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出血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影响其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间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目的对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出血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影响其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间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及术后失血输血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对围手术期的失血情况做出评估,同时对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合并症手术时间等相关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637.67±251.57 m L,手术时间为130.93±31.02 min,隐性失血240.51±195.92 m L,围手术期出血量与年龄和手术时间具有相关性,与体质量、身高、性别和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无相关性。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存在较多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患者年龄和手术时间是其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运用Phli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2部分及3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我科运用Phli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2部分、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共25例...目的:评价运用Phli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2部分及3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我科运用Phli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2部分、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共25例。锁定钢板组12例,年龄58.20±5.88岁,其中男6例、女6例,Neer 2部分骨折6例、3部分骨折6例;髓内钉组13例,年龄58.27±8.82岁,其中男8例、女5例,Neer 2部分骨折4例、3部分骨折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范围。结果:(1)随访时间:锁定钢板组17.90±5.55月,髓内钉组13.20±1.14月。(2)术中出血量:总体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154.00±47.42 vs 54.00±15.06 ml)、2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158.33±56.69 vs 40.00±10.00 ml)、3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131.66±25.44 vs 52.22±16.85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末次随访颈干角:总体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3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140.96°±3.67°vs 134.43°±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肩关节活动范围:总体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外旋角度(29.00°±9.94°vs 39.0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上举角度、外展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外旋角度(28.33°±10.67°vs 41.25°±2.16°)和外展角度(106.66°±7.45°vs 145.00°±2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外旋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功能评分:总体锁定钢板与髓内钉组ASES评分(83.90±5.72 vs89.70±3.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2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与髓内钉组ASES评分(83.16±3.89 vs 92.25±3.34)和Constant-Murley评分(83.00±5.41vs 93.50±3.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与髓内钉组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随访的25例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肩袖损伤及腋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结论:在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Phil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均是较好的内固定选择方式。与Philos锁定钢板治疗相比,Multiloc髓内钉治疗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功能更好,尤其对于2部分骨折。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评估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统计患肢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评估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统计患肢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果: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锁定钢板共治疗107例新鲜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其中67例患者完成至少2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9±23.3)个月(24~108个月)。在最终随访时,Constant评分平均为(87.1±11.7)分(51~100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ore,UCLA)平均为(30.5±3.9)分(18~35分),VAS疼痛评分为(1±2)分(0~7分);主动前屈上举为159.0°±19.3°(80°~180°),体侧外旋为36.8°±19.5°(0°~80°),体侧内旋为T11水平(T2~LS水平)。术后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5例螺钉穿出(7.5%),9例肱骨头缺血坏死(13.4%)及5例创伤性骨性关节炎(7.5%),6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术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部分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率及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概率显著高于三部分骨折。结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四部分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得到满意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严格的适应证选择与精细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骨折的复杂程度亦对术后结果产生影响,四部分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率高于三部分骨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出血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影响其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间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及术后失血输血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对围手术期的失血情况做出评估,同时对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合并症手术时间等相关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637.67±251.57 m L,手术时间为130.93±31.02 min,隐性失血240.51±195.92 m L,围手术期出血量与年龄和手术时间具有相关性,与体质量、身高、性别和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无相关性。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存在较多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患者年龄和手术时间是其危险因素。
文摘目的:评价运用Phli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2部分及3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我科运用Phli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2部分、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共25例。锁定钢板组12例,年龄58.20±5.88岁,其中男6例、女6例,Neer 2部分骨折6例、3部分骨折6例;髓内钉组13例,年龄58.27±8.82岁,其中男8例、女5例,Neer 2部分骨折4例、3部分骨折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范围。结果:(1)随访时间:锁定钢板组17.90±5.55月,髓内钉组13.20±1.14月。(2)术中出血量:总体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154.00±47.42 vs 54.00±15.06 ml)、2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158.33±56.69 vs 40.00±10.00 ml)、3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131.66±25.44 vs 52.22±16.85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末次随访颈干角:总体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3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140.96°±3.67°vs 134.43°±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肩关节活动范围:总体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外旋角度(29.00°±9.94°vs 39.0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上举角度、外展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外旋角度(28.33°±10.67°vs 41.25°±2.16°)和外展角度(106.66°±7.45°vs 145.00°±2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外旋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功能评分:总体锁定钢板与髓内钉组ASES评分(83.90±5.72 vs89.70±3.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2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与髓内钉组ASES评分(83.16±3.89 vs 92.25±3.34)和Constant-Murley评分(83.00±5.41vs 93.50±3.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部分骨折病例中锁定钢板与髓内钉组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随访的25例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肩袖损伤及腋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结论:在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Phil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均是较好的内固定选择方式。与Philos锁定钢板治疗相比,Multiloc髓内钉治疗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功能更好,尤其对于2部分骨折。
文摘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评估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统计患肢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果: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锁定钢板共治疗107例新鲜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其中67例患者完成至少2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9±23.3)个月(24~108个月)。在最终随访时,Constant评分平均为(87.1±11.7)分(51~100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ore,UCLA)平均为(30.5±3.9)分(18~35分),VAS疼痛评分为(1±2)分(0~7分);主动前屈上举为159.0°±19.3°(80°~180°),体侧外旋为36.8°±19.5°(0°~80°),体侧内旋为T11水平(T2~LS水平)。术后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5例螺钉穿出(7.5%),9例肱骨头缺血坏死(13.4%)及5例创伤性骨性关节炎(7.5%),6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术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部分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率及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概率显著高于三部分骨折。结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四部分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得到满意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严格的适应证选择与精细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骨折的复杂程度亦对术后结果产生影响,四部分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率高于三部分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