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高度滑车发育不良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奕昕 王君伟 +1 位作者 赵文川 陈鸿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369,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DDFO)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MPFLR)治疗合并高度滑车发育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伴滑车发育不良行DDFO联合MPFLR的30例患者,最终...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DDFO)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MPFLR)治疗合并高度滑车发育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伴滑车发育不良行DDFO联合MPFLR的30例患者,最终纳入患者28例。根据术前运动叠加CT检查结果进行分组:高度滑车发育不良组(De-jour分型B、C、D型、FAA≥30°,行DDFO联合MPFLR手术,n=22)、低度滑车发育不良组(Dejour分型A型、FAA≥30°,行DDFO联合MPFLR手术,n=6)。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均行运动叠加测量CT(髋、膝、踝关节)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TT-TG)、股骨前倾角(FAA)、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角(LDFA)、外侧髌骨移位值(LPD)、髌骨倾斜角(PTA)等影像学参数。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Kujala评分评估膝关节疼痛的严重程度及相应患肢关节功能。结果高度滑车发育不良组和低度滑车发育不良组术后FAA、LPD、PTA、LDFA较术前改善(P<0.05)。低度滑车发育不良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降低,高度滑车发育不良组VAS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Kujala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核磁共振检查提示MPFL损伤较术前改善。结论采用DDFO联合MPFLR治疗合并高度滑车发育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可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治疗该疾病的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 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 高度滑车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伴股骨前倾角增大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雪松 张志军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究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伴股骨前倾角增大(>30°)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连续就诊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中筛选出股骨前倾角>30°并行股骨远端去旋... 目的:探究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伴股骨前倾角增大(>30°)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连续就诊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中筛选出股骨前倾角>30°并行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时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股骨前倾角等影像学参数,并采用髌骨应力像评估髌骨稳定性。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评估临床功能评分(Kujala和Tegner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5年,股骨前倾角由术前35.4°±3.5°改善至术后11.4°±1.2°,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由术前21.5±3.8 mm减小至术后14.5±3.4 mm。Kujala评分由术前平均58.4±9.4提高至术后89.3±6.3,Tegner评分由术前平均3.4±0.6改善至术后5.6±0.6,上述参数术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髌骨应力像示术后有3例患者存在内侧髌股韧带残存松弛,在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髌骨再脱位或半脱位。结论:对于伴股骨前倾角增大(>30°)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能取得较好的中期临床疗效,术后无一例髌骨再脱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脱位 股骨前倾角 股骨去旋转 移植物残存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旋转截骨术与传统术式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术后早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程张静 薛喆 张爽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对比股骨远端旋转截骨术与传统三联术式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术后早期临床观察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6年间行手术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42例,其中传统三联术式22例(对照组)、行股骨远端旋转截骨术20例(研究组)。对比分... 目的:对比股骨远端旋转截骨术与传统三联术式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术后早期临床观察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6年间行手术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42例,其中传统三联术式22例(对照组)、行股骨远端旋转截骨术20例(研究组)。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压疮风险评分、血红蛋白减少量、术后伤口引流量。结果:股骨远端旋转截骨术式与传统三联术式两组术后伤口引流量第1天分别为255.0±35.4 ml、153.0±89.6 ml(P=0.0037),第2天分别为40.0±35.4 ml、14.0±11.7 ml(P=0.0042);两组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27.4±4.5 g/L、3.3±0.2 g/L(P<0.05);两组术后压疮风险评分分别为7.9±0.3、8.0±0.7(P=0.343),均显著高于术前,但两组均无实际压疮发生;两组术后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1.31±0.44 mg/L FEU、0.86±0.36 mg/L FEU(P=0.359),均显著高于术前;两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5%(3/20)、0(0/22),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股骨远端旋转截骨术相比传统三联术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量明显增大;两种术式术后压疮风险评分、D-二聚体数值相比术前均明显升高。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实际压疮、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旋转 传统三联 复发性髌脱位 快速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海冰 李明 +4 位作者 瞿向阳 曹豫江 周海 翁刘其 郑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1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1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男76例,女40例;左侧40例,右侧66例,双侧10例;年龄1.5~6.5岁,平均3.4岁;按Tonnis股骨头脱位程度:Ⅱ度6例,Ⅲ度72例,Ⅳ度38例,双侧脱位患儿首次手术后3~6个月行对侧手术。结果:术后随访2~4.6年,平均3.2年,临床随访结果按照Mckay功能评定标准,优75.40%,良19.84%,可3.97%,差0.79%,优良率95.24%,术后X线按照severin评分标准,优73.81%,良21.43%,可3.17%,差1.59%,优良率95.24%,术后有1例再脱位,1例半脱位,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髋关节功能障碍。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技巧,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SALTER 股骨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截骨术配合口服补肾活血汤治疗中青年ARCO Ⅲ期股骨头骨坏死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8
5
作者 魏伟 沈计荣 +1 位作者 姚晨 张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936-940,共5页
目的:观察旋转截骨术结合术后补肾活血汤口服治疗中青年ARCO Ⅲ期股骨头骨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中青年ARCO Ⅲ期股骨头骨坏死患者30例(30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6... 目的:观察旋转截骨术结合术后补肾活血汤口服治疗中青年ARCO Ⅲ期股骨头骨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中青年ARCO Ⅲ期股骨头骨坏死患者30例(30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4),观察组采用旋转截骨术结合术后口服补肾活血汤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旋转截骨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选择性(旋股内侧动脉)血管造影结果、骨盆正位片结果差异。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有效13例,无效3例,对照组有效10例,无效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分别为(4. 23±1. 17)分,(4. 21±1. 14)分,治疗12个月后分别为(2. 31±1. 15)分,(2. 45±1. 04)分,均有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分别为(68. 87±5. 66)分,(68. 06±5. 23)分,治疗12个月后分别为(88. 23±3. 76)分,(84. 15±3. 15)分,均有明显提高(P <0. 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前高选择性(旋股内侧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均显示旋股内侧动脉通畅,术后12个月观察组有13髋(81. 25%)、观察组10髋(71. 43%)旋股内侧动脉显影; 2组治疗后骨盆正位片结果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运用旋转截骨术结合术后补肾活血汤口服治疗中青年ARCO Ⅲ期股骨头骨坏死,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股骨头血运,提高影像学疗效和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坏死 外科 旋转 补肾活血汤 治疗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旋转力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虎 李军 史占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235,共4页
膝关节是人类功能最为重要、结构最为复杂、也是最容易受到病损的关节之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l(11eeartIlroplast),TKA)已成为治疗各种晚期膝关节疾患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手术量的日益增加,其术后并... 膝关节是人类功能最为重要、结构最为复杂、也是最容易受到病损的关节之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l(11eeartIlroplast),TKA)已成为治疗各种晚期膝关节疾患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手术量的日益增加,其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而股骨远端旋转力线的定位在TKA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旋转不良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带来诸多并发症。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就股骨远端旋转力线定位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做系统概述,并探讨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力线 人工膝关节置换 后并发症 膝关节疾患 效果 旋转不良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治疗中青年膝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丰经 林华刚 +2 位作者 刘晨宏 张昊 杨开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结合股骨髁解剖锁定钢板、异体骨移植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研究2006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采用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异体骨移植治疗的19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24例膝关节),...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结合股骨髁解剖锁定钢板、异体骨移植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研究2006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采用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异体骨移植治疗的19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24例膝关节),分别观察术前和术后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KOOS)、主观满意指数(satisfaction index,SI)、股胫角度改变及膝关节活动度,综合评价该手术方法对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治疗效果.结果 19例患者中1例失访,其余术后随访平均时间为46.9个月(17~80个月).所有患者X线片均显示截骨部位全部获得骨性愈合.与术前相比,KOSS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有效矫正(矫正范围:12.83°±2.31°,P<0.01),主观满意指数达到87%±6%,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 股骨 膝外 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汤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金录 韩忠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05-1907,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医院骨科治疗的8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壮骨汤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医院骨科治疗的8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壮骨汤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骨代谢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节优良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延迟愈合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尿钙等骨代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汤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能够增强骨质,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膝关节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锁定钢板内固定 补肾壮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桡骨成角楔形截骨术前自动规划算法
9
作者 石志良 廖诗旗 +1 位作者 甘梓博 祝少博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8-594,共7页
针对桡骨成角畸形,仅凭经验很难找到准确的截骨位置,为此提出一种三维(3D)桡骨成角楔形截骨术前自动规划算法,以精确定位具体截骨位置并计算出最佳复位角度。首先,以补偿差异的对侧桡骨镜像模型为参考模板,计算骨畸形区域;其次,基于关... 针对桡骨成角畸形,仅凭经验很难找到准确的截骨位置,为此提出一种三维(3D)桡骨成角楔形截骨术前自动规划算法,以精确定位具体截骨位置并计算出最佳复位角度。首先,以补偿差异的对侧桡骨镜像模型为参考模板,计算骨畸形区域;其次,基于关节解剖区域的权重配准桡骨远端关节,创建旋转轴方向向量,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法求解XOZ平面的畸形轮廓曲线,确定复位旋转轴方位;最后,利用单目标优化算法优化迭代,计算最优的截骨位置和复位角度,自动生成楔形截骨矫形术前计划。选择6例桡骨成角实例,以外科医生在三维空间手动截骨矫形规划方法作为实验对照组,对比关节解剖区域的配准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与Miyake等提出的外科医生手动截骨复位方法相比,所提算法获得的关节解剖区域的配准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0.09~0.42 mm;与Fürnstahl等提出的自动规划方法相比,所提算法可明确楔形类型,临床可行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图像配准 三维前规划 楔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脱位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颈前倾角塑形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彭 杜智军 吕洪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66-170,178,共6页
目的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评估单侧髋脱位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前倾角的变化,探讨股骨近端横断面上塑形性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按Severin和Mckay优和良的标准,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作者收治的58例单侧... 目的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评估单侧髋脱位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前倾角的变化,探讨股骨近端横断面上塑形性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按Severin和Mckay优和良的标准,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作者收治的58例单侧髋脱位患儿临床资料,均接受联合股骨上段去旋转截骨;手术年龄3-15岁,平均(6.11±2.99)岁,随访时间3.4-6.4年,平均(4.74±0.88)年,随访结束时年龄8.2-18.9岁,平均(10.8±2.82)岁。术后通过骨盆前后位平片及侧位片,测量股骨颈干角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股骨头骺板一股骨颈角,并按Ogata方法测量股骨近端前倾角。随访结束时测量双髋内外旋活动范围。将非手术侧设为对照组。通过SPSSl6.0进行统计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于术后前倾角的演变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股骨前倾角塑形能力相关影响因素;髋关节旋转活动范围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髋脱位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近端在轴位上存在塑形能力,术后前倾角矫正为21.3±2.13,术后1年逐渐改善至22.9±1.23,随访结束时前倾角为24.7±1.16。②多种因素影响前倾角的塑形,手术时年龄(β=-0.545,P〈0.05)和术后髋臼指数(β=0.349,P〈0.01)与前倾角的塑形呈显著相关,术中去旋转截骨度数(β=-0.050,P〉0.05)和术后颈干角(届=0.039,P〉0.05)与之相关性较弱。股骨颈一骺板角以及中心边缘角与股骨前倾角的塑形无明显相关关系。③随访结束时,双侧髋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髋脱位在行一期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近端在轴位上有一定的塑形能力,且与手术年龄和术中去旋转角度有密切关系,这为髋脱位术前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旋转 股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下精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尺桡关节脱位1例报道
11
作者 马宁 张浩沙强 +1 位作者 王志刚 李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8-620,共3页
肘关节由尺骨、桡骨上端及肱骨下端构成,其正常功能对上肢的屈伸和前臂旋转至关重要。尺桡关节脱位影响正常肘关节功能,临床上尺桡关节脱位多为创伤导致,如孟氏骨折、尺骨骨折、桡骨骨折等^([1])。先天性的尺桡关节脱位罕见,有尺骨近端... 肘关节由尺骨、桡骨上端及肱骨下端构成,其正常功能对上肢的屈伸和前臂旋转至关重要。尺桡关节脱位影响正常肘关节功能,临床上尺桡关节脱位多为创伤导致,如孟氏骨折、尺骨骨折、桡骨骨折等^([1])。先天性的尺桡关节脱位罕见,有尺骨近端缺如(尺骨棒球手)、尺桡关节融合等[2]。本文病例为双侧桡骨近端过长致尺桡关节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 前臂旋转 肘关节功能 缺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模型辅助手术治疗犬髌骨Ⅳ级内脱伴前交叉韧带断裂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彬 张晗 +1 位作者 石磊 袁占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77-3984,共8页
旨在报导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1例犬髌骨Ⅳ级内脱伴发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效果。患有髌骨Ⅳ级内脱伴发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柴犬采用两种方式治疗,先采用改良式胫骨平台水平化截骨术(tibial plateau leveling osteotomy,TPLO)和楔形滑车成形术治... 旨在报导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1例犬髌骨Ⅳ级内脱伴发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效果。患有髌骨Ⅳ级内脱伴发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柴犬采用两种方式治疗,先采用改良式胫骨平台水平化截骨术(tibial plateau leveling osteotomy,TPLO)和楔形滑车成形术治疗,后进行CT扫描和3D打印股骨模型对股骨畸形进行评估,辅助制定手术计划,进行股骨远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术(distal femoral lateral closing wedge osteotomy,DFO)治疗。通过检查患犬跛行程度、髌骨位置和影像学检查来判断患犬的恢复程度。结果显示:改良式胫骨平台水平化截骨术和楔形滑车成形术治疗术后第8周出现髌骨脱位复发,说明该方法无法完全纠正髌骨Ⅳ级内脱。通过3D打印辅助制定手术方案,采用DFO治疗后跛行明显改善,术后恢复良好。综上,在高级别髌骨内脱伴有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病例中,应该同时注意是否存在股骨畸形;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骨骼形态,辅助制定股骨矫正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脱 前交叉韧带疾病 改良式胫平台水平 股骨外侧闭合楔形 3D打印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骨水泥外渗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莉莉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S1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水泥固定 假体植入 股骨 中病人 血栓形成 聚合热 股骨假体 组织 面团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婴儿化脓性髋关节炎:长期随访结果
14
作者 刘喜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婴儿 化脓性髋关节炎 骼畸形 转子关节成形 股骨内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