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纤溶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宏峰 何安吉 赵溪林 《中国骨伤》 2025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行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54例;年龄60~85(76.4±5.6)岁。根据PFNA术后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29例,男10例,女19例;年龄(76.9±6.1)岁;非DVT组51例,男16例,女35例,年龄(75.3±6.9)岁。比较PFNA术后即刻、3、7 d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TAT)、D-二聚体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VT组血浆FIB、TAT、D-二聚体两两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PFNA术后各凝血纤溶指标与DVT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PT、APTT、TT、FIB、TAT、D-二聚体对PFNA术后发生DVT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术后即刻、3 d、7 d的PT、APTT、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后即刻、3 d、7 d的血浆FIB分别为(4.68±1.77)、(6.73±2.02)、(8.81±2.86)g·L^(-1),TAT分别为(10.64±2.30)、(12.88±3.45)、(14.96±4.87)μg·L^(-1),D-二聚体分别为(635.00±100.88)、(720.02±168.09)、(810.47±170.19)μg·L^(-1),水平均高于非DVT组的血浆FIB(3.46±0.47)、(3.55±0.52)、(3.67±0.48)g·L^(-1),TAT(8.58±3.37)、(8.69±3.48)、(8.80±3.50)g·L^(-1),D-二聚体(588.36±96.68)、(589.58±96.45)、(591.11±95.50)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IB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r=0.428,0.523,P<0.05);FIB与TAT呈正相关(r=0.517,0.411,P<0.05);TAT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r=0.602,0.59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OR=3.252,95%CI(0.640,3.975),P<0.01]、TAT[OR=1.461,95%CI(1.059,2.011),P<0.05]、D-二聚体[OR=3.830,95%CI(2.032,7.213),P<0.01]与PFNA术后发生DVT显著相关。PT、APTT、TT、FIB、TAT、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PFNA术后发生DVT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P<0.01)。结论:PT、APTT、TT、FIB、TAT、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发生DVT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早期诊断DVT,早期预防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股骨防旋髓内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伴股骨颈缺损的转子间骨折体外力学研究
2
作者 刘乐 王松 +1 位作者 张向 杨红胜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伴有股骨颈基底部不同部位缺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于2024年5-7月制备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缺损的IFF模型12具,根据骨缺损的具体部位进行实验分组:股骨颈基底部无缺...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伴有股骨颈基底部不同部位缺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于2024年5-7月制备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缺损的IFF模型12具,根据骨缺损的具体部位进行实验分组:股骨颈基底部无缺损(A组)、伴股骨颈基底部前内侧缺损(B组)、伴股骨颈基底部中内侧缺损(C组)、伴股骨颈基底部后内侧缺损(D组),每组3具模型。4组模型制备成功后,均按标准方式采用PFNA内固定。力学测试方案:在万能试验机上模拟正常人站立姿势,施加适当力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比较不同载荷下4组固定模型的轴向压缩刚度和失效载荷;记录不同载荷强度下4组模型的轴向位移情况,并绘制载荷-位移曲线图。结果A组轴向压缩刚度(48.05±0.83)N/m高于其他3组(P<0.05);B组轴向压缩刚度(35.67±1.03)N/m低于C组和D组(P<0.05)。A组失效载荷(720.67±12.51)N高于其他3组(P<0.05),B组失效载荷(535.00±12.50)N低于C组和D组(P<0.05)。当载荷在500 N时,B组轴向位移14.52 mm高于其余3组(P<0.05);当载荷达到600 N时,B组轴向位移>15 mm判定为内固定失效,而其余3组均在内固定有效范围内。结论股骨颈区骨质缺损对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IFF体外生物力学强度有明显影响,且伴有股骨颈基底部前内侧缺损对力学强度影响最大。在临床处理伴有股骨颈基底部缺损尤其是前内侧骨缺损的IFF时,采用PFNA内固定需同时重视骨缺损区域的重建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颈基底部缺损 股骨防旋髓内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张兴华 崔若承 焦旭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ALP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AL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65.39±3.48)min、手术切口长度(5.48±1.61)cm、住院时间(8.08±1.37)d、下床活动时间(7.98±1.21)d均短于对照组的(82.43±5.50)min、(14.87±1.86)cm、(15.23±1.52)d、(14.03±1.39)d,术中出血量(143.59±22.33)ml、术后引流量(55.30±13.89)ml均少于对照组的(247.29±22.37)、(98.48±13.78)ml(P<0.05)。治疗后,研究组PⅠNP(85.20±3.2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3±3.31)ng/ml,CTX(488.82±24.3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6.04±30.32)ng/L(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康复时间,改善骨代谢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临床应该进行更多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旋髓内 股骨解剖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彭小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8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炎症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评分表(Harris)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76.65±8.54)min、切口长度(5.18±0.92)cm、术后下床时间(3.11±0.48)d、住院时间(12.55±1.18)d、开始负重时间(5.51±0.52)周、骨折愈合时间(10.25±1.07)周均比对照组的(112.25±12.53)min、(11.53±2.07)cm、(5.28±0.73)d、(15.62±1.57)d、(7.11±1.05)周、(12.36±1.41)周更短,术中出血量(185.56±45.25)ml比对照组的(336.63±84.92)ml更少(P<0.05)。术后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比术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2.85±0.54)分及TNF-α(3.22±0.45)ng/L、CRP(4.45±0.81)mg/L、IL-6(30.45±5.54)pg/ml均比对照组的(4.12±0.75)分、(5.11±0.78)ng/L、(6.69±1.03)mg/L、(36.63±6.77)pg/ml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比对照组的15.00%更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比术前高,且观察组Harris评分(85.84±6.15)分比对照组的(78.14±5.94)分更高(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势,且术后疼痛轻,炎症反应小,还可促使患者尽早康复,提高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 疼痛程度 炎症反应 并发症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郭锦 杨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护理,研究组采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摆放体位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1 d,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手术指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剪刀体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王灵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9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行PFNA内固定术的7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39例...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行PFNA内固定术的7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7 d,研究组疼痛评分均较参考组低(P<0.05)。与参考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确切,有助于减轻患者切口疼痛,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防旋型股骨髓内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华 章洪喜 +3 位作者 袁即山 汪雷 刘涛 嵇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450-454,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一螺旋刀片(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1年12月4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65.94岁,平均年...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一螺旋刀片(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1年12月4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65.94岁,平均年龄76.8岁。随机分为关节组(n=20)和PFNA组(n=23)。采用PFNA内固定23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0例,分析比较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程度。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35~105min,统计时间(55.34±12.61)min:关节组65~130min,统计时间(90.39±14.21)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PFNA组术中出血量100~300mL,统计出血量(140±46)mL;关节组200~450mL,统计出血量(300±70)mL:两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④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PFNA组为(86.5±5.4)分,其中优12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6.9%;关节组为(85.4±5.6)分.其中优9例,良8例,可2例,差l例,优良率85.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比较.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髓内-螺旋刀片(PFNA) 半髋置换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耄耋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江 周斌 +2 位作者 顾伏龙 陈学先 李中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4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耄耋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2年,对耄耋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采用闭合复位、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获得随访(6~15个月),骨折均愈合,优良...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耄耋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2年,对耄耋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采用闭合复位、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获得随访(6~15个月),骨折均愈合,优良率93.3%,无髋内翻畸形、退钉、股骨头切割、股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操作、简单快捷、固定可靠,尤其适用于耄耋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刀片股骨髓内 闭合复位 耄耋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廷申 李秀勤 +5 位作者 邹明 方勇 马成才 梁盼盼 方英磊 华长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 目的 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行PFNA术,试验组在PFNA术中使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对照组行常规PFNA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恢复情况与骨折复位效果,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血,检测两组血清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分别在术后当日及术后3、6、12个月对两组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比较两组股骨颈干角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另选取30份人工股骨标本,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术组和近端滑动加压技术联合PFNA术组,每组15份。进行相应干预后进行扭转荷载试验与压缩荷载试验,比较两组扭转1.5°时的扭转刚度、扭矩,以及荷载800 N时的压缩刚度、位移情况。结果 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个月血清BMP-2、BALP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试验组术后3、6个月的血清BMP-2、BALP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后当日,术后6、12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试验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股骨颈干角均低于术后当日(P<0.05)。两组复位效果、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滑动加压技术联合PFNA术组扭转1.5°时扭转刚度、扭矩高于PFNA术组,荷载800 N时的压缩刚度高于PFNA术组,压缩位移低于PFNA术组(P<0.05)。结论 在PFNA术中近端采用滑动加压技术,能促进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生物力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壁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抗旋髓内 滑动加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10
作者 彭硕 黄菲菲 +2 位作者 夏丽伟 黄坚汉 蒙诗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96-800,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块后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31例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15例单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男3例,女12例...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块后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31例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15例单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男3例,女12例;年龄(75.87±7.46)岁;另16例采用PFNA内固定后再应用预弯好的3.5 mm螺孔锁定钢板内固定外侧壁骨折,男4例,女12例;年龄(76.15±9.47)岁。术后随访观察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尖顶距(tip-apical distance,TAD)、术后负重站立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7(12±5)个月。两组术后即刻颈干角为111°~132°(119.3±8.3)°。骨折复位效果:PFNA组,优11例,可2例,差1例;PFNA+锁定钢板组,优12例,可3例,差1例。PFNA组1例发生螺旋刀片经股骨头切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AD及术后负重站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辅助锁定钢板内固定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可较好恢复外侧壁完整性,提高PFNA内固定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不稳定型骨折 锁定钢板 股骨防旋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11
作者 万乾 邬春虎 +3 位作者 尹华东 朱晓峰 刘彧 喻友亮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985-990,共6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锁定加压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治疗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锁定加压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治疗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5例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PFNA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61~88(77.0±6.4)岁;左侧17例,右侧19例;改良Evans分型,Ⅱ型3例,Ⅲ型19例,Ⅳ型10例,Ⅴ型4例。PFLCP组29例,男11例,女18例;年龄60~92(78.8±6.5)岁;左侧14例,右侧15例;改良Evans分型,Ⅱ型2例,Ⅲ型18例,Ⅳ型7例,Ⅴ型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和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6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24(16.9±3.6)个月。PFNA组和PFLCP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7.6±6.8)、(77.4±6.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8.3±50.3)、(156.3±22.9)ml;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4.0±2.5)、(8.1±2.0)d;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45.3±8.6)、(36.3±7.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4%(7/36)、34.5%(10/29),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60.8±6.7)、(59.0±8.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FLCP相比,PFNA治疗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卧床时间短、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在患肢膝关节可耐受牵引时,可作为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膝骨关节炎 股骨防旋髓内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老年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夕友 洪有志 +2 位作者 孙家财 孙逊 冯兵 《安徽医学》 2018年第8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比较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钉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比较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钉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接受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钉固定(伽马Ⅲ)手术,对照组接受PFNA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下地行走时间,术后X线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天数及下地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0.17±5.74)d vs(14.96±5.25)d;(93.35±14.57)d vs(102.77±16.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折完全加压率为80.85%优于对照组的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螺钉切出1例,头部旋转2例,试验组无螺钉切出及头部旋转病例,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钉和PFNA内固定术均有良好疗效,其中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钉内固定具有住院天数少、下地时间早、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 股骨螺旋刀片抗旋髓内 老年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6
13
作者 贺毅 王宇光 +1 位作者 卢正楷 沙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5期65-67,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转子间骨折情况分别采用PFNA固定(PFNA组)及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置换组)。均按要求完成随访,随... 目的 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转子间骨折情况分别采用PFNA固定(PFNA组)及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置换组)。均按要求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髓内固定PFN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最少。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6%(PFNA组),13.9%(关节置换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结论 PFNA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后者在随访期间并发症是明显少于前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髓内-螺旋刀片 人工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内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桂松 邱陶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8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观察组应用PFNA,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期间应用PFNA内固定临床效果优良,虽然手术耗时更长,但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还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故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螺旋刀片抗旋髓内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晨 刘亚绍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 探讨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48例,观察组为49例。对照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单... 目的 探讨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48例,观察组为49例。对照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单腿截石位,观察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剪刀”位。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总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各项评分及总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应用仰卧“剪刀”体位并结合护理人员针对性的术前情绪管理、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卧床排便,术中体位摆放,术后功能锻炼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旋髓内内固定 体位管理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骨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剑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通市通州区平潮中心卫生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通市通州区平潮中心卫生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接受PFN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Harris髋关节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1)。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髓内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伟岭 乔丽娜 杨南南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的麻醉效果、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且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的麻醉效果、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且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统计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认知功能、应激反应相关指标、麻醉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痛觉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33、26.171、19.215,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B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min,观察组患者B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90,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4h、48h,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263、3.593、4.071,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h,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均上升,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3,P<0.001;t=4.741,P<0.001;t=2.649,P=0.010;t=6.247,P<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100,P=0.02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928,P=0.008)。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可改善麻醉效果,降低术后认知功能异常及应激反应异常发生率,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股骨颈骨折 防旋股骨髓内内固定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刘保军 周文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PFNA内固...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76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疗效良好56例(73.68%),疗效欠佳20例(26.32%)。年龄>80岁、不稳定型骨折、重度骨质疏松、有股骨外侧壁骨折、骨折复位质量差及下地负重时间>30 d是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年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股骨外侧壁骨折情况、骨折复位质量、下地负重时间是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临床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旋髓内 股骨转子间骨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给予唑来膦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早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宇贤 柯毓清 +1 位作者 陈志荣 陈志河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给予唑来膦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早期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PFNA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均于2020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入院,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给予唑来膦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早期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PFNA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均于2020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入院,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PFNA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唑来膦酸用药,对照组术后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对比两组患侧髋部疼痛程度、腰椎骨密度、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组间治疗一个月后、半年后患侧髋部疼痛程度对比,为试验组更低(P<0.05),腰椎骨密度对比,为试验组更高(P<0.05);组间P、Ca^(2+)、BALP对比,为试验组更高(P<0.05),组间β-CTX、BGP对比,为试验组更低(P<0.05);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为试验组更低(P<0.05);组间治疗一个月后、半年后髋关节功能对比,为试验组更高(P<0.05)。结论:对接受PFNA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缓解患侧髋部疼痛程度,提高腰椎骨密度,促进髋关节功能以及骨代谢指标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旋髓内(PFNA)术 唑来膦酸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实时引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超 刘启明 赵闯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5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在老年患者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行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B组(40例),...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在老年患者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行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B组(40例),每组各40例,A组为试验组(行超声实时引导),B组为对照组(行传统体表标志定位及阻力消失法)。记录两组麻醉前准备时间、穿刺时间、麻醉相关并发症和穿刺次数。结果超声实时引导组麻醉准备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传统定位盲探穿刺组(P<0.05);超声实时引导组置管出血、神经刺激征、下肢感觉异常、术后腰痛并发症均显著低于传统定位盲探穿刺组(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腰硬联合麻醉能增加老年患者PFNA手术的麻醉质量和满意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麻醉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腰硬联合麻醉 股骨螺旋刀片抗旋髓内(PFNA)手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