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凋亡与自噬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文选(综述) 刘万林(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49-152,共4页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Steroid—inducedavas—cularnecrosisoffemoralhead,SANFH)是指因长期或短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后造成股骨头活性成分的死亡而引起的病理过程。SANFH占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因的首位...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Steroid—inducedavas—cularnecrosisoffemoralhead,SANFH)是指因长期或短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后造成股骨头活性成分的死亡而引起的病理过程。SANFH占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因的首位。近年来由于临床中激素的广泛应用,使得SANFH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尽快探明SANFH的发病机制显得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细胞凋亡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肾上腺皮质激素 自噬 病理过程 活性成分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罂粟碱、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耿志辉 刘丙木 +4 位作者 任振祥 刘艳茹 王艳飞 田春英 王国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罂粟碱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 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勤 汪守中 +1 位作者 杨岳松 李建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6期501-502,共2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 2 0例 32侧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在 2 0例 32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 ,X线平片确诊其中的 2 3侧(71.9% ) ;CT确诊 11例 19侧股骨头中...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 2 0例 32侧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在 2 0例 32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 ,X线平片确诊其中的 2 3侧(71.9% ) ;CT确诊 11例 19侧股骨头中的 14侧 (73.7% ) ;MRI发现所有病例的股骨头缺血坏死 (10 0 % )。在MRI中 ,各组病例的T1WI、T2 WI及STIR的表现各不相同。结论 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较平片和CT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春红 徐爱德 +1 位作者 刘吉华 刘晓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 10 0例疑诊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 ,从中挑选出经随访证实的 7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髋关节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MR表现 :12 1个坏死股骨头...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 10 0例疑诊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 ,从中挑选出经随访证实的 7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髋关节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MR表现 :12 1个坏死股骨头中 ,111个以前上部为著 ,4个位于外上方 ,3个累及整个股骨头 ,3个多灶性分布 ;3 9个股骨头病灶中心T1WI高信号 ,T2WI中等信号 ;82个T1WI及T2WI均呈高低混杂信号 ;118个股骨头出现“线样征” ,其中包括单线 3 2个、双线 5 1个、三线 16个、四线 19个 ;3个股骨头无“线样征” ;64个股骨头出现“骨髓水肿” ;2 8个股骨头“线样征”内或周边出现 (类 )圆形影。结论 “线样征”有助于早期诊断本病。MR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 ,与ECT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微血管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强辉 王坤正 +3 位作者 高培国 张明宇 时志斌 杨华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微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不同原因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0例,按病因分为A组(激素性)、B组(酒精性)和C组(特发性),每组10例;另选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D组(正常对照)。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微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不同原因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0例,按病因分为A组(激素性)、B组(酒精性)和C组(特发性),每组10例;另选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D组(正常对照)。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观察氧化应激水平;Verhoeff氏染色法观察微血管损伤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股骨头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A组T-AOC、SOD、GSH-PX、GSH、MDA水平较其他组变化显著(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Verhoeff氏染色结果显示A组微动脉损伤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透射电镜下A组骨组织中微动脉管壁不完整,闭锁的微动脉多见,内皮细胞结构不清,凋亡细胞多见,较B、C组损伤程度重。结论氧化应激可能通过微动脉损伤途径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股骨头缺血坏死 微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低场MRI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海柱 王滨 +2 位作者 范玉真 孙云霞 狄玉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低场MRI征象 ,评价ANFH的MRI分期及其关节积液的分级。材料和方法 :在分析 5 0例正常髋MRI基础上回顾性对照分析 5 1例 ( 90个股骨头 )ANFH的低场MRI和X线平片资料。结果 :90个ANFH中 ,2 0个 ( 2 2 % )...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低场MRI征象 ,评价ANFH的MRI分期及其关节积液的分级。材料和方法 :在分析 5 0例正常髋MRI基础上回顾性对照分析 5 1例 ( 90个股骨头 )ANFH的低场MRI和X线平片资料。结果 :90个ANFH中 ,2 0个 ( 2 2 % )X线平片为阴性 ;64个 ( 71% )MRI示“脂肪强度征”即坏死区内或近侧可见类似皮下脂肪样信号。按照Hungerford分期 :0期 9个 ,Ⅰ期 13个 ,Ⅱ期 3 1个 ,Ⅲ期 2 6个 ,Ⅳ期 11个。ANFH引起的关节积液多为 2~ 3级 ( 60个髋 ,占 67% ) ;Ⅲ、Ⅳ期ANFH合并关节积液量比 0~Ⅱ期明显多 (P <0 .0 0 5 )。结论 :低场MRI能够准确显示ANFH的范围、程度、信号特征及其关节积液的情况 ,并能够对早期ANFH作出可靠诊断 ;“脂肪强度征”为低场MRI的特征性表现 ,对诊断ANFH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 低场MRI 关节积液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花活骨丹颗粒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史传道 于远望 +3 位作者 汶拥军 贾文鹏 杨晓航 党建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仙花活骨丹颗粒(丹参、骨碎补等)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氏骨片组、仙花活骨丹颗粒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用醋酸泼泥松龙注射液肌注造... 目的探讨仙花活骨丹颗粒(丹参、骨碎补等)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氏骨片组、仙花活骨丹颗粒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用醋酸泼泥松龙注射液肌注造模。自第9周起正常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仙花活骨丹颗粒组以仙花骨丹颗粒水溶液灌胃,马氏骨片组以马氏骨片水溶液灌胃。14周后一次处死动物并取材,制作H·E病理切片,测定血液黏度和血脂含量。结果仙花活骨丹颗粒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液黏度和血脂含量显著下降,骨小梁较为饱满,骨细胞大部分正常,髓腔内虽然有部分脂肪细胞,但造血细胞较为丰富,空缺骨陷窝数为16.4,显著好于模型组(P<0.01)。结论仙花活骨丹颗粒能改善病变股骨头内微循环与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增值,从而加速骨坏死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仙花活骨丹颗粒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崔新建 王兆欣 +4 位作者 孙立润 周之安 刘景璋 杨东生 陈保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 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新技术 ,并从临床症状与影像学的改变 ,对其疗效加以评价。方法 对 3 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人采用Seldinger’s股动脉穿刺技术 ,超选择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造影拍片并灌注溶通血管的药... 目的 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新技术 ,并从临床症状与影像学的改变 ,对其疗效加以评价。方法 对 3 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人采用Seldinger’s股动脉穿刺技术 ,超选择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造影拍片并灌注溶通血管的药物 ,对治疗前后股骨头区做血管造影。观察血管改变与治疗前后CT复查坏死股骨头的改变 ,加以分析对比。结果 顺利地开展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治疗后供应股骨头区的血管增粗、增长、增多 ,血管网增密。复查CT显示 :股骨头区囊状骨坏死变小 ,内有新骨形成 ,股骨头与颈呈现成骨征象。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明显 ,而且微创 ,有条件者应积极开展此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坏死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康复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随访 被引量:4
9
作者 郑卓肇 郑大滨 +1 位作者 范家栋 谢敬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4期489-491,共3页
目的 明确SARS康复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和影像表现。方法 对 43例SARS康复者的 86个股骨头进行MRI普查和数字摄影平片检查。结果  86个股骨头中 ,2 2个 (2 6%)发生了缺血性骨坏死 ,其中Ⅰ期 16个、Ⅱ期 5个、Ⅲ期 1个。MRI上 91... 目的 明确SARS康复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和影像表现。方法 对 43例SARS康复者的 86个股骨头进行MRI普查和数字摄影平片检查。结果  86个股骨头中 ,2 2个 (2 6%)发生了缺血性骨坏死 ,其中Ⅰ期 16个、Ⅱ期 5个、Ⅲ期 1个。MRI上 91%(2 0 / 2 2 )的股骨头坏死表现为典型的“双线征”改变 ,而仅有 14 %(3 / 2 2 )显示骨髓广泛水肿。数字平片仅能发现 2 7%(6/ 2 2 )的股骨头坏死。有髋关节症状组和无髋关节症状组对照发现 ,两组股骨头坏死率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 不管有无髋关节症状 ,SARS康复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均较高 ,对这些患者进行合理的MRI随访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坏死 磁共振成像 SARS 股骨头缺血坏死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合汤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志敏 周李学 +2 位作者 段璋 李新建 齐振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3-166,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双合汤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头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及造模组,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分为模型组及双合汤组、血脂康组。双合汤组用双合汤以相应剂量灌胃;血脂康组用血脂康以相应剂量灌胃。... 目的:探讨双合汤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头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及造模组,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分为模型组及双合汤组、血脂康组。双合汤组用双合汤以相应剂量灌胃;血脂康组用血脂康以相应剂量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处死大鼠,取出股骨头制作成标本,观察股骨头形态变化;并取左侧股骨头做生物力学测定。比较4组间股骨头最大载荷值和最大值应变的变化。结果:1HE染色见:空白组软骨细胞及骨小梁形态正常。模型组可见大片的坏死细胞,骨小梁萎缩、稀疏。双合汤组软骨层内可见致密结缔组织增生,排列稍紊乱;骨小梁基本正常,断裂较少。血脂康组软骨细胞大量减少,骨小梁稀疏断裂,有较多的空骨陷窝。2股骨头最大值应变和最大载荷值比较:空白组>双合汤组>血脂康组>模型组。结论:双合汤增加了骨强度,改善了骨的结构力学性能,促进了坏死骨组织的修复,可用于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合汤 股骨头缺血坏死 生物力学 最大值应变 最大载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介入联合高压氧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钱爱翠 唐杰 王翠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37-73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性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坏死 高压氧治疗 联合治疗 疗效观察 外科手术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常见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蛋白骨联合VEGF基因转染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凯 黄伟 +2 位作者 安洪 蒋电明 黄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治疗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FH)。方法69只AVNFH造模成功后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第1组,将脱蛋白骨(deprotein ized bone,DPB)复合pcDNA3.1/VEGF165质粒植入坏死...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治疗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FH)。方法69只AVNFH造模成功后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第1组,将脱蛋白骨(deprotein ized bone,DPB)复合pcDNA3.1/VEGF165质粒植入坏死的股骨头内,第2组植入DPB,第3组仅在股骨头内钻一隧道。术后3 d,1、2、4、8和16周获取标本。RT-PCR、W estern b lot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VEGF165 mRNA、蛋白的表达及安全性。X线大体观察成骨情况,组织形态学分析血管发生和股骨头修复。结果第1组VEGF165 mRNA和蛋白表达术后1周达到高峰,时间持续超过3周,第1组动物术后远膈脏器未检测到VEGF165的表达。血管形成术后2,4周增加,骨形成术后2,4和8周增加,与另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VEGF165基因转染可促进局部血管的早期形成,DPB-VEGF复合物可增加骨形成,VEGF基因治疗兔AVNFH有效、安全,脱蛋白骨联合VEGF165基因治疗为骨坏死的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蛋白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股骨头缺血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21例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俊 吴大哲 +1 位作者 黄观静 黄铿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52-353,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及影像分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 ,评价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2 1例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超选择插管至旋股内、外动脉 ,注入溶栓、血管扩张药物 ,治疗前后分别行DSA造...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及影像分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 ,评价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2 1例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超选择插管至旋股内、外动脉 ,注入溶栓、血管扩张药物 ,治疗前后分别行DSA造影。结果 :2 1例患者在治疗后疼痛消失或不同程度缓解 ,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股骨头血供改善。结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对早期病变和非外伤性因素 (激素、酗酒 )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造影 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坏死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江亿平 高谦 王福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中长期疗效。方法:病房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43例,均采用1次选择性旋股内动脉、闭孔动脉药物灌注治疗,24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4.3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绝大部分患者(22/24)有... 目的:观察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中长期疗效。方法:病房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43例,均采用1次选择性旋股内动脉、闭孔动脉药物灌注治疗,24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4.3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绝大部分患者(22/24)有较长期的疼痛减轻、患肢活动范围改善和无痛行走距离增加。结论:选择性药物灌注是较为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保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选择性药物灌注 股骨头缺血坏死 药物灌注治疗 临床研究 疼痛 闭孔动脉 中长期疗效 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探讨(附80例报告)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沧君 张孟增 路福志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不同影像分期的介入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 80例病人的影像学各期表现 ,其中 ,综合影像分期Ⅰ~Ⅱ期 5 1例 ,Ⅲ~Ⅳ期 2 9例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通过 12~ 3 6个月的随访观察 ,疼痛缓解率Ⅰ~Ⅱ期为 94...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不同影像分期的介入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 80例病人的影像学各期表现 ,其中 ,综合影像分期Ⅰ~Ⅱ期 5 1例 ,Ⅲ~Ⅳ期 2 9例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通过 12~ 3 6个月的随访观察 ,疼痛缓解率Ⅰ~Ⅱ期为 94% ,Ⅲ~Ⅳ期为 62 % ;关节活动度均有不程度增加 ;DSA检查相同时相对比 ,血管增加Ⅰ~Ⅱ期为 86% ,Ⅲ~Ⅳ期为 45 % ;骨质明显修复增生 ,Ⅰ~Ⅱ期为 5 1% ,Ⅲ~Ⅳ期为 10 %。结论 :Ⅰ~Ⅱ期介入治疗效果最佳 ,Ⅲ~Ⅳ期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影像分期 介入治疗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随访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谦 王福根 +2 位作者 王刚 侯京山 江亿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应用选择性血管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3例,采用选择股骨头供血动脉3级分支插管,较大剂量药物灌注扩张血管、辅以关节外骨骼肌松解术治疗。用VAS疼痛评分表进行测分评价,49例随访6... 目的:应用选择性血管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3例,采用选择股骨头供血动脉3级分支插管,较大剂量药物灌注扩张血管、辅以关节外骨骼肌松解术治疗。用VAS疼痛评分表进行测分评价,49例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7.6月。采取自身对照方法,用VAS评价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影象学变化。结果:32/49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患肢活动范围改善和无痛行走距离增加,14例髋部疼痛完全消失。X线分析,19例骨密度增加;CT发现17例囊性变周围出现骨钙化;骨扫描发现14例患侧同位素浓集下降。结论:选择性大剂量药物灌注辅以骨骼肌松解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选择性药物灌注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和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骨髓类型的MR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学祥 肖江喜 +1 位作者 高玉洁 李松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4年第4期274-276,共3页
本文对67例正常人,1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AVN)高危人群及14例AVN患者的股骨近端的骨髓类型进行了MR研究。发现,股骨头骺部和大转子在三个组均为黄骨髓;而颈部、转子间区则情况不尽相同:在小于50岁的年龄段,股骨颈... 本文对67例正常人,1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AVN)高危人群及14例AVN患者的股骨近端的骨髓类型进行了MR研究。发现,股骨头骺部和大转子在三个组均为黄骨髓;而颈部、转子间区则情况不尽相同:在小于50岁的年龄段,股骨颈部和转子间区为黄骨髓者,正常人组分别占31%和25%;AVN病例组分别占100%和80%;高危人群组分别占86%和71%;正常人组与高危人群组及AVN病例组有明显差异。股骨颈部及结节间区过早黄骨髓化是AVN的一个高危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骨髓类型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强永乾 牛刚 +2 位作者 王秋萍 李妙龄 孙兴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7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 ,男 5 0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45岁 ,病程 2个月~ 2 0年。病例均行X线检查 ,3 5例行CT检查 ,2 1例行MRI检...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7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 ,男 5 0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45岁 ,病程 2个月~ 2 0年。病例均行X线检查 ,3 5例行CT检查 ,2 1例行MRI检查。结果 :X线平片、CT及MRI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是 72 %、89%及 10 0 %。结论 :按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 ,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MRI应为首选 ,其次为CT ,最后为X线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影像学表现 诊断 X线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诊断(附35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9
19
作者 许树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6期503-504,共2页
目的 探讨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5例股骨头进行CT扫描 ,分析 47个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表现。结果 星状征变形 ,骨质增生、硬化、囊变、碎裂、塌陷、变形 ,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CT表现 ,CT可显示X线平片股骨头阴... 目的 探讨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5例股骨头进行CT扫描 ,分析 47个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表现。结果 星状征变形 ,骨质增生、硬化、囊变、碎裂、塌陷、变形 ,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CT表现 ,CT可显示X线平片股骨头阴性的缺血坏死。结论 CT良好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变形态和程度 ,诊断正确率优于X线平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中微循环障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沈晓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方法找出激素引起股骨头坏死与微循环障碍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糖皮质激素诱导出股骨头缺血坏死家兔模型,对比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微循环状况,以及与微循环有关的毛细... 目的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方法找出激素引起股骨头坏死与微循环障碍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糖皮质激素诱导出股骨头缺血坏死家兔模型,对比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微循环状况,以及与微循环有关的毛细血管内血液流速,血液黏滞度、血液成分改变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并按照实验结果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是否支持实验结论。结果实验组毛细血管内血细胞集聚,血液流速明显缓慢,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增高,股骨头内毛细血管数量减少。通过抗凝和改善微循环治疗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有效率达到93.7%。结论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微循环障碍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股骨头缺血坏死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