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EUF──N、P与玉米生长量及其氮磷吸收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同延安 吕殿青 任志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64-68,共5页
对EUF(电超滤法)—N、P测定值与盆栽试验玉米生物学产量及植株氮磷吸收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EUF—N、P与植株氮、磷吸收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EUF—N(N—NO-3)、P与碱解氮、Olsen—P均达极显... 对EUF(电超滤法)—N、P测定值与盆栽试验玉米生物学产量及植株氮磷吸收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EUF—N、P与植株氮、磷吸收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EUF—N(N—NO-3)、P与碱解氮、Olsen—P均达极显著相关。EUF—N、P可作为土壤供氮、磷能力的强度和容量指标,适合于石灰性土壤有效氮、磷养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长量 电超滤法 肥料吸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缺指标施肥对新乡市小麦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振勇 徐英 +2 位作者 可巧燕 宋小顺 陈荣江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48-50,55,共4页
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新乡市小麦增产效果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可为豫北小麦高产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氮、磷、钾肥丰缺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新乡市小麦产量以及氮、磷、钾肥吸收量与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210P9... 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新乡市小麦增产效果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可为豫北小麦高产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氮、磷、钾肥丰缺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新乡市小麦产量以及氮、磷、钾肥吸收量与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210P90K90处理的小麦产量和氮、磷、钾肥吸收量均最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CK)提高了33.19%和48.49%、42.75%、36.42%;其氮、磷、钾肥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也均最高,分别为20.65%、20.09%、36.96%和30.27 kg/kg、70.62 kg/kg、70.62 kg/kg。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助于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发挥各肥料对小麦的增产潜能,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丰缺指标施肥 产量 肥料吸收量 肥料利用率 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同位素标记氮肥减施棉田养分利用效率分析
3
作者 成志慧 李红梅 +3 位作者 赵红梅 涂永峰 宋海英 盛建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对棉花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绿洲滴灌棉田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_(0))、氮肥减施(N_(1),225 kg/hm^(2))、当地推荐施肥(N 2,300 k...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对棉花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绿洲滴灌棉田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_(0))、氮肥减施(N_(1),225 kg/hm^(2))、当地推荐施肥(N 2,300 kg/hm^(2))3个处理,研究氮肥减施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肥料氮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减施处理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N_(0)),而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氮肥减施处理棉花壳、籽的干物质量和籽的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7.02%、6.81%和16.59%;2个施肥处理棉籽的肥料氮(^(15)N)积累量占比最高,占全株的26.02%~35.99%,其次为叶(22.40%~23.81%)和茎(14.48%~18.98%),絮中最少(3.05%~6.62%);氮肥减施处理生殖器官的肥料氮吸收量比当地推荐施肥处理高19.02%;2个施肥处理的棉株吸收的氮素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Ndff%)为21.14%~21.70%;氮肥减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分别增加2.36%和3.12%。【结论】氮肥减施(225 kg/hm^(2))可以显著提高棉籽中的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肥料氮(^(15)N)吸收量、Ndff%以及棉花整株的氮肥利用率,在确保棉花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适度的减少化肥施用量是提高化肥利用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15)N示踪技术 氮素吸收量 肥料氮(^(15)N)吸收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产量及其植株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恺林 刘功朋 +5 位作者 张玉烛 刘洋 李超 杨光立 汤文光 肖小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以缓释肥、有机肥为试验对象,常规肥和无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植株中氮磷钾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肥相比,缓释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9%~4.0%,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1.4%~2... 以缓释肥、有机肥为试验对象,常规肥和无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植株中氮磷钾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肥相比,缓释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9%~4.0%,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1.4%~2.2%和1.9%~3.5%,生育期没有差异,而有机肥处理较之延长2~3d;缓释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均促使肥效后移,水稻生长前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相对适中,而有机肥处理显著低于缓释肥处理和常规肥处理,水稻生长后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较常规肥处理高,而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缓释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缓释肥处理表现出干物质积累前期慢、后期快,至成熟期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常规肥处理增加3.0%~3.7%,收获指数提高0.2~0.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干物质积累 肥料吸收量 缓释肥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