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振杰 丁土旺 黑烁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869-870,共2页
目的探析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荥阳市中医院2012年5月至2016年4月确诊并收治的140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人。对照组给予动力... 目的探析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荥阳市中医院2012年5月至2016年4月确诊并收治的140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人。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研究组给予股骨距重建后加以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细致类目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Harris评分具体类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距重建后加以半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 股骨距重建 半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
2
作者 韩双杨 赵李奔 陆泉秀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0期59-65,72,共8页
目的构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1例,失访3例,问卷调查不合格6例,最终纳入352例... 目的构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1例,失访3例,问卷调查不合格6例,最终纳入352例。根据术后康复情况分为康复良好组(n=276)与康复不佳组(n=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不佳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以评价。结果年龄、骨质疏松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延迟负重、恐动症、术后并发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水平、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低水平是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不佳的危险因素,而24 h内急诊手术、功能锻炼依从性、自我效能是其保护因素(P<0.05,P<0.01)。据此构建预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不佳的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准确度较高,预测效能、临床效用良好。结论影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因素较多,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准确度以及良好的预测价值、临床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股骨转子骨折 髓内钉 康复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外侧壁的理念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曹源(综述) 吕扬 周方(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260万人口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450万[1]。在髋部骨折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占40%~60%[2],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外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 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260万人口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450万[1]。在髋部骨折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占40%~60%[2],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外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多为跌倒时髋部着地致伤,常见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常见原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3]。目前,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尽早手术、防止卧床并发症早已是共识,国内许多医院对此类骨折开辟“绿色通道”,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有显著提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髋部骨折 股骨粗隆骨折 转子 外侧壁 髋关节囊 骨质疏松 卧床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7
4
作者 唐晓明 朱国太 +2 位作者 孙海浪 戴健 于广洋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5期77-79,共3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87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SH组和PFNA组,分别采用DHS和PF-NA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87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SH组和PFNA组,分别采用DHS和PF-NA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DHS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与DHS内固定比较,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老年 动力髋螺钉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附30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利斌 段永壮 +2 位作者 杨素敏 徐海斌 董玉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70岁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保留股骨大、小转子部位的骨折块,将其重新复位,钢丝...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70岁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保留股骨大、小转子部位的骨折块,将其重新复位,钢丝固定。结果30例手术顺利。术后7~14 d(平均9 d)下床活动。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无假体松动、脱位和感染等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26例,可4例。结论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建炜 罗玉琛 +1 位作者 李志丹 肖刚 《现代医院》 2010年第6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伴糖尿病30例,围手术期合理控制血糖水平。结果病人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且伤口Ⅰ期甲级... 目的探讨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伴糖尿病30例,围手术期合理控制血糖水平。结果病人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且伤口Ⅰ期甲级愈合。80%的患者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未发现髋内翻、感染、松动、脱位者。结论积极做好围手术期血糖控制,配合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使患者早日恢复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糖尿病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远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8期55-57,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分为4组:A组2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28例,行防旋股骨近端...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分为4组:A组2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28例,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C组26例,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D组24例,行Gamma钉内固定治疗。比较4组术后3、6、12、18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时间点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同一时间点明显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和D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髋内翻畸形、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B组随访期内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髋内翻畸形发生。C组出现内固定松动2例,髋内翻畸形3例。D组出现1例(Ⅱ型)钉远端股骨干骨折,1例大腿中上端疼痛;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具优势,近期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其远期并发症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邵锋 卢绪章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6期174-176,185,共4页
目的探讨PFNA与PFLAP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选择不稳定性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PFLAP组,各49例。PFNA组采用PFNA手术治... 目的探讨PFNA与PFLAP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选择不稳定性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PFLAP组,各49例。PFNA组采用PFNA手术治疗,PFLAP组采用PFLAP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切口大小、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及1年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3.5个月。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明显比PFLAP组短(P<0.05);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较PFLAP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PFLAP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FLAP组(P<0.05)。结论 PFNA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机体内环境干扰少,对手术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尤为适用,同时因其固定牢靠,可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减少并发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若丹 白云鹤 +1 位作者 姚鹏举 郭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3期114-115,共2页
目的分析应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32例。结果 3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骨折均一期愈合,有一例内固定失败。疗效按Harris功能评分,优24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 PFNA治疗... 目的分析应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32例。结果 3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骨折均一期愈合,有一例内固定失败。疗效按Harris功能评分,优24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对血供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 骨折 PF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6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4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近期随访疗效满意。只有2例行走时轻微疼痛,而且生活均能自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4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近期随访疗效满意。只有2例行走时轻微疼痛,而且生活均能自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治疗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 不稳定性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伴股骨颈缺损的转子间骨折体外力学研究
11
作者 刘乐 王松 +1 位作者 张向 杨红胜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伴有股骨颈基底部不同部位缺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于2024年5-7月制备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缺损的IFF模型12具,根据骨缺损的具体部位进行实验分组:股骨颈基底部无缺...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伴有股骨颈基底部不同部位缺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于2024年5-7月制备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缺损的IFF模型12具,根据骨缺损的具体部位进行实验分组:股骨颈基底部无缺损(A组)、伴股骨颈基底部前内侧缺损(B组)、伴股骨颈基底部中内侧缺损(C组)、伴股骨颈基底部后内侧缺损(D组),每组3具模型。4组模型制备成功后,均按标准方式采用PFNA内固定。力学测试方案:在万能试验机上模拟正常人站立姿势,施加适当力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比较不同载荷下4组固定模型的轴向压缩刚度和失效载荷;记录不同载荷强度下4组模型的轴向位移情况,并绘制载荷-位移曲线图。结果A组轴向压缩刚度(48.05±0.83)N/m高于其他3组(P<0.05);B组轴向压缩刚度(35.67±1.03)N/m低于C组和D组(P<0.05)。A组失效载荷(720.67±12.51)N高于其他3组(P<0.05),B组失效载荷(535.00±12.50)N低于C组和D组(P<0.05)。当载荷在500 N时,B组轴向位移14.52 mm高于其余3组(P<0.05);当载荷达到600 N时,B组轴向位移>15 mm判定为内固定失效,而其余3组均在内固定有效范围内。结论股骨颈区骨质缺损对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IFF体外生物力学强度有明显影响,且伴有股骨颈基底部前内侧缺损对力学强度影响最大。在临床处理伴有股骨颈基底部缺损尤其是前内侧骨缺损的IFF时,采用PFNA内固定需同时重视骨缺损区域的重建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股骨颈基底部缺损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固定髓内钉对A2.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及抗扭转性的影响
12
作者 姜自伟 黄枫 +3 位作者 郑晓辉 虎群盛 李悦 孙世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8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三角固定髓内钉(TPFNA)对A2.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及抗扭转性的影响。方法选取6对新鲜成人股骨标本制作A2.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将骨折模型随机分为TPFNA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每组同侧6肢,分别给予TPFNA、PFN... 目的探讨三角固定髓内钉(TPFNA)对A2.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及抗扭转性的影响。方法选取6对新鲜成人股骨标本制作A2.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将骨折模型随机分为TPFNA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每组同侧6肢,分别给予TPFNA、PFNA固定。记录100、200、300、400、500、600 N垂直压缩状态下位移情况及扭转角为1°、2°、3°、4°、5°时的扭矩。结果 TPFNA组在200、300、400、500、600 N垂直压缩状态下的位移均小于PFNA组(P均<0.05)。TPFNA组扭转角为2°、3°、4°、5°时的扭矩均大于PFNA组(P均<0.05)。结论A2.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TPFNA固定的稳定性及抗扭转能力均较好,均优于PF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三角固定髓内钉 端防旋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路径行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左英 李军 +1 位作者 王新泉 范忠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6期25-29,共5页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路径行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研究组(34例)及对照组(26例)。研究组采用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行生物型加长柄半...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路径行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研究组(34例)及对照组(26例)。研究组采用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行生物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先将骨折复位再行生物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1 d、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52.65±3.74)min短于对照组的(62.11±4.28)min、术中出血量(167.21±5.10)ml少于对照组的(184.23±8.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3.88±1.89)、(87.68±1.79)分,高于对照组的(78.69±2.45)、(83.88±1.03)分,术后1 d、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62±1.02)、(1.44±0.75)分,低于对照组的(4.54±0.71)、(2.50±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髋关节脱位。结论 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行生物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常规后外侧入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患侧髋关节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更好,是一种理想的可行的手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线路径 生物型加长柄 半髋置换术 股骨转子骨折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付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护理后,两组负面情绪、疼痛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2)。结论: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伤口愈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转子骨折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PFNA内固定术联合早期负重训练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减少卧床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陆恩武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早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和早期负重训练对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于凤冈县人民医院展开研究,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共选取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早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和早期负重训练对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于凤冈县人民医院展开研究,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共选取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0)使用常规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n=40)使用早期内固定术联合早期负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和35.00%,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早期PFNA内固定术联合早期负重训练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内固定术 早期负重训练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手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邓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3期58-61,共4页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联合活血祛瘀汤在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进行观察并分组,每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PFNA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PFN...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联合活血祛瘀汤在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进行观察并分组,每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PFNA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PFNA手术+活血祛瘀汤治疗,对比两组的骨代谢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骨痂生长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骨钙素(BG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均更高,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均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周、6周及12周,观察组骨痂生长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PFNA手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促进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粉碎性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 活血祛瘀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一民 汤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采用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21例患者手术顺利。随访3个月~2 a 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1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 目的探讨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采用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21例患者手术顺利。随访3个月~2 a 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1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7例,良4例,优良率100%。无髋内翻、短缩、关节僵直、钢板断裂、脱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解剖接骨板 股骨转子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64例分析
18
作者 黄亚生 温琦 李宏 《临床医药实践》 2006年第5期391-392,共2页
关键词 股骨转子 不稳定性 骨折内固定 内固定方法 骨折患者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菊花 郑伟兰 +1 位作者 余爱香 常文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20期1862-1863,共2页
目的促进微创动力抗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后顺利康复。方法对42例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康复训练与护理。结果随访3~21个月,全组顺利康复,未见骨折不愈合及畸形。结论术前做... 目的促进微创动力抗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后顺利康复。方法对42例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康复训练与护理。结果随访3~21个月,全组顺利康复,未见骨折不愈合及畸形。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术后早期正确地进行患肢及全身功能的康复锻炼,指导早期下床活动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股骨距重建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8期24-28,共5页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股骨距重建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人工股骨...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股骨距重建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股骨距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时间),关节抗压能力值及内固定材料刚度值,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下肢运动功能(10 m步行耗时、辅助行走时间、独立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2.51±0.63)d短于对照组的(2.92±0.8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抗压能力值、内固定材料刚度值分别为(2.22±0.13)MPa、(1852.82±389.73)N/mm,均高于对照组的(1.81±0.20)MPa、(1274.91±275.84)N/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9.02±11.10)分高于对照组的(53.81±13.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10 m步行耗时(25.80±10.81)s短于对照组的(51.81±15.51)s,辅助行走时间(6.51±2.32)d、独立行走时间(2.44±0.72)个月均早于对照组的(8.82±3.11)d、(3.90±1.1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股骨距重建治疗并不增加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可显著提高内固定材料稳固性与刚度,有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距重建 高龄 不稳定性 股骨转子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