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2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零切开治疗极度失稳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1
作者 孙强 周英 +2 位作者 陈伟 任波 刘兴坤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内翻畸形率及此技术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共98例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 目的:研究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内翻畸形率及此技术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共98例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2~14(6.24±4.76)岁;左侧48例,右侧5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2 d,其中急诊手术26例。术中先运用杠杆原理,将克氏针钝性插入骨折断端,行经皮撬拨复位。再采用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均做到零切开。采用Flynn评分对术后6个月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进行评价。结果:9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时间6~14(9.82±3.51)个月,骨折断端均骨性愈合,时间6~8(6.72±1.17)周。术后6个月肘关节Flynn功能评分:优95例,良3例。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如肘内翻畸形、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克氏针断裂及排异反应、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Volkmann挛缩和骨化性肌炎。结论: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极度失稳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零切开、创伤小、安全和疗效好,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和瘢痕形成等优势,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Ⅳ型 极度失稳 撬拨复位 改良带针旋转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俊锋 赵红 +1 位作者 董英 范小春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究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南充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两组均先... 目的探究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南充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两组均先行手法整复至解剖或功能复位,随后对照组应用传统管型石膏外固定,试验组采用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携带角、Baumann角、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1.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患儿患肘Baumann角(78.15±1.88)°低于对照组(80.54±2.03)°,携带角(15.16±1.66)°高于对照组(12.51±1.26)°(P<0.05);试验组患儿患伤肢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79.14±8.04)分高于对照组(72.15±7.46)分(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vs 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和稳定性较好,可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 手法整复 石膏托板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距螺钉尖顶距对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固定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周晨 陈成 +4 位作者 曹瑞 郭宏网 黄陈翼 严亮 薛卫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202-1207,共6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距螺钉尖顶距变化对肱骨近端骨折模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固定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术中内植物尺寸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在三维工程制图软件中基于Synbone人工骨模...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距螺钉尖顶距变化对肱骨近端骨折模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固定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术中内植物尺寸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在三维工程制图软件中基于Synbone人工骨模型构建肱骨近端三维模型,并基于PHILOS钢板轮廓构建相应三维模型。通过修改模型模拟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并对骨折后模型进行术式模拟,完成固定手术模型装配,分别将肱骨距螺钉的尖顶距设定为4、8、12、16 mm。在垂直向下和20°外展条件下分别加载轴向载荷和扭转载荷完成分析求解,在相应工况下分别计算不同模型的肱骨头最大位移、肱骨头皮质骨及松质骨的峰值应力,以评估螺钉尖顶距变化对PHILOS钢板固定术后肱骨头内翻风险的影响。结果:肱骨头的峰值位移未随距螺钉尖顶距增大而普遍上升。相反,随着距螺钉尖顶距的逐渐增大,各工况下肱骨头的峰值位移均出现了轻度的下降。在20°外展的情况下,各模型肱骨头最大位移均明显高于垂直加载时的肱骨头最大位移。同时,距螺钉尖顶距的延长未导致术后肱骨头的显著应力集中。松质骨峰值应力随着肱骨距螺钉尖顶距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皮质骨的峰值应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尖顶距为12 mm时,皮质骨在各工况下的峰值应力最大,后随着尖顶距进一步延长而降低。结论:在肱骨头交叉锁定螺钉尖顶距<4 mm的情况下,增大肱骨距螺钉尖顶距不会导致PHILOS钢板固定术后稳定性的显著丢失和术后并发症发病风险的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尖顶距 肱骨头交叉螺钉 肱骨距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发病率及术后影响肩关节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4
作者 戴海峰 刘凤 +2 位作者 王智慧 李嘉 徐丛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8-961,共4页
目的评估肱骨近端骨折伴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探讨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1年随访时的肩关节NEER评分。对影... 目的评估肱骨近端骨折伴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探讨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1年随访时的肩关节NEER评分。对影响NEER评分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患者发病率为25.60%(43/16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折分型、复位质量、骨质疏松、肩袖损伤、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等指标与术后NEER评分优良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质疏松、复位质量、肩袖损伤、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是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影响肩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P<0.05);以上述因素建立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26。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发病率较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与年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质疏松、复位质量、肩袖损伤、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相关,需要我们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及时发现并积极应对相关因素,使患者获得满意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肩袖损伤 肩功能 发病率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Neer分型三、四部分骨折的手术进展
5
作者 杨易远 陈卓(综述) 田耘(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3-686,共4页
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PHF)是继桡骨远端骨折、椎体骨折后的第三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病年龄呈显著的双峰分布特征[1]。Neer分型三、四部分骨折是PHF最严重的类型,老年人此类骨折常伴肱骨头下松质骨塌陷,导致显著的骨量... 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PHF)是继桡骨远端骨折、椎体骨折后的第三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病年龄呈显著的双峰分布特征[1]。Neer分型三、四部分骨折是PHF最严重的类型,老年人此类骨折常伴肱骨头下松质骨塌陷,导致显著的骨量丢失,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发病年龄 骨量丢失 肱骨 椎体骨折 非手术治疗 手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金成 钱晶晶 宋肖舟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901-903,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钢板、微型解剖钢板和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肱骨近端钢板组33例、微型解剖钢板组24例和关节镜组21例。结...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钢板、微型解剖钢板和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肱骨近端钢板组33例、微型解剖钢板组24例和关节镜组21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愈合。肱骨近端钢板组切口明显长于微型钢板组和关节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微型解剖钢板组和关节镜组的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和ASES评分明显优于肱骨近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发生15例并发症,肱骨近端钢板组9例,微型解剖钢板组4例,关节镜组2例。结论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联合中空螺钉固定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微创、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肱骨近端钢板 微型解剖钢板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鞠均海 王骏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中常见骨折类型之一,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够以小的创伤获得更好的骨折愈合,更能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肱骨近端骨折损伤、修复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新的外科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康复...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中常见骨折类型之一,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够以小的创伤获得更好的骨折愈合,更能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肱骨近端骨折损伤、修复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新的外科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康复理念的倡导,其临床治疗方案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针对近些年来肱骨近端骨折研究的新理念、新外科手术技术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的阐述,希望为临床上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髓内钉 Philos钢板 内固定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 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邵朋 陈志祥 于振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6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髓内...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颈干角为(131.7±6.6)°、肩关节优良率为85.29%,与对照组的(132.5±6.8)°、8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在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颈干角与肩关节功能,但肱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术后骨折愈合较快,因此对于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建议优先考虑行肱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髓内钉 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筋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侯晓宙 殷京 +5 位作者 王海洋 谷金玉 万田豪 杨满红 夏迪 张清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51-257,共7页
目的:探讨理筋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iater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丰盛骨伤科专科医院收集LE患者192例,采... 目的:探讨理筋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iater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丰盛骨伤科专科医院收集LE患者1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男36例,女60例;年龄28~60(41.20±5.50)岁;病程1~14(5.24±1.35)d;予理筋拔戳揉捻法配合肘关节练功法治疗,隔日1次,治疗2周。对照组96例,男33例,女63例;年龄26~60(43.35±7.75)岁;病程1~14(5.86±1.48)d,予外用扶他林配合护肘关节固定治疗,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11、13天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Hospital for Surgery Scoring System,HSS)、肘关节旋前及旋后角度、腕关节掌屈及背伸角度、肘关节压痛,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2(Hospital for Surgery Scoring System2,HSS2)肘关节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14(12.0±1.6)d。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VAS分别为(6.83±1.36)、(6.79±1.58)分,末次治疗后降低至(1.49±1.09)、(2.11±1.81)分,其中治疗后第1、3、5、7、9、11、13天,治疗组VA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HSS评分分别为(61.73±11.00)、(36.47±12.45)分,末次治疗后提高至(94.42±5.90)、(91.44±9.11)分,其中治疗后第1、3、5、7、9、11、13天,治疗组H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肘关节外旋角度、内旋角度分别为(66.41±12.69)°、(66.35±13.54)°,对照组为(62.08±16.03)°、(61.77±16.3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肘关节外旋角度、内旋角度分别为(69.79±12.64)°、(70.02±13.55)°,对照组为(65.28±15.86)°、(65.09±16.67)°,以上时间点治疗组肘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为(39.43±15.94)°、(46.68±11.10)°,对照组为(38.51±18.49)°、(44.27±13.58)°;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分别为(42.52±16.50)°、(49.23±10.96)°,对照组为(41.18±20.09)°、(46.64±14.63)°;治疗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3天,治疗组HSS2为(93.61±6.32)分,高于对照组(92.06±7.94)分(P<0.05)。两组各时间点肘关节压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他林外用联合肘部固定和理筋拔戳揉捻手法均能有效改善LE的症状,理筋拔戳揉捻手法较扶他林外用治疗具有止痛时间长和恢复肘关节功能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肱骨外上髁炎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筋整体观理论探讨滞动针在肱骨外上髁炎诊疗思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杰 董宝强 +1 位作者 林星星 张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8期100-102,共3页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表现在肘部疼痛和局部功能受限,其症状在中医学属经筋病范畴。文章从肘部结构的解剖学基础和筋膜链理论探讨该病,发现其诊疗方法符合经筋理论的整体观思维,即在经筋循行线上找到腕部、肘部和肩部的结筋病灶点的因果关...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表现在肘部疼痛和局部功能受限,其症状在中医学属经筋病范畴。文章从肘部结构的解剖学基础和筋膜链理论探讨该病,发现其诊疗方法符合经筋理论的整体观思维,即在经筋循行线上找到腕部、肘部和肩部的结筋病灶点的因果关系进行整体选点治疗。大量的文献及临床研究表明经筋理论指导该病治疗有独特优势,滞动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针刺疗法,将滞针术与动针术有机结合,且滞动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确切疗效,因此从经筋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探讨与该病的联系,运用经筋整体观理论联合滞动针法可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可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经筋 滞动针疗法 筋骨平衡 依脉引筋气 经筋整体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腓骨髓内支撑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孙振国 张占丰 +1 位作者 胡文林 夏增兵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异体腓骨髓内支撑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异体腓骨髓内支撑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6~7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7 d。... 目的:探讨异体腓骨髓内支撑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异体腓骨髓内支撑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6~7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7 d。观察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0~29个月。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手术时间95~138 min,出血量210~275 ml,骨折愈合时间14~18周。术后2例出现肩关节僵硬,经被动锻炼2周后恢复。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内固定物失效(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69~89分,优2例,良9例,可1例。结论:采用异体腓骨髓内置入能够为肱骨内侧提供有效支撑,有利于辅助骨折端复位,降低肱骨头内翻塌陷及螺钉穿出致内固定失效等情况出现,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腓骨 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12
作者 余向阳 吴改革 +3 位作者 汪航 黄凌岸 李鹏翠 卫小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99-405,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文献。根据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为愈合优良率、畸形愈合率、延迟愈合率或骨不连率、感染率、活动受限(>10°)发生率,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回顾性研究涉及647例患者,其中螺钉固定组(含螺钉联合克氏针)255例,克氏针固定组392例。Meta分析显示,与克氏针组相比,螺钉组(含螺钉联合克氏针)在术后有更低的感染率[OR=0.22,95%CI(0.09,0.56),P=0.001]。两组间愈合优良率、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单纯螺钉组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克氏针组[OR=0.18,95%CI(0.05,0.65),P=0.009]。结论:对于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与克氏针内固定和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相比,单纯螺钉内固定拥有更低的感染率。而在愈合优良率、畸形愈合率方面三者无显著差异。就术后疗效及内固定安全性方面而言,更推荐骨科医师使用螺钉进行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螺钉 克氏针 内固定 儿童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欣 杨影 +2 位作者 马娜娜 刘朝宇 于海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阶梯式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健康信念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干预后,评估两组锻炼依从性,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评分,出院前评估家属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 观察组整体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屈曲、旋前、旋后活动度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伸直活动度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运动、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可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且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阶梯式护理 健康信念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在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儿童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
14
作者 贺芬 应炳泉 +1 位作者 吴艳 李夏燕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3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在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儿童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9月—2022年3月行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治疗的80例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在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儿童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9月—2022年3月行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治疗的80例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比较两组疼痛程度[3~8岁: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ace Pain Scale,FPS);>8岁: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心理状态[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生活质量[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PedsQL TM)]、家长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PS、VAS、CDI评分较对照组低,PedsQL TM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后对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采用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护理,可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JakobⅡ型 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 辨证施护 同伴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3例报告
15
作者 高秉钧 王琨尧 +5 位作者 雷映菡 杨伟巍 张圣令 靳少彬 陈骏飞 庄岩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例,均给予肘关节镜下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术中,先空针抽吸关节囊内积血,注射盐水充盈关节囊,置入关节镜及操作器械。清除骨折间隙软组织后,复位...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例,均给予肘关节镜下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术中,先空针抽吸关节囊内积血,注射盐水充盈关节囊,置入关节镜及操作器械。清除骨折间隙软组织后,复位远端骨折块,X线透视下置入克氏针,交叉固定。结果术中患儿均获得满意复位,无一例转为切开复位;平均手术时间75 min,平均住院时间6 d。出院后规律复查、换药,1个月后均恢复良好,骨折断端对位满意,未出现感染等短期并发症。顺利拔除克氏针,规律功能锻炼,1年后复查未出现骨不愈合、畸形愈合与神经麻痹等远期并发症。结论肘关节镜下治疗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术中操作视野良好,便于清除骨折间隙软组织,实现骨折解剖复位,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JacobⅡ型 儿童 肘关节镜 闭合复位内固定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晓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77-79,共3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公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公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试验组实施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两组肩关节后伸、外旋、内旋、外展、前屈评分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失血量少,术后患者骨折端能够快速愈合,肩关节恢复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 并发症 老年 肱骨外科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芒硝散肘部外敷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肿痛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朱荣君 张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47-35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散肘部外敷辅助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芜湖市中医医院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5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1例),对...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散肘部外敷辅助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芜湖市中医医院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5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散肘部外敷,观察2组术前、术后3d、术后6d疼痛评分、肘关节肿胀度及住院天数、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3d、6d疼痛评分、肘关节肿胀度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发现2例术后患肘出现张力性水泡,观察组未发生张力性水泡。结论:对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术后采用大黄芒硝散外敷可显著减轻肿痛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芒硝 肱骨髁上骨折 肿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立强 周世英 +1 位作者 张力平 任占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观察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19年3月—2023年1月符合标准的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都应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后肘关节石膏固定屈肘45°~... 目的:观察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19年3月—2023年1月符合标准的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都应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后肘关节石膏固定屈肘45°~60°制动3周;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3月进行随访,根据VAS疼痛评分和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依次评估患者肘关节的疼痛评分、运动范围评分、力量评分、临床效果,计算分值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肘关节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术后3周、术后3月之间的疼痛、肘关节运动范围、肘关节力量、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术后3周、术后3月肘关节疼痛、运动范围、力量、临床效果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之间两两比较,术后3周与术前相比在疼痛、肘关节运动范围、肘关节力量、临床效果方面明显改善(P<0.05)。但由于术后3周内石膏辅助肘关节固定,克氏针经皮肤等原因导致患者在疼痛、肘关节运动范围、肘关节力量、临床效果方面恢复满意度明显低于术后3月(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应用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后肘关节疼痛、运动范围、力量、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手法复位 克氏针固定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ilos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
19
作者 赵云龙 刘峰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0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探讨Philos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6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Multiloc组(给予Multiloc髓内钉治疗)47例和Philo... 目的探讨Philos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6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Multiloc组(给予Multiloc髓内钉治疗)47例和Philos组(给予三角肌肌间隙入路Philos钢板治疗)59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1、3、6个月的Constant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分值,和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与Philos组比较,Multiloc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更短/低(P<0.05)。重复测量数据显示,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的时间和组间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1、3、6个月Multiloc组Constant-Murley评分和ASES评分明显高于Philos组(P<0.05)。Multiloc组并发症发生率(12.77%)低于Philos组(13.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ltiloc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患者术后肩关节恢复更好,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三角肌肌间隙入路 Philos钢板 Multiloc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造影在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中应用的meta分析
20
作者 孙克明 孙维胜 +8 位作者 李振威 季泽娟 郭占豪 王军建 刘方娜 张春旭 李伟笠 王标 姚满叶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造影在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中的应用,通过meta分析评估其效果和价值。方法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Ringer、SpringerLink、Google Scholar、PubMed等数据库,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 目的探讨关节造影在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中的应用,通过meta分析评估其效果和价值。方法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Ringer、SpringerLink、Google Scholar、PubMed等数据库,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将关节造影组作为试验组,将常规X线检查组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前误诊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共检索符合标准的英文文献10篇,中文文献36篇,经过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共8篇,经过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误诊率下降(OR=0.20,95%CI:0.08~0.50,P<0.001,I^(2)=0);术后并发症减少(OR=0.10,95%CI:0.03~0.35,P<0.001,I^(2)=0)。结论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诊治中肘关节造影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 儿童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