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筋揉骨正”中医特色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琳珏 郭锐 +1 位作者 李钦宗 王爱国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541,共5页
目的:基于“筋揉骨正”理论观察中医特色康复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基于“筋揉骨正”理论观察中医特色康复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Intertan或PFNA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三期辨证治疗。比较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髋关节功能、骨强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揉骨正”理论采用中医特色康复疗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骨密度,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揉骨正 三期辨证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后康复 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髋关节功能 骨强度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氨甲环酸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贫血及失血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庆宏 张润 +1 位作者 严旭东 孙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6-831,共6页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IF)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及减少围术期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IF)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及减少围术期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因IF手术的患者174例,依据治疗情况分为3组:对照组(A组)62例;仅使用TXA组(B组)57例;TXA联合EPO组(C组)55例。收集3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量、术中总失血量、显/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住院时间及血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3组入院时Hb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前及术后2、5d的Hb量与A组及B组相比,明显改善;C组总失血量、输血率及输血量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静脉和局部联用TXA和EPO能有效减少IF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且不增加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贫血 氨甲环酸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低血压动态列线图预测模型
3
作者 张子婷 高芳 +1 位作者 葛晓燕 刘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69-1275,共7页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ITFF)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低血压(IH)风险的动态列线图。方法选择ITFF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211例,男69例,女142例,年龄65~85岁,BMI 18.5~28.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ITFF)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低血压(IH)风险的动态列线图。方法选择ITFF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211例,男69例,女142例,年龄65~85岁,BMI 18.5~28.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是否发生IH将患者分为两组:IH组和对照组(CO组)。记录基础疾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骨折部位、改良5项衰弱指数(mFI-5)评分,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空腹血糖(FBG)。记录基线血压、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15、45和75 min的SBP和DBP,术中平均体温、术中失血量、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TFF患者IH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构建IH风险的列线图并验证,进一步使用DynNom包开发动态列线图。结果老年患者ITFF中IH发生率为40.3%。与CO组比较,IH组女性、年龄、mFI-5、CRP、BUN、FBG、术中失血量明显升高,Hb和ALB明显降低,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672,95%CI 1.168~2.654,P=0.017)、年龄增加(OR=2.039,95%CI 1.268~4.685,P<0.001)、mFI-5升高(OR=2.150,95%CI 1.532~3.068,P<0.001)、ALB降低(OR=0.739,95%CI 0.634~0.987,P=0.021)、FBG升高(OR=1.712,95%CI 0.971~2.135,P<0.001)和麻醉时间延长(OR=1.068,95%CI 0.965~1.864,P=0.019)是发生IH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变量构建IH风险列线图,其校正曲线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972,具有较高预测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风险阈值大于0.032,能提供明显意义的临床净收益。将列线图可视化为IH风险动态列线图(https://mldynamic.shinyapps.io/DynNomapp/)。结论本研究基于性别、年龄、mFI-5、ALB、FBG和麻醉时间构建老年ITFF患者中IH风险的动态列线图,有助于制定更为积极的诊疗决策,为IH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中低血压 预测 动态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54
4
作者 黄俊 纪方 +2 位作者 曹磊 蔡晓斌 付青格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钉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钉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2月至2006年10月,分别采用DHS(DHS组,n=59)、Gamma钉(Gamma钉组,n=46)和PFNA(PFNA组,n=53)治疗并随访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8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各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DHS组和Gamma钉组低。DHS组、Gamma钉组和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6.44%、84.78%和90.57%,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DHS组骨折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Gamma钉组与PFNA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PFNA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PFNA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和骨质破坏较小,固定更为牢靠,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动力髋螺钉 GAMMA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渐进抗阻运动训练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60
5
作者 王刚 刘宏建 +5 位作者 李振伟 马炳全 张彤 于甲锋 刘杰 李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运动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后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1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均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运动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后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1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均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患侧膝关节屈曲、伸直渐进抗阻运动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康复训练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SF-36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1例切口感染,2例内固定松动,1例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术后发生3例切口感染,2例压疮,3例肌肉肌腱软组织粘连,2例内固定松动,3例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7)。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伸直肌群肌力、改良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抗阻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增加肌力,减少骨折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术 渐进抗阻运动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4
6
作者 赵克聪 张宝翠 +7 位作者 范静宇 杨威 王学华 岳晓鑫 曹艳媛 陈瑞坤 刘思妤 闵红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肢体功能康复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100例行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分...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肢体功能康复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100例行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持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用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定,比较术后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升高(t>45.98,P<0.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5.03,P<0.001);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t>16.33,P<0.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9.749,P<0.001)。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护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Z=-2.272,P=0.023)。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护理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肢体功能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61
7
作者 闫军 周劲松 +2 位作者 李雷 胡波 周立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0例,Ⅱ型2例。股骨干骨折按AO分型,A1型2例,B1型1例,B2型2例,B3型4例,C1型2例,C3型1例。术中利用牵引架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通过提拉钉纠正旋转及分离移位,再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在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于大粗隆顶点打入导针,根据股骨髓腔大小插入合适直径的PFNA主钉,近端打入螺旋刀片,远端静态锁定。结果手术时间62~155 min,平均86.4 min。术中出血量80~240 ml,平均92.3 ml。11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16~36周,平均24周;无螺旋刀片切割、退出,髋内翻畸形及下肢短缩等并发症;按髋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0.9%(10/11)。结论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是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魁忠 周荣平 +4 位作者 徐聪 吴柄华 邓高荣 凌强 李太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61-2562,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我院住院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42例进行了完整的...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我院住院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42例进行了完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6个月(6个月至28个月)。结果所有获得完整随访患者,无术后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正常,无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并且满意。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2.6%。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减少了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09
9
作者 周跃江 包洪卫 +1 位作者 王海红 程彦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小切口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8月使用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大粗隆近端做长约3 cm小切口,于大粗隆内侧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小切口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8月使用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大粗隆近端做长约3 cm小切口,于大粗隆内侧壁开孔扩髓后插入PFNA主钉,调整主钉深度及螺旋刀头孔的前倾角,安装螺旋刀头及远端锁钉,固定骨折。结果手术时间为25~45 min,平均38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术后61例接受输血,输红细胞1.5~5U,平均2.8 U。165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颈干角丢失:Evans分类Ⅰ型1度0例,Ⅰ型2度0例,Ⅰ型3度3例,Ⅰ型4度11例,Ⅱ型2例。1例术后2个月时出现主钉断裂,重新更换PFNA及骨折处植骨后5个月因心脏病死亡;1例术后9个月骨折不愈合,到其他医院治疗。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骨头未发生螺旋刀头切出。165例术后6个月患肢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07例,良53例,差5例,优良率97.0%(160/165)。结论采用PFNA小切口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及恢复快的特点,适合所有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但需要注意术后隐性失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老年患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沈杰 黄强 +3 位作者 谢肇 王序全 马树枝 许建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95-2100,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 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 PCCP)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采用PCCP和DHS内固定治疗且获...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 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 PCCP)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采用PCCP和DHS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年龄≥60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DHS组67例,包括男性27例,女性40例,年龄60~106岁,平均81.3岁。按AO分型,A1型17例,A2型43例,A3型7例。PCCP组76例,包括男性30例,女性46例,年龄61-100岁,平均80.7岁。按AO分型,A1型20例,A2型47例,A3型9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颈干角变化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CCP组和DHS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术前ASA评分、术后输血量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P组较DHS组在手术时间[(50.45±16.22)min vs(76.04±13.30)min]、术中出血量[(43.33±16.49)mL vs(240.00±108.56)m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2.38±5.37)g/Lvs(15.73±5.80)g/L]、住院时间[(9.95±4.13)d vs(16.15±6.34)d]明显下降(P〈0.05)。术后随访12-28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PCCP组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颈干角变化等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PC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微创、稳定等优点,在手术创伤、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经皮加压钢板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32
11
作者 季英楠 阿良 +1 位作者 赵忠海 邓纯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8-821,825,共5页
目的 探讨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应用DHS治疗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按Gotfried分型分为外侧壁稳定型组(n=37,AO31A1型22例和... 目的 探讨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应用DHS治疗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按Gotfried分型分为外侧壁稳定型组(n=37,AO31A1型22例和A2.1型15例)和外侧壁危险型组(n=35,AO31A2.2型19例,AO31A2.3型16例)。术前测量X线片上的外侧壁厚度值,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中、术后有无并发外侧壁骨折。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外侧壁稳定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低于外侧壁危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侧壁稳定型组术中仅2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X线提示2例并发外侧壁骨折,而外侧壁危险型组术中10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X线提示3例并发外侧壁骨折。外侧壁稳定型组术前X线上测量外侧壁厚度为(28±6.2)mm,明显高于外侧壁危险型组[(22±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1年以上者50例,FRS评分:外侧壁稳定型组(76.5±7.9)分,外侧壁危险型组(64.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侧壁厚度和骨折分型是影响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并发继发性外侧壁骨折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髋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血骨代谢指标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旭 林伟龙 +4 位作者 李慧林 刘伟 朱晓颖 张雪梅 范永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6-707,710,共3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据报道,到2050年全世界的髋部骨折人数将达到626万,其中亚洲将占50%以上。此类骨折继发于严重的骨质疏松,尤其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合并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目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据报道,到2050年全世界的髋部骨折人数将达到626万,其中亚洲将占50%以上。此类骨折继发于严重的骨质疏松,尤其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合并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目前国内外学者均主张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且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患者 骨代谢指标 围手术期 髋部骨折 人口老龄化 骨质疏松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中益气汤在老年气虚血瘀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运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谢学文 张兆华 +2 位作者 翁天才 梁泳聪 赵崇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85-2490,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等)在老年气虚血瘀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行骨折闭合复位(proximal femoral na... 目的观察加味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等)在老年气虚血瘀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行骨折闭合复位(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仅采用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加味补中益气汤,每日1剂。分别检测2组患者于入院第1天、术后1 d、术后7 d、术后14 d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有量的变化。观察并比较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行疗效评定。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的IL-6、IL-10、TNF-α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IL-6、TNF-α血清水平均升高,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患者IL-10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d 2组患者IL-6、IL-10、TNF-α血清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优良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应用于气虚血瘀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可以有效降低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髋关节优良率,对患者创伤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中益气汤 气虚血瘀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术期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吴雪晖 王序全 +2 位作者 谢肇 马树枝 张劲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7-619,共3页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髓内针特别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6年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AO分类31-A1型8例,31-A2型33例,31-A3型21例。使用MFN,PFN及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髓内针特别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6年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AO分类31-A1型8例,31-A2型33例,31-A3型21例。使用MFN,PFN及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100ml,平均手术时间1h。术后随访4~24个月,全部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髋螺钉退出,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功能评价总优良率为95.2%,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针,特别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固定牢稳、微创、并发症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龙 林清宇 +2 位作者 王宝虎 卢立炳 刘光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1-952,F0003,共3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股骨粗隆间骨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严重影响健康的问题。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手术治疗方法,其可以降低植入物并发症,并且能够提供角度稳定...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股骨粗隆间骨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严重影响健康的问题。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手术治疗方法,其可以降低植入物并发症,并且能够提供角度稳定和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期间 隐性失血 AO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FP、DHS与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 被引量:71
16
作者 刘云 陈爱琴 +4 位作者 梁明娟 黄广昌 陈华荣 徐荣华 杨志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110-411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微创理念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治86例62~9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锁定钢板(LPFP)、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Ⅲ型(PFNA)微创内固定方法治疗,对骨折类型、术前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微创理念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治86例62~9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锁定钢板(LPFP)、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Ⅲ型(PFNA)微创内固定方法治疗,对骨折类型、术前原发病、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入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2年,骨折均获愈合,无死亡病例。LPFP、DHS、PFNA各种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充分评估并治疗术前疾病,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采用微创理念手术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 微创理念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PLT、PAgR、D-D和TEG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梁伟春 黎清斌 +2 位作者 劳永锵 王明爽 胡永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通脉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R)、D-二聚体(D-D)以及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 目的探讨通脉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R)、D-二聚体(D-D)以及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通脉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7 d检测两组患者PLT、PAgR、D-D和TEG[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Angle角(ɑ角)、血栓最大振幅(MA值)]的动态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前,2组患者PLT、PAgR和D-D含有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患者PLT、PAgR和D-D水平开始呈升高趋势,变化程度相当(P>0.05);术后第3、7天,2组患者PLT、PAgR和D-D含有量开始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TEG(R值、K值、ɑ角、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患者R值、K值下降,ɑ角、MA升高,变化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2组患者R值、K值开始呈升高趋势,ɑ角、MA开始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变化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汤能有效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PLT、PAgR、D-D以及TEG(R值、K值、ɑ角、MA),降低血液高凝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汤 PLT PAgR D-D TEG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良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万咏柏 张寿 +4 位作者 刘军 郭祥 黄友华 邢势 杨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05-2205,2207,共2页
目的分析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良疗效。方法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2例,Evans分型,I型5例,II型15例,III型41例,IV型31例。结果术中小粗隆复位固定困难而不达解剖复位、术后又发生移位20例;术中髋螺丝钉松动7例,主要为骨质疏... 目的分析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良疗效。方法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2例,Evans分型,I型5例,II型15例,III型41例,IV型31例。结果术中小粗隆复位固定困难而不达解剖复位、术后又发生移位20例;术中髋螺丝钉松动7例,主要为骨质疏松及重复拧钉所致。术后髋部轻度内翻8例,股骨头旋转、移位8例,术后内固定切割9例,其中2例穿出股骨头,无不愈合病例。结论 DHS曾作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的术式,但其并不适合用于所有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不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42
19
作者 沈波 焦竞 勘武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594,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术后死亡率等数据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并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共921例患者,其中人工关节置换组439例,内固定组48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内科并发症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RR=0.51,95%CI(0.31,0.84),P=0.008;RR=0.26,95%CI(0.11,0.61),P=0.002],术后负重下床时间较早[RR=-50.17,95%CI(-79.65,-20.68),P=0.001],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RR=3.19,95%CI(0.48,5.91),P=0.020]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RR=2.99,95%CI(1.45,6.17),P=0.003]均较高。结论与Gamma钉、DHS、PFN等内固定相比,人工关节置换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但显著缩短术后负重下床时间,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并提高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并不能显著降低术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选择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何建平 张树明 +1 位作者 乔林 张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内固定选择方面,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0年11月~2012年04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中37例使用PFNA固定,24例使用Intertan固定...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内固定选择方面,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0年11月~2012年04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中37例使用PFNA固定,24例使用Intertan固定,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内固定失败例数、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全部患者均获6~24个月随访,平均13.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以末次随访的情况计入资料。PFNA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较Intertan组少(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失败例数、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A和Intertan均设计合理,在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均能起到很好的固定效果,达到临床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PFNA INTERT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