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源 范吉星 +4 位作者 崔增桢 杨钟玮 吕扬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UN,术后采用统一康复计划,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25~182 min,中位数63.0 min。术中出血量10~750 ml,中位数50.0 ml。术中输血例数(悬浮红细胞)40例(20%)。术后住院时间1~15 d,(4.0±1.9)d。术后股骨颈干角116.7°~140.1°,132.4°±5.5°。术后1 d骨折复位质量:优140例,可54例,差6例。并发症13例,其中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定期切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痊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好转;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经专科治疗后痊愈或好转。200例术后1个月髋关节X线正侧位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骨痂生成,无内固定失效;术后3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到愈合,无内固定失效。200例随访12~29个月,(16.1±2.7)月。1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头颈螺钉切割,行内固定取出、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恢复可。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70~94分,(88.8±2.8)分,优103例,良92例,可5例,优良率97.5%(195/200)。结论 PFUN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失效率低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内、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外侧壁的理念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源(综述) 吕扬 周方(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260万人口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450万[1]。在髋部骨折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占40%~60%[2],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外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 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260万人口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450万[1]。在髋部骨折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占40%~60%[2],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外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多为跌倒时髋部着地致伤,常见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常见原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3]。目前,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尽早手术、防止卧床并发症早已是共识,国内许多医院对此类骨折开辟“绿色通道”,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有显著提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部骨折 股骨粗隆骨折 转子 外侧壁 髋关节囊 骨质疏松 卧床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国瑞 孙振江 +1 位作者 徐永申 穆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4,共8页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后髓内钉失效行FHR治疗的FIF老年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HR术后股骨头是否脱位,分为脱位组(45例)和未脱位组(130例)。评估FHR的临床疗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术期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影响FHR效果的因素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通过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构建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以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模型的校准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各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FHR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主要包括肺部感染(2.86%)、下肢静脉血栓(2.86%)以及心功能障碍(2.86%)。LASSO回归模型获得6个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为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的评分在0~21.6分,可划分为低危(<11分)、中危(11~15分)和高危(>15分)3个风险等级;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脱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其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结论高龄患者FIF髓内钉固定失效后行FHR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等为FHR后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尺骨鹰嘴锁定板固定大转子的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胡秀年 兰伟斌 +5 位作者 陈日江 王伟涛 廖元军 李龙建 胡志龙 邱剑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尺骨鹰嘴锁定板和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的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46例,分为钢丝捆绑组(24例)和钛板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手...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尺骨鹰嘴锁定板和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的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46例,分为钢丝捆绑组(24例)和钛板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初次下地时间以及术后1月、6月、12月髋关节功能VAS、Harris评分。结果 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钢丝组优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初次下地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术后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2月钛板组优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后1月钛板组优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丝固定大转子骨折相比,钛板固定具有更好的早期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关节置换 骨折固定 钢丝 尺骨鹰嘴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北辰 杨耀琦 +3 位作者 鲍其远 温竣翔 张伟滨 万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1-898,共8页
目的·探究在接受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中,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 目的·探究在接受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中,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PFNA手术的80岁及以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74例,根据术后是否早期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148),所有患者完成术后6周和12周2次随访。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按照1∶3的比例进行匹配,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骨折分型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2组患者匹配后的一般资料,以及2次随访时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术后12周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PSM法匹配后得到实验组患者25例和对照组患者6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6周和12周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16.0%和9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和73.8%,均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2周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良好的手术复位(OR=12.52,95%CI 2.67~58.74,P=0.001)、术后早期使用唑来膦酸(OR=10.14,95%CI 1.01~102.09,P=0.049)和更高的血清白蛋白水平(OR=1.15,95%CI 1.02~1.29,P=0.025)为骨折愈合的促进因素,而不稳定型骨折(OR=0.10,95%CI 0.03~0.31,P=0.000)为不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PFNA手术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术后早期使用唑来膦酸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且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除此之外良好的术中复位、更高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有利因素,而不稳定型骨折为骨折愈合的阻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联合规范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30
6
作者 高飞 周武 +3 位作者 谢卯 刘毅 查琨 刘国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规范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采用PFNA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6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的患者,共78例...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规范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采用PFNA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6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的患者,共7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3例。根据是否抗骨质疏松治疗将患者分为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40例,除行PFNA治疗外,在补充钙剂、活性维生素D的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唑来膦酸盐序贯治疗;对照组共38例,单纯行PFNA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定期检测髋关节骨密度,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部位再骨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经X线片证实均能达到临床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健侧髋关节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再发骨折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微创理念,操作简单,疗效满意。PFNA结合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能增加骨密度,同时减少术后再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降钙素 唑来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1
7
作者 白志刚 宋强 +5 位作者 程锁利 孙玺淳 马军 杨绿林 黄朋 牛东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PF-LCP)、髋关节置换术(HRP)和动力髋螺钉(DHS)手术的194例高龄骨质疏松性...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PF-LCP)、髋关节置换术(HRP)和动力髋螺钉(DHS)手术的194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对各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arris评分、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4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及优劣。结果 PFNA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最短,关节置换组次之,PF-LCP组第三,DHS组最长;PFNA组出血量最少,而关节置换组、PF-LCP组与DH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置换组离床时间最早,PFNA组次之,PF-LCP组与DH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的Harris评分GTF假体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FNA组高于PF-LCP组与DHS组,PF-LCP组高于DHS组,而术后6月的Harris评分发现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降低手术风险、尽早离床活动、避免术后并发症,对于身体状况尚佳、骨质疏松程度低、骨折粉碎程度轻者首选PFNA,相反,若患者合并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骨折部粉碎程度重则髋关节置换术更具优势,DHS需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锁定钢板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TAN、PFNA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8
作者 林杨景 李杰 +4 位作者 林炎水 宫福良 严小虎 贺军 蒲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比较第四代股骨髓内钉InterTA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髋动力钢板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InterTAN和PFNA两种不同器械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72例病例,并选择同期使用DHS的23例病例对比,其中总的83例... 目的:比较第四代股骨髓内钉InterTA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髋动力钢板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InterTAN和PFNA两种不同器械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72例病例,并选择同期使用DHS的23例病例对比,其中总的83例得到了4至16个月不等的随访.比较这三种手术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时记录术后下床时间以及参照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定.结果:DHS组比InterTAN组和PFNA组手术时间都长(P<0.05),而InterTAN组和PFNA组间手术时间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InterTAN组和PFNA组手术出血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血最多的为DHS组,出血最少的是InterTAN组.DHS组比InterTAN组和PFNA组下地时间更延后(P<0.05),而InterTAN组和PFNA组间下地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后发现三组患者术后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FNA、InterTAN符合骨折的微创手术要求,与传统的DHS相比,PFNA和InterTAN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有更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AN髓内钉 PFNA髓内钉 DHS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69
9
作者 陈述祥 刘彦 陈丽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比较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将2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完整的患者分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HA)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目的:比较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将2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完整的患者分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HA)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82例、PFNA组6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70例.男性92例,女性128例,年龄70~101岁,平均79.8岁,骨折按Jensen-Evans分型:Ⅰ型22例、Ⅱ型51例、Ⅲ型78例、Ⅳ型44例、Ⅴ型20例、R型(逆粗隆型)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患者获得8~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三组疗效满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内科合并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PFNA组与DHS组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FNA、DHS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出血量最多,DHS组居中.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PFNA组、DHS组、PFNA组与DHS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与DHS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29例(13.2%).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应根据年龄、身体状况、骨质疏松情况、骨折类型等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不稳定型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术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DHS髓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顾世忠 梁庆威 +2 位作者 李良满 周志成 刘晓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1-363,共3页
我院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6例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认为全髋关节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用于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相对有效、简单、可行的治疗方案,且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患... 我院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6例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认为全髋关节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用于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相对有效、简单、可行的治疗方案,且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患者能早期负重下地,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海良 庞瑞明 +3 位作者 刘红财 盛朝辉 曾伟坤 吴泽荣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8例,采用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44例,...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8例,采用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动力髋部螺纹钉(DHS)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感染,2例患者内固定断裂失效,1例发生髋内翻,1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1%(4/44);研究组未发生并发症。结论:PFNa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少,内固定可靠,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DHS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钢板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10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苏厂尧 谢文伟 +2 位作者 姚汉刚 余占洪 李再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07-2409,共3页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DHS固定组(n=65例),人工关节置换组(n=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于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及术后有无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DHS固定组,骨折均愈合,其中3例出现髋内翻畸形,无不愈合及死亡病例。人工关节组,2例出现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DHS组90%,人工关节组92.3%。两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方面人工关节组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能代替内固定治疗。对于远期疗效仍需进行观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高龄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维虚拟手术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丹 谢叻 +4 位作者 裴国献 刘永刚 金丹 赵志球 姜晓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 NX软件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虚拟手术,为术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选取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利用Mimics软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虚拟复位,利用Unigraphics N... 目的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 NX软件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虚拟手术,为术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选取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利用Mimics软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虚拟复位,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的建模功能对测量的动力髋螺钉(DHS)手术器械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模拟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固定手术,初步指导临床应用。结果虚拟手术过程真实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DHS螺钉进钉方向和角度准确,可充分预测骨折复位状态及手术效果。结论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NX软件进行虚拟手术,对于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风险评估、临床教学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对于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三维重建 动力髋螺钉 虚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女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髋部骨密度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吴少明 谢俊杰 +3 位作者 刘夏莹 卢天祥 吴世强 吴文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00-1504,共5页
目的明确骨质疏松女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髋部骨密度差异,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与骨折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于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 目的明确骨质疏松女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髋部骨密度差异,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与骨折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于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及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72例,其中无病史的原发骨质疏松患者109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39例、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24例。分别统计3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患病情况、骨折侧别、髋部各部位骨密度、血清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CTX)、I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 propeptide,PIN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分别进行三组间及两两组间比较。结果三组间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67,P=0.072;F=0.882,P=0.416;χ^2=3.216,P=0.232),股骨颈骨折组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组间骨折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8,P=0.328),三组间髋部Ward区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37,P=0.056),髋部骨密度比较,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股骨转子间、髋部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25,P=0.001;F=8.668,P<0.001;F=9.657,P<0.001)。股骨颈骨折组、转子间骨折组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股骨转子间、髋部整体骨密度均小于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组与转子间骨折组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髋部整体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β-CTX、P1NP、维生素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组、转子间骨折组β-CTX、维生素D均小于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子间骨折与骨质疏松组P1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骨折组与转子间骨折组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髋部整体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类型可能并不取决局部的骨密度,可能与骨微结构等因素相关,要得到明确、可靠的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股骨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雪晖 谢肇 +3 位作者 何清义 王序全 马树支 张劲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68-570,共3页
目的评价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1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AO的Muller分类31-A2型8例,31-A3型4例,采用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目的评价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1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AO的Muller分类31-A2型8例,31-A3型4例,采用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90ml,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2-8个月随访,10例骨折达临床愈合,2例因仅随访2个月尚待进一步观察。髋关节功能评价总优良率为91.7%,无感染、内固定失败,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稳、微创、并发症少的特点,但对骨折断端加压程度有限,对于一些严重粉碎性骨折难以闭合复位的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 PFN-A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外侧壁重建对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志钢 徐晓峰 +2 位作者 陈奇 曹兴兵 孙继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近端外侧壁完整性对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PFNA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70例,按照是否重建外...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近端外侧壁完整性对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PFNA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70例,按照是否重建外侧壁分为A组(外侧壁未重建组)、B组(外侧壁重建组)。观察指标:年龄、骨质疏松程度(Singh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TAD(尖顶距)及Offset(偏心距)值、骨折初步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5.2个月(3~10个月)。A、B两组患者的年龄、骨质疏松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TAD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的内固定失效率、Offset短缩、骨折愈合时间均大于B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小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外侧壁破损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以及转子间短缩等不良并发症;术中重建外侧壁,能够恢复其支撑作用,降低PFNA手术失效率,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和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丁强 廖文胜 +3 位作者 王利民 王卫东 吴学建 陈聚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3-805,共3页
关键词 动力加压螺钉 髓内钉 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晋 任有亮 +2 位作者 王兆杰 刘毅 彭笳宸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479,491,共6页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60岁以上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分为A组(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30例)和B组(未使用抗骨质...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60岁以上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分为A组(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30例)和B组(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27例),骨折术后第5天后行口服维生素D钙咀嚼片、阿伦膦酸钠片治疗,观测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骨密度。结果完成随访病例A组26例,B组24例,2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A组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3天血清钙及维生素D较术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血清钙及维生素D较术前、术后3天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骨密度较术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骨密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增加骨密度,能获得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抗骨质疏松药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冲 徐静 +1 位作者 宫福良 李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638-364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因素对于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15例。回顾期间的5个相关影响因素:致病原因、年龄、骨折类型、手术... 目的:探讨多因素对于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15例。回顾期间的5个相关影响因素:致病原因、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时机、术后康复。采用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术后疗效。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等级分组资料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后P〈0.05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2.2±4.6)个月]。末次Harris功能评分:52~98分,平均(73.6±10.4)分,依据评判标准结果:优72例,良28例,一般15例,差0例,优良率86.95%。单因素分析,术后疗效不受年龄、致病原因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骨折类型系数值=-1.508,P=0.003;手术时机系数值=-1.419,P=0.009;术后康复系数值1.351,P=0.000。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Inter TAN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 TAN LOGISTI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彭伟 马远征 +2 位作者 常青 王亮 余方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825-827,837,共4页
目的比较DHS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6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31例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应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9~18个月随访,平均12.9个月。... 目的比较DHS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6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31例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应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9~18个月随访,平均12.9个月。PFNA组较DHS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方面均有优势;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术后PFNA组和DHS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并发症对比PFNA组较DHS组少,而PFNA组易于发生术中股骨干骨折。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抗旋转、抗切割等优点,是理想的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老年人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