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沈付兰 邹婷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观...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中医证候(口眼歪斜、肢体麻木、语言謇涩、倦怠乏力)积分、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总分分别为(56.73±5.86)分、(29.46±3.72)分、(86.19±8.94)分,高于对照组的(52.78±5.74)分、(26.84±3.68)分、(79.62±8.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眼歪斜症、肢体麻木、语言謇涩、倦怠乏力证候积分分别为(0.59±0.24)分、(0.52±0.19)分、(0.58±0.21)分、(0.61±0.25)分,低于对照组的(0.73±0.26)分、(0.67±0.22)分、(0.72±0.18)分、(0.74±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QOL评分为(188.73±21.48)分,高于对照组的(176.25±2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一过性眼发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针刺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可有效减轻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急性脑卒中 针刺疗法 运动康复治疗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赵莹溢 黄佳璐 +1 位作者 张萍 仲朦朦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8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回授法康复干预。为研究组患者实施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中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责任感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中上肢、下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可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肢体功能,恢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SHOW模式 回授法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能量技术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器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孟搏 王瑶 杨静怡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肌肉力量技术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器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持续被... 目的探讨肌肉力量技术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器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肌肉能量技术,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以及步态指标(双足跨步平均时间、3m直行平均步速以及3m直行平均步长)。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关节疼痛VAS评分、FM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左右脚跨步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左右脚3m直行平均步速及3m直行平均步长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FMA评分、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肉力量技术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器干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可减轻关节疼痛程度,增强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老年 肌肉能量技术 持续被动运动 肢体运动功能 关节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捻转补泻手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即刻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杜小正 王金海 +2 位作者 鲍春龄 焦志华 东贵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捻转补泻手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效应的差异性。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39例)、平补平泻组(37例)和捻转泻法组(40例),选取百会与双侧太阳穴的连线为施术部位,于双侧连线上接力式刺入3... 目的观察捻转补泻手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效应的差异性。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39例)、平补平泻组(37例)和捻转泻法组(40例),选取百会与双侧太阳穴的连线为施术部位,于双侧连线上接力式刺入3针,分别施以捻转补法、平补平泻法、捻转泻法,每针操作1 min,间隔10 min以相应手法行针1次,留针30 min。针刺结束后即刻和1、2、3 h以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和肢体部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量表评价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结果针刺后即刻、1 h和2 h,捻转补法组FMA明显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P<0.05),而针刺后3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即刻和1、2、3 h,捻转补法组NDS均低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P<0.05)。平补平泻组与捻转泻法组各时点FMA和ND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捻转补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效应优于平补平泻法和捻转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补泻手法 急性缺血性中风 肢体运动功能 即刻效应 简化Fugl-Meyer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9
5
作者 周海晏 叶迎芳 张争艳 《安徽医学》 2010年第9期1108-1109,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急性脑出血且神志清醒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简称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只按一般护理,在恢复期进行功能锻炼,实验组在...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急性脑出血且神志清醒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简称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只按一般护理,在恢复期进行功能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急性期康复护理,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肌力比较。结果实验组肌力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1)。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护理联合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颖 李翠娥 +1 位作者 黄波 任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联合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性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护理联合综合性康...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联合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性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护理联合综合性康复训练,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评分、Barthel评分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结果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NHP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差异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联合综合性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降低血液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医辨证护理 综合性康复训练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护理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崔欣 欧阳荔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99-900,共2页
关键词 老年性 脑梗死 肢体运动功能 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针联合Bobath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及对CSS与MRS评分的改善 被引量:6
8
作者 赖耀铭 高升 +2 位作者 陈泓鑫 谢嘉亮 罗志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3期168-172,共5页
目的 探讨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脑卒中患者中国中风评分(CSS)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收的90例脑卒中后... 目的 探讨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脑卒中患者中国中风评分(CSS)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收的90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Bobath运动疗法干预,观察组45例予以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CSS、MRS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肢体痉挛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C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降低其肢体痉挛程度、提升总有效率,并且有助于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 Bobath运动疗法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治疗脑卒中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文辉 聂容荣 +2 位作者 杨华 胡小慧 苏涵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脑卒中患者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和针刀组,每组各60例。分析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脑卒中患者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和针刀组,每组各60例。分析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ADL评分均有升高,且针刀组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两组CSI评分均降低,且针刀组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脑卒中伴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软瘫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利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干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软瘫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2例脑卒中后软瘫期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神经干刺激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穴位针刺方法 ,7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运用Fu... 目的观察神经干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软瘫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2例脑卒中后软瘫期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神经干刺激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穴位针刺方法 ,7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BI指数评定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并对2组临床疗效、上下肢肌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3%(36/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7%(27/46)(P<0.05),上肢、下肢Ⅰ~Ⅱ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Ⅳ级、Ⅴ~Ⅵ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BI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软瘫期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刺激 脑卒中 软瘫期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联合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莉 张燕燕 +4 位作者 谢逢春 马红英 李有邕 黄文迪 黄江明 《内科》 2008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在早期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干预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6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组;对照组33例为常规护理组。观察指... 目的探讨在早期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干预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6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组;对照组33例为常规护理组。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及第28天时进行简式Fugl-Meyer量化评分(FMA);(2)两组患者在入院时、7d、14d、28d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含量,测量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结果(1)入院后28天Fugl-Meyer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入院后28d时的TSF、AMC、PAB和ALB的差异实验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体位护理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化痰通络方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忠全 刘立文 +1 位作者 张姝媗 高丽娟 《江西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CI)后遗症患者中施以针灸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16例CI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针灸联合化痰通络...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CI)后遗症患者中施以针灸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16例CI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针灸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均连续治疗30 d。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指数、红细胞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CI后遗症患者中应用针灸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神经、肢体运动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 针灸 化痰通络方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贺 侯刘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8期5286-5289,共4页
目的探讨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5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5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姿势管理... 目的探讨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5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5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姿势管理支持)。观察两组肌肉活动、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腓肠肌协同收缩率、积分肌电值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巴式指数、上肢FMA、下肢FMA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姿势管理应用于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增强肌肉活动,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独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姿势管理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脑梗死偏瘫患者施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文岳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8期64-64,共1页
目的 :分析为脑梗死偏瘫患者施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中... 目的 :分析为脑梗死偏瘫患者施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FMA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6.2%,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脑梗死偏瘫患者施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不仅可显著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还可改善其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康复 护理干预 脑梗死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半球病变表现同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27例报告
15
作者 吕晔 张文召 何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5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同侧 病变表现 2002年12月 大脑半球病变 1992年 头部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翳风穴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仁浩 沈岩松 《江西中医药》 2007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接受综合康复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62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血栓通+胞二磷胆碱点滴),还接受电针刺激翳风穴治疗。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接受综合康复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62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血栓通+胞二磷胆碱点滴),还接受电针刺激翳风穴治疗。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62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非常显著(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评分比治疗前显著减少。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加电针刺激翳风穴治疗有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早期上、下肢综合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翳风穴 脑梗死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姚岚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6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运动评分量表(FMA)和指数评分表(MBI)评分]相比,观察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6.00%,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身心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使患者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齐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3期150-151,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脑梗死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脑梗死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肢体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欧洲卒中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淑娴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3期4-4,共1页
目的 :探讨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 目的 :探讨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使用神经内科的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然后,比较两组患者FMA(运动功能状态量表)的评分及其BI(体质指数)的评分。结果:在出院时和出院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与其进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出血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其行为障碍的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康复训练 脑出血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景福权 孙飒 王增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8期125-128,共4页
目的观察以针刺全身穴位、温针灸腹部穴位并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 目的观察以针刺全身穴位、温针灸腹部穴位并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前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稳定生命体征以及预防并发症等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以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为主治疗,针灸治疗均为1次/d,以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康复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CSS)和国际通用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法(FMA)测评其神经缺损功能和运动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和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