘四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530,共6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A组)和20例接受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A组)和20例接受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术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2组患者均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P<0.05)。术后第1~3天,B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A组(P<0.05)。术后12~48 h,B组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2组比较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且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均可有效改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但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可减轻手术创伤、术后疼痛和术后炎症反应,有利于加快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锁定钢板 髓内钉 早期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锁定钢板与AO-PHILOS钢板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章伟 芮碧宇 +5 位作者 潘垚 傅士平 张明 张云龙 薛培璘 陈云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8-555,共8页
目的比较分别使用新型锁定钢板固定和AO-PHILOS钢板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建立肩关节、肱骨近端四部分及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在肩关节4种外展不同功能位置时应力、... 目的比较分别使用新型锁定钢板固定和AO-PHILOS钢板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建立肩关节、肱骨近端四部分及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在肩关节4种外展不同功能位置时应力、位移分布情况。结果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644、7.079、5.850、3.005 mm,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293、6.826、5.774、3.023 mm。两种内固定的最大位移在变化中接近,表明在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别。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1 033.0、904.1、888.1、1 062.0 MPa,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743.1、692.4、486.4、393.5 MPa。在不同肩关节外展位过程中,两者总体应力都在逐渐减小,但新型锁定钢板应力减小的范围较大,相对来说,应力分散传递明显。结论新型锁定钢板和AO-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时,应力分布差异不明显,都表现出稳定的固定效果。但对于有骨质疏松且同时合并大、小结节的肱骨近端骨折时,新型锁定钢板独特的解剖设计及固定效果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内固定 锁定钢板 AO—PHILOS钢板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微创锁定钢板改良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冰川 杨钟玮 +4 位作者 周方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田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目的:分析应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近端4枚锁钉及远端2枚锁钉(简称"近四远二")的生物力学稳定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特点。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分析应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近端4枚锁钉及远端2枚锁钉(简称"近四远二")的生物力学稳定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特点。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入组患者分为微创组与非微创组,微创组采用"近四远二"的内固定方式,非微创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为了研究对于不同类型骨折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我们同时进行了不同Neer分型患者的比较。术后复查肩关节X线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水平。结果: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117例,微创组45例,非微创组72例,平均年龄(61.5±16.2)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6例,三部分骨折63例,四部分骨折8例。微创组患者男1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2±17.1))岁,包括Neer二部分骨折18例,Neer三部分骨折23例,Neer四部分骨折4例;非微创组患者男27例,女45例,平均年龄(60.1±17.7)岁,包括Neer二部分骨折28例,Neer三部分骨折40例,Neer四部分骨折4例。两组数据在性别(P=0.975)、年龄(P=0.545)及骨折类型(P=0.756)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患者与非微创组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2.8±1.1)d和(4.3±1.3)d(P=0.023),手术时间分别为(67.8±14.9)min和(102.3±34.1)min(P<0.001),失血量分别为(21.3±6.5)m L和(181.5±55.6)m L(P<0.001),术后1周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6.1±0.9及6.5±0.8(P=0.032),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66.1±4.3及63.4±4.9(P=0.006),在这些方面微创组具有显著优势。对于Neer二部分及三部分骨折,微创组的术后1周VAS评分(5.9±0.8)及术后3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66.6±3.7)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微创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2.2%)、外展受限1例(2.2%);非微创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4.2%)、外展受限2例(2.8%),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及肱骨头坏死的情况。结论:应用微创技术结合"近四远二"的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明显,骨折正常愈合且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黄纯聪 余学东 +5 位作者 张华义 杨德兵 胡国忠 罗华 肖剑 陈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918-920,924,共4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2月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2例,回顾手术方式并分为接受传统普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34例...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2月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2例,回顾手术方式并分为接受传统普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34例、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观察组28例。术后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骨形成指标、骨吸收指标、促炎因子、抗炎因子的含量。结果:术后4周,观察组血清中骨形成指标OC、P1NP、BALP、BGP的含量高于对照组,骨吸收指标PYD、TRAP、CTX、D-pyr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IL-6、IL-22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抗炎因子sTNF-RI、IL-4、IL-13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促进骨折端愈合、改善骨代谢且不会引起强烈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锁定钢板 骨转换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支撑螺钉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 被引量:32
7
作者 曾浪清 陈云丰 +6 位作者 李元超 王磊 宋文奇 刘燕洁 章伟 张长青 曾炳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螺钉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30个人工合成左侧肱骨随机分成3组,建立外科颈骨折模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A组,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无内侧支撑螺钉;B组,3枚内侧支撑螺钉支撑,...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螺钉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30个人工合成左侧肱骨随机分成3组,建立外科颈骨折模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A组,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无内侧支撑螺钉;B组,3枚内侧支撑螺钉支撑,无内侧骨皮质支撑;C组,无内侧骨皮质和内侧支撑螺钉支撑。分别对3组标本进行轴向压缩、抗扭、剪切力压缩、模型失效测试。结果 A、B、C 3组轴向压缩最大载荷为A组((240.88±19.13)N)>B组((169.04±19.26)N)>C组((128.58±17.53)N),P<0.05);抗压刚度为A组((424.4±101.2)N/mm)>B组((230.7±40.54)N/mm)>C组((147.0±29.2)N/mm,P<0.05);抗扭测试最大扭矩A组((8.92±0.25)N.m)、B组((9.09±0.31)N.m)>C组((7.57±0.53)N.m,P<0.05),抗扭刚度A组((1.80±0.07)N.m/(°))、B组((1.86±0.07)N.m/(°))>C组((1.53±0.10)N.m/(°),P<0.05);剪切力压缩测试最大载荷为A组((444.71±20.87)N)>B组((228.79±28.95)N)>C组((188.73±26.15)N,P<0.05),抗压刚度为A组((470.0±54.4)N/mm)>B组((183.89±29.64)N/mm)>C组((140.2±32.1)N/mm,P<0.05);模型失效载荷A组((2 949.76±355.08)N)>B组((2 448.13±402.39)N)、C组((2 222.55±336.41)N,P<0.05)。结论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具有最佳的生物力学性能,采用3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的生物力学性能较无内侧柱支撑时明显增强。通过内侧骨皮质支撑或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值得临床运用,以预防术后内固定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力学特性 轴向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锁定钢板与髓内钉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一平 向明 +2 位作者 杨国勇 陈杭 胡晓川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45-950,共6页
目的:评价运用Phli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2部分及3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我科运用Phli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2部分、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共25例... 目的:评价运用Phli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2部分及3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我科运用Phli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2部分、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共25例。锁定钢板组12例,年龄58.20±5.88岁,其中男6例、女6例,Neer 2部分骨折6例、3部分骨折6例;髓内钉组13例,年龄58.27±8.82岁,其中男8例、女5例,Neer 2部分骨折4例、3部分骨折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范围。结果:(1)随访时间:锁定钢板组17.90±5.55月,髓内钉组13.20±1.14月。(2)术中出血量:总体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154.00±47.42 vs 54.00±15.06 ml)、2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158.33±56.69 vs 40.00±10.00 ml)、3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131.66±25.44 vs 52.22±16.85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末次随访颈干角:总体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3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140.96°±3.67°vs 134.43°±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肩关节活动范围:总体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外旋角度(29.00°±9.94°vs 39.0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上举角度、外展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外旋角度(28.33°±10.67°vs 41.25°±2.16°)和外展角度(106.66°±7.45°vs 145.00°±2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外旋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功能评分:总体锁定钢板与髓内钉组ASES评分(83.90±5.72 vs89.70±3.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2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与髓内钉组ASES评分(83.16±3.89 vs 92.25±3.34)和Constant-Murley评分(83.00±5.41vs 93.50±3.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与髓内钉组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随访的25例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肩袖损伤及腋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结论:在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Phil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均是较好的内固定选择方式。与Philos锁定钢板治疗相比,Multiloc髓内钉治疗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功能更好,尤其对于2部分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内翻 锁定钢板 髓内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吴昊 查振刚 +3 位作者 林宏生 候辉歌 冯永洪 李劼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0-56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探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骨科因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手术的病例并归...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探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骨科因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手术的病例并归列为两大组:人工肱骨头置换组(简称假体置换组)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简称切开固定组)。术后采用Constant评分标准计算两组的优良率,通过优良率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同时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关节部分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等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组48例,随访40例。疗效优16例、良18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5.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43例,随访36例。疗效优9例、良12例、可8例、差7例,优良率58.3%。同时,人工肱骨头置换组相对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和较少的术中出血量,较好的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情况,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并且近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粉碎性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9
10
作者 赵弟庆 马创 +2 位作者 杨广忠 陈柯屹 刘汝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上臂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肩关节骨折,其治疗效果直接影响肩关节的生理功能。文中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 目的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上臂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肩关节骨折,其治疗效果直接影响肩关节的生理功能。文中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2组,即LPHP治疗组23例,其中3部分骨折13例、4部分骨折10例;LPHP+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联合组)24例,其中3部分骨折13例、4部分骨折11例。结果 47例患者获得随访14~38(平均23.6)个月。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96.57±2.59)d]低于LPHP治疗组[(115.91±2.73)d];优良率(91.7%)高于LPHP治疗组(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LPHP治疗相比,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优良率高等优点,加上适时积极的康复锻炼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较为适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接骨板 肱骨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中期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旭 李奉龙 +4 位作者 鲁谊 朱以明 郭斯翊 李屹钧 姜春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5-860,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评估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统计患肢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评估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统计患肢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果: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锁定钢板共治疗107例新鲜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其中67例患者完成至少2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9±23.3)个月(24~108个月)。在最终随访时,Constant评分平均为(87.1±11.7)分(51~100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ore,UCLA)平均为(30.5±3.9)分(18~35分),VAS疼痛评分为(1±2)分(0~7分);主动前屈上举为159.0°±19.3°(80°~180°),体侧外旋为36.8°±19.5°(0°~80°),体侧内旋为T11水平(T2~LS水平)。术后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5例螺钉穿出(7.5%),9例肱骨头缺血坏死(13.4%)及5例创伤性骨性关节炎(7.5%),6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术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部分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率及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概率显著高于三部分骨折。结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四部分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得到满意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严格的适应证选择与精细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骨折的复杂程度亦对术后结果产生影响,四部分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率高于三部分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肱骨骨折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伟力 胡光宇 +1 位作者 韦民 沈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1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 15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 3~ 6月的随访并根据Neer的百分制评分 ,优良率为 86 .6 %。结论对于年轻的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采...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 15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 3~ 6月的随访并根据Neer的百分制评分 ,优良率为 86 .6 %。结论对于年轻的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有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内固定治疗 粉碎骨折 肱骨粉碎性骨折 年轻 患者 随访 百分制 结论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伟弘 倪卫东 宋昭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101-210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1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影像学资料、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 目的探讨采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1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影像学资料、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 评分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6~25)个月。16例(100%)患者获得骨性愈合,14例患者基本获得解剖复位(87.5%),1例(6.2%)患者术后肩关节轻度疼痛,1例(6.2%)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所有病例无钢板螺钉断裂、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平均ASES评分为80.5(40~96)分,平均Constant评分为72.4(32-93)分;其中患肢肩关节功能优12例(75.0%)、良3例(18.8%)、差1例(6.2%)。结论采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型骨折,尤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不仅可提供稳定的骨折固定,而且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粉碎性骨折 PHILOS锁定钢板 内固定 Constant—Murley评分 ASE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对比 被引量:9
14
作者 彭伟 王亮 马远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741-74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17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5例应用普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12~1... 目的分析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17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5例应用普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12~18个月随访,平均13.7个月。锁定加压钢板组较普通钢板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均有优势;按照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术后锁定加压钢板组优于普通钢板组;术后并发症对比,锁定加压钢板组较普通钢板组少。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肱骨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徐斌 丘文龙 黄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照组48例,临床采用传统T型钢板、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 目的:探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照组48例,临床采用传统T型钢板、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3、6、12个月对患者定期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螺钉松动、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2个月,观察组全组优良率85.0%,对照组优良率为58.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允许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加压锁定钢板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下去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郁鲜 曾权 +3 位作者 路云翔 彭优 任建华 李智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肩关节镜技术去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疼痛及活动受限15例资料,男10例,女5例,内固定术后12-24(13.6±4.7)月,年龄29-72(46.3±2.4)... 目的探讨采用肩关节镜技术去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疼痛及活动受限15例资料,男10例,女5例,内固定术后12-24(13.6±4.7)月,年龄29-72(46.3±2.4)岁,左侧4例,右侧11例,均应用标准肩关节镜技术去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果 15例均顺利通过肩关节镜取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12例采用3个切口(近端2个切口长0.5 cm,外下方切口长约2 cm),3例附加一后方入路(长约0.5 cm)行盂唇清理、肩峰成形及关节囊松解术。手术时间30-90(50.2±4.6)min。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3-4 d。术后随访3-12(6.1±1.8)月。Neer评分术前55-85(69.2±8.4)分,术后3个月80-95(93.4±3.3)分,明显提高(t=-13.524,P=0.000)。结论肩关节镜下去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切口感染风险低、三角肌干扰小等优势,且肩关节镜能够协助诊治肱骨近端内固定术后肩关节周围及盂肱关节内伴随的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肱骨骨折 去除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小锐 刘家国 +1 位作者 赵猛 罗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8期66-70,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治疗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 年6 月至2012 年6 月18 例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 例,女8 例;年龄... 目的 探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治疗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 年6 月至2012 年6 月18 例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 例,女8 例;年龄23 ~ 65 岁,平均38.7 岁.AO/ASIF 分型C1 型4 例,C2 型8 例,C3 型6 例.对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手术疗效等进行评价.结果 18 例患者均完成6 ~ 24 个月的随访,平均15.2 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 ~ 9.8 个月,平均5.1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未出现鹰嘴截骨的相关并发症;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为63 ~ 98 分,平均(87.4±5.3)分,优9 例,良7 例,可1 例,差1 例;肘关节屈曲80°~ 145°,平均(129.2±13.8)°,伸直5°~ 40°,平均(18.4±8.2)°;改良Cassebaum 评分系统:优10 例,良6 例,中1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8.9%.结论 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具有显露充分、直视下良好整复关节面、内固定坚强可靠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锁定钢板 尺骨鹰嘴“V”型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髓内钉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折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鹏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髓内钉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本院159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锁定钢板组(80例)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FN)(79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股骨...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髓内钉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本院159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锁定钢板组(80例)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FN)(79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髓外固定治疗,PFN组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F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Harris评分与锁定钢板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Ⅱ型、Ⅲ型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组治疗,疗效均显著,若为Ⅳ型骨折患者尽量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锁定钢板 PFN 不稳定性 股骨转子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新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5期94-96,共3页
目的对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9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8例,分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组(27例)和切开复位... 目的对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9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8例,分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组(27例)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22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Nerr评分以及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等疗效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人工肱骨头置换组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长,手术出血量大。而两组患者在Nerr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肌力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接近,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内固定 肱骨 粉碎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外侧微创切口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0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陆伟成 葛新 +2 位作者 罗振东 周铮豪 邱水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951,共1页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6月本院采用改良微创切口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共40例。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所有病例均采用Sanatmetal公司解剖型LPHP治疗。在肩峰下一横指处做一横行切口,显露三角肌筋膜。沿...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6月本院采用改良微创切口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共40例。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所有病例均采用Sanatmetal公司解剖型LPHP治疗。在肩峰下一横指处做一横行切口,显露三角肌筋膜。沿三角肌肌纤维方向纵行钝性分离,分离时注意保护三角肌下缘的腋神经。通过Hoffmann拉钩显露肱骨近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微创切口 锁定钢板 临床分析 治疗 老年 HOFFMANN 三角肌下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