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倪信乐 刘庆华 +2 位作者 陈朝红 张亚忠 谢强丽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065-2066,共2页
关键词 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I、PSV及PSVR针对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早期诊断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辛明霞 邵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8期52-53,共2页
目的评价踝肱指数(AB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峰值流速比(PSVR)针对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效果。方法 96例(112条患肢)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在患者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 目的评价踝肱指数(AB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峰值流速比(PSVR)针对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效果。方法 96例(112条患肢)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在患者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共随访7次,分别为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狭窄度<50%)、中度组(50%≤狭窄度≤75%)及重度组(狭窄度>75%)。随访期间,测量所有患者ABI、PSV及PSVR,并进行对比。结果将患者根据再狭窄度分为轻度组(32例,35条患肢)、中度组(35例,40条患肢)和重度组(29例,37条患肢)。轻度组和重度组各时间点的A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内轻度组和中度组的A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后重度组的ABI指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轻度组与中度组的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周重度组的PSV与轻度组及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1~12个月重度组的PSV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及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的PSVR值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检测吻合处的PSVR指标较检测患者PSV、ABI指标效果好,对该手术后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早期评价具有较好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 人工血管 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 踝肱指数 血管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股深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叶蔚蔚 吴华芬 王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股动脉-股深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血透室实施股动脉-股深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的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 15例患者中... 目的 探讨股动脉-股深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血透室实施股动脉-股深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的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 15例患者中,透析使用该通路时间最长者为15个月,最短者为1个月,透析3~4次/周,共透析500多例次,血流通畅,动脉搏动良好,透析时血流量均达250~300 ml/min.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存活良好,无感染,人造血管通畅无闭塞,下肢感觉运动正常,行走自如.结论 良好的穿刺技巧及系统性股动脉-股深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护理,对延长人造血管的使用寿命,保证透析的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脉-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 穿刺技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联合^(99m)Tc-MIBI G-MPI双核素显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存活心肌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淼 王超 +4 位作者 郭睿 潘昱 林晓珠 张一帆 李彪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联合^(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前存活心肌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病变患者28例,CABG...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联合^(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前存活心肌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病变患者28例,CABG术前2周均行^(18)F-FDG PET/CT联合^(99m)Tc-MIBI G-MPI双核素显像检查,测算灌注-代谢积分差值(SDS)、代谢-灌注不匹配范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LVEF差值(ΔLVEF)。术后随访6~12个月复查G-MPI。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匹配范围与LVEF、SDS的相关性。结果 28例患者中有22例完成手术及术后随访。根据SDS将22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4例) SDS≥0、B组(10例)-5≤SDS <0、C组(8例) SDS <-5。A组术前心肌存活范围较小,CABG术后LVEF未改善(P> 0. 05); B组术前存活心肌范围中等,术后LVEF改善(P <0. 05); C组患者术前存活心肌范围较大,术后LVEF改善(P <0. 01)。术前SDS比较A组> B组> C组,术前不匹配范围比较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不匹配范围与ΔLVEF呈正相关(r=0. 478,P <0. 05),与SDS呈负相关(r=-0. 671,P <0. 05)。结论 CABG术前采用^(18)F-FDG PET/CT联合^(99m)Tc-MIBI G-MPI双核素显像可有效评估患者存活心肌范围,从而预测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存活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配合
5
作者 张金凤 章一华 +1 位作者 蔡云霞 吴湘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296-1297,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用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5
6
作者 陈丽梅 王剑 +2 位作者 黄旭芳 章巧庆 朱剑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接受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的14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术后并发症的...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接受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的14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结果 14例患者行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共透析700多例次,术后血流量250~350ml/min;术后发生局部皮肤感染2例(于2周后痊愈)、血管周围血肿1例(于3周后血肿消退);术后随访示所有患者下肢感觉、运动正常,行走自如。结论以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作为血液透析通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局部皮肤感染的关键;而预防血管周围血肿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穿刺技术;穿刺点的选择及透析后的准确按压则是预防血栓形成、血管闭塞及血管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脉-动脉人工血管 旁路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下主-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4
7
作者 郭连瑞 谷涌泉 +8 位作者 齐立行 李学锋 佟铸 崔世军 吴英锋 武欣 郭建明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798-802,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11月,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连续治疗7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7例均为男性,年龄52—70岁,平均60.6岁。Ruther...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11月,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连续治疗7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7例均为男性,年龄52—70岁,平均60.6岁。Rutherford分级3级5例,4级I例,5级1例。主、髂病变TASC分级C级2例,D级5例。全麻,先用完全腹腔镜技术经左侧结肠后肾后入路游离肾下腹主动脉,再将“Y”形涤纶人工血管近端与之行端侧吻合,人工血管远端经腹膜后隧道引出至相应侧腹股沟,直视下分别与双侧股动脉吻合。结果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2例中转开腹(肠系膜下动脉断端的钛夹脱落出血1例,结肠损伤1例)。手术时间420~840rain(中位数585min),主动脉吻合时间40~150min(中位数65rain),术中出血量400—1500ml(中位数800m1)。未中转的5例均在术后12—40h恢复进食,术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肠损伤患者术后结肠漏二次开腹手术,结肠漏治愈,术后46天死于呼吸衰竭。一过性左肾积水1例,治愈。吻合口近端腹主动脉残留重度狭窄1例行支架治疗治愈。无症状的部分左肾梗死1例。6例随访2—51个月,平均11.2月,均健在,超声随访移植物均通畅,静息痛和间歇跛行症状均消失。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可行的。在学习曲线中及时中转保证手术安全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腹腔镜主动脉手术 -动脉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镜辅助下内膜切除术治疗长段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护理
8
作者 李振香 郑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7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镜辅助下半闭合式内膜切除术治疗长段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甲顾分析了35例血管镜辅助下半闭合式内膜切除术治疗长段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半闭合式内膜切除术技术成功率为... 目的探讨血管镜辅助下半闭合式内膜切除术治疗长段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甲顾分析了35例血管镜辅助下半闭合式内膜切除术治疗长段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半闭合式内膜切除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5例同时行股深动脉扩大成形术,3例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1例行髂外动脉内膜切除术。随访1~24个月,平均12个月,累积通畅率为85.7%,保肢率为100%。结论血管镜辅助下半闭合式内膜切除术治疗长段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术前、术后实施合理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病变 内膜切除术 半闭合式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双股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配合
9
作者 万效梅 孙艳 卢菁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54-55,共2页
对5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腋-双股动脉旁路转流手术,手术顺利,术后1个月复查踝肱指数(ABI),ABI上升至0.68~0.82;术后随访1年,人造血管通畅。提出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访视及术前器械物品准备,术中正确安置体位,严格无菌操作,熟练配... 对5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腋-双股动脉旁路转流手术,手术顺利,术后1个月复查踝肱指数(ABI),ABI上升至0.68~0.82;术后随访1年,人造血管通畅。提出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访视及术前器械物品准备,术中正确安置体位,严格无菌操作,熟练配合手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移植血管再通良好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旁路转流术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氧自由基、心肌损伤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光航 吕晶 +1 位作者 王俊华 李华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7期86-90,共5页
目的 探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患者氧自由基、心肌损伤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3例冠心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非体外组51例(予OPCABG)与体外组42例(予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 目的 探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患者氧自由基、心肌损伤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3例冠心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非体外组51例(予OPCABG)与体外组42例(予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2、6、24 h血清氧自由基、心肌损伤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非体外组手术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体外组,术后24 h输血量少于体外组(P<0.01)。治疗后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先降后升,丙二醛(MDA)水平先升后降,且非体外组SOD、MDA水平变化幅度明显小于体外组(P<0.05,P<0.01)。随着治疗时间延长,2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逐渐升高,且非体外组术后2、6、24 h CK-MB水平均低于体外组(P<0.05,P<0.01);2组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先升后降,且非体外组术后2、6、24 h cTnI水平均低于体外组(P<0.05,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逐渐下降,且非体外组术后2、6、24 h IL-6、IL-8、IL-10水平均低于体外组(P<0.05,P<0.01)。结论 OPCABG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氧自由基、炎性因子水平,并可减轻心肌损伤,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I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Buerger运动在自体大隐静脉股-腘动脉转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明英 李呈芹 +2 位作者 单婷婷 王晓利 孙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Buerger运动干预自体大隐静脉股-腘动脉转流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自体大隐静脉股-腘动脉转流术的下肢动脉硬...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Buerger运动干预自体大隐静脉股-腘动脉转流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自体大隐静脉股-腘动脉转流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Buerger运动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自理能力、踝肱压力指数、足背温度等。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踝肱压力指数、足背温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足背温度以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踝肱压力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Buerger运动可以显著改善接受自体大隐静脉股-腘动脉转流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术后的自理能力,并能维持术后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Buerger运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自体大隐静脉-动脉转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卢年芳 郑瑞强 +4 位作者 林华 陈齐红 於江泉 邵俊 窦英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 通过比较适应性支持通气( A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脱机中的应用,为临床寻找更合适的脱机模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体外循环... 目的 通过比较适应性支持通气( A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脱机中的应用,为临床寻找更合适的脱机模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体外循环下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15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常规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ICU),随机分为ASV组和SIMV-PSV组,分别给予ASV和SIMV+ PSV两种通气模式.实验共分为3个阶段,并按标准的脱机程序脱机.若3个阶段均符合脱机条件,则拔管.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快通道的成功率、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机报警次数、人工操作次数等指标.结果 共45例患者完成该研究,其中ASV组22例,SIMV-PSV组23例.ASV组与SIMV-PSV组相比,机械通气时间[(213.9±65.4) vs( 309.2±71.2) min]、气管插管时间[(244.5±72.9) vs( 338.3±85.6) min]、快通道的成功率(90.9% vs 60.9%)、呼吸机报警次数[(2.2±1.8)vs(4.2±2.1)次/min]、人工操作次数[(4.6±2.0)vs(9.3±4.3)次/min]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SV组与SIMV-PSV组的呼吸力学指标,第一阶段的平均气道内压力[(7.5±1.1) vs (11.6±1.4) cmH2O]和肺组织动态顺应性[( 65.3±12.3) vs( 50.4±11.8) ml/cmH2O)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气分析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SV模式能加速气管插管的拔除,简化操作,为一个安全有效的脱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七叶皂苷钠预防大隐静脉主动脉CABG后下肢水肿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Β-七叶皂苷钠 CABG术后 下肢水肿 大隐静脉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SO患者血清miR-21、miR-126水平与HMGB1/TLR4信号通路活性和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雪松 刘一东 +2 位作者 肖永生 刘喆 张芊慧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股腘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21、miR-126水平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活性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介入手术的股腘型LEASO患者120例,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股... 目的 探讨股腘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21、miR-126水平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活性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介入手术的股腘型LEASO患者120例,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股腘型LEASO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RF-qPCR剂检测血清miR-21、miR-126表达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TLR4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股腘型LEASO患者血清miR-21、miR-126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TLR4 mRNA表达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腘型LEASO患者介入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股腘型LEASO患者随访2年,术后复发率为34.17%。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血清miR-21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TLR4 mRNA表达升高,血清miR-126表达降低(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股腘型LEASO患者血清miR-21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TLR4 mRNA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660、0.649,P均<0.05),miR-126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TLR4 mRNA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632、-0.641,P均<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mRNA与TLR4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和miR-21、HMGB1 mRNA、TLR4 mRNA升高为股腘型LEASO患者介入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miR-126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股腘型LEASO患者血清miR-21高表达和miR-126低表达与HMGB1/TLR4信号通路激活有关,是股腘型LEASO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微小核糖核酸-21 微小核糖核酸-12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 被引量:7
15
作者 喻磊 潘晓雪 +3 位作者 谷天祥 师恩祎 范秋灵 王波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7期354-356,共3页
目的总结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在心脏术后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2年6月~2008年3月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患者在心脏手术后肾功能不全进行了日间CVVHDF,观察日间CVVHDF对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 目的总结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在心脏术后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2年6月~2008年3月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患者在心脏手术后肾功能不全进行了日间CVVHDF,观察日间CVVHDF对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肾功能变化、升压药物剂量以及围术期和预后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2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2例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术后均进行日间CVVHDF,每次透析持续8~12h,第一次透析6h后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肌酐和尿素氮及多巴胺用量较未透析时明显下降(P<0.05),而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较未透析时明显升高(P<0.05)。围术期死亡2例,其余10例患者中有3例改为内科规律透析治疗,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出院后尿量恢复未再透析治疗,术后随访(36.90±29.0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日间CVVHDF是治疗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时心肌P—P3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变化及别嘌呤醇对其影响
16
作者 樊宽鲁 夏勇 李东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48-948,共1页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挽救心肌的有效方法。但再灌注后常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活化的P38MAPK(P-P3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参与缺血再灌注过程,但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有研究表明,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PTCA术...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挽救心肌的有效方法。但再灌注后常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活化的P38MAPK(P-P3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参与缺血再灌注过程,但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有研究表明,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PTCA术前用别嘌呤醇可减少术后病死率及改善术后心功能,但能否影响PP38及MMP-1的表达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1 急性心肌梗死 别嘌呤醇 P3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