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沛 张俊霞 +4 位作者 唐莉 张蓉 华国勇 胡全忠 侯倩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5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关系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low medi...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关系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反应,将患者分为3组: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功能正常组,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入组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间缺血性卒中事件复发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入组126例患者,完成随访123例,其中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功能正常组分别有25例、52例和46例。3组患者一年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8例(32.0%)、12例(23.1%)、4例(8.7%)。FMD重度功能障碍组卒中复发率高于FMD功能正常组(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比值比(odds ratio,OR)3.65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35~11.777,P=0.030],高血压(OR 3.286,95%CI 1.069~10.104,P=0.038),FMD重度受损(OR 6.155,95%CI 1.333~28.420,P=0.020),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OR 1.053,95%CI 1.001~1.107,P=0.045)为非心源性卒中一年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FMD重度受损与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相关,且为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非心源性 缺血性卒中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无症状运动心电图阳性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向光大 陈玉石 +1 位作者 曹红燕 赵林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研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静息心电图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进行踏车运动实验,筛选无症状运动心电图阳性(ECG+)者(ECG+组,39例),及无症状心电图阴性者(ECG-组,59例)。... 目的:研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静息心电图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进行踏车运动实验,筛选无症状运动心电图阳性(ECG+)者(ECG+组,39例),及无症状心电图阴性者(ECG-组,59例)。同时,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踏车运动实验正常的健康个体31例作为对照。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ECG+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担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ECG-组比较,ECG+组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P<0,05)。②ECG-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ECG+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又明显低于对照组和ECG-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C-反应蛋白、收缩压、舒张压与无症状运动ECG+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无症状运动ECG+呈负相关。结论: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无症状运动ECG+关联,提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是早期冠心病的预测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及3种血管内皮损伤因子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和腔隙性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李玺 吴兆鑫 +2 位作者 张道培 张永辉 张怀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8,共11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及3种血管内皮损伤因子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和腔隙性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入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的CSVD患者,收集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及3种血管内皮损伤因子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和腔隙性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入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的CSVD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颈动脉斑块、既往卒中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血管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合并VBD分为CSVD合并VBD组和CSVD不合并VBD组。患者入组后24 h内完成影像学评估,包括WMH严重程度(Fazekas量表评分1~2分为轻度WMH,3~4分为中度WMH,5~6分为重度WMH)、腔隙性梗死影像学特征及基于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测量的椎-基底动脉影像学参数(双侧椎动脉直径、基底动脉直径、基底动脉标准长度、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将基底动脉直径≥4.5 mm或椎动脉直径≥4.0 mm定义为扩张,基底动脉标准长度≥29.5 mm定义为延长,基底动脉弯曲长度≥10.0 mm定义为弯曲,符合扩张、延长、弯曲中的至少一项者纳入CSVD合并VBD组。患者入组第2天检测血液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患者合并VBD的影响因素,及椎-基底动脉影像学参数和3种血管内皮损伤因子(IL-6、sICAM-1、vWF)对CSV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WMH和腔隙性梗死的影响。结果共纳入88例CSVD患者,年龄40~80岁,平均(64±10)岁,其中CSVD合并VBD组50例,CSVD不合并VBD组38例。(1)单因素分析显示,CSVD合并VBD组与CSVD不合并VBD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3种血管内皮损伤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男性、吸烟史)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656,95%CI:0.647~10.907,P=0.175)和吸烟史(OR=0.992,95%CI:0.255~3.866,P=0.991)均未增加CSVD患者合并VBD的风险。(2)双侧椎动脉直径、基底动脉直径、基底动脉标准长度在WMH不同严重程度、有无腔隙性梗死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WMH和中度WMH CSVD患者的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均小于重度WMH CSVD患者[分别为2.49(1.60,4.58)、5.24(2.28,6.02)、6.99(5.19,8.9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轻度WMH CSVD患者相比,中度WMH和重度WMH CSVD患者的IL-6、sICAM-1、vWF水平均更高;与中度WMH CSVD患者比较,重度WMH CSVD患者的IL-6、sICAM-1水平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腔隙性梗死的CSVD患者IL-6、sICAM-1、vWF水平均高于无腔隙性梗死的CSV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校正了性别、年龄、吸烟史等混杂因素后,以轻度WMH为参照进行多因素Logistic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IL-6(OR=2.358,95%CI:1.268~4.387,P=0.007)、sICAM-1(OR=2.077,95%CI:1.430~3.016,P<0.01)、vWF(OR=1.437,95%CI:1.058~1.951,P=0.020)水平是CSVD患者发生中度WMH的危险因素,也是CSVD患者发生重度WMH的危险因素(IL-6:OR=5.340,95%CI:2.555~11.163,P<0.01,sICAM-1:OR=16.004,95%CI:3.692~69.379,P<0.01,vWF:OR=1.748,95%CI:1.267~2.412,P=0.001);长基底动脉弯曲长度是CSVD患者发生中(OR=1.287,95%CI:1.032~1.603,P=0.025)、重(OR=1.639,95%CI:1.280~2.099,P<0.01)度WMH的危险因素。(5)校正了性别、年龄、吸烟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IL-6(OR=1.536,95%CI:1.074~2.198,P=0.019)、sICAM-1(OR=2.066,95%CI:1.465~2.913,P<0.01)、vWF(OR=1.423,95%CI:1.078~1.879,P=0.013)水平是CSVD患者发生腔隙性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更长的基底动脉弯曲长度与CSVD患者更严重的WMH有关。IL-6、sICAM-1、vWF水平升高与CSVD患者发生腔隙性梗死及更严重的WMH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 内皮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丁延辉 丁俊丽 +1 位作者 周青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普通饲料+1%胆固醇+5%猪油);ATRA组:饲喂高脂饲料,同时ATRA灌胃5...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普通饲料+1%胆固醇+5%猪油);ATRA组:饲喂高脂饲料,同时ATRA灌胃5 mg/(kg·d)。分别于2、4、8、12周后处死取血,检测血清中血脂指标;油红染色观察大体斑块形成情况;HE染色观察动脉的内皮结构变化;8周后,每组随机取3只实验兔进行离体动脉环实验检测兔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结果与正常组相比,2周后,模型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显著升高(P<0.05);4周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明显升高(P<0.05);油红染色表明2周时脂质斑块不明显,4周以后脂质斑块明显;HE染色显示内膜增厚,泡沫细胞增多,平滑肌细胞极性紊乱,向内膜迁移;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高脂组EDD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ATRA治疗组血清中TG浓度无差异,TCH浓度明显下降(P<0.05),HDL-C浓度4周及12周时明显升高(P<0.05),LDL-C浓度2周及12周时降低(P<0.05);油红染色表明4周后可见脂质斑块;HE染色显示内膜稍微增厚,泡沫细胞减少,平滑肌细胞排列较整齐;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表明当乙酰胆碱浓度为10-7mol/L时,ATRA组EDD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结论血脂升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动脉内皮损伤使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ATRA可能通过降低血脂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对家兔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向民 汪家瑞 +5 位作者 魏嘉平 何士大 白丹 刘荣坤 高承梅 杨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对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前列腺素类物质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新西兰兔 40只 ,随机分为 3组 :普通饮食组、高胆固醇组和阿司匹林组 ,观测离体胸主动脉乙酰胆碱(Ach)诱导的舒张反应及凝血烷A2 (血...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对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前列腺素类物质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新西兰兔 40只 ,随机分为 3组 :普通饮食组、高胆固醇组和阿司匹林组 ,观测离体胸主动脉乙酰胆碱(Ach)诱导的舒张反应及凝血烷A2 (血栓素A2 ,TXA2 )和前列环素 (PGI2 )代谢产物—凝血烷B2 (血栓素B2 ,TXB2 )及 6 酮 前列腺素F1α的生成。为观测TXA2 受体拮抗剂SQ2 954 8对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 ,将普通饮食组及高胆固醇组又各分为对照动脉和SQ2 954 8动脉。  结果 :高胆固醇组动脉Ach诱导的舒张功能较普通饮食组和阿司匹林组减弱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XA2受体拮抗剂SQ2 954 8显著改善高胆固醇组动脉Ach诱导的舒张功能障碍 ;Ach刺激状态下 ,高胆固醇组有内皮动脉TXB2 的生成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动脉 ,去内皮后这种差异丧失 ;高胆固醇组与普通饮食组动脉 6 酮 前列腺素F1a的生成无显著差异。  结论 :①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动脉舒张功能障碍与其增加内皮TXA2 的生成有关。②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前列腺素 动脉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慧青 孙宁玲 +3 位作者 杨松娜 朱天刚 潘咏梅 闫小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68-370,共3页
目的 观察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情况。方法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 89例老年女性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结果 老年女性冠心... 目的 观察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情况。方法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 89例老年女性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结果 老年女性冠心病组FMD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分别为 (3.5± 3.1) %及 (7.6± 3.5 ) % ,P <0 .0 0 1,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及对照组IMT分别为 (0 .88± 0 .2 0 )mm及 (0 .6 5± 0 .2 3)mm ,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为 6 2 .2 %及11.4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B超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对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OS患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宗利 郑庆梅 +1 位作者 石玉华 陈子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8-471,共4页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PCOS患者是否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方法:对51例PCOS患者(PCOS组)和50例同期就诊的输卵管性不孕症...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PCOS患者是否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方法:对51例PCOS患者(PCOS组)和50例同期就诊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测IMT、FMD,免疫浊度法测定CRP浓度。按体重指数(BMI)≥25kg/m2或<25kg/m2分为PCOS肥胖组(25例)、PCOS非肥胖组(26例)。结果:PCOS肥胖组及非肥胖组颈动脉IMT、血清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COS肥胖组IMT、血清CRP浓度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D在PCOS肥胖组及非肥胖组较对照组低(P<0.05)。PCOS肥胖组及非肥胖组出现内膜形态改变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RP与IMT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30,P<0.05);CRP与FMD具有显著的负相关(r=-0.5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OMA-IR、CRP对IMT有显著影响。结论:PCOS患者尤其伴有肥胖者可能存在血管内皮损伤、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PCOS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发生发展。纠正胰岛素抵抗,可能减少PCOS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C反应蛋白 胰岛素抵抗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检测大动脉炎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梦堃 赵治 +1 位作者 倪光夏 韩景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技术对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量61例大动脉炎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并进行对比分析。测量其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技术对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量61例大动脉炎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并进行对比分析。测量其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结果大动脉炎组较正常对照组EDD%明显减低;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ET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动脉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超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可作为监测早期大动脉炎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氧对兔肾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丰贵文 于立新 龙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对肾动脉内皮依赖性一氧化氮(NO)和内皮衍性超极化因子(EDHF)途径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器官槽法,以兔肾动脉环为研究对象,首先抑制PGI2舒张途径,然后再分别抑制NO和EDHF舒张途径,对给与血管环以缺氧/复氧处理,观...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对肾动脉内皮依赖性一氧化氮(NO)和内皮衍性超极化因子(EDHF)途径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器官槽法,以兔肾动脉环为研究对象,首先抑制PGI2舒张途径,然后再分别抑制NO和EDHF舒张途径,对给与血管环以缺氧/复氧处理,观察缺氧/复氧分别对NO和EDHF舒张途径的影响。结果缺氧/复氧使NO途径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而缺氧/复氧对EDHF途径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无变化。结论缺氧/复氧导致兔肾血管内皮衍性NO途径的舒张损伤,而对EDHF途径的舒张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复氧 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大血管手术 肾移植 肾脏血管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各阶段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以及亲环素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盛冲霄 黎红华 +1 位作者 刘康 冯海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喂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各阶段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以及亲环素A(Cy PA)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6只),动脉粥样硬化8周组(AS 8W组)8只,动脉粥样硬化12周组(AS 12W组)8只,动脉粥...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喂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各阶段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以及亲环素A(Cy PA)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6只),动脉粥样硬化8周组(AS 8W组)8只,动脉粥样硬化12周组(AS 12W组)8只,动脉粥样硬化15周组(AS 15W组)8只。给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脂饲料喂养,并给予维生素D3注射液60万IU/kg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同期处死大鼠,分离腹主动脉,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壁Cy PA的表达。另外截取约5 mm新鲜大鼠腹主动脉环,在离体器官浴槽中观察离体腹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舒张反应。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进展,各组大鼠分别呈现出了血管正常结构、内皮细胞破坏,平滑肌细胞增生、粥样斑块形成以及钙化斑块形成等不同的病变特征。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性下降,对照组、AS 8W组、AS 12W组、AS 15W组最大舒张度分别为(93.46±2.80)%、(82.58±3.25)%、(61.19±3.72)%、(41.28±2.68)%,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Cy PA的表达不断增加,四组大鼠Cy PA平均光密度测定分别为0.25±0.06、0.34±0.09、0.53±0.09、0.68±0.13,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y PA的表达随着病变进展不断增加,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进行性下降。Cy PA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有关。Cy PA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亲环素A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肱动脉内皮功能与内皮素1、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俊 罗开良 +6 位作者 刘增长 殷耀辉 佘强 淡学川 邓昌明 胡容 吕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斑块、内皮功能与内皮素 1和C 反应蛋白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0 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5 3例 ,平均年龄 (60 8± 6 2 )岁。应用B型超声对所有病例颈动脉、肱动脉进...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斑块、内皮功能与内皮素 1和C 反应蛋白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0 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5 3例 ,平均年龄 (60 8± 6 2 )岁。应用B型超声对所有病例颈动脉、肱动脉进行扫查 ,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粥样斑块 ,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分别测量肱动脉内径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液中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然后分析超声结果与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的关系。  结果 :随着IMT增厚 ,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亦增大 ,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粥样斑块 1、 2、3级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高于粥样斑块 0级 (P <0 0 5 )。加压充血后 ,肱动脉管径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Flow MD)与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是 -0 62 7、 -0 693 (P <0 0 0 1)。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中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增高与肱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 内皮功能 内皮素l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静脉输注维生素C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向慧娟 邓又斌 +3 位作者 常青 黎春蕾 杨好意 毕小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88-691,共4页
为探讨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对远期内皮功能异常有作用,以及维生素C的快速输注是否能改善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评价3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KD组)及17例健康对照者的肱... 为探讨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对远期内皮功能异常有作用,以及维生素C的快速输注是否能改善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评价3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KD组)及17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对KD组行静脉内输注维生素C(VC组)或安慰剂(NS组),在输注后重新评价肱动脉的内皮功能。结果显示,反应性充血所致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RH%)在K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1);在接受和未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者RH%无显著性差异(P=0.33);VC组输注后RH%明显增加(P<0.0001),NS组输注后RH%无明显增加(P=0.20),RH%在KD组较健康儿童减低。提示川崎病后存在周围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早期治疗并未能干预远期周围血管内皮功能,而快速静脉内输注维生素C可使川崎病后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 川崎病 动脉内皮功能 静脉输注 维生素C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高血压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牟楠楠 梁春香 +1 位作者 刘建平 靳新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181-182,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 46例原发性早期高血压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者充血性反应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峰值流速变化。结果 早期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充血性反应后内径和峰值流速的... 目的 探讨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 46例原发性早期高血压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者充血性反应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峰值流速变化。结果 早期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充血性反应后内径和峰值流速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变化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早期高血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 ,并可以被高分辨率超声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 血管内皮功能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月洁 张彤 +5 位作者 张颖 任萍 凌广花 舒京敏 单诗山 李建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价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对30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PHC)患者给予辛伐他汀(SVT)治疗8周,用CDFI测定治疗前后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 PHC患者SVT...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价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对30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PHC)患者给予辛伐他汀(SVT)治疗8周,用CDFI测定治疗前后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 PHC患者SVT治疗前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338%±548%,与正常对照组(1758%±64%)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SVT治疗8周后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1468%±505%,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01)。结论 应用CDFI可以准确、简便、有效地评价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对早期发现及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等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脉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动脉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玲 赵水平 +1 位作者 高梅 周启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4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3例具冠心病危险因素受试者(危险因素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4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3例具冠心病危险因素受试者(危险因素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 结果:冠心病组 FMD、IMTc均与危险因素组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 P<0. 05~ 0. 001。82例受试者的 FMD与IMTc呈显著负相关(γ=-0. 474, P< 0.001),但冠心病组患者的 FMD与 IMTc无显著相关性(γ=- 0.213, P=0.141)。 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显著异常的肱动脉内皮功能与IMTc,但两者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中膜厚度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高胆固醇血症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丽 高兴玉 +2 位作者 曹礼庭 张敏慧 张小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80例诊断明确的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利用高频超声进行无创性的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同时测定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 ,比较这些患者内皮功能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结...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80例诊断明确的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利用高频超声进行无创性的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同时测定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 ,比较这些患者内皮功能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结果 :加压充血后 ,肱动脉管径平均扩增率 (Flow -MD)与胆固醇浓度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是 -0.339,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增高与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高血压患者 动脉内皮功能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诊断 血液 动脉内皮细胞 MD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消斑胶囊对血脂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玉霞 刘运芳 张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对血脂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 62例痰瘀互阻型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AS)患者 ,服用祛瘀消斑胶囊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血脂的变化 ,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与3 5例健康人 (...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对血脂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 62例痰瘀互阻型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AS)患者 ,服用祛瘀消斑胶囊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血脂的变化 ,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与3 5例健康人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AS组与对照组肱动脉基础内径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血脂指标 (TC和TG)差异显著 (P <0 .0 5~ 0 .0 1)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弱 (P <0 .0 1) ,治疗后AS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AS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 ,TC、TG和LDL -C显著降低 (P <0 .0 5 )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 (P <0 .0 1)。结论 祛瘀消斑胶囊在调节脂质代谢的同时可明显改善AS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祛瘀消斑胶囊 痰瘀互阻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高频超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及维生素C的急性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好意 邓又斌 +5 位作者 毕小军 常青 刘红云 陆永萍 孟小军 黎春雷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并用此方法评价维生素C静脉注入对其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2 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 18例健...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并用此方法评价维生素C静脉注入对其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2 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 18例健康对照者。分别于维生素C静脉注入前后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试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 ,并计算冷加压负荷试验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 :冷加压试验前后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 .0 0 1) ,硝酸甘油诱发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 .5 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维生素C静脉注入后 ,1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高于静脉注入前 (P <0 .0 0 1) ,但硝酸甘油诱发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与静脉注入前 (P =0 .3 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减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扩张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 血管内皮功能 维生素C 冷加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专业学生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肱动脉内径和内皮功能对比研究
19
作者 朱蔚莉 蒋里 +1 位作者 隋广善 李可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比较体育专业学生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肱动脉内径和内皮功能的差异。方法:非单侧上肢用力型(足球、田径)体育专业学生18名和单侧上肢用力型(排球攻手、网球、乒乓球)体育专业学生13名,应用彩色超声仪测量其心室舒张末期肱动脉前、后... 目的:比较体育专业学生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肱动脉内径和内皮功能的差异。方法:非单侧上肢用力型(足球、田径)体育专业学生18名和单侧上肢用力型(排球攻手、网球、乒乓球)体育专业学生13名,应用彩色超声仪测量其心室舒张末期肱动脉前、后内膜之间的垂直距离作为肱动脉内径,分别测定两组对象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肱动脉内径及充血后内径,并以此计算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即内皮功能。结果:非单侧型对象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肱动脉内径分别为3.5±0.1mm和3.4±0.1mm(P=0.1059),FMD分别为13.6±0.9%和14.0±1.0%(P=0.5335);单侧型对象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肱动脉内径分别为3.8±0.1mm和3.6±0.1mm(P=0.0276),FMD分别为12.3±0.7%和13.0±1.0%(P=0.5081)。结论:专业训练的优势使用可增大肱动脉内径,而日常生活的优势使用并无此作用。但无论专业训练还是日常生活的优势使用,均不能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相应肢体的F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优势使用 动脉内径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变化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预测意义
20
作者 金振一 崔兰 +1 位作者 秦孝智 沈铁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 冠状动脉支架术 再狭窄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