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外伤源性肩胛上神经卡压术后联合吡罗昔康贴片治疗体会
1
作者
宋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23-924,共2页
外伤源性所致的肩胛上神经卡压较为常见.Clein在1975年就报道了发生colles骨折时,可以出现肩胛部疼痛.直接或间接暴力,都可以导致肩胛上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冈上肌及冈下肌萎缩,肌力下降者均采取神经松解手术治疗,其余均采取保守治疗....
外伤源性所致的肩胛上神经卡压较为常见.Clein在1975年就报道了发生colles骨折时,可以出现肩胛部疼痛.直接或间接暴力,都可以导致肩胛上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冈上肌及冈下肌萎缩,肌力下降者均采取神经松解手术治疗,其余均采取保守治疗.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效果显著.但仍有报道有高达75%患者手术后症状未完全改善,常出现顽固性疼痛,需要进一步治疗.研究肩胛上神经卡压神经松解术后顽固性疼痛治疗方法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本院选择17例外伤源性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状手术松解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无明显缓解,局部持续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缓解疼痛取得较为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卡压
手术治疗
吡罗昔康
源性
外伤
后联合
COLLES骨折
神经
卡压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基础和诊断治疗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兴民
李忠哲
+1 位作者
王军义
冯明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收治的 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 6例中 4例有效 ,有效率 66.67%。手术治疗 8例 ,...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收治的 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 6例中 4例有效 ,有效率 66.67%。手术治疗 8例 ,随访 2~ 3年 ,症状完全消失 ,肌力较术前恢复至Ⅳ~Ⅴ级 ,未发现有复发者 ,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 :本征早期用保守疗法可使部分患者治愈 ,如治疗 2个月无效或出现明显肌肉萎缩者 ,应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卡压
综合征
诊断
治疗
症状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切除冈盂切迹囊肿28例随访1年结果
被引量:
1
3
作者
孟庆阳
刘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9-613,共5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切除冈盂切迹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6月28例冈盂切迹囊肿手术和随访资料,其中4例单纯冈盂切迹囊肿,21例合并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LAP...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切除冈盂切迹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6月28例冈盂切迹囊肿手术和随访资料,其中4例单纯冈盂切迹囊肿,21例合并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LAP)损伤,1例合并后盂唇损伤,2例合并前下盂唇损伤。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冈上肌和冈下肌间隙)完全切除囊肿,并处理合并肩关节病变如SLAP损伤、肩袖损伤等。随访期1年,通过Constant-Murley评分、改良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和肌力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行MRI明确囊肿是否复发。结果 28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Constant-Murley评分、改良UCL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48.5±7.0)分vs.(95.6±3.4)分,t=-35.804,P=0.000;(17.0±8.3)分vs.(32.3±3.7)分,t=-9.371,P=0.000],7例冈下肌萎缩者肩外旋肌力较术前显著提高[(5.4±3.5)kg vs.(10.7±2.9)kg,t=-2.937,P=0.026]。术后1年复查MRI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完全切除冈盂切迹囊肿、处理合并肩关节损伤,可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囊肿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盂切迹囊肿
肩胛
冈入路
肩胛上神经卡压
综合征
盂唇损伤
肩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冈盂切迹的解剖形态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虹瑾
刘洋
+1 位作者
李静
张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干燥标本的冈盂切迹解剖形态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2例干燥肩胛骨标本,观测冈盂切迹宽度(关节盂内侧缘至肩胛冈直线距离)、冈盂切迹厚度(冈盂切迹最低点厚度)、冈盂切迹深度、冈盂切迹转折角(肩胛切迹,冈盂切迹最低点...
目的探讨干燥标本的冈盂切迹解剖形态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2例干燥肩胛骨标本,观测冈盂切迹宽度(关节盂内侧缘至肩胛冈直线距离)、冈盂切迹厚度(冈盂切迹最低点厚度)、冈盂切迹深度、冈盂切迹转折角(肩胛切迹,冈盂切迹最低点连线与肩胛冈基底部所成的夹角)等。结果冈盂切迹宽度、深度分别为(12.75±1.06)mm、(11.65±1.89)mm,且右侧更宽更深,双侧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冈盂切迹厚度(9.93±1.57)mm,肩胛上切迹至冈盂切迹距离为(18.73±3.18)mm,且双侧对比P>0.05;冈盂切迹转折角为(40.24±8.69)°,双侧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冈盂切迹的厚度、深度、宽度和转折角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危险因素,且冈盂切迹越深,冈盂切迹转折角越小,发生肩胛上神经卡压的几率越大。本研究解剖数据可为临床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物植入位置选择等提供参考,降低术中神经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盂切迹
肩胛上神经卡压
解剖形态学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伤源性肩胛上神经卡压术后联合吡罗昔康贴片治疗体会
1
作者
宋鹏
机构
河南省中医院骨伤科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23-924,共2页
文摘
外伤源性所致的肩胛上神经卡压较为常见.Clein在1975年就报道了发生colles骨折时,可以出现肩胛部疼痛.直接或间接暴力,都可以导致肩胛上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冈上肌及冈下肌萎缩,肌力下降者均采取神经松解手术治疗,其余均采取保守治疗.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效果显著.但仍有报道有高达75%患者手术后症状未完全改善,常出现顽固性疼痛,需要进一步治疗.研究肩胛上神经卡压神经松解术后顽固性疼痛治疗方法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本院选择17例外伤源性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状手术松解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无明显缓解,局部持续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缓解疼痛取得较为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卡压
手术治疗
吡罗昔康
源性
外伤
后联合
COLLES骨折
神经
卡压
症状
分类号
R651.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基础和诊断治疗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兴民
李忠哲
王军义
冯明录
机构
中原油田总医院骨科
积水潭医院手外科
濮阳市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4-315,共2页
文摘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收治的 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 6例中 4例有效 ,有效率 66.67%。手术治疗 8例 ,随访 2~ 3年 ,症状完全消失 ,肌力较术前恢复至Ⅳ~Ⅴ级 ,未发现有复发者 ,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 :本征早期用保守疗法可使部分患者治愈 ,如治疗 2个月无效或出现明显肌肉萎缩者 ,应积极手术治疗。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卡压
综合征
诊断
治疗
症状
外科手术
Keywords
suprascapular nerve
nerve compression syndrome
分类号
R681.7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切除冈盂切迹囊肿28例随访1年结果
被引量:
1
3
作者
孟庆阳
刘平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9-613,共5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切除冈盂切迹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6月28例冈盂切迹囊肿手术和随访资料,其中4例单纯冈盂切迹囊肿,21例合并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LAP)损伤,1例合并后盂唇损伤,2例合并前下盂唇损伤。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冈上肌和冈下肌间隙)完全切除囊肿,并处理合并肩关节病变如SLAP损伤、肩袖损伤等。随访期1年,通过Constant-Murley评分、改良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和肌力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行MRI明确囊肿是否复发。结果 28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Constant-Murley评分、改良UCL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48.5±7.0)分vs.(95.6±3.4)分,t=-35.804,P=0.000;(17.0±8.3)分vs.(32.3±3.7)分,t=-9.371,P=0.000],7例冈下肌萎缩者肩外旋肌力较术前显著提高[(5.4±3.5)kg vs.(10.7±2.9)kg,t=-2.937,P=0.026]。术后1年复查MRI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完全切除冈盂切迹囊肿、处理合并肩关节损伤,可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囊肿复发。
关键词
冈盂切迹囊肿
肩胛
冈入路
肩胛上神经卡压
综合征
盂唇损伤
肩袖损伤
Keywords
Spinoglenoid notch cyst
Mesoscapula portal
Suprascapular 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
Labrum injury
Rotator cuff injury
分类号
R687.4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冈盂切迹的解剖形态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虹瑾
刘洋
李静
张磊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泸州市院士工作站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基金
泸州市院士工作站在建项目(20180101)
2018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93)
+1 种基金
2018年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6032088)
2018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6032088)
文摘
目的探讨干燥标本的冈盂切迹解剖形态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2例干燥肩胛骨标本,观测冈盂切迹宽度(关节盂内侧缘至肩胛冈直线距离)、冈盂切迹厚度(冈盂切迹最低点厚度)、冈盂切迹深度、冈盂切迹转折角(肩胛切迹,冈盂切迹最低点连线与肩胛冈基底部所成的夹角)等。结果冈盂切迹宽度、深度分别为(12.75±1.06)mm、(11.65±1.89)mm,且右侧更宽更深,双侧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冈盂切迹厚度(9.93±1.57)mm,肩胛上切迹至冈盂切迹距离为(18.73±3.18)mm,且双侧对比P>0.05;冈盂切迹转折角为(40.24±8.69)°,双侧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冈盂切迹的厚度、深度、宽度和转折角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危险因素,且冈盂切迹越深,冈盂切迹转折角越小,发生肩胛上神经卡压的几率越大。本研究解剖数据可为临床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物植入位置选择等提供参考,降低术中神经损伤风险。
关键词
冈盂切迹
肩胛上神经卡压
解剖形态学
骨折
Keywords
Spinoglenoid notch
Suprascapular nerve
Anatomic morphology
Fracture
分类号
R687 [医药卫生—骨科学]
R32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外伤源性肩胛上神经卡压术后联合吡罗昔康贴片治疗体会
宋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基础和诊断治疗
陈兴民
李忠哲
王军义
冯明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切除冈盂切迹囊肿28例随访1年结果
孟庆阳
刘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冈盂切迹的解剖形态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赵虹瑾
刘洋
李静
张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