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1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小合 廖中亚 +1 位作者 凡有非 华长城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1期1515-1517,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 目的分析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低、优良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腿截石位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秀茹 刘勇 +2 位作者 姚培坡 秦阳 李书彦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4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单腿截石位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3例患者按手术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牵引床体位,观察组采用单腿截石位。结果观察组体位摆放时间、需用无菌单数显著少于对照... 目的探讨单腿截石位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3例患者按手术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牵引床体位,观察组采用单腿截石位。结果观察组体位摆放时间、需用无菌单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采用单腿截石位经济,方便,提高了患者舒适度,达到充分暴露术野,便于操作,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 单腿截石位 牵引床 C型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室优质护理策略构建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海敏 杨春花 +1 位作者 陆宏伟 周永娣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目的构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室优质护理策略,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启东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法分别纳入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行内固定术及... 目的构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室优质护理策略,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启东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法分别纳入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行内固定术及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比2组的手术指标、临床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长和住院总时间均更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早,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14 d和1个月,2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较于术后1 d均更低(P均<0.05),且观察组在术后7 d和14 d的VAS评分相较于同期对照组均更低(P均<0.05);2组在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个月,2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相较于术后1 d均更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策略有助于缩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耗时、预防术中大量出血、加快骨折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 老年 室优质护理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贡小强 曹旭栋 +1 位作者 徐东来 黄永辉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7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用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老年IFF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和PFNA行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其手术切口长度... 目的观察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用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老年IFF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和PFNA行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其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及骨折复位质量。结果两组骨折复位质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FNA用于老年人IFF内固定术临床效果确切,且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动力髋螺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人 股骨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0
5
作者 许新旋 杨龙飞 +2 位作者 蒋苏 任永萍 黄爱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9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 目的探讨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术后采取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干预。对两组手术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肌群肌力、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髋关节肌力水平、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能够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增加患者关节肌肌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老年患者 渐进性抗阻训练 髋关节功能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6
作者 魏春秀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4期69-71,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老年股骨粗隆间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的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获取相关中文文献,同时追溯相关参考文献扩大检索范围。利用Coch... 目的:系统评价老年股骨粗隆间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的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获取相关中文文献,同时追溯相关参考文献扩大检索范围。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总纳入随机对照研究8篇,总共病例为6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康复护理组的优良率高于常规护理组[OR=2.52,95%CI(1.42,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组的优良率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疗效[OR=3.01,95%CI(1.62,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内固定 康复护理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韩志双 赵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93-94,共2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常见病,占髋部骨折的31%-51%。因老年人骨质疏松及反应能力低下.当下肢突然扭转或股骨粗隆处直接触地即可引起骨折,保守治疗时长期卧床易诱发多种并发症,目前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其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常见病,占髋部骨折的31%-51%。因老年人骨质疏松及反应能力低下.当下肢突然扭转或股骨粗隆处直接触地即可引起骨折,保守治疗时长期卧床易诱发多种并发症,目前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其优点是能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患者年龄大。主要脏器功能低下,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田园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8期77-78,共2页
目的针对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探讨其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总结手术内固定治疗1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病例,分析其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87例获得随诊,有2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1%,术后并发症主要包... 目的针对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探讨其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总结手术内固定治疗1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病例,分析其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87例获得随诊,有2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1%,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单纯髋内翻12例,患肢缩短8例,股骨颈干角变小1例。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选择合适内固定方法及术后避免过早患肢负重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前和术后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姜桂荣 高起莲 王玮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4期216-217,共2页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 后护理 老年人 股骨颈基底 长期卧床 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创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甫尔加夫 王秀达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6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年龄超过55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病例行PFNA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本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94.2%。结论 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年龄超过55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病例行PFNA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本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94.2%。结论 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春仁 《北方药学》 2016年第9期116-117,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这些患者的收治时间在是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根据随机抽样法把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这些患者的收治时间在是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根据随机抽样法把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内固定手术后,不采取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内固定手术后进行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等。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抗骨质疏松药物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并发症少,骨折的愈合时间明显也快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好,对比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内固定手术后采取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能够提高老年患者骨折愈合的速度,帮助患者减少在术后产生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 抗骨质疏松药物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
12
作者 祖广军 《北方药学》 2014年第6期125-125,共1页
目的:探究分析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A组患... 目的:探究分析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A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近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愈合时间,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 近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THA术与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严松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0期72-74,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患者共84例,均为思南县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HA组(n=42)和PFNA组(n=...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患者共84例,均为思南县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HA组(n=42)和PFNA组(n=42)。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70.42±8.15)min]较THA组[(86.35±12.63)min]短,术中出血量[(193.58±44.87)mL]较THA组[(304.42±57.54)mL]少,但THA组术后卧床时间[(11.56±3.75)d]、开始负重行走时间[(25.67±5.95)d]较PFNA组[(15.59±4.22)d、(66.82±11.31)d]短;术后3d,PFNA组疼痛评分较THA组低;术后6个月,THA组Harris评分较PFNA组高,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短期疼痛较轻,但THA的长期疗效更优,更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髓内钉 疼痛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谵妄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王浩宇 钱钧 +1 位作者 何飞熊 徐江保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61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了患者的...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61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了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围手术期白蛋白变化、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术中输血、围手术期失眠、术前疼痛评分、麻醉方式、住院时间及术中氨甲环酸使用等临床相关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Logistic预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61例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102例,平均年龄81.58±8.18岁(65~97岁)。术后发生谵妄39例,发生率为24.22%。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P=0.013)、失眠(P=0.018)、术前白蛋白(P=0.004)、术前准备时间>2 d(P=0.030)以及输血浆(P=0.032)在谵妄和非谵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术前失眠、术前白蛋白低、术前准备时间>2 d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输血浆能降低谵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谵妄 危险因素 闭合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5
作者 郭锦 杨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护理,研究组采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摆放体位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1 d,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手术指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刀体位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策略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韩琳 司花慧 +1 位作者 郑秀清 赵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究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使用外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开展PFNA内固定手术(防旋... 目的 探究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使用外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开展PFNA内固定手术(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各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5.00%(8/32)(P<0.05)。结论 选择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和预后价值,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和尽可能恢复患者髋关节的活动能力,提高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 后并发症发生率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王灵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9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行PFNA内固定术的7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39例...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行PFNA内固定术的7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7 d,研究组疼痛评分均较参考组低(P<0.05)。与参考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确切,有助于减轻患者切口疼痛,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18
作者 李荣涛 鞠坤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3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宜川县中医医院骨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0)实施股骨近...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宜川县中医医院骨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0)实施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20)实施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股骨大粗隆、Ward三角区、股骨颈骨密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骨性关节炎评价量表(WOMA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均优于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能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锁定板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
19
作者 李玉华 马梓昆 +2 位作者 冯子攀 翟功伟 范志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60例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PFNA组接受PFNA...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60例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PFNA组接受PFNA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Inter Tan组接受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Inter Tan组负重活动时间[(60.88±8.41)周]、早期下地行走时间[(5.94±1.07)d]短于PFNA组,切口长度[(8.61±0.87)cm]小于PFNA组,术中透视次数[(4.95±0.94)次]、术中出血量[(204.15±26.22)mL]多于PFNA组,血红蛋白(Hb)[(18.56±4.74)g·L^(-1)]和血细胞比容(Hct)下降值[(4.16±0.59)%]高于PFNA组,手术时间[(123.26±23.36)min]长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Harris评分及碱性磷酸酶(BALP)、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骨钙素(OC)较高于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术后24周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VAS评分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解剖复位优良率高于PFNA组,内固定松动率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 Tan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Inter Tan内固定切口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解剖复位优良率高,但手术时间长,术中透视次数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Inter Tan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周涛 聂士超 +1 位作者 权义涛 周正新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术后采用抗感染、抗凝、抗骨质疏松及康复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气血同调”理论为指导,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术后8周髋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下肢肿胀度,以及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术后4、8周两组患者髋部疼痛VAS评分、下肢肿胀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Harris髋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4、8周VAS评分、下肢肿胀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能够显著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肢体消肿,改善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隆间骨折 气血同调 补阳还五汤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