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韦阁 周兵 +1 位作者 覃刚 蒙宾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梅花钉 股骨髁上骨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臧乐源 敖荣广 +4 位作者 周建华 何家文 王永安 禹宝庆 朱雅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4期7-10,30,共5页
目的对比interTAN钉与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FLP)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自2013年2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患者25例。其中采用interTAN治疗15例(Seinsheimer分型Ⅱ型6例,Ⅲ型8例,Ⅴ型1例),PFL... 目的对比interTAN钉与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FLP)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自2013年2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患者25例。其中采用interTAN治疗15例(Seinsheimer分型Ⅱ型6例,Ⅲ型8例,Ⅴ型1例),PFLP治疗患者10例(Seinsheimer分型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2例,Ⅴ型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InterTAN组和PFLP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4min和1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64mL和291mL;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6和85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9和4.1个月。结论 InterTAN钉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主要方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于粉碎性的转子下骨折,在微创操作的基础上,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是inter TAN的有效补充,可以获得与其相似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骨折 内固定 INTERTAN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手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邓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3期58-61,共4页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联合活血祛瘀汤在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进行观察并分组,每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PFNA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PFN...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联合活血祛瘀汤在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进行观察并分组,每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PFNA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PFNA手术+活血祛瘀汤治疗,对比两组的骨代谢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骨痂生长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骨钙素(BG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均更高,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均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周、6周及12周,观察组骨痂生长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PFNA手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促进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粉碎性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 活血祛瘀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伴股骨颈缺损的转子间骨折体外力学研究
4
作者 刘乐 王松 +1 位作者 张向 杨红胜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伴有股骨颈基底部不同部位缺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于2024年5-7月制备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缺损的IFF模型12具,根据骨缺损的具体部位进行实验分组:股骨颈基底部无缺...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伴有股骨颈基底部不同部位缺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于2024年5-7月制备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缺损的IFF模型12具,根据骨缺损的具体部位进行实验分组:股骨颈基底部无缺损(A组)、伴股骨颈基底部前内侧缺损(B组)、伴股骨颈基底部中内侧缺损(C组)、伴股骨颈基底部后内侧缺损(D组),每组3具模型。4组模型制备成功后,均按标准方式采用PFNA内固定。力学测试方案:在万能试验机上模拟正常人站立姿势,施加适当力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比较不同载荷下4组固定模型的轴向压缩刚度和失效载荷;记录不同载荷强度下4组模型的轴向位移情况,并绘制载荷-位移曲线图。结果A组轴向压缩刚度(48.05±0.83)N/m高于其他3组(P<0.05);B组轴向压缩刚度(35.67±1.03)N/m低于C组和D组(P<0.05)。A组失效载荷(720.67±12.51)N高于其他3组(P<0.05),B组失效载荷(535.00±12.50)N低于C组和D组(P<0.05)。当载荷在500 N时,B组轴向位移14.52 mm高于其余3组(P<0.05);当载荷达到600 N时,B组轴向位移>15 mm判定为内固定失效,而其余3组均在内固定有效范围内。结论股骨颈区骨质缺损对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IFF体外生物力学强度有明显影响,且伴有股骨颈基底部前内侧缺损对力学强度影响最大。在临床处理伴有股骨颈基底部缺损尤其是前内侧骨缺损的IFF时,采用PFNA内固定需同时重视骨缺损区域的重建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股骨颈基底部缺损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路径行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左英 李军 +1 位作者 王新泉 范忠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6期25-29,共5页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路径行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研究组(34例)及对照组(26例)。研究组采用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行生物型加长柄半...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路径行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研究组(34例)及对照组(26例)。研究组采用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行生物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先将骨折复位再行生物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1 d、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52.65±3.74)min短于对照组的(62.11±4.28)min、术中出血量(167.21±5.10)ml少于对照组的(184.23±8.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3.88±1.89)、(87.68±1.79)分,高于对照组的(78.69±2.45)、(83.88±1.03)分,术后1 d、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62±1.02)、(1.44±0.75)分,低于对照组的(4.54±0.71)、(2.50±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髋关节脱位。结论 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行生物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常规后外侧入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患侧髋关节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更好,是一种理想的可行的手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线路径 生物型加长柄 半髋置换术 股骨转子骨折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付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护理后,两组负面情绪、疼痛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2)。结论: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伤口愈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转子骨折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PFNA内固定术联合早期负重训练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减少卧床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陆恩武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早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和早期负重训练对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于凤冈县人民医院展开研究,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共选取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早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和早期负重训练对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于凤冈县人民医院展开研究,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共选取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0)使用常规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n=40)使用早期内固定术联合早期负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和35.00%,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早期PFNA内固定术联合早期负重训练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内固定术 早期负重训练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髓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金立昆 李晔 +2 位作者 张杰 董延旭 齐越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93-299,共7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InterTan髓内钉和股骨近端仿生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bionic intramedullary nail,PFB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InterTan髓内钉和股骨近端仿生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bionic intramedullary nail,PFB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接受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3组。PFBN组25例,女16例,男9例,年龄69~79(73.67±5.16)岁;PFNA组55例,女38例,男17例,年龄68~80(74.23±5.57)岁;InterTan组40例,女26例,男14例,年龄68~79(73.45±5.34)岁。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3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InterTan组负重时间[(7.98±1.34)d、(8.22±0.46)d],早于PFNA组(10.27±0.66)d(P<0.01);PFBN组、InterTan组骨折愈合时间[(10.14±2.33)周、(11.87±2.48)周],优于PFNA组(13.68±2.36)周(P<0.01)。术后1个月,PFBN组、InterTan组Harris评分[(70.52±5.34)分、(69.81±6.17)分],高于PFNA组(51.46±5.36)分(P<0.01),PFBN组和Inter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及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NA组(P<0.05)。结论:PFBN和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传统PFNA具有骨折愈合更快、负重时间更早且术后并发症更少的优势,但3种术式均可达到较高的有效率且远期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股骨髓内钉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未愈合的陈旧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
9
作者 夏青 刘传文 +2 位作者 夏玉城 王会杨 郭金泉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未愈合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23年2月未经手术的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未愈合患者15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男9例,女6例,年龄71~82岁,11例发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未愈合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23年2月未经手术的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未愈合患者15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男9例,女6例,年龄71~82岁,11例发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其中接受下腔静脉滤器植入9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屈曲、外展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髋关节疼痛程度。采用Harris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术中出血量200~400 ml,术中输血0~400 ml,手术时间40~90 min。15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术后3 d血红蛋白72~97 g·L^(-1),术后输血量0~400 ml。所有患者无假体周围感染、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意外发生,但术后早期发生谵妄1例,于术后4~5 d谵妄消失,在末次随访时均无再翻修。髋关节VAS术前6~7分,末次随访2~4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2~13分,末次随访73~84分。结论:未经手术的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未愈合有其显著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远端固定型股骨假体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固、手术相对安全和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陈旧性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王挺 王华磊 郭雄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分析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病例展开研究,将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的106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 目的分析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病例展开研究,将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的106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切开或有限切开复位结合髓内钉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骨折复位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开始负重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66%(3/53)]较对照组[18.87%(10/53)]低(P<0.05)。结论采用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减轻对机体的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复性股骨转子骨折 顶棒支撑法 复位 髓内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联络服务模式的康复护理在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潘秋霞 崔雪梅 +2 位作者 曹丽琴 焦萍萍 柳小霞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2期64-66,共3页
目的探析在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应用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确定研究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92例,回顾分析其临床... 目的探析在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应用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确定研究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92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实施基于FLS模式的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锻炼依从性、髋关节功能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为97.78%,明显较对照组的85.11%更高(P<0.05)。干预3个月后,2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量表4个维度评分均有所提升,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ⅠNP)、骨钙素(OC)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均有所提高;上述评分指标对比,观察组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接受基于FLS模式的康复护理,有助于全面提升其锻炼依从性,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可改善骨代谢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骨折 骨折联络服务 髋关节功能 锻炼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12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华贤章 谭明伟 +3 位作者 柯银涛 王立祚 骆渊城 朱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2期70-71,共2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合并骨质疏松者更易发生,少数年轻患者系高能量损伤所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方法很多,但这些固定方法各有优缺点,如何选择与患者骨折类型、术者经验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粉碎性骨折 股骨转子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手术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结合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Ⅴ型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欣伟 王攀峰 +4 位作者 付青格 张春才 许硕贵 苏佳灿 潘思华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Ⅴ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收治12例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1~65岁,平均5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Ⅴ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收治12例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1~65岁,平均5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1例。按Seinsheimer分类均为Ⅴ型。均采用动力髋螺钉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38个月,平均28个月。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3个月(3~4.5个月)。未发生深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骨不连等并发症。按Merle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为(16.75±1.14)分,其中优4例,良8例。结论:动力髋螺钉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可选择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转子下骨折 骨折固定术 动力髋螺钉 形状记忆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思元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4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25日期间在宁海县冠庄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3例)和研究组(n... 目的:探讨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25日期间在宁海县冠庄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3例)和研究组(n=25例)。对参照组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骨折愈合的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毕至骨折愈合的时间相比,P>0.05。接受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头钉切出、髋内翻、拉力螺钉退出等术后并发症。结论: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an内固定术 股骨转子粉碎性骨折 手术的时间 髋关节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加对侧异体骨板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奇 陈卫 +3 位作者 刘国浚 高建廷 刘炎 丁真奇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 :探讨使用钢板加对侧异体骨板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采用钢板加对侧异体骨板固定治疗11例陈旧性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为25-53岁,平均36.4岁。开放性骨折4例,闭... 目的 :探讨使用钢板加对侧异体骨板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采用钢板加对侧异体骨板固定治疗11例陈旧性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为25-53岁,平均36.4岁。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7例;其中开放性骨折均为GustiloⅠ型;骨折按照Winquist分型:Ⅱ型2例,Ⅲ型8例,Ⅳ型1例。通过X线检查观察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膝关节HSS评分标准对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年,平均30个月。无钢板断裂、脂肪栓塞、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旋转畸形及明显的短缩畸形,没有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11例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9个月(4-9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00°-125°,平均117°;伸直-5°-5°,平均2.1°;HSS评分为83.73±9.82。结论:应用钢板加对侧异体骨板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患侧股骨更加牢固的特点,此种方法能够提高骨折稳定性及促进骨痂生长,增加骨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粉碎性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修复困难的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波 王跃 +3 位作者 朱建辛 黄崇新 廖天成 王安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9期781-784,共4页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修复困难的股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例(8髋)股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均为男性,年龄33-64岁,...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修复困难的股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例(8髋)股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均为男性,年龄33-64岁,平均41.9岁。均采用生物型假体。采用Harris评分,从疼痛、功能及活动范围等方面进行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8例(8髋)患者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卧床休息3个月,待髋臼骨折愈合后下床活动,无肺炎、褥疮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9-72个月,平均35.8个月。伤口均愈合,未发生假体下沉、松动现象。无脱位、感染发生。术后行走功能恢复正常(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7.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患者,能最大程度恢复运动功能,减少创伤并发症,可作为内固定困难时的替代术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骨折 髋臼 骨折 粉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海春 陈允震 杨子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内固定 治疗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疗效分析 动力髋螺钉 GAMMA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2
18
作者 党晓谦 王坤正 +3 位作者 柏传毅 时志斌 宋金辉 王春生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6期400-401,共2页
目的:对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63~92岁,平均74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7例,ⅢB型16例,Ⅳ型3例。均为新鲜骨折。采用钢丝固定重建大粗隆,再... 目的:对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63~92岁,平均74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7例,ⅢB型16例,Ⅳ型3例。均为新鲜骨折。采用钢丝固定重建大粗隆,再扩髓并固定假体,或先固定假体,随后固定大粗隆骨折块。结果:26例中12例发生低蛋白血症,8例低钾血症,17例有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20例随访1~2年,平均17个月,16例生活可自理,无假体下沉,行走无疼痛或轻微疼痛。1例人工股骨头反复脱位,但能手法复位。3例髋部疼痛较重需要口服止痛药物。髋关节功能按Harris标准评分:优13例,良3例,中4例。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廷申 李秀勤 +5 位作者 邹明 方勇 马成才 梁盼盼 方英磊 华长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 目的 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行PFNA术,试验组在PFNA术中使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对照组行常规PFNA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恢复情况与骨折复位效果,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血,检测两组血清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分别在术后当日及术后3、6、12个月对两组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比较两组股骨颈干角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另选取30份人工股骨标本,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术组和近端滑动加压技术联合PFNA术组,每组15份。进行相应干预后进行扭转荷载试验与压缩荷载试验,比较两组扭转1.5°时的扭转刚度、扭矩,以及荷载800 N时的压缩刚度、位移情况。结果 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个月血清BMP-2、BALP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试验组术后3、6个月的血清BMP-2、BALP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后当日,术后6、12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试验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股骨颈干角均低于术后当日(P<0.05)。两组复位效果、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滑动加压技术联合PFNA术组扭转1.5°时扭转刚度、扭矩高于PFNA术组,荷载800 N时的压缩刚度高于PFNA术组,压缩位移低于PFNA术组(P<0.05)。结论 在PFNA术中近端采用滑动加压技术,能促进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生物力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壁骨折 股骨转子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滑动加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
作者 王亚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PFNA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中关节功能、畸形、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Barthel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IFF效果更佳,可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BI评分及BBS评分,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