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栋 李双 张世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8-460,共3页
逆行岛状皮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1976年,Bostwick描述以颞浅血管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筋膜瓣用于头面部创面的修复。王炜、鲁开化(1982)和Stock(1983)又分别报道将桡动脉游离皮瓣(中国皮瓣)改为带远端血管蒂移位,形成逆行... 逆行岛状皮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1976年,Bostwick描述以颞浅血管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筋膜瓣用于头面部创面的修复。王炜、鲁开化(1982)和Stock(1983)又分别报道将桡动脉游离皮瓣(中国皮瓣)改为带远端血管蒂移位,形成逆行岛状皮瓣,用于修复手部创面和进行拇指再造。之后的20余年间,10余种带知名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被开发出来,主要用于修复肢体远端损伤。该类皮瓣采用逆行血流的方式,能在不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的前提下,将近侧供区组织带蒂转移至远侧受区,手术简单且一期完成,这对修复容易受伤而又缺乏远侧组织、不能应用近端蒂皮瓣的腕踝和手足肢端等部位,极具临床价值。本文对逆行岛状皮瓣的研究进展情况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 皮瓣静脉回流 肢体远端损伤 逆行岛状筋膜瓣 颞浅血管为蒂 显微外科技术 面部创面 游离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