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变化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预测意义
1
作者 金振一 崔兰 +1 位作者 秦孝智 沈铁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 冠状动脉支架术 再狭窄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文武 张婷婷 +3 位作者 文宇坤 俞旭华 徐佳骏 王世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40 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潜水员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最高压力为40 m的高压空气暴露,高气压暴露时间共计190 min。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高气压暴露前后受试者的肱动脉直径、收缩峰... 目的探讨40 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潜水员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最高压力为40 m的高压空气暴露,高气压暴露时间共计190 min。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高气压暴露前后受试者的肱动脉直径、收缩峰值流速(SPV)、阻力指数(RI),计算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评价高气压暴露对肱动脉功能的影响。结果与高气压暴露前相比,高气压暴露后肱动脉直径呈下降趋势(P>0.05),RI和FMD稍有升高(P>0.05),而SPV下降(P<0.05)。结论40 m高压空气暴露可导致肱动脉收缩,血流阻力增加、流速下降,但对肱动脉的功能影响较小,FMD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员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血管内皮细胞 动脉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沛 张俊霞 +4 位作者 唐莉 张蓉 华国勇 胡全忠 侯倩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5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关系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low medi...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关系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反应,将患者分为3组: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功能正常组,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入组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间缺血性卒中事件复发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入组126例患者,完成随访123例,其中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功能正常组分别有25例、52例和46例。3组患者一年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8例(32.0%)、12例(23.1%)、4例(8.7%)。FMD重度功能障碍组卒中复发率高于FMD功能正常组(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比值比(odds ratio,OR)3.65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35~11.777,P=0.030],高血压(OR 3.286,95%CI 1.069~10.104,P=0.038),FMD重度受损(OR 6.155,95%CI 1.333~28.420,P=0.020),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OR 1.053,95%CI 1.001~1.107,P=0.045)为非心源性卒中一年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FMD重度受损与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相关,且为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非心源性 缺血性卒中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脉压及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鹤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52-2153,共2页
目的:研究血尿酸(UA)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扩张性、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1.2±6.1)岁。将所有病例按脉压(PP)值分成4组,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和(UA)... 目的:研究血尿酸(UA)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扩张性、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1.2±6.1)岁。将所有病例按脉压(PP)值分成4组,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和(UA)水平;并比较不同UA水平患者的PP和FMD。结果:PP明显增高的两组UA水平明显增高,FMD明显降低;UA增高者PP增高(P=0.027),而FMD明显降低(P=0.01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值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有关,UA增高不仅可以造成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还可影响高血压病患者的大动脉扩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尿酸 脉压 内皮功能 血清尿酸水平 高血压病患者 血管舒张反应 血流介导 动脉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检查方法在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欣越 何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1期74-75,共2页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早于形态学改变,可以促进病变的发展并引发后续临床并发症。随着人们对内皮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一系列评估内皮功能的方法应运而生。血流介导的血管...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早于形态学改变,可以促进病变的发展并引发后续临床并发症。随着人们对内皮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一系列评估内皮功能的方法应运而生。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测定是非侵入性检测内皮功能的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在临床上对观察早期病变、判断治疗效果、量化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预后均有较大价值,因而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舒张反应 血流介导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临床并发症 心血管事件 查方 非侵入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武云涛 朱润秀 +5 位作者 高迎春 袁军 陈艳梅 刘立新 姚依群 周书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3-623,共1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功能 糖尿病患 高血压 冠心病 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凤娟 黄燕平 +6 位作者 刘东红 林红 范瑞 李翠玲 刘艳秋 陆堃 邓春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年轻的无全身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门诊或住院确诊ED的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平均年龄30.4±4.3岁),健康对照组33例(平均年龄29.8&#... 【目的】探讨年轻的无全身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门诊或住院确诊ED的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平均年龄30.4±4.3岁),健康对照组33例(平均年龄29.8±3.9岁)。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方法进行心功能评价。常规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E峰、A峰,E/A,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室等容收缩时间(IVCT)、脉冲血流多普勒Tei指数。组织多普勒计算二尖瓣后瓣环的E′、A′,等容舒张时间(IVRT′)、等容收缩时间(IVCT′)、心肌做功指数(MPI)、E/E′,及血流多普勒与组织多普勒测量的等容舒张时间差值(TIVRT-IVRT′)。同时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D患者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8.5%±2.7%vs 13.4%±2.5%,P<0.001),血流多普勒Tei指数增大(0.55±0.08 vs 0.41±0.06,P<0.001),IVRT延长(85.5±13.4 ms vs 61.7±8.4 ms,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MD与IVRT(r=-0.63)、Tei指数(r=-0.55)及TIVRT-IVRT′(r=-0.47)均有显著相关性(P<0.001)。FMD与E/E′、E、E/A,LVEF均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在ED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左室舒张功能降低。IVRT作为评价舒张功能的一个敏感指标,与FMD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勃起功能障碍 左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涵志 程旭青 +1 位作者 朱爱华 陈行元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7期424-426,共3页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检测2 1例用氯沙坦 (5 0mg·d 1 × 12周 )治疗前后的EH患者的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NTG MD) ,...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检测2 1例用氯沙坦 (5 0mg·d 1 × 12周 )治疗前后的EH患者的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NTG MD) ,同时取 2 0例正常健康者和 18例经氢氯噻嗪 (12 .5mg ,bid× 12周 )及 或美托洛尔 (2 5~ 5 0mg ,bid× 12周 )治疗的EH患者作对照组 ,并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EH患者治疗前较正常健康者其FMD呈显著降低 [(7.2 3± 2 .2 7) %和(7.3 6± 2 .0 8) %,vs(11.79± 3 .0 6) %,P <0 .0 1] ,经氯沙坦治疗后FMD呈显著升高 [(7.3 6± 2 .0 8) %,vs(10 .5 3± 2 .70 ) %,P <0 .0 1] ,而对照治疗组治疗后FMD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NTG MD正常健康组与E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同时两组EH组在治疗前后NTG MD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H患者存在着显著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流量介导舒张活性 血管内皮功能 E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曲美他嗪与地尔硫卓对经桡动脉介入时桡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余德龙 顾晔 胡立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37-2740,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来评价口服曲美他嗪及地尔硫卓对经桡动脉介入术时桡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住院行择期经桡动脉介入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地尔硫卓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测量基线、介入术...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来评价口服曲美他嗪及地尔硫卓对经桡动脉介入术时桡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住院行择期经桡动脉介入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地尔硫卓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测量基线、介入术后24 h、术后10周的FMD,比较3组患者的桡动脉直径及FMD。结果:术后24 h,各组FMD明显低于基线(P<0.01)。术后10周,地尔硫卓组及对照组FMD仍显著低于基线时[地尔硫卓组:(10.4±3.4)%vs(6.3±2.9)%,P<0.01];对照组(10.5±3.5)%vs(4.3±1.9)%,P<0.01)。曲美他嗪组没有显著差别[(10.1±3.6)%vs(9.2±3.6)%,P=0.09]。t检验显示曲美他嗪组、地尔硫卓组及空白对照组在介入术后24 h[(5.5±4.0)%,(6.3±2.9)%,(4.1±3)%,(2.1±1)%,P<0.05],术后10周的FMD有明显差别[(5.5±4.0)%,(9.2±3.6)%,(4.3±1.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冠心病发生率、肝素剂量、鞘与桡动脉直径比值、置管时间、桡动脉痉挛、使用曲美他嗪及地尔硫卓等,口服曲美他嗪是FMD下降超过50%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术后即刻口服地尔硫卓及曲美他嗪均可以减轻经桡动脉介入操作时其对内皮功能的损伤,但曲美他嗪优于地尔硫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地尔硫卓 损伤 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 经桡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与不伴肾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春秋 陈洁 +1 位作者 柳红 陶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探讨伴与不伴肾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SLE患者80例,其中伴肾炎患者40例,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FMD)。将患者按照病程(≥2年和<2年)、SLEDAI评分(≥18分...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探讨伴与不伴肾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SLE患者80例,其中伴肾炎患者40例,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FMD)。将患者按照病程(≥2年和<2年)、SLEDAI评分(≥18分和<18分)、年龄(≥25岁和<25岁)分别分组,比较各组CIMT和FMD差异。结果在所有SLE患者中,CIMT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P <0.05),FMD与患者年龄和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 <0.05),CIMT和FMD在年龄≥25岁的SLE患者中较年龄<25岁的患者更为异常(P <0.05),而SLEDAI评分≥18的患者的FMD低于SLEDAI评分<18的患者(P <0.05)。CIMT在伴与不伴肾炎的SLE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FMD在伴有肾炎的SLE患者中低于不伴有肾炎的SLE患者(P <0.05)。在伴有肾炎的SLE患者中,CIMT在年龄≥25岁的SLE患者中高于年龄<25岁的患者(P <0.05),FMD在病程≥2年的患者中低于较病程<2年的患者(P <0.05)。结论合并肾炎的SLE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导致早期器官损伤的危险性较不伴肾炎的SLE患者有更高的危险。早期积极治疗可能防治内皮功能障碍。FMD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可重复的、有效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 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无创检测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世梅 刘燕娜 +2 位作者 章春泉 皮小兰 徐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评价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是否损害以及损害程度与肾功能的关系,以探讨高频超声检测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60例,分为4组。Ⅰ组:15例正常对照组;Ⅱ组:15例单纯肾性高血压组;Ⅲ组:15例氮质血症期... 目的评价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是否损害以及损害程度与肾功能的关系,以探讨高频超声检测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60例,分为4组。Ⅰ组:15例正常对照组;Ⅱ组:15例单纯肾性高血压组;Ⅲ组:15例氮质血症期肾性高血压组;Ⅳ组:15例尿毒症期肾性高血压组。各组分别于反应性充血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以此评价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是否受损以及损害程度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Ⅰ组)相比,单纯肾性高血压组(Ⅱ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已受损(P<0.05),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肾性高血压患者(Ⅱ组,Ⅲ组,Ⅳ组)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分辨力超声可以早期检测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肾性高血压患者在肾功能损害之前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肾性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且肾功能不全各期内皮功能受血压影响均衡时,血管内皮功能损害随肾功能损害加重而严重;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无创、简单、准确,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高频超声 内皮功能不全 动脉 流量介导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帝之 张培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5-87,共13页
目的:评价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PWV)3个方面,分析比较不同方式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循证建... 目的:评价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PWV)3个方面,分析比较不同方式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循证建议。方法:检索PubMed、EBSCO host、Cochrane library、Elsevier、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CT偏倚风险评价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和潜在发表偏倚分析。结果:运动锻炼降低了人体的cIMT 9.32%(WMD=-0.030,95%CI:-0.047^-0.014,P<0.001)、cPWV 8.26%(WMD=-1.019,95%CI:-1.335^-0.702,P<0.001),心血管系统的FMD增加了34.66%(WMD=1.996,95%CI:1.037~2.956,P<0.001)。有氧运动对降低cIMT和cPWV、增加FMD的效果最优;高强度间歇运动和抗阻运动对降低cPWV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对cIMT无明显效果。持续8周、50%~70%HRpeak的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cIMT和cPWV,持续10周及以上的有氧运动可有效增加FMD。结论:运动锻炼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预防和改善作用,可明显降低人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均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且有氧运动的改善效果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术后养成期的个性化束臂运动 被引量:22
13
作者 马骏 张仲华 +3 位作者 童辉 朱波 杨瑞 王李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束臂运动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养成期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设计,以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的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以2019年6~12月的39例患者为观察... 目的探讨个性化束臂运动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养成期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设计,以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的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以2019年6~12月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束臂运动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内瘘的临床成熟及超声成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周、6周、8周内瘘肱动脉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8周Ⅰ型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内瘘静脉最小穿刺内径、动脉最小穿刺内径、可穿刺血管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内瘘成熟时间和内瘘成熟率显著短于和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个性化束臂运动功能锻炼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养成期的成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功能锻炼 束臂运动 成熟度 动脉流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