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外侧肌肉注射法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谢桂香 梁艳金 +3 位作者 谢美兴 陈丽锦 蔡福珍 李柳清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1期87-88,共2页
目的在预防接种中应用股外侧肌肉注射法接种疫苗,探讨股外侧肌注射法在疫苗接种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岗贝预防接种门诊335名2岁以下的婴幼儿用股外侧股肉注射法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观察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目的在预防接种中应用股外侧肌肉注射法接种疫苗,探讨股外侧肌注射法在疫苗接种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岗贝预防接种门诊335名2岁以下的婴幼儿用股外侧股肉注射法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观察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接种后30 min内主要以局部红肿为主,共发生7例(2.09%)。30 min~72 h也是以轻度局部反应为主,共发生局部红肿18例(5.37%),无硬结与炎症发生;全身反应以发热为主,共发生14例(4.18%)。所有不良反应均于72 h内自行好转或消失。结论用股外侧肌肉注射法接种疫苗是安全的,建议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疫苗接种中可推广使用股外侧肌注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肌 注射 安全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外侧肌内注射法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声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8期270-271,共2页
目的探讨股外侧肌内注射法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A群流脑疫苗接种的300例幼儿,依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上臂三角肌注射法行疫苗注射,观察组患儿采用股外侧肌内注射法进行疫苗注射。比... 目的探讨股外侧肌内注射法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A群流脑疫苗接种的300例幼儿,依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上臂三角肌注射法行疫苗注射,观察组患儿采用股外侧肌内注射法进行疫苗注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注射后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观察组为2.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90.00%,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疫苗接种中应用股外侧肌内注射法,不仅可有效降低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可提升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肌内注射法 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
3
作者 王磊 何忠良 +1 位作者 刘志军 张春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1期1631-1632,1635,共3页
目的观察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方法2015年5月至2020年11月合并巨大腺腔的慢性脓胸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0.67±18.06)岁。将游离好的股外侧肌皮瓣,通过显微外科技术,间断吻... 目的观察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方法2015年5月至2020年11月合并巨大腺腔的慢性脓胸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0.67±18.06)岁。将游离好的股外侧肌皮瓣,通过显微外科技术,间断吻合肌外侧肌皮瓣的动脉、静脉与胸背动脉、静脉,保证游离肌皮瓣足够的血供: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游离肌皮瓣均成活,平均随访(10.63±4.66)个月,复查胸部CT或MRI显示巨大脓腔消失,脓胸无复发情况,患侧下肢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脓胸 股外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腓肠肌外侧头的肌纤维型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名扬 薛黔 +1 位作者 朱道立 杨在林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20-24,共5页
本文试以亚部化的原则,按神经肌支在肌内的第一级分支分布的规律,将人体的腓肠肌外侧头分成三个亚部,并研究各亚部内两型肌纤维分布的特点和各亚部间纤维比例的差异。结果表明,腓肠肌外侧头的外侧浅、深二亚部之间在纤维型的比例方面没... 本文试以亚部化的原则,按神经肌支在肌内的第一级分支分布的规律,将人体的腓肠肌外侧头分成三个亚部,并研究各亚部内两型肌纤维分布的特点和各亚部间纤维比例的差异。结果表明,腓肠肌外侧头的外侧浅、深二亚部之间在纤维型的比例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快缩纤维在男性占43.67%,在女性占33.68%。但是,在一例6岁男孩的内侧亚部中,发现其快缩纤维的比例显著增高,达63.25%。作者认为这是先天决定的,并假设内旋亚部可能是肌纤维型变异最多的部分,因此内侧亚部值得进一步研究。另一事实是在腓肠肌外侧头的原肌束内,快缩纤维在肌束的周缘部更为集中,与中央部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的差异,这是腓肠肌外侧头肌纤维型分布的另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神经 纤维型 纤维比例 人类 股外侧肌 快缩纤维 腓肠 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股四头肌变异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建新 闫旭升 +3 位作者 张柏峰 王璐 林帅 赵福军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9-499,共1页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左下肢股四头肌存在变异现象,为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常规下肢股前区行层次解剖,在分离股四头肌各肌腹时,其间发现1块羽状肌.该肌具备肌的一般形态,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近侧的肌腹位于股中间...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左下肢股四头肌存在变异现象,为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常规下肢股前区行层次解剖,在分离股四头肌各肌腹时,其间发现1块羽状肌.该肌具备肌的一般形态,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近侧的肌腹位于股中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其外侧为股外侧肌,内侧为股中间肌;肌腹呈羽毛状,肌腹上部与股外侧肌肌腹融合,肌腹下部与股外侧肌肌腹分离;肌腱走行于股直肌与股中间肌之间,肌腱下端到达髌骨上方时与股四头肌肌腱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头 变异现象 股外侧肌 中间 男性尸体 层次解剖 左下肢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的旋股外侧动脉分支异常一例
6
作者 宣俭兵 张志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191,共1页
笔者在解剖一具男性尸体下肢时,发现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的分支有异常,具体如下: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4cm处分出股深动脉,股深动脉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发出3支分支,其中一支降支直接向下进入股直肌上段。股... 笔者在解剖一具男性尸体下肢时,发现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的分支有异常,具体如下: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4cm处分出股深动脉,股深动脉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发出3支分支,其中一支降支直接向下进入股直肌上段。股动脉再向下延伸4cm处,发出另一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直径约3mm),该动脉自股动脉后侧分出2个分支:一升支细小(直径约2mm),斜向下进入股直肌;一降支较粗,继续下行6cm又分为两支,一支再次进入股直肌,另一支下行营养股外侧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动脉降支 分支异常 深动脉 动脉 男性尸体 股外侧肌 韧带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人在训练后肌纤维类型分布的变化——肌纤转变的一个迹象
7
作者 郭庆芳 《体育科技》 1982年第4期36-37,共2页
在动物和人身上用交互神经支配和电刺激骨骼肌的实验证明Ⅰ型(慢收缩)肌纤维具有转变为Ⅱ型(快收缩)肌纤维的可能性,反之亦然。人体每种纤维的百分率与体育训练的关系已有人报告过。但是,耐力性训练使ⅡB 与ⅡA 的比率下降,而固定不动... 在动物和人身上用交互神经支配和电刺激骨骼肌的实验证明Ⅰ型(慢收缩)肌纤维具有转变为Ⅱ型(快收缩)肌纤维的可能性,反之亦然。人体每种纤维的百分率与体育训练的关系已有人报告过。但是,耐力性训练使ⅡB 与ⅡA 的比率下降,而固定不动可使这一比率升高。这些研究表明Ⅱ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神经支配 电刺激 纤维类型 耐力训练 体育训练 运动单位 最大吸氧量 中间型 连续切片 股外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注链霉素产生硬结的原因及防治
8
作者 高照兰 刘秀娟 刘月梅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4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高渗液 进针深度 注射点 湿热敷 溶液颜色 化学刺激 患者体质 糖分子 局部血运 股外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