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联合阻滞组和鸡尾酒组各35例,均行TKA。联合阻滞组配制1%利多卡因2 m L...目的比较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联合阻滞组和鸡尾酒组各35例,均行TKA。联合阻滞组配制1%利多卡因2 m L+0.2%罗哌卡因3 m L的混合液,术后行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鸡尾酒组配制0.2%罗哌卡因5 m L+吗啡3 m L+复方倍他米松2 m L+生理盐水40 m L的"鸡尾酒"混合液,术中于关节腔周围进行注射。术后4、6、12、24、36、48 h行静息状态以及被动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测量患侧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最大伸直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鸡尾酒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被动运动状态VAS均高于联合阻滞组,P均<0.05。两组术后各时点KSS评分和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最大伸直度比较,P均>0.05。联合阻滞组术后心动过缓、尿潴留、恶心呕吐、瘙痒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鸡尾酒组,P均<0.05。结论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TKA后的镇痛效果优于术中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注射,且不良反应较少。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麻醉方法:股-坐骨神经组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腰丛-坐骨神经组行...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麻醉方法:股-坐骨神经组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腰丛-坐骨神经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经典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硬膜外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记录三组麻醉操作时间,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及持续时间,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 min MAP、HR。评价麻醉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腰丛-坐骨神经组麻醉操作时间长于股-坐骨神经组、硬膜外组,P均<0.01。硬膜外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均短于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均长于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P均<0.05。麻醉后15、30、60 min,硬膜外组MAP均低于麻醉前及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P均<0.01;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麻醉后MAP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三组麻醉后HR及麻醉效果比较,P均>0.05。硬膜外组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P均<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好,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复合组与...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复合组与全麻组,各42例。对全麻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对复合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_(0))、切皮即刻(T_(1))、手术15 min(T_(2))、手术45 min(T_(3))、术毕5 min(T_(4))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两组术后2、12、24 h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两组T_(1)、T_(2)、T_(3)时SBP、DBP均较T_(0)时升高,HR均较T_(0)时减慢,复合组T_(1)、T_(2)、T_(3)时SBP、DBP均低于全麻组,HR高于全麻组(P<0.05)。两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均较术后2 h降低,复合组术后2、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将气管插管全麻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可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联合阻滞组和鸡尾酒组各35例,均行TKA。联合阻滞组配制1%利多卡因2 m L+0.2%罗哌卡因3 m L的混合液,术后行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鸡尾酒组配制0.2%罗哌卡因5 m L+吗啡3 m L+复方倍他米松2 m L+生理盐水40 m L的"鸡尾酒"混合液,术中于关节腔周围进行注射。术后4、6、12、24、36、48 h行静息状态以及被动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测量患侧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最大伸直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鸡尾酒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被动运动状态VAS均高于联合阻滞组,P均<0.05。两组术后各时点KSS评分和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最大伸直度比较,P均>0.05。联合阻滞组术后心动过缓、尿潴留、恶心呕吐、瘙痒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鸡尾酒组,P均<0.05。结论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TKA后的镇痛效果优于术中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注射,且不良反应较少。
文摘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麻醉方法:股-坐骨神经组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腰丛-坐骨神经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经典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硬膜外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记录三组麻醉操作时间,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及持续时间,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 min MAP、HR。评价麻醉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腰丛-坐骨神经组麻醉操作时间长于股-坐骨神经组、硬膜外组,P均<0.01。硬膜外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均短于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均长于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P均<0.05。麻醉后15、30、60 min,硬膜外组MAP均低于麻醉前及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P均<0.01;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麻醉后MAP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三组麻醉后HR及麻醉效果比较,P均>0.05。硬膜外组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P均<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好,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
文摘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复合组与全麻组,各42例。对全麻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对复合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_(0))、切皮即刻(T_(1))、手术15 min(T_(2))、手术45 min(T_(3))、术毕5 min(T_(4))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两组术后2、12、24 h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两组T_(1)、T_(2)、T_(3)时SBP、DBP均较T_(0)时升高,HR均较T_(0)时减慢,复合组T_(1)、T_(2)、T_(3)时SBP、DBP均低于全麻组,HR高于全麻组(P<0.05)。两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均较术后2 h降低,复合组术后2、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将气管插管全麻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可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