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模型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建波 梅子彧 +2 位作者 黄罡 郭亚林 孟翔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B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C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D组),每组40例。对最终完成的RPD在口内就位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指标包括卡环固位力、连接体和基托在口内的密合度、咬合准确度,各项指标评估分值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4组RPD各项指标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完成的铸造钴铬合金和激光打印钛支架式RPD能够满足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修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ⅰ、 可摘局部义齿 数字化印模 树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扣附着体修复游离端缺失伴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昀 张卫平 +3 位作者 李立 马楚凡 孙静 孙晓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80-882,共3页
目的:研究太极扣(ERA)附着体义齿修复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伴牙周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肯氏Ⅰ、Ⅱ类牙列缺失伴牙周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用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对照组36例,采用卡环式义齿修复,... 目的:研究太极扣(ERA)附着体义齿修复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伴牙周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肯氏Ⅰ、Ⅱ类牙列缺失伴牙周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用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对照组36例,采用卡环式义齿修复,修复后3、6、12、36个月临床复查,通过患者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及X线片观察其修复效果,并比较2组的临床成功率。结果:通过3、6、12、36个月的系统观察,随访,评价,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伴牙周病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卡环式义齿修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扣(ERA)附着体义齿 周病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辅音声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袁堂霞 刘长虹 +1 位作者 孙桂兰 王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肯氏I类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辅音声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分析12例患者义齿初戴前、初戴时、初戴后1、2、4、8周,不同时间辅音/s/、/sh/、/j/强频区及第1强频区带宽,/t/的音轨点。结果:/s/第... 目的:探讨上颌肯氏I类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辅音声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分析12例患者义齿初戴前、初戴时、初戴后1、2、4、8周,不同时间辅音/s/、/sh/、/j/强频区及第1强频区带宽,/t/的音轨点。结果:/s/第1、第2强频区及第1强频区带宽在义齿初戴时与初戴前、初戴1周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辅音各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摘局部义齿前腭板的前部是影响发音的主要部位。从声学角度看,上齿龈、腭中缝区不宜安放大连接体,硬腭后部安放大连接体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可摘局部义齿 辅音 声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