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血压变异的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灌注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余爱勇 赵迎春 +3 位作者 潘晓春 周克贵 赵玉武 顾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索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 shaking-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患者的血压波动与脑灌注和侧支循环变化的关系,为明确LS-TIA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 目的·探索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 shaking-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患者的血压波动与脑灌注和侧支循环变化的关系,为明确LS-TIA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LS-TIA患者。以动态血压仪采集的收缩压标准差作为短时收缩压变异(short-term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SSBPV)指标,根据SSBPV水平,将LS-TIA患者分为SSBPV高组16例,SSBPV正常组14例,同期因头痛、头晕就诊的人群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15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以及脑梗死病史资料。所有患者以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单弯导管行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造影,由手术医师判断颅内动脉狭窄数目以及评估侧支循环开放情况。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查,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以小脑作对照,比值小于0.9,作为判断脑叶低灌注的标准。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余资料为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HC组相比,SSBPV高组、SSBPV正常组的颅内动脉狭窄总数、颈内动脉狭窄数目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SSBPV高组、SSBPV正常组出现低灌注的脑叶数高于HC组(均P=0.000),SSBPV高组出现严重低灌注的病例数高于HC组(P=0.000),SSBPV高组侧支循环开放的总数(P=0.001)、二级侧支循环开放数高于HC组(P=0.014)。与SSBPV正常组比较,SSBPV高组出现低灌注的脑叶数多(P=0.041),出现严重低灌注的病例数多(P=0.024),侧支循环开放的总数多(P=0.034)。结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增大,导致了LS-TIA患者脑低灌注范围更大,重度脑低灌注比例更高,这可能参与了LS-TIA的发病机制;而作为代偿机制之一,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造影 血压变异 灌注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动脉病变特征和治疗 被引量:25
2
作者 倪俊 高山 +6 位作者 崔丽英 徐蔚海 王含 刘彩燕 陈琳 彭斌 王建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4-348,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的脑动脉病变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2005~2008年间诊治的20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对侧颅内外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其责任血管分布:颈...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的脑动脉病变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2005~2008年间诊治的20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对侧颅内外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其责任血管分布:颈内动脉虹吸段6例;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中动脉起始部6例;大脑中动脉的M2段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7例。8例头颅磁共振显示典型的分水岭脑梗死。6例行血管重建治疗,临床未再发作。结论颅内动脉包括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可能是中国人群LS-TIA的主要血管病变特征;血管重建术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抖动 短暂性缺血发作 颅内动脉 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造影在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合并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强利 卜豪英 +4 位作者 蔡丹灵 陈屏 任丹凤 祝小辉 段晓晓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EE)在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0月经...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EE)在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0月经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TIA的青年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18~45岁,平均(32.6±2.3)岁。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可以有效完成cTCD、cTTE、cTEE检查。结果:(1)三种检查方法在Valsalva状态下PFO右向左分流筛出率均高于静息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IA组与对照组分别配合Valsalva动作PFO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cTEE为诊断PFO右向左分流的“金标准”,cTCD诊断PFO右向左分流的AUC:0.595,敏感度100%、特异度95.83%,误诊5例;cTTE诊断PFO右向左分流的AUC:0.585,敏感度93.75%、特异度98.33%,误诊2例,P<0.05;(4)三种检查方法对PFO半定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D、cTTE诊断PFO分级与cTEE测量的左、右心房侧卵圆孔开口处内径呈正向强相关性,与隧道长度无相关性。结论:三种声学造影配合Valsalva动作可有效提高PFO的检出率,TIA患者相对健康人有较高的PFO患病率,cTCD可作为PFO的初筛工具,cTTE对诊断PFO右向左分流的分级具有一定的优势,cTEE作为PFO的“金标准”,有效排除肺内型右向左分流。因此利用三种声学造影配合Valsalva动作可提高TIA患者PFO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卵圆孔 未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血管闭塞二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伟 刘学军 +1 位作者 李增惠 薛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1-631,共1页
以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少见的一种类型,类似于帕金森病的肢体颤动或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易被误诊。我们回顾性总结我科收治的2例以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TIA患者,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肢体抖动 血管闭塞 TIA患者 癫痫发作 肢体颤动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单纯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晓芳 张本恕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7-159,共3页
以单纯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 shaking rt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临床少见,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癎发作而延误治疗。我院2007年7-10月诊断治疗3例以单纯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 以单纯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 shaking rt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临床少见,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癎发作而延误治疗。我院2007年7-10月诊断治疗3例以单纯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现将基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肢体抖动 延误治疗 癫癎发作 诊断治疗 临床诊断 运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彦永 张振清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1707-1708,共2页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少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类型,极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或锥体外系疾病。本文对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以提高神经科医师对该综合征的认识。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骆迪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期68-70,共3页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是一种少见的TIA类型,极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或锥体外系疾病,在此对其发病机制、诊断、责任血管及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期望对其...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是一种少见的TIA类型,极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或锥体外系疾病,在此对其发病机制、诊断、责任血管及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期望对其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韩新生 许予明 +4 位作者 裘丽红 张洪阳 张军鸽 韩苗 黄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分析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优化检查和治疗,减少误诊。方法选择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颈部血管超声、头颅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其中2例行头颈部联合C... 目的分析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优化检查和治疗,减少误诊。方法选择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颈部血管超声、头颅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其中2例行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例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检查,3例行脑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3例表现为发作性肢体抖动,2例表现为肢体力弱合并肢体抖动,抖动肢体对侧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给予扩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临床遇到发作性肢体抖动、特别是在肢体力弱的基础上合并肢体抖动,要考虑到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可能,该类患者常常存在严重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扩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四肢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液扩容改善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蓝琳芳 陈定邦 +1 位作者 姚晓黎 范玉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1期1298-1302,共5页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本文报道1例LS-TIA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下仍反复出现不自主肢体抖动,但通过补液扩容使症状得到了改善。本文结合...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本文报道1例LS-TIA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下仍反复出现不自主肢体抖动,但通过补液扩容使症状得到了改善。本文结合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深入探讨脑血流灌注在LS-TI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对其治疗方式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抖动短暂性缺血发作 低灌注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 被引量:2
10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编写组 +2 位作者 王拥军 许杰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0-451,共12页
中国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及TIA疾病负担沉重。LDL-C水平升高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评估患者LDL-C不达标的原因,制订进一步治疗策略、监测频率以提高达标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加强医务工作者对IS及TIA疾病长期管理... 中国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及TIA疾病负担沉重。LDL-C水平升高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评估患者LDL-C不达标的原因,制订进一步治疗策略、监测频率以提高达标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加强医务工作者对IS及TIA疾病长期管理及监测的认识,规范长期血脂管理临床实践,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组织相关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专家,基于循证证据和临床实践、经多轮专家意见收集和研讨,拟定本科学声明。本科学声明对IS及TIA患者长期血脂管理、长期血脂监测及重点患者血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提升IS及TIA患者的长期血脂管理临床规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缺血发作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管理 科学声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意识障碍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启正 杨东东 +3 位作者 刘美君 祝梦婷 金硕果 孙鸿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0-771,共2页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于1962年由C.Miller-Fisher首先描述,该病以单侧肢体发作性不自主抖动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发作期间多不伴有意识障碍。发病机制目前较公认的为低灌注理论。我们报道1例合并...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于1962年由C.Miller-Fisher首先描述,该病以单侧肢体发作性不自主抖动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发作期间多不伴有意识障碍。发病机制目前较公认的为低灌注理论。我们报道1例合并意识障碍的LS-TIA,经规律药物治疗后症状未缓解,与家属充分沟通后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未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缺血发作 短暂性 意识障碍 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筱汐 马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90-793,共4页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作为TIA的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或单肢短暂的颤动、抖动、扭动等不自主运动,常由患肢对侧前循环责任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作者报道了1例合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LS-TIA患者,该患者表...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作为TIA的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或单肢短暂的颤动、抖动、扭动等不自主运动,常由患肢对侧前循环责任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作者报道了1例合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LS-TIA患者,该患者表现为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头颈动脉存在多发性狭窄,其中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闭塞,双侧大脑中动脉轻至中度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完全型盗血,CT灌注成像显示右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灌注减低。患者临床表现与血管狭窄程度不完全相符,作者分析其非典型诱因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所造成的相关影响,并结合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LS-TIA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肢体抖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负担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艳柳 王书培 +1 位作者 李凤 张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负担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复发性脑血管事件(recurrence cerebrovascular events,RCVEs)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负担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复发性脑血管事件(recurrence cerebrovascular events,RCVEs)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82例TIA患者病例资料,依据MRI检查计算CSVD总体负担评分,根据随访1个月内有无发生RCVEs分为RCVEs组(n=46)和未RCVEs组(n=136)。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CSVD总体负担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RCVEs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SVD影像特征得分及总负担评分对TIA患者RCVEs的预测价值。结果RCVEs组和未RCVEs组TIA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既往高血压病史、CSVD总负担评分及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A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CSVD总负担评分是TIA患者发生RCVE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SVD影像特征评分及总负担评分预测TIA患者发生RCVEs的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1(95%CI:0.673~0.869,P<0.001)、0.745(95%CI:0.655~0.835,P<0.001)、0.664(95%CI:0.549~0.780,P=0.009)、0.845(95%CI:0.766~0.924,P<0.001)、0.945(95%CI:0.896~0.994,P<0.001),其中CVSD总负担评分预测的AUC最高,当最佳截断值为2分时,敏感度为86.05%,特异度为83.02%。结论CSVD总负担评分对TIA患者发生RCVEs的预测价值良好,有助于临床评估TIA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小血管病 磁共振成像 小血管负担评分 复发性血管事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婧 周筠 +2 位作者 赵性泉 王春雪 王拥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11例抖动型TIA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表现为1侧肢体或单肢反复抖动发作,其中2例抖动发作时伴随抖动肢体不自主运动... 目的探讨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11例抖动型TIA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表现为1侧肢体或单肢反复抖动发作,其中2例抖动发作时伴随抖动肢体不自主运动。MRI检查提示3例有大脑中动脉(MCA)分水岭区梗死。血管检查提示8例有抖动肢体对侧MCA中度狭窄,6例有抖动肢体对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的串联狭窄。CT灌注显像及MRI灌注成像显示抖动肢体对侧MCA区低灌注。脑电图检查未见癫痫波。患者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或适当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抖动型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造成MCA分布区脑血流的低灌注有关,增加血流灌注可使发作减少或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体征和症状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顺雄 闵连秋 唐妍妍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6期603-606,共4页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9岁,农民。主因“发作性四肢抖动、左肢乏力1余年”于2012年10月24日入住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1余年前出现发作性四肢抖动,先为左侧肢体不自主抖动,约1 mi n后出现右侧肢体抖动,每天发作1~2次,每次持续3...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9岁,农民。主因“发作性四肢抖动、左肢乏力1余年”于2012年10月24日入住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1余年前出现发作性四肢抖动,先为左侧肢体不自主抖动,约1 mi n后出现右侧肢体抖动,每天发作1~2次,每次持续3~30 min不等;无面部和身体抖动,无肢体抽搐、意识障碍和言语障碍,无肢体麻木及大小便障碍;冷天洗热水澡、突然站立、咳嗽及热天劳累、紧张时易诱发,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严重或肢体抖动时间过长(>10 min)时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及头晕,左侧肢体可勉强抬腿及手臂,但持物不稳,行走费力,与肢体抖动伴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 肢体抖动 短暂性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红星 张婧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患者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21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患者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21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结果 21例患者均表现为一侧肢体短暂性、发作性不能控制的不自主抖动,所有患者均存在抖动肢体对侧的颅内和(或)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00%)。患者住院期间均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及常规检查,并接受抗血小板、强化他汀治疗,适当控制血压,积极治疗原发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期间均未再出现TIA发作,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一侧肢体抖动时应警惕LS-TIA可能。LS-TIA患者多存在对侧的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应对此类患者完善相关血管检查,进行卒中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肢体抖动 大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申煜 王伟 +1 位作者 唐震宇 徐丽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89-692,共4页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是一种少见的TIA类型,极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或锥体外系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卒中风险及不良预后,因此快速识别LS-TIA对于制定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方案至关重要。作者对LS-TIA的临床特点及...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是一种少见的TIA类型,极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或锥体外系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卒中风险及不良预后,因此快速识别LS-TIA对于制定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方案至关重要。作者对LS-TIA的临床特点及特殊的诊断方法做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综合征的认识,从而减少对此病的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肢体抖动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被引量:32
18
作者 徐方元 陈爽 +7 位作者 关颖 叶春梅 秦少华 徐瑛 王建民 陈晓荣 韩云学 叶春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A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P和颈动脉CTA。评价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A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P和颈动脉CTA。评价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选取20名无TIA病史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26例中,21例头颅CT平扫正常,5例有腔隙性脑梗死。脑CTP检查正常9例,异常17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TTP、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A显示颈动脉狭窄19例,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死。结论脑CTP结合CTA对评价TI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缺血发作 短暂性 灌注成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齐亚超 肖向建 +3 位作者 段瑞生 岳月红 靳玮 闫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416-3418,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首发脑梗死患者128例,将其中合并TIA者49例作为观察组,无TIA者79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首发脑梗死患者128例,将其中合并TIA者49例作为观察组,无TIA者79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分级;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水平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TIA有助于减少继发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其机制可能与耐受缺血有关;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梗死 纤维蛋白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轻型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杨洁 区腾飞 +6 位作者 解龙昌 殷建瑞 蒲蜀湘 杨新光 何毅华 姚海燕 高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既往的研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及轻型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注较少。我们将对此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我们筛选了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连续住院的TIA及轻型卒中患者。... 目的既往的研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及轻型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注较少。我们将对此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我们筛选了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连续住院的TIA及轻型卒中患者。于发病后第3个月及第18个月各进行一次认知功能评估,截止至2014年3月31日。结果共209例TIA及轻型卒中患者入组。其中,共24例(11.5%)出现了认知功能显著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比数比OR=0.869,P=0.021),心房纤颤(OR=5.950,P=0.001)、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OR=5.179,P=0.020)是TIA/轻型卒中患者中远期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TIA/轻型卒中的患者有必要对其认知功能进行随访,对于有心房纤颤及颅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应关注其认知功能变化,加强随访,必要时尽早给予干预治疗措施,以减少其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轻型卒中 认知功能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