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席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6期86-87,共2页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5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术进行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和治疗效果。结果 53例患者手...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5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术进行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和治疗效果。结果 5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24±0.23)h、术中出血量为(121.31±36.46)ml、关节功能评分为(90.1±3.6)分;治疗优良率为88.68%。结论将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应用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有效缩小患者的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并且具有较好的优良率,是一种积极的手术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 股骨粗隆间 骨折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浩 王景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3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 LPF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2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5例,通过Evans分型有:Ⅰ型15例,Ⅱ型21例,Ⅲ型9例。采用LPFP固定,...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 LPF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2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5例,通过Evans分型有:Ⅰ型15例,Ⅱ型21例,Ⅲ型9例。采用LPFP固定,记录患者恢复情况并依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手术后患者的髋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5个月的随访,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术后感染、神经损伤或接骨板断裂等相关并发症发生,优良率在84.5%~94.2%之间。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符合解剖形态、对骨头血供影响小、方法简单、愈合优良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异型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3
作者 罗远健 陈海 +1 位作者 谢硕胜 陆禹严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857-858,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异型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异型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36例,术后48h鼓励患者坐起,术后6周扶双拐下地活动,术后半年完全负重。结果:术后随诊1~3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异型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异型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36例,术后48h鼓励患者坐起,术后6周扶双拐下地活动,术后半年完全负重。结果:术后随诊1~3年,骨折全部愈合,有1例发生轻度髋内翻畸形,优良率97%。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异型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只要术中复位满意,固定正确、牢固,术后康复锻炼正确,临床效果满意,同时可避免许多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锁定异型接骨 不稳定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春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0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PF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PFLCP内固定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25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结论切...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PF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PFLCP内固定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25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结论切开复位PFLCP内固定是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锁定加压接骨 骨折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5
作者 龙正友 范义平 +1 位作者 姜国棋 陈光剑 《临床医药实践》 2014年第6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9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例,按Evans分型:ⅠB型2例,ⅡA型8例,ⅡB型3例,Ⅲ型2例。结果:随访12例,随访率80%,随访时间7-23...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9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例,按Evans分型:ⅠB型2例,ⅡA型8例,ⅡB型3例,Ⅲ型2例。结果:随访12例,随访率80%,随访时间7-23个月,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影像学愈合时间4~8个月,临床愈合时间10—20周,其中发生轻微髋内翻3例。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解剖型锁定接骨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外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的效果研究
6
作者 袁毅 杨然 +7 位作者 杨也 李发东 袁俊 瞿刚波 郝攀登 曾智江 罗兵 杨家福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外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3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股骨近端外侧锁定接... 目的:探讨并研究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外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3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股骨近端外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然后观察其各项临床指标及治疗的效果。结果:这37例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36±0.15)h,其术中平均的出血量为(321.53±35.41)ml,其术毕至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为(30.38±3.31)d,其术毕至骨折端愈合的平均时间为(8.43±3.24)w,术后1个月其平均的Harris评分为(92.39±2.24)分。术后,这37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切口渗液,经换药、引流等处理后痊愈。术后6个月,这37例患者患侧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4.59%。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外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少其术后的并发症,促进其骨折端的愈合,改善其患侧髋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外侧锁定接骨内固定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臧乐源 敖荣广 +4 位作者 周建华 何家文 王永安 禹宝庆 朱雅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4期7-10,30,共5页
目的对比interTAN钉与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FLP)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自2013年2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患者25例。其中采用interTAN治疗15例(Seinsheimer分型Ⅱ型6例,Ⅲ型8例,Ⅴ型1例),PFL... 目的对比interTAN钉与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FLP)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自2013年2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患者25例。其中采用interTAN治疗15例(Seinsheimer分型Ⅱ型6例,Ⅲ型8例,Ⅴ型1例),PFLP治疗患者10例(Seinsheimer分型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2例,Ⅴ型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InterTAN组和PFLP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4min和1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64mL和291mL;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6和85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9和4.1个月。结论 InterTAN钉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主要方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于粉碎性的转子下骨折,在微创操作的基础上,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是inter TAN的有效补充,可以获得与其相似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骨折 内固定 INTERTAN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