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格定位器在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中的应用
1
作者 夏坤阳 阮文礼 +1 位作者 王守赟 杨津先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目的:探讨网格定位器在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髋关节镜下手术治疗FAI患者50例,根据术中定位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定位器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 目的:探讨网格定位器在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髋关节镜下手术治疗FAI患者50例,根据术中定位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定位器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35.91±9.92)岁,采用网格定位器辅助定位穿刺下行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非定位器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36.01±11.03)岁,依据术者经验定位穿刺下行髋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调整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髋关节α角和外侧中心边缘(laterla central edge,LCE)角;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Harris评分、非关节炎髋评分(non arthritic hip score,NAHS)、髋关节日常活动结果评分(hip outcome scor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HOS-ADL)。结果:5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18.69±3.72)个月。两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α角和LCE角较术前均有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Harris评分、NAHS评分和HOS-AD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器组术中透视次数(6.04±1.13)次、穿刺时间(13.19±3.52)min、穿刺调整次数(4.59±1.55)次、手术时间(48.28±3.38)min,均少(短)于非定位器组(13.43±2.56)次、(22.39±2.93)min、(10.43±3.33)次、(62.25±5.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疼痛均明显缓解。结论:应用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对比传统定位方法,在应用网格定位器后可以提高皮肤定位点的定位准确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提高了手术穿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定位器 股骨髋臼撞击征 关节镜 定位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髋臼撞击征关节镜下翻修手术16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辛 徐雁 +5 位作者 鞠晓东 梅宇 牛星跃 麦合木提.麦麦提敏 孙疆 王健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4-137,142,共5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失败后进行髋关节镜翻修的原因。方法 2012年7月~2016年7月我科对16例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行髋关节镜翻修手术,在C形臂X线机透视和下肢牵引下,行髋关节镜探查:首先进入中央间室依次...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失败后进行髋关节镜翻修的原因。方法 2012年7月~2016年7月我科对16例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行髋关节镜翻修手术,在C形臂X线机透视和下肢牵引下,行髋关节镜探查:首先进入中央间室依次检查盂唇、髋臼关节面、股骨头软骨、髋臼顶软骨及圆韧带。对撕裂退变的髋臼盂唇根据损伤情况行盂唇缝合术或盂唇修整术。Outerbridge系统对软骨损伤进行分级清理损伤软骨组织。处理中央间室后放松双下肢牵引,关节镜进入周围间室。根据术中股骨头颈和髋臼动态撞击情况、部位行股骨头颈成形术(Cam畸形)或髋臼成形术(Pincer畸形)。如果术前检查伴有大转子压痛及MRI显示臀中肌止点炎症,术中清理大转子滑囊和损伤的臀中肌止点。利用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髋臼股骨头成形术前后股骨髋臼形态、骨量磨除情况和确认撞击因素去除。结果 16例随访16~60个月(中位数38个月)。16例VAS评分术前中位数4.5分(4~6分),末次随访时中位数1分(0~1分),明显降低(Z=-4.953,P=0.000);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69.88±9.3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8.69±4.33)分(t=-8.377,P=0.000)。总体患者满意度平均8.46分(4~10分)。无进行第2次翻修手术和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者。结论髋关节镜翻修手术最主要的原因是股骨头髋臼撞击因素未彻底去除,残余的骨性撞击导致疼痛和盂唇软骨再次损伤。翻修手术去除骨性撞击因素,修复损伤盂唇软骨,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短中期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髋关节置换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关节镜翻修 股骨髋臼撞击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髋臼撞击征关节镜手术后磁共振成像结果与疼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彬彬 孙景东 李勇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5期50-57,共8页
目的探讨股骨髋臼撞击征(FAI)关节镜手术后磁共振成像(MRI)结果与疼痛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地连续募集计划行关节镜手术的FAI患者42例(43个髋关节)。采用3.0T MRI获取术前和术后MRI图像。采用髋关节残疾与骨关节炎结果评分(HOOS)评估疼痛... 目的探讨股骨髋臼撞击征(FAI)关节镜手术后磁共振成像(MRI)结果与疼痛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地连续募集计划行关节镜手术的FAI患者42例(43个髋关节)。采用3.0T MRI获取术前和术后MRI图像。采用髋关节残疾与骨关节炎结果评分(HOOS)评估疼痛变化情况。采用术后MRI图像评估髋关节成形术、股骨成形术、软骨和盂唇修复术、骨髓水肿、软骨下囊肿、软骨缺陷、盂唇撕裂、囊部缺陷和渗出情况,并分析最佳检测方位。结果髋臼清理术长度增加与HOOS改善有关(OR:-2.07,95%CI:-3.53~-0.62,P=0.008),而其他成像结果与HOOS改善无相关性。股骨成形术和关节囊改变斜轴位检测效果最好,而髋臼成形术、软骨和盂唇修复术矢状位检测效果最好。MRI反映盂唇修复术后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0%,反映股骨成形术后变化的敏感性为97.7%。MRI反映髋臼成形术后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5.0%。MRI反映软骨修复术后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54.3%。结论关节镜下髋臼成形术与术后疼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股骨髋臼撞击征 磁共振成像 疼痛 关节残疾与骨关节炎结果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ide-out和Outside-in髋关节镜技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钟名金 欧阳侃 +5 位作者 彭亮权 陈康 柳海峰 邓桢翰 朱伟民 陆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41-1146,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髋关节镜技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8例FAI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Inside-ou...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髋关节镜技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8例FAI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Inside-out组,由中央到外周;Outside-in组,由外周到中央。Inside-out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9.8±7.6)岁;Outside-in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39.5±9.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侧别、撞击类型、病程、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术后髋关节改良Harris(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mHHS),非骨关节炎髋关节(nonarthritic hip score,NAH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mHHS和NAH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ide-out组术后4例出现神经牵拉伤,3例医源性损伤;而Outside-in组仅1例神经牵拉伤。Inside-out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Outside-in组(16.7%vs 4.2%,χ^(2)=5.400,P=0.020)。结论:Inside-out和Outside-in两种髋关节镜技术治疗FAI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相对于Inside-out技术,Outside-in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针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股骨髋臼撞击征 临床疗效 关节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