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质量影响的比较
1
作者 郭立发 胡芳 +6 位作者 李金茹 刘兰兰 杨淑红 刘欣 赵爽 王秀丽 李昭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目的 观察和比较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5—12月行单侧TKA患者100例,男24例,女7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 观察和比较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5—12月行单侧TKA患者100例,男24例,女7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收肌管神经阻滞组(A组)与股神经阻滞组(F组),每组50例。术前30 min A组于收肌管注射0.375%罗哌卡因10 ml行收肌管神经阻滞,F组于腹股沟注射0.375%罗哌卡因10 ml行股神经阻滞。术后24、48 h记录QoR-15量表并采用徒手肌力法(MMT)评估手术侧下肢肌力情况,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48 h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后24、48 h静息、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患者镇痛满意度、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反弹性疼痛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F组比较,A组术后48 h QoR-15评分和术后24 h MMT评分明显升高,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术后48 h 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4 h QoR-15评分、24、48 h MMT评分和NRS疼痛评分、镇痛满意率、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反弹性疼痛、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头晕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股神经阻滞比较,收肌管阻滞更好地保留老年患者TKA手术侧下肢肌力,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股神经阻滞 恢复质量 全膝关节置换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2
作者 王旭 高玉华 +2 位作者 郭斌 陈易 倪新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统一麻醉和手术方案,术后FNB自控镇痛48h,持续剂量2ml/h,总量100ml。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三组...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统一麻醉和手术方案,术后FNB自控镇痛48h,持续剂量2ml/h,总量100ml。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0.22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组(D组):0.15%罗哌卡因含地佐辛10 mg;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0.15%罗哌卡因含舒芬太尼1μg/kg。记录三组患者术后1、3及7d静息状态下VAS(RVAS)评分、主动功能锻炼时VAS(AVAS)评分和被动功能锻炼时VAS(PVAS)评分;记录其他镇痛药物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d三组患者RVAS评分,术后1、7d的AVAS评分和术后1d的P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d,S组与D组RVAS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及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用于FNB,可提供良好的TKA术后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但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不及0.225%罗哌卡因镇痛维持时间长,复合地佐辛这一现象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 地佐辛 舒芬太尼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股神经阻滞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0
3
作者 唐帅 徐仲煌 +4 位作者 黄宇光 何凯 任丽英 钱文伟 翁习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32例拟行择期全身麻醉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分别给予CFNB和PCIA作为术后镇痛方式;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芬太尼...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32例拟行择期全身麻醉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分别给予CFNB和PCIA作为术后镇痛方式;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芬太尼用量、术后疼痛评分、吗啡用量、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角度;监测围手术期患者白细胞计数、乳酸、血糖、C反应蛋白和皮质醇水平。结果术中60min和90min时,CFNB组患者的心率明显低于PCIA组(P均<0.05)。CFNB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为(137.5±44.4)μg,明显低于PCIA组的(264.1±67.1)μg(P<0.01)。CFN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和活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PCIA组(P<0.01)。CFNB组在各点的吗啡累计消耗量均显著低于PCIA组(P<0.05或P<0.01)。CFNB组患者在术后24h和48h所达到的最大CPM角度分别为(55.0±9.4)°和(76.3±11.0)°,明显高于PCIA组的(44.6±9.9)°和(67.5±10.3)°(P均<0.05)。CFNB组患者的嗜睡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7.5%和37.5%,明显低于PCIA组的75.0%和81.3%(P均<0.05)。CFNB组患者对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评分为(93.1±7.9)分,明显高于PCIA组的(79.1±11.9)分(P<0.01)。结论 CFNB在TKA中的镇痛效果优于PCIA。与PCIA相比,CFNB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不良反应较轻,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连续股神经阻滞 患者自控镇痛 疼痛评分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47
4
作者 单海华 朱常花 +1 位作者 谢红 王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9-741,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IA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行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两组均持续镇...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IA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行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两组均持续镇痛2d。记录静息、持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时的VAS评分、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CNA组患者术后8、12、24、48h静息时和术后48h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P<0.05或P<0.01)。PCNA组患者术后24、48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大于PCIA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或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31
5
作者 赵峰 王丹丹 +3 位作者 杨光 黄礼兵 杨程 崔苏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或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50例择期腰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随机均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CLPB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CFNB组)。术后镇痛负荷剂量0.2%... 目的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或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50例择期腰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随机均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CLPB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CFNB组)。术后镇痛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0.4ml/kg,背景剂量0.2%罗哌卡因5ml/h,冲击剂量2ml/15min,保留镇痛48h。记录术后6、12、24、48h时静息状态VAS评分,术后24、48h膝关节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和肌力评分。结果 CLPB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FNB组(P<0.05),肌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镇痛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于全膝关节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 连续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丹 闵苏 +1 位作者 何开华 汪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477-2481,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CFNB)及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对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 目的评价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CFNB)及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对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康复锻炼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Ⅲ级、行TK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CFNB和PCIA两组,镇痛3 d。记录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泵按压次数、肌注曲马多量,患膝关节运动角度,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每日行走次数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CFNB组患者术后静息、主动功能锻炼(active functional exercise,AFE)及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ontinuous passive movement,CPM)状态下VAS评分低于PCIA组(P〈0.05);泵按压次数及曲马多量少于PCIA组(P〈0.05);术后24、48、72 h患膝关节运动角度及每日行走次数大于PCIA组(P〈0.05),开始下床活动时间短于PCIA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CIA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PCIA组(9.88±1.09 vs 8.60±1.17,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CFNB术后镇痛效果优于PCIA,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股神经阻滞 全膝置换 术后镇痛 功能恢复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吗啡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7
作者 南兴东 李水清 +3 位作者 贾东林 张利萍 郭向阳 冯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15-219,共5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吗啡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NB,n=20)和鞘内吗啡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组(MFB,n=20)。...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吗啡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NB,n=20)和鞘内吗啡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组(MFB,n=20)。所有患者麻醉前留置股神经导管,在椎管内麻醉下实施膝关节置换手术。MFB组患者在给予腰麻药物后经腰麻针注入无防腐剂吗啡0.1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两组患者术后都通过留置导管持续输注0.2%盐酸罗哌卡因5ml/h镇痛。分别记录术后6h、24h、48h及72h各时点患者休息时、主动功能锻炼时的VAS评分,术后24h、48h和72h患者被动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及患肢被动弯曲度;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程度及是否存在缺氧;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差异。结果:MFB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静患和运动痛评分低于FNB组患者,(P〈0.05);MFB组患者的膝关节弯曲度略高于FNB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无过度镇静病例,术后6h均能顺利脱鼻氧;总体上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MFB组患者除了发生恶心呕吐病例多于FNB组外(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相应,MFB组镇痛满意度要高于FNB组患者(P〈0.05)。结论:鞘内吗啡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在术后早期能显著改善镇痛效果,除恶心呕吐外,吗啡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增加,是TKA术后早期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术后镇痛 吗啡 股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硬膜外吗啡镇痛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蔡东妙 王庆祥 +1 位作者 陈振毅 刘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联合单次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方法 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男35例,女45例,年龄60-79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CFNB复合硬膜外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联合单次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方法 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男35例,女45例,年龄60-79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CFNB复合硬膜外吗啡组(FNM组)和CFNB组(FN组)。手术缝合切口时,FNM和FN组经硬膜外导管分别注入0.1%吗啡2ml和生理盐水2ml。手术结束后两组均于超声引导下行0.2%罗哌卡因CFNB。分别记录术后24、48、72、96h时静息状态、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及患肢被动弯曲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的活动情况和满意度。结果术后24hFNM组静息状态时、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时VAS评分明显低于,膝关节弯曲度明显大于FN组(P〈0.05或P〈0.01);FNM组患者术后第5天下床活动评分明显高于,术后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FN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CFNB联合硬膜外吗啡早期镇痛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TKA术后镇痛,康复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股神经阻滞 硬膜外镇痛 吗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南兴东 贾东林 +3 位作者 李水清 张利萍 余家阔 李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股神经阻滞组(FA,n=15)和持续静脉镇痛组(IA,n=15)。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FA组患者术后通过留...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股神经阻滞组(FA,n=15)和持续静脉镇痛组(IA,n=15)。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FA组患者术后通过留置导管间断注射0.5%盐酸利多卡因镇痛,IA组患者术后静脉持续输注曲马多镇痛,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3天。记录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镇静程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FA组患者在术后6h、24h、48h及72h的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IA组患者(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25±2)hvs(27±4)h,P>0.05];两组患者镇静程度总体较满意;两组患者的术后24h~72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与IA组比较,F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vs12,P=0.009)。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影响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康复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置换 术后镇痛 股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博 林源 +7 位作者 蒋嘉 温洪 潘江 王志为 任世祥 温亮 马德思 曲铁兵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5-450,共6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病人疼痛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共126人,分为静脉组A(42人)、阻滞组B(42人)及联合组C(42人)。静脉组病人术后留置静脉...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病人疼痛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共126人,分为静脉组A(42人)、阻滞组B(42人)及联合组C(42人)。静脉组病人术后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氟比洛芬脂、盐酸恩丹西酮及生理盐水的混合液)至术后48小时拔除;阻滞组病人在术前进行股神经穿刺并留置导管,术后导管接镇痛泵(0.2%罗哌卡因),持续镇痛至术后48小时;联合组病人在进行股神经阻滞持续镇痛的同时静脉滴注氟比洛芬联合镇痛。观察指标包括:术后6、12、24、48、72小时膝关节疼痛程度(静息、活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术后48、72小时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术后12、24、48小时,阻滞组的静息痛平均要小于静脉组,但大于联合组,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小时的活动痛阻滞组平均要小于静脉组,但大于联合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组术后48、72小时膝关节的活动度要明显大于静脉组,但小于联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出现副反应的比率要明显大于阻滞组及联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在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利于康复练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镇痛 氟比洛芬酯 股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瑜 袁力勇 +2 位作者 葛叶盈 时君 胡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镇痛效果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12月期间本院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男16例,女74例,年龄40~80岁,BMI 25.7~31.2 kg/m^2,ASA I或II...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镇痛效果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12月期间本院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男16例,女74例,年龄40~80岁,BMI 25.7~31.2 kg/m^2,ASA I或II级,随机分为三组:0.2%罗哌卡因组(R_(0.2)组)、0.15%罗哌卡因组(R_(0.15)组)和0.1%罗哌卡因组(R_(0.1)组),每组30例。R_(0.2)组、R_(0.15)组和R_(0.1)组分别以0.2%罗哌卡因、0.15%罗哌卡因和0.1%罗哌卡因行术后CFNB自控镇痛(PCA),上述罗哌卡因均复合右美托咪定400μg。分别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术后48 h内罗哌卡因总量、PCA总按压次数和使用吗啡情况,记录术后12、24、48 h肌力分级情况,术后1、2、3 d符合"四合一标准"出院情况,记录血肿、渗液、跌倒、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12、24 h R_(0.2)组和R_(0.15)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R_(0.1)组(P<0.05)。R_(0.2)组和R_(0.15)组罗哌卡因总量明显低于R_(0.1)组(P<0.05),PCA总按压次数明显少于R_(0.1)组(P<0.05)。术后12、24 h R_(0.2)组和R_(0.15)组肌力明显低于R_(0.1)组(P<0.05),且R_(0.2)组明显低于R_(0.15)组(P<0.05)。术后2 d R_(0.2)组和R_(0.15)组出院率明显低于R_(0.1)组(P<0.05)。三组患者血肿、渗液、跌倒、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均未出现置管部位感染、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400μg复合0.15%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作用完善,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轻微,有利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连续股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型导管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贾东林 李水清 +3 位作者 韩彬 王军 郭向阳 余家阔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观察刺激型导管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刺激型导管组(S组)与普通型导管组(N组),全麻诱导前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两组术后经导管均持续输注0... 目的观察刺激型导管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刺激型导管组(S组)与普通型导管组(N组),全麻诱导前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两组术后经导管均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5ml/h,持续3d。记录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阻滞完善率、患者疼痛VAS评分与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S组阻滞起效较快,完善率较高,操作时间延长(P<0.01);两组VAS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刺激型导管用于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起效快,阻滞完善,但操作时间延长,镇痛效果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型导管 连续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神经阻滞联合无止血带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14
13
作者 董军 闵苏 +2 位作者 何开华 曹俊 冉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4-229,共6页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联合无止血带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减轻术后疼痛中的作用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TKA患者251例,男117例,女134例,年龄18~80岁,BMI 16.9~31.7 kg/m^2,ASA...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联合无止血带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减轻术后疼痛中的作用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TKA患者251例,男117例,女134例,年龄18~80岁,BMI 16.9~31.7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四组: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静脉镇痛组(PT1组,n=56);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股神经阻滞镇痛组(PT2组,n=63);无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静脉镇痛组(P1组,n=56);无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股神经阻滞镇痛组(P2组,n=76)。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 d测量术侧大腿中上1/3处周长,并于同时点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浓度。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7 d和3个月评测患侧膝关节活动度(AROM),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记录术后3 d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情况和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3 d PT1组和PT2组大腿周长增加值明显大于P1组和P2组(P<0.05)、CRP浓度明显低于P1组和P2组(P<0.05)。术后1、2 d PT1和P1组AROM明显小于PT2组和P2组(P<0.05),PT1组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PT2组、P1组和P2组(P<0.05),且P1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PT2组和P2组(P<0.05)。术后1 d PT1组和PT2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P1组和P2组(P<0.05)。术后3 d内PT1组和PT2组认知功能损害总发生率明显低于P1组和P2组(P<0.05),PT1组和P1组PONV的总发生率明显高于PT2组和P2组(P<0.05)。结论持续股神经阻滞联合无止血带技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大腿肿胀及疼痛程度较轻,利于膝关节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度恢复快,但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较重且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疼痛 术后认知功能 止血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丸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尹卫娟 蔡靓羽 +2 位作者 张建楠 柳娇 周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8-1239,共2页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膝关节严重疾患、缓解膝关节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但 TKA 手术创伤可导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产生严重的术后疼痛和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1]。目前,耳穴压丸治疗外科术后疼痛和分娩镇痛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膝关节严重疾患、缓解膝关节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但 TKA 手术创伤可导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产生严重的术后疼痛和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1]。目前,耳穴压丸治疗外科术后疼痛和分娩镇痛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2]。本研究观察耳穴压丸在 TKA 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耳穴压丸 术后镇痛 股神经阻滞 致炎性细胞因子 应用 术后疼痛 膝关节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对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沈文生 任志伟 陈群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0-602,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的要求不断增加。有文献报道,连续股神经阻滞因具良好的镇痛效果、副反应少等优点,已应用于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镇痛[1—3]。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的要求不断增加。有文献报道,连续股神经阻滞因具良好的镇痛效果、副反应少等优点,已应用于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镇痛[1—3]。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麻醉提供更为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效果 神经刺激仪 人工关节置换术 超声探头 手术时间 静脉自控镇痛 月行 镇痛泵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神经阻滞镇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前瞻、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姜天乐 邓莹 +4 位作者 贾东林 吴长毅 王军 李民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对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2年5~12月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前行连续股神经阻滞并用于术后镇痛。患者以随机、双盲形式分...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对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2年5~12月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前行连续股神经阻滞并用于术后镇痛。患者以随机、双盲形式分为2组:连续股神经镇痛组( C组)和帕瑞昔布钠联合连续股神经镇痛组( P组),P组于切皮前30 min和术后12、24、36和48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对2组静息和被动运动时膝关节前后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镇痛泵按压次数、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被动屈膝90°时间、术前及术后72 h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进行评估。结果静息时膝关节前部VAS评分各时点2组相似(P>0.05),后部VAS评分在术后8、12、24、48 h时P组比C组降低(P<0.05);膝关节被动运动时前部VAS评分在24、48 h时P组比C组降低(P<0.05),后部VAS评分在24 h时P组比C组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在术后4~8 h及8~12 h时间段P组比C组减少(P<0.05);2组术前、术后72 h 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被动屈膝90°时间P组比C组缩短(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缩短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被动屈膝90°时间从而部分改善早期膝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促进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连续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围术期Th1/Th2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韩雪敏 李春华 +1 位作者 赵伟 门秀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81-884,共4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及围术期 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 TKA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及围术期 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 TKA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B 组),每组25例。两组均采用快速诱导喉罩全麻,均于手术切皮前30 min 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 mg,首次注射8 h 后再次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 mg。A组术毕术侧股神经穿刺置管并连接电子镇痛泵,B 组术后静脉接电子镇痛泵。记录术后6、12、24、36、48 h 静息及运动时的 VAS 评分,分别在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 (T2)、48 h(T3)、72 h(T4)抽取外周静脉血4 ml,采用 ELISA法测定血浆 IFN-γ和 IL-10浓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浓度。记录术后48 h 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 h A组静息时 VAS 评分明显低于B组,术后各时点 A组运动时 VAS 评分明显低于B组(P 〈0.05);与 T0时比较,T1~T3时两组血浆 Cor 浓度明显升高,T2、T3时 A组血浆 IFN-γ浓度明显降低,T2~T4时B组血浆 IFN-γ浓度明显降低,T1~T4时两组血浆 IL-10浓度明显升高(P 〈0.05);T1~T3时 A组血浆 Cor 浓度明显低于B组,T2~T4时 A组血浆 IFN-γ浓度明显高于B组,T1~T4时 A组血浆 IL-10浓度明显低于B组(P 〈0.05)。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 〈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以有效减少患者 Cor 的分泌,同时延缓 IFN-γ分泌的减少和 IL-10分泌的增加,有效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连续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疼痛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宁 戎玉兰 +3 位作者 魏越 杨晓霞 李民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比较患者自控与恒速输注2种给药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 2010年3月~11月选择6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椎管内麻醉前在超声及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将阻滞效果完全的患者按随机数... 目的比较患者自控与恒速输注2种给药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 2010年3月~11月选择6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椎管内麻醉前在超声及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将阻滞效果完全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恒速输注组(CI组)和患者自控镇痛组(PCA组)。CI组经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5 ml/h,PCA组输注0.2%罗哌卡因背景量5 ml/h,单次注射5 ml/次,锁定时间60 min。记录2组患者静息痛及运动状态下疼痛评分、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例在首次给药后30 min内没有达到完全阻滞而被排除。术后1~3 d静息及主动锻炼时疼痛评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 d被动锻炼时疼痛评分PCA组(4.7±1.3,4.5±1.0,4.5±1.0)显著低于CI组(6.5±1.6,6.1±1.6,5.9±1.6)(P<0.05)。患者满意度PCA组显著高于CI组[8(6~10)vs.7(4~9)](Z=16.957,P=0.031)。2组患者均无耳鸣、口周麻木、眩晕等局麻药中毒症状同,均无因下肢无力而跌倒,无导管脱出。结论与恒速输注相比,患者自控股神经阻滞能够提高术后康复运动时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患者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隆盛 杨铎 +2 位作者 张顺才 张欢楷 黄志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用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107例,男66例,女41例,年龄25~60岁,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1...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用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107例,男66例,女41例,年龄25~60岁,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1)。两组均在全麻诱导前实行超声引导患侧股神经阻滞,研究组给予0.25%左布比卡因和2%硫酸镁混合液20ml,对照组给予0.25%左布比卡因20ml。记录股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术后4、6、12、24和48h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追加镇痛药情况、曲马多用量、术后48h满意度评分和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h硫酸镁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硫酸镁组需追加镇痛药5例(8.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例(19.6%)(P<0.05);硫酸镁组曲马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硫酸镁组股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应用于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可以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镇痛药物应用,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股神经阻滞 硫酸镁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降阶梯式与常规持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钟庆 翁艳 +5 位作者 刘迁 杨宇 彭英 杨岸 张辉 汪辉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7-841,共5页
目的比较序贯降阶梯式与常规持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lasty,TKA)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单侧TKA后行CFNB患者75例,男30例,女45例,年龄≥1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 目的比较序贯降阶梯式与常规持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lasty,TKA)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单侧TKA后行CFNB患者75例,男30例,女45例,年龄≥1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序贯降阶梯式组(S组)和常规CFNB组(C组)。患者CFNB成功后接受统一的静-吸复合喉罩全麻方案及复苏流程。S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持续输注0.5%罗哌卡因,术后24~48 h降为0.25%,48~72 h为0.125%;C组:术后72 h内罗哌卡因浓度一直为0.2%。记录术后0~24 h、24~48 h、48~72 h的NRS评分及辅助镇痛药布托啡诺的使用情况;采用改良的徒手六级肌力法评估术后股四头肌肌力(MQF);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0~24 h、24~48 h,C组NRS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C组术后使用布托啡诺比例明显高于S组(51%vs 11%,P<0.05)。C组NRS评分在术后48~72 h明显低于术后0~24 h(P<0.05)。术后0~24 h及24~48 h,S组MQF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8~72 h两组MQ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在术后48~72 h的MQF明显高于术后0~24 h(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坠床及跌倒等严重意外。两组无一例穿刺点感染。结论采用序贯降阶梯式CFNB管理策略既可满足患者术后早期对镇痛的需求,又可通过适时降低局麻药浓度使其达到早期康复锻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降阶梯式 持续股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