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永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93-95,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两种内固定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取内固定治疗方法,以信封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两种内固定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取内固定治疗方法,以信封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并分别采取LP治疗、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治疗后疼痛(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更适用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其比前者更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治疗老年复杂型股骨粗隆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成 马林 王盛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652-1654,165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老年复杂型股骨粗隆骨折的优势。方法: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Evens分型3型以上)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内固定治疗,选择同期滑动加压髋螺钉(DHS)系统(30例)及...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老年复杂型股骨粗隆骨折的优势。方法: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Evens分型3型以上)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内固定治疗,选择同期滑动加压髋螺钉(DHS)系统(30例)及髓内固定系统(25例)治疗老年3型以上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观察3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27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均骨性愈合,优良率为92.6%,并发骨折延迟愈合1例,未出现断钉、断板、髋内翻、关节僵直等并发症。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内固定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较DHS系统、髓内固定系统缩短或者减少,优良率较DHS系统(83.4%)和髓内固定系统(88.6%)提高。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老年复杂型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抗旋转能力较强的优点,并且降低了髓内固定引起栓塞的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解剖锁定钢板 小切口 老年 复杂股骨粗隆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解剖型锁定钢板、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晨曦 顾晓峰 +4 位作者 李雅欣 王凌 高剑锐 丁育健 冯德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解剖型锁定钢板(PF-LCP)、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老年人粗隆间骨折,按手术方法分成PFNA组(27例)、PF-LCP组(30例)和...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解剖型锁定钢板(PF-LCP)、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老年人粗隆间骨折,按手术方法分成PFNA组(27例)、PF-LCP组(30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7例)。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总输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住院天数,比较PFNA组和PF-LCP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PF-L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明显小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PF-L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和PF-LCP组总输血量小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好的手术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但需要谨慎注意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 解剖锁定钢板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国万 徐国红 蒋剑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030-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86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方法,对照...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86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下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后随访HSS髋关节功能评定比较中,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vs.75.6%,P<0.05);在术后并发症统计分析中,治疗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vs.24.4%,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疗效明显,且能够有效降低机体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锁定钢板 防旋股骨髓内钉 老年粗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邬玉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285-1287,1290,共4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11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组(锁定钢板)55例和B组(解剖型钢板)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11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组(锁定钢板)55例和B组(解剖型钢板)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观察12个月,按照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A组优32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7%;B组优28例,良21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为81.7%。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解剖型钢板更加适合,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解剖钢板 锁定钢板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子华 徐国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4-605,共2页
目的:报告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1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评价治疗结果。结果:19例病人中4个月全部骨性愈合,髋关节屈伸活动恢复95%以上,旋转活动恢复85%,2例轻度髋内翻。结论:股骨近... 目的:报告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1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评价治疗结果。结果:19例病人中4个月全部骨性愈合,髋关节屈伸活动恢复95%以上,旋转活动恢复85%,2例轻度髋内翻。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简单,有效,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转子间骨折 股骨解剖钢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体会 被引量:23
7
作者 朱新炜 李云恺 +2 位作者 左金良 高浩源 邱思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8-619,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21例,对骨折不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3例骨折未完全复位,行切开复位重新内固定...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21例,对骨折不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3例骨折未完全复位,行切开复位重新内固定并植骨;8例内固定螺钉拔出,行重新内固定并植骨;7例单纯骨缺损,行单纯植骨;2例显性感染,行清创冲洗并外固定;1例隐性感染,行清创冲洗抗感染治疗。结果:随访12~21个月,2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个月,感染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最长。骨折愈合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71.4%,感染患者膝关节功能差。结论: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包括组织创伤严重、手术操作不当、感染、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或负重活动过早。针对骨折不愈合的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充分植骨对于治疗骨折不愈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C骨折 锁定钢板 骨折不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髓内钉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折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鹏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髓内钉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本院159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锁定钢板组(80例)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FN)(79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股骨...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髓内钉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本院159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锁定钢板组(80例)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FN)(79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髓外固定治疗,PFN组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F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Harris评分与锁定钢板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Ⅱ型、Ⅲ型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组治疗,疗效均显著,若为Ⅳ型骨折患者尽量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锁定钢板 PFN 不稳定性 股骨转子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出血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立 苏伟 赵劲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97-1801,共5页
目的对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出血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影响其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间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 目的对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出血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影响其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间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及术后失血输血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对围手术期的失血情况做出评估,同时对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合并症手术时间等相关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637.67±251.57 m L,手术时间为130.93±31.02 min,隐性失血240.51±195.92 m L,围手术期出血量与年龄和手术时间具有相关性,与体质量、身高、性别和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无相关性。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存在较多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患者年龄和手术时间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锁定加压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乾兵 弋石泉 +2 位作者 殷勇 薛志强 龚双全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58例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并分为两组,其中32例行PFNA内固定(A组)、26例... 目的探讨使用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58例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并分为两组,其中32例行PFNA内固定(A组)、26例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B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0.5-4年,平均2年,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植骨病例数、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效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不仅可以用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有效固定,而且可以用于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植骨病例少,固定可靠,下地时间快,康复快等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与股骨锁定钢板 中青年 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Tan髓内钉与解剖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伟 王永会 马仲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5-49,共5页
为探讨Inter Tan髓内钉与解剖型股骨近端髓内钉(ZN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从2013年1月~2018年1月的年龄大于65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最终收入11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为77. 88... 为探讨Inter Tan髓内钉与解剖型股骨近端髓内钉(ZN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从2013年1月~2018年1月的年龄大于65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最终收入11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为77. 88岁。采用Inter Tan髓内钉治疗69例,ZNN髓内钉治疗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 d、第7 d,以及术后1月、3月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3月、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1),Inter Tan髓内钉组手术时长较长。两组术中出血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 12)。两组患者术后第3 d、第7 d,以及术后1月、3月视觉模拟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 77、P=0. 06、P=0. 32、P=0. 56)。术后3月、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两组患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 39、P=0. 27)。两组均未有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可见短期随访研究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ZNN髓内钉与Inter Tan髓内钉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是In-ter Tan髓内钉操作步骤复杂,手术时长较长,所以对于手术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推荐采用ZNN髓内钉进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an髓内钉 解剖股骨髓内钉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骨近端解剖特点与锁定解剖钢板治疗粉碎性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伟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59,共3页
目的:评价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0例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锁定解剖钢板内同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月,平均14月。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 目的:评价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0例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锁定解剖钢板内同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月,平均14月。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估:优18例,良10例,一般2例,优良率93.3%。结论:锁定解剖钢板是治疗近端粉碎性移位的骨折的有效手段,具有肘关节功能良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尺骨 内同定 锁定解剖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LISS钢板固定钉道及远端贴附三维数字化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廷 余斌 +1 位作者 郝增涛 冯卫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数字化重建和逆向工程技术,将LISS钢板与国人股骨远端重建模型匹配,并测量螺钉钉道参数,并探索一种个性化钢板固定手术方法。方法选自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非膝关节疾患成人CT连续扫描数据15例,共30侧(股骨大转... 目的利用三维数字化重建和逆向工程技术,将LISS钢板与国人股骨远端重建模型匹配,并测量螺钉钉道参数,并探索一种个性化钢板固定手术方法。方法选自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非膝关节疾患成人CT连续扫描数据15例,共30侧(股骨大转子下缘至胫骨上1/3,年龄18~41岁,平均32岁),通过将重建钢板和螺钉导入Mimics10.01系统中与重建股骨远端进行配准,测量钢板钉孔位置上螺钉钉道长并检测钢板与股骨远端骨面贴附状况。结果螺钉钉道长度逐渐增大;重建股骨与钢板贴附实验中,左侧5例不能贴附,右侧7例不能贴附。结论 LISS钢板固定股骨中远端,钉道由上到下逐渐增长,其长度有规律可循,现有产品规格与国人股骨远端解剖参数尚存在一定差异,需进一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解剖钢板 LISS 数字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研制胸锁关节解剖锁定钢板的生物力学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举 杨琨 +3 位作者 孙远林 向飞帆 刘煊文 阳运康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6-482,共7页
目的将自主研制的胸锁关节解剖锁定钢板与桡骨远端斜T型锁定钢板及胸锁钩钢板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分析,观察其生物力学方面的特点及优势。方法选择9具防腐、湿润成人尸体,其中男性6具,女性3具。完整取下胸锁关节标本造成胸锁关节全脱位模... 目的将自主研制的胸锁关节解剖锁定钢板与桡骨远端斜T型锁定钢板及胸锁钩钢板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分析,观察其生物力学方面的特点及优势。方法选择9具防腐、湿润成人尸体,其中男性6具,女性3具。完整取下胸锁关节标本造成胸锁关节全脱位模型。将9具标本模型的两侧胸锁关节随机编号并配对分组:A组(实验组,胸锁关节解剖锁定钢板)、B组(对照组1,桡骨远端斜T型锁定钢板)和C组(对照组2,胸锁钩钢板),每组6个胸锁关节。将所有标本两侧安置钢板后固定于万能力学试验机上,分别进行锁骨远端负载、锁骨远端扭转及胸骨柄部螺钉抗拔出3项生物力学实验。结果锁骨远端负载实验:3组标本载荷量-位移均呈线性关系,实验组的抗压缩形变性能强于两个对照组。锁骨远端扭转实验:扭角与扭矩之间均呈线性关系,实验组的抗扭转形变性能强于两个对照组。胸骨柄部螺钉抗拔出实验:A、B、C组胸骨柄部螺钉最大抗拔出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胸骨柄部螺钉抗拔出性能强于两个对照组。结论自主研制胸锁关节解剖锁定钢板在抗压缩、抗扭转、胸骨柄部螺钉抗拔出等生物力学性能方面显著优于斜T型锁定钢板及胸锁钩钢板,能够为临床上治疗胸锁关节骨折脱位提供一款较为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关节骨折脱位 胸锁关节解剖锁定钢板 桡骨远斜T钢板 胸锁钩钢板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1
15
作者 白志刚 宋强 +5 位作者 程锁利 孙玺淳 马军 杨绿林 黄朋 牛东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PF-LCP)、髋关节置换术(HRP)和动力髋螺钉(DHS)手术的194例高龄骨质疏松性...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PF-LCP)、髋关节置换术(HRP)和动力髋螺钉(DHS)手术的194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对各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arris评分、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4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及优劣。结果 PFNA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最短,关节置换组次之,PF-LCP组第三,DHS组最长;PFNA组出血量最少,而关节置换组、PF-LCP组与DH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置换组离床时间最早,PFNA组次之,PF-LCP组与DH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的Harris评分GTF假体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FNA组高于PF-LCP组与DHS组,PF-LCP组高于DHS组,而术后6月的Harris评分发现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降低手术风险、尽早离床活动、避免术后并发症,对于身体状况尚佳、骨质疏松程度低、骨折粉碎程度轻者首选PFNA,相反,若患者合并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骨折部粉碎程度重则髋关节置换术更具优势,DHS需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抗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锁定钢板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及其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全 曾勇 舒鑫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0-475,共6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10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10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PFP治疗组53例和PFNA治疗组53例,于治疗干预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9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新鲜老年股骨标本10具制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PFNA组和LPFP组各5具,于治疗干预后采用力学试验机进行轴向压缩实验、破坏载荷实验和扭转刚度实验,记录生物力学性能指标。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LPFP组(P <0.05),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LPFP组(P <0.05),平均Harris评分高于LPFP组(P <0.05)。PFNA组、LPFP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56%、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折模型治疗干预后,PFNA组平均轴向压缩、破坏载荷、扭转刚度均高于LPFP组(P <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其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显著减少髋内翻和螺钉松动与切割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锁定钢板 股骨抗旋髓内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